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65442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2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2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2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2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 世界现代史名词解释(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名词解释十月革命,也称为布尔什维克革命。因发生在俄历10月 而得名。是俄国工人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联合贫农 所完成的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是 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 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革 命”推翻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临时政府。在选举失败后, 布尔什维克强行解散杜马议会,建立一党专政,导致1918 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的成立。布列斯特和约全称布列斯特一立托夫斯克和约,是第一 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一立托 夫斯克(今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 标志着苏维埃俄国正式退出了

2、第一次世界大战。苏维埃政 府赢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从而能够恢复经济,建设红军, 巩固政权,为夺取国内战争的胜利和粉碎帝国主义的武装 干涉,奠定了基础。凡尔赛条约或凡尔赛和约全称协约国和参战各 国对德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协约国) 对战败国(同盟国)的和约。协约国和同盟国于19 18 年11月11日宣布停火,经过巴黎和会长达6个月的谈 判后,于19 19年6月2 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 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得到国际联盟的承 认后,于1920年1月10日正式生效。凡尔赛条约的主 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中国在五四运动后,没有签署 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美国则因

3、其国会表决 多数反对,所以也不签凡尔赛条约。国际联盟(简称国联)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组成的国际组 织,宗旨是减少武器数目、平息国际纠纷及维持民众的生 活水平。但国联却不能有效阻止法西斯的侵略行为。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被联合国取代。国联和联合国的相似之处主 要有:在背景上,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在性质上都是全 球性国际组织;在宗旨上都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为宗旨; 在成立之初都被大国所操纵等等,然而国联和联合国更主 要的是存在着许多区别。首先,从背景上看,国联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 织。其次,从宗旨和任务上看,国联宣传其任务是解决国 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魏玛宪法即1919年德意志国宪法,因其在魏玛

4、地方 制定而得名。德国于1918年发生革命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国,制定了这部宪法,于_919年8月11日生效。全文共 181条,分两编。第1编为联邦的组织及其职责,分联邦 及各邦、联邦议院、联邦总统及联邦政府、联邦参议院、 联邦立法、联邦行政、司法7章。规定德国为联邦,主权 在民。人民有普选权、创制权。采用责任内阁制,但总统 有紧急命令权可以暂时停止宪法中部分规定的效力。第 编为德国人民的基本权利及基本义务分个人、共同生活、 宗教及宗教团体、教育及学校、经济生活5 章。第2 编表 现出这部宪法的特色,规定了个人的各种基本权利和许多 社会生活的准则,其中有一些社会民主主义性质的规定。 1933 年

5、希特勒建立独裁统治后,魏玛宪法名存实亡。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在联邦德国,魏玛宪法为1949年的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主要内容有:确立了德国三 权分立的政治原则,规定德国为联邦,主权在民。人民有 普选权、创制权。采用责任内阁制等。魏玛宪法是一 部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宪法,在德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进 步意义。它的制订和实施标志着德国历史由资产阶级半封 建主义的德义志帝国时期进入了魏玛共和国时期。工党英国的主要政党之一。原名“劳工代表委员会”, 1900 年成立。 1906 年改称为工党。成员大部分为集体党员,如 职工会、“社会主义团体”与合作社组织等。以费边社会主 义理论为政策基础,认为可以利用资本

6、主义的国家机器和 行政机构,逐步把土地和资本从个人转化到“社会”手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地位上升,通过竞选与保守党轮流执政。 共产国际即第三国际。列宁领导创建的世界各国共产党和 共产主义团体的国际联合组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第二国际破产,十月革命的胜利,促进了各国共产党的建 立,客观形势要求建立新的国际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爆 发后,为了有效地组织反法西斯的斗争,经各国共产党同 意,共产国际于1943年6月10日宣告解散。其机关刊物 是共产国际和国际新闻通讯。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M.K.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 民统治的运动。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 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

7、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 暴力手段进行斗争。该运动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和 名称,重要的有四次。甘地领导了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沉 重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 信心;促进了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最 终印度取得了自治。一定程度上抵制英国经济侵略,有利 于印度民族经济发展。局限性是以非暴力限制人民的革命 运动,束缚了人民的手脚,甘地始终对英国政府抱有幻想 等,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在反帝斗争中的动摇性和妥 协性。抵制西方物质文明,体现了资产阶级局限性。新经济政策苏联在 1921 年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 的经济政策。为巩固工农联盟,发展工农业生产,给社会

8、主义经济奠定基础,1921 年 3 月,俄共(布)第 10次代表 大会根据列宁的建议,决定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 政策转变。新经济政策主要包括废除余粮收集政策,实施 实物税。 停止配给制度,允许商品买卖。 放松了贸易限 制,鼓励外资企业投资,将资金与技术引进俄国。停止以 没收的方式进行资本主义改造,改以租借和租让的方式, 在一定范围内允许个体私营经济的存在。新经济政策实施 的结果,成功地恢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国内革命战 争给社会经济带来的破坏。至1928年,俄国的工农业产品 产量成功地恢复到了一战前水平,1928年该政策被斯大林 废除柯立芝繁荣20世纪20年代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高涨。

9、 因其主要发生在柯立芝总统任内,故名。英、法、德经历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处于停滞或恢复状态,便i美国 经济势力向外扩张。美国国内通过技术革新、固定资本更 新和企业生产及管理的合理化,生产和资本的集中过程空 前加速,经济发展迅速。国民生产总值和工业生产总值均 创新纪录,汽车制造、电机电器制造和住宅建筑业发展尤 其显著。到1929年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的比重已 达48.5%,超过了当时英、法、德三国所占比重总和,以 致柯立芝总统声称,美国人民已达到了“人类历史上罕见 的幸福境界”但这种繁荣主要集中在部分工业部门和城市 中,其他一些工业部门和农业的不景气,使美国经济发展 很不平衡。并且由于

