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衰老是更重要的衰老.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646845 上传时间:2022-11-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衰老是更重要的衰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心理衰老是更重要的衰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心理衰老是更重要的衰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心理衰老是更重要的衰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衰老是更重要的衰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衰老是更重要的衰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衰老是更重要的衰老 随着岁月的流失,年龄的渐长,人的生理衰老明显加快,与之相对应的心理衰老也随之而来。在很大程度上讲,心理衰老就意味着一个人的真正衰老,有的学者把心理衰老看成是通向死亡的“催化剂”。一个人想要健康长寿,首要的一点就是应该设法延缓心理衰老,使自己保持一颗年轻的心。 心理衰老的十八种表现 一.日益感到感觉、知觉衰退,眼睛老化,听力不如从前,味觉迟钝,以前很好吃的东西现在感到淡而无味,由此带来兴趣的减少 二.想象力衰退、理想逐渐丧失,幻想越来越少。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言语能力衰退、讲话变得缓慢罗嗦。思维能力衰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学习新事物感到吃力,甚至有点害怕学习新事

2、物、新知识 三.情感变得不稳定,较易动感情,遇到困难,不像以前那样镇定自如,经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感。对喧闹声感到很烦躁,看不惯年轻人的言谈与行为 四.意志衰退。做事缺乏毅力和探索精神,喜欢凭老经验办事,下决心要做的事常常拖拉而不立即行动,进而什么事情都不想做了 五.反应能力下降,动作不如从前灵活,对事物不如以前敏感。一旦疲劳,恢复得较慢。睡眠时间也比以前少了 六.兴趣爱好减少,生活中感兴趣的范围变小了。不再有兴趣看小说、电影、电视,不再喜欢参加各类活动,特别是集体活动 七.性格更容易发生变化。性格易变得暴躁、易怒、情绪低落、忧郁、焦虑不安、孤僻、古怪,甚至不近人情 八.敏感多疑。感觉器官不敏锐

3、,对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事往往却很认真,常把客观上并不存在,而自己听错、看错的事当做对自己的伤害而感到伤心不已 九.易产生孤独感。机体衰老影响心理衰老;社会疏远老人及老人自己退出社会也是原因。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深居简出,懒于交际 十.容易自卑,感到自己老了,不中用了,如遇到生活以及疾病等诸多困难时,均会过分伤感,自卑情绪也就随之加重 十一.记忆力衰退熟人的名字老是记不起来,读书前看后忘;电话号码总要反复看几遍才能记住;刚说过的事,一转身就忘了;常常记不起随手放的东西 十二.言语能力衰退讲话变得缓慢,啰嗦 十三.思维能力衰退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学习新事物感到吃力,甚至有点害怕学习新事物、

4、新知识 十四.产生衰老感和死亡感总感到自己老了,经常想到自己已临近死亡,常回想已故的亲友,又联想到自己,悲悲戚戚 十五.容易焦虑不安,很多人在度过更年期后,情绪逐渐趋向稳定,但是焦虑不安一直持续到老年期。当环境中有不利因素时,更易出现焦虑不安 十六.情绪变化反差明显,老年人情绪反应的变化一方面是对一般刺激趋向冷漠,喜怒哀乐不易表露,或反应强度降低,使人易产生冰冷之感。另一方面遭到重大刺激,情绪的反应却特别强烈,难以抑制 十七.习惯心理,巩固长年累月的生活,习惯与工作习惯,决定了老年人的习惯心理很巩固。年龄越大,形成的习惯越固定 十八.个性心理特点明显,个性心理特点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老年人比

5、起青年人与中年人更显得个性化, 例如,顽固地坚持自己的观点和习惯,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中年人多数有心理老化 45至54岁人群中一半以上的人认为自己已经属于“老年人”了 28%人想到自己变老时会心情沮丧;26%对变老有恐惧感;30%对晚年生活表示担忧;91%认为政府需提高对老年人的关怀, 65%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在60岁前就已老了 多种原因造成“心态老龄化” 第一.工作压力重,45至54岁人群,特别是基层,已经遭遇晋升的天花板,在单位几乎没啥机会了,就等退休了。社会把大于45岁人的舞台给拆了,没戏唱了 二:用人体制造成“被老化” 40多岁的人如还没在领导岗位,工作中一般缺少竞争力,慢慢的就被年

6、轻的、刚进入社会的代替了,自己也就被社会划分为老年人一类 三:被边缘化导致心态变老在单位被边缘化,被老年化,几十年的经验抵不上一张文凭,认为是企业的包袱 中年白领比实际老10岁,“身未老,心已老”中国医师协会发布,中国城市人群健康白皮书调查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问卷51.3万份,是中国规模最大“城市健康状况大调查”调查显示,主流城市的白领亚健康比例达76%,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六成,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比例不到3%,35-50岁的高收入人群中,“生物年龄”超龄趋势明显加快,平均超过“日历年龄”10年左右,买房、父母健康、婚姻和孩子 教育成为白领四大压力源 买房压力占46%,为头号压力

