[最新]高考化学一轮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63659155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高考化学一轮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高考化学一轮演练:1.2氯及其重要化合物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教学资料高考化学第2讲氯及其重要化合物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牙齿洁白,人人喜欢。将漂白剂沾到牙套上,牙齿咬住牙套可使牙齿变得洁白。下列物质溶于水后所得溶液可作为牙齿漂白剂的是()A.Cl2B.HNO3C.Na2O2D.H2O2解析:Cl2有毒,Na2O2与水反应生成的NaOH具有强腐蚀性,HNO3具有腐蚀性,因此只有H2O2符合题意。答案:D2.(2014福建宁德5月质检)下列现象或事实能用同一原理解释的是()A.浓硫酸、浓盐酸暴露在空气中浓度降低B.氯水、活性炭使红墨水褪色C.苯、四氯化碳加入溴

2、水中,振荡、静置,水层颜色变浅D.漂白粉、亚硫酸钠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变质解析:浓硫酸易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浓盐酸易挥发,A项错误;氯水具有漂白性,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B项错误;苯和四氯化碳均可以萃取溴水中的溴,C项正确;漂白粉中的有效成分Ca(ClO)2可以与空气中的CO2反应生成易分解的HClO,而Na2SO3易被空气中的O2氧化,D项错误。答案:C3.“84”消毒液由氯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制得,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84”消毒液中c(Na+)=c(Cl-)+c(ClO-)B.向“84”消毒液中通入SO2能生成Na2SO3和HClOC.适当加热“84”消毒液,溶液pH减小D.用pH试

3、纸测定某“84”消毒液显碱性,可得pH=8.5解析:根据溶液的电中性,A项只有当溶液呈中性时才成立;“84”消毒液具有强氧化性,能将S氧化为S,B项错误;加热“84”消毒液,HClO分解后生成盐酸,溶液pH减小,C项正确;“84”消毒液具有漂白性,不能用pH试纸测定其pH。答案:C4.(2013上海闸北二模)下列能够检验出KI溶液中含有Br-的实验是()A.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溶液颜色变深,则含有Br-B.加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颜色褪去,则含有Br-C.加入少量的碘水,再加入CCl4振荡,CCl4层有色,则含有Br-D.加入足量FeCl3溶液,用CCl4萃取后,在水层中加入足量氯水,再用

4、CCl4萃取后有机层呈橙红色,则含有Br-解析:A项无法排除I-,错误;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如S2-、S等都可以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B项错误;C项中CCl4层有色是因为萃取了碘水中的碘,错误;D项中加入足量FeCl3溶液,然后萃取,可以排除I-的干扰,氯水可以将Br-氧化为Br2,Br2溶于CCl4呈橙红色,正确。答案:D5.在给定条件下,下列加点的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完全消耗的是()A.用50 mL 12 molL-1的氯化氢水溶液与足量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氯气B.常温下,将1 g铝片投入20 mL 18.4 molL-1的硫酸中C.常温下,向100 mL 3 molL-1的硝酸中加入5.6

5、g铁D.常温常压下,0.1 mol氯气通入1 L水中反应解析:A项,随反应进行,盐酸浓度降低,MnO2不能与稀盐酸反应;B项,常温下铝片在浓硫酸中发生钝化;D项,Cl2与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Cl2不能完全参与反应。答案:C6.在淀粉KI溶液中滴入少量NaClO溶液,并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在上述蓝色溶液中,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蓝色逐渐消失。下列对该实验原理的解释和所得结论错误的是()A.第一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ClO-+2I-+2H+I2+Cl-+H2OB.淀粉KI溶液变蓝是因为I-被氧化为I2,淀粉遇I2变蓝色C.蓝色逐渐消失的原因是Na2SO3溶液具有漂白性D.微粒的氧化性

6、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I2S解析:ClO-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将I-氧化成I2,发生反应:ClO-+2I-+2H+I2+Cl-+H2O,从而使淀粉KI溶液变蓝,再滴加足量的Na2SO3溶液,发生反应S+I2+H2OS+2H+2I-,蓝色逐渐消失的原因是S将I2还原为I-,由此可以得出微粒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ClO-I2S。答案:C7.下列实验结论正确的是()A.将饱和氯水滴到淀粉碘化钾试纸上出现如右图所示现象,说明氯水能将I-氧化成I2,还能将I2进一步氧化成碘的化合物B.将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最后得到澄清溶液,说明H2CO3的酸性比HClO弱C.向溶液中加

7、入稀盐酸,溶液中出现白色沉淀,说明该溶液中含Ag+D.2Fe3+Cu2Fe2+Cu2+,该反应可证明还原性:Fe3+Cu2+解析:碳酸的酸性比次氯酸强,B项最后得到澄清溶液是因为过量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了碳酸氢钙,B项错误;C项没有排除Si的干扰,错误;D项中反应可说明氧化性Fe3+Cu2+,错误。答案: A8.某溶液中含有N、S、Si、Br-、C、Na+,向该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l2,下列判断正确的是()溶液中只有N、Na+不参与反应有胶状物质生成有气体产生溶液颜色变黄共发生了3个氧化还原反应A.B.C.D.解析:通入氯气发生的反应有:Cl2+H2OH+Cl-+HClO、2H+SiH2S