10、股票投机成风,使繁荣本身带有一定 虚假性。生产和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则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 的固有矛盾,孕育着新的危机。柯立芝繁荣是一种虚假繁 荣,在当时没有特别地表现,但是后来从金融业开始,引发 了全球经济危机二十五点纲领德国工人党1920年2月24日在慕尼黑霍夭 勃劳豪斯啤酒店大厅举行群众集会,该党宣传部长希特勒 在会卜发表演说,提出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交、民族 关系、文化教育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内容的二十五点纲领 整个演说贯穿着大德意志主义、复仇主义、生存空间 、民族沙文主义和种族主义等思想。他要求建立大 德意志帝国,废除凡尔赛和约和圣日耳曼和约, 提出非德意志人立即离开帝国,反对国内外犹太人的

11、唯 物主义精神等等。他的摇唇鼓去的演说博得了一些人的喝 彩。1920年4月1日,这篇演说被正式定为核党的纲领,并将 该党改称为民族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简称国社党、 纳粹党),1926年二十五点纲领成为永恒的党纲。我的奋斗这本书是由希特勒口授,由其党徒鲁道夫赫 斯执笔撰写的。1923年11月8日晚“啤酒馆暴动”后, 希特勒被捕归案,在狱中,由希特勒口授,开始撰写我 的奋斗一书,1925年12月8日,我的奋斗第一卷正 式出版,1926年又出版了第二卷。1928年,希特勒又开始 口授我的奋斗续篇。书中大量篇幅阐述希特勒外交政 策思想,是研究法西斯德国外交政策和 20 年代至 40 年代 欧洲国际关系

12、史的重要依据之一。希特勒在书中竭力宣扬 反动的沙文主义,以及复仇主义和种族主义、“民族复兴”、 打破凡尔赛和约桎梏、“争取生存空间”等口号迷惑 群众,鼓动德国走向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1933 年希特勒 上台时,发行已达数百万册。后该书又被译成多种文字, 在许多国家出版发行。我的奋斗一书,后来成为德国 法西斯内外政策的思想基础和纲领,是德国法西斯发动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思想和行动的纲领,给世界人民带来一场 空前的灾难。世界上一切善良的人们无不诅咒它,但是, 一些法西斯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的战争狂人,仍将其奉为 至宝。日本政党内阁时期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占领日本,在 国内外反法西斯和民主进步力量的

13、推动下,日本进行了资 产阶级民主化改革,各政党相继恢复、重建。 1945 年 11 月在战前的两大资产阶级政党立宪政友会和立宪民政 党的基础上, 成立了日本自由党和日本进步党, 同年 12 月 成立日本协同党等。这些政党几经分化改组, 至 1954 年 11 月, 形成两个主要的保守党,即民主党和自由党。 1947 年 5 月 3 日, 日本开始实施新宪法(日本国宪法 ), 确立了以 天皇为象征的资产阶级议会制,规定政府由在国会中占有 多数席位的政党组织。1947年5月1948年3月,以社会 党为主组成片山哲内阁。1948年310月,民主党、社会 党、国民协同党组成芦田均内阁。尔后是民主党和自

14、由党 两大保守政党轮流执政。 1955 年 10 月,社会党左、右两 派重新统一成立日本社会党。为了与日本社会党革新势力 相对抗,同年 11 月 15 日,在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下,民 主党与自由党合并为自由民主党。此后,自由民主党长期 执政。 19551960 年日本政坛上主要是保守政党和革新政 党的对立, 1960 年后出现了中道政党。协调外交一战后,日本原敬内阁在国内外新形势下推行的 新型的与英美“妥协”的外交路线。经过其后几届内阁的 继承发扬,成为 20 年代日本外交的主流。其基本含义是在 处理与美英等大国的关系上,力求在华盛顿体系内进行协 调 2在对华关系方面称不干涉中国内政,前提条件

15、是中 国的哟阿球和行动不得侵害日本的“条约利益”3经济外 交代替武力争夺。其评价有使日本与西方关系有所缓和; 对华外交前提是维护日本的条约利益,使得随时可能转变 成武力外交;本质是不妥协的,其形式的妥协和本质的不 妥协构成了协调外交的内在矛盾,决定了它的不稳定性 凯恩斯主义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凯恩斯,1936)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 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凯恩 斯主义认为,宏观的经济趋向会制约个人的特定行为。他 认为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 供给和需求。因此,凯恩斯的和其他建立在凯恩斯理论基 础上的经济学理论被称为宏

16、观经济学,以与注重研究个人 行为的微观经济学相区别。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英、法、德、意4国在德 国慕尼黑签订的关于肢解捷克斯洛伐克的协定。全称参与 签订慕尼黑协议的四国代表为关于捷克斯洛伐克割 让苏台德领土给德国的协定,又称德国、联合王国、法 国及意大利间的协定。慕尼黑协定的签定是法西斯德 国准备发动世界大战的重要步骤,标志着英、法政府推行 绥靖政策达到了项峰。它不仅出卖了捷克斯洛伐克,破坏 了苏联的集体安全体系,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且 使英国和法国自身也深受其害。在英国和法国的绥靖政策 纵容下,1939年3月,法西斯德国侵占了整个捷克斯洛伐 克,9月大举进攻波兰,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此后,凡企图以牺牲他国利益为代价,纵容侵略,以达到 自身苟且偷安的政策,被泛称为“慕尼黑政策”。1973年 12月,捷克斯洛伐克和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