7、父母健康问题则成为白领第二大压力,达38%留守老家的“空巢父母”无人照顾的问题,成为“移民白领”心里的痛,80%白领饮食、睡眠不规律,感觉疲倦,23.7%的受调查白领表示早餐,“随意打发,起晚就不吃了”20.7%经常在外吃快餐,不能保证蔬菜水果的正常摄入54.4%每天感觉没睡够,32.4%睡眠质量不好46%偶尔运动一次 心理衰老程度的自己评估方法 1.经常发生胆怯和害怕。 是。否。 2.他人出错自己也感到不安。 是。 否。 3.稍受冒犯就火冒三丈。 是。否。 4.他人求助时常不耐烦。 是。否。 5.经常坐立不安,情绪紧张。 是。否 6.脾气日益暴躁。 是。否。 7.见到陌生人会手足无措。 是。

8、否。 8.不能宽容别人(包括亲友)。 是。否。 9.感情容易冲动。 是。否。 10.有时会有生不如死的感觉。 是。否。 11.遇事举棋不定,犹豫不决。 是。否。 12.身边无熟人时会感到恐惧不安。是。否。 13.做事一意孤行,不听旁人劝告。是。否。 14.经常愁眉不展,忧心忡忡。 是。否。 15.害怕孤独,总希望有人闲聊。是。否。 16.去别人家吃饭会感到别扭。 是。否。 17.遇到紧张时会头脑糊涂。是。否。 18.常会想念已故亲友。 是。否。 19.情感脆弱,经常哭泣。 是。否。 20.曾去过精神科门诊。 是。否。 推迟心理衰老的四大技巧: 心理衰老,虽然是人通向死亡的“催化剂”。可是,人们

9、并不是束手无策的。可过自我调节,让自己的心理上更接近于年轻心态,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生机 一.时常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 一个人有了进取心、理想,并充满希望和奋发向上,就能老而不衰,充满活力。相反,如果没有进取心和理想,并充满失望,就会加速心理衰老。要学会正视现实,向往未来,少回顾过去,并可以多看一些喜剧性的节目,多参加一些愉快的聚会,“笑口常开,笑脸常驻”保持沉静乐观,愉快知足,莫说人非,避免老气横秋做到人老心不老,应该积极地追求生活目标,争取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这样就有精神寄托,可以排除烦恼和孤独,并在晚年激起为社会做一番事业的理想和希望,始终保持一种良好的积极的精神状态 二.多用脑,勤思

10、考 大脑是主宰人体各器官的司令部,大脑的衰老,必然导致各个脏器的衰老,并且大脑对人类的知识、智慧和思维具有重大影响。因此,一个人更要多用脑,勤思考,使脑细胞和组织器官不萎缩。其实,只要有强烈的求知欲,即使高龄老人,仍能掌握新知识 三.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善和加强人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增加抵抗疾病的能力,而且还可丰富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生活乐趣,使精神振奋,心情愉快,提高信心,增加主动积极地安排好晚年生活的勇气和兴趣,从而增强老年人的心理功能。体育锻炼要持之以恒,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无济于事的 四.处理好人际关系 对任何人来说,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家庭关系。因为一个人一天的大部分时

11、间都在家中度过的,对子孙既不能过严,也不能溺爱;既要重视智育,又要重视德育和美育。要以自己良好的世界观、道德情操、生活作风等影响小辈;而小辈则要从老人身上学习优良的传统及可贵的经验,并要充分理解老人的心理状态,尊重、体贴、爱护和照顾老人,这样才能使老人更好地、兴致勃勃地为社会做些有益的工作,进而也推迟了老人的心理衰老 延缓心理衰老的九条具体方法 1.正确对待疾病:及时或定期检查身体,如发现患有某种疾病,应及时治疗。切勿紧张、疑虑、恐惧或悲观失望,以使病情加重。 2.经常交往:保持正常的人际关系,常与亲朋好友谈心,交流感情,如有淤积之气,也会一吐为快。 3.合理饮食:多吃五谷杂粮和蔬菜、水果,少

12、吃油腻食物和食盐。否则,易出现动脉硬化,血压升高,疲劳等症,导致过早衰老。 4.合理用脑:常读书、看报,勤于思考。这不仅会冲淡你的烦恼,还可以使脑力活动旺盛,推迟脑细胞退化。 5.开阔眼界:离退休后,不要局限于小家庭,要了解社会,开阔视野,了解新事物,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6.心情愉快:情绪不佳,会降低人体免疫力,诱发许多疾病。不要自寻烦恼,要心情愉快,保持良好心理状态 7.拓宽兴趣范围:离休或退休在家,不要无所事事。要有爱好,如习字、绘画、钓鱼、下棋等。这样既添乐趣、陶冶情操,又可避免产生自卑心理和抑郁情绪。 8.睡眠充足:老年人由于生理机能减退,疲劳后恢复较慢,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才能解除大脑疲劳。 9.家庭和睦:少固执已见,多尊重老伴,家庭关系融洽,气氛和谐,生活才幸福 人老心别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