8、iO3、2H+CH2O+CO2、Cl2+2Br-Br2+2Cl-、Cl2+H2O+S2H+S+2Cl-,由以上的化学方程式可知A项正确。答案:A9.(2013江西上饶中学月考)印染工业常用亚氯酸钠(NaClO2)漂白织物。亚氯酸钠在溶液中可生成ClO2、HClO2、Cl,其中HClO2是漂白剂的有效成分,ClO2是有毒气体,各组分含量随pH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由图可知,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A.3.0B.4.04.5C.6.57.0D.9.0解析:使用该漂白剂时生成HClO2越多越好,而尽量少生成ClO2。故使用该漂白剂的最佳pH为4.04.5。答案:B10.碘在地壳中主要以NaIO3的形

9、式存在,在海水中主要以I-的形式存在,几种粒子之间有如图所示关系,根据图示转化关系推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用淀粉碘化钾试纸和食醋检验加碘盐中是否含有碘B.足量Cl2能使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变白的原因可能是5Cl2+I2+6H2O2HIO3+10HClC.由图可知氧化性的强弱顺序为Cl2I2ID.途径中若生成1 mol I2,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0NA解析:加碘盐中含有I,在酸性条件下可被I-还原生成I2,A正确;根据图示转化关系可知B正确;根据途径可知氧化性Cl2I2,根据途径可知氧化性I2I,由此可知选项C错误;根据转化关系2II210e-可知选项D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题

10、包括4个小题,共50分)11.(10分)(1)氯气能使湿润的红色布条褪色。对于使红色布条褪色的物质,同学们的看法不一致,认为氯水中存在的几种成分都有可能。请你设计实验,得出正确结论。提出假设。假设一:H2O使布条褪色;假设二:;假设三:;假设四:盐酸使布条褪色。设计实验方案。基于提出的假设,设计出实验方案(不需要作答)。实验过程。实验:;实验:;实验:把红色布条放在水里,布条不褪色。得出结论:。(2)用量筒量取20 mL氯水,倒入已检查完好的分液漏斗中,然后再注入10 mL CCl4,盖好玻璃塞,充分振荡,静置于铁架台上(如图),等分层后取上层液体和下层液体,呈黄绿色的是(填“上层液体”或“下

11、层液体”),再装入如图所示的烧杯中,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的是(填“上层液体”或“下层液体”)。解析:(1)氯气与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新制氯水中含有H2O、Cl2、HClO、HCl四种成分,每种成分都可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应据此提出假设。要证明是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只需设计实验证明H2O、Cl2、HCl不能使有色布条褪色即可。将有色布条分别放在干燥的氯气中、盐酸中、水中,发现有色布条均不褪色,即可证明是氯水中的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2)氯气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易溶于四氯化碳。在氯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后,四氯化碳萃取了氯气,四氯化碳的密度比水大,所以下层液体呈黄绿色;上层液体中还含有少量的HClO,

12、能使有色布条褪色。答案:(1)Cl2使布条褪色HClO使布条褪色将有色布条放在干燥的氯气中,布条不褪色将有色布条放在盐酸中,布条不褪色氯水中的HClO使有色布条褪色(2)下层液体上层液体12.(14分)某科研小组在研究氯水的性质时,拟做如下实验,作为旁观者,请预测实验现象并回答相关问题。(1)在试管中加入过量的块状碳酸钙,再加入约20 mL饱和氯水,充分反应,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是。过滤,将滤液滴在有色布条上,发现其比氯水的漂白性(填“强”或“弱”);原因是。为了确定反应产物,将滤液分为三份,分别进行以下实验:第一份与澄清石灰水混合,立即产生大量白色沉淀;第二份与稀盐酸混合,立即产生大量无色气体

13、;将第三份加热,看到溶液变浑浊且有大量无色气体产生。经检测,上述实验中产生的无色气体为。滤液中的溶质除CaCl2外,还含有和。为了定性测量滤液中除氯化钙之外的两种溶质的含量,该小组又用下面同一套装置做了下面两个实验。(2)实验一、在圆底烧瓶底部,有一用塑料网包住的过量块状碳酸钙和150 mL饱和氯水,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洗气瓶中所盛液体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将塑料网中剩余的石灰石提出液面,密封后再加热、煮沸烧瓶中的液体,直到量筒中的气体不再增加(不考虑可能含有的HClO的分解)。请回答:为减少用装置收集气体过程中因气体溶解而造成的损失,且水槽中仍然为水,请你对装置进行改进,最

14、简单的方法是。用改进后的装置进行上述实验,测得塑料网内的碳酸钙质量减少A g,总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B L,发现明显小于。若不考虑实验操作和气体溶解等因素造成的误差,从化学反应原理来看,导致这一大小关系的原因是。(3)实验二、将洗气瓶中液体改为浓氢氧化钠溶液,整套装置给以充分光照,其余实验步骤不变,最后收集在量筒中的气体是。写出生成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解析:因为盐酸的酸性强于碳酸的酸性,而碳酸的酸性又强于次氯酸的酸性,故氯水中的盐酸与碳酸钙反应,使氯水中的平衡Cl2+H2OHCl+HClO向右移动,同时生成的二氧化碳又与过量的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和水。答案:(1)有气泡产生,溶液的浅黄绿色褪去强CaCO3消耗了氯水中的HCl,使Cl2+H2OHCl+HClO平衡向右移动,HClO浓度增大CO2HClOCa(HCO3)2(2)在导管末端再连接长导管,使导管的出口接近量筒底部碳酸钙与氯水反应生成的Ca(HCO3)2再受热时,除生成CO2外,还生成了CaCO3(3)氧气2HClO2HCl+O213.(11分)A、B、C、D、E、F、G七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C、D、E是气体,C、D是单质,F为黄色溶液,G是一种红褐色的沉淀。请回答下列问题。(1)E和F反应生成G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气体C、E相遇会产生白烟生成一种固体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