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小灯泡说课稿3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3642444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3.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3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3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3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3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3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亮小灯泡说课稿3(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点亮小灯泡说课稿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点亮小灯泡说课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点亮小灯泡说课稿1 一、说教材 (一)教材内容 点亮小灯泡是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后真正开始探究电现象的一课。点亮小灯泡注重让学生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探究的过程。本课教学内容分个部分。第一部分:小灯泡的构造;第二部分:让小灯泡发光。从观察小灯泡构造入手,再尝试点亮小灯泡,在观察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的基础上再作尝试,让学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并思考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作出最简单

2、的对电流的解释,再通过判断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区分短路和断路,寻求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对电路形成一个初步的认识。(二)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过程与方法: 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激发进一步探

3、究电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认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理解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 区分短路和断路。 (四)教学准备1、为每组学生准备:一只小灯泡、1节1.5伏的干电池、一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2、教师准备:小灯泡剖面图、大灯泡、电池、灯泡图片、双面胶、多媒体课件:(1)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我的小灯泡。二、说教法和学法 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所以,我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从画小灯泡入手,激发他们观察小灯泡的兴趣,在了解了小灯泡的结构特点后,及时抛出问题:要使小灯泡发亮,至少还需要什么材料?然后提供给

4、学生灯泡、电线和电池。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探究怎样接亮小灯泡,允许有成功有失败,通过让成功的小组演示后,讨论小灯泡为什么会发光?猜测电是怎样流过小灯泡的。借助课件认识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线,只有小灯泡的两个连接点和电池的正负极都接通了才能让小灯泡发亮,突破教学难点,再趁热打铁,迁移观察方法,让学生自己分析接不亮的原因,了解一旦电路不通,形成短路或断路都不能使小灯泡亮起来,而且短路会很不安全。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合作,用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光,并学着画完整的连接装置图。最后进行综合运用,拓展探究内容,如何想办法使更多的小灯泡亮起来,再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

5、动,让这堂课的结束作为下堂课的开始。 三、说教学过程 (一)观察材料,认识构造 1、出示小灯泡,让学生作简单描述。 2、每人一个小灯泡,观察构造并画下来,先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3、借助课件,认识小灯泡各部分构造及名称。 、要让小灯泡亮起来,最少需要那些材料? 5、揭示课题。(设计意图:从一个很有趣的活动入手,引发学生的兴趣,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了解学生对小灯泡结构的原有认知。) (二)合作尝试,点亮一个小灯泡 1小组合作,尝试点亮这个小灯泡。 2请点亮的小组上来展示,用实物线路图表示。3观察点亮的小灯泡的电路连接图,让学生再次尝试点亮小灯泡。4观察连接装置,讨论电流路线,课件展示电流图。 5

6、小结:电池里的电从正极出来,从小灯泡的一个连接点进入,经过灯丝再从另一个连接点流出,流到电池的负极,形成一条回路。这条路通了,灯泡就亮了。(设计意图:在探究活动中,我更关注学生提出研究问题,并尊重学生意见。给予鼓励和引导,尽量让研究过程符合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发展规律。让学生学会用科学的语言描述科学的现象。) (三)探究实验,多种连接方法使小灯泡发亮1、小组合作,把发光灯泡的连接装置图画下来。 2、全班交流,展示连接装置图,了解电流在灯泡内的流动路线。3、课件(四种典型连接方式的图):判断图中哪个小灯泡会亮,哪个小灯泡不会亮?为什么? 、根据学生情况讲解断路和短路。5、自己找材料,想办法让更多的

7、小灯泡亮起来,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几个人合作探究。(设计意图:让学生对实验结果简单的整理和分析。重新对原有认知进行修正和丰富。知道“短路”是连接过程中的失误。) (四)发布信息,提升思维、学生发布自己小组点亮小灯泡的几种不同的方案,发布新的问题。 2、交流电路的意义。 3、多媒体播放:()电和我们的生活 (2)点亮我的小灯泡 4、填写实验记录单。 (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发布信息时与他人交流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调查家里的用电器 家中有哪些家用电器? 有哪些电器是用电池作电源的? 家中每个月的最高用电量是多少?最低用电量是多少? 交流家庭节约用电的方法和建议。(设计意图

8、:培养学生的调查和统计能力,丰富学生关于电的认识。如电不仅仅可以用来发光、发热,还能使电器播放音乐、产生图像等多种功能,这将进一步激发学生研究电的兴趣。) 2、进行用电安全教育 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电池是15V的直流电,是安全的电源。在日常生活中,家用电器使用的是0伏的交流电。让学生知道2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致人死亡的电,所以不能直接用做实验! 以上就是我对这节课的总体思路及构想,我想学生经过“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不仅收获了知识,还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 点亮小灯

9、泡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是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四册电单元第二个课题的内容,它是学生在充分感知了电与人类生活关系的基础上,真实触摸和运用电的一次尝试活动,是为下一步学习串联和并联电路奠定的基础工程、教材在设计上安排了2大主要活动:一则是让小灯泡发亮,在这个活动中内设了观察小灯泡、连接小灯泡、猜测电流路线、画电路装置图”4个小活动,期间引发出电流、电路等科学概念。二则是讨论电路的4种接法来认识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从而深刻理解电路的概念和外延。教材的这种布局,体现了2大优势: 1、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为点亮小灯泡是小学生很感兴趣的活动,特别是当小灯泡在自身努力下发出灿烂光芒时,会带给学生个体

10、十足的成就感。而课程在设计时,首先介入了“让小灯泡亮起来”的活动,这是非常迎合学生心理需求的。 、非常有利于学生掌握电路的具体连接方法,“过程与方法”目标得以有利突破。 但这样的安排是否最大价值化地挖掘了教材活动的科学内涵,学生是否在亲历活动中,生发了科学概念,体会到了科学学习中一些内在品质的重要性,认识到了科学学习不但要面对成功,更要从容地、冷静地面对失败,在失败中找到科学研究的种子与动力。基于这样的思考,所以我认为需要重新来权衡这些活动的权重,给予新的组合、 首先,描述“小灯泡内电流是怎样流动的?”,这会令学生觉得有很大难处。要突破这个难点,必须安排一定的时间来认识小灯泡的内外结构,同时掌

11、握相关的名词术语。所以观察小灯泡应成为教学的起始活动,且占到一定的位置。 其次,在连接小灯泡这个活动中,学生经历的是一场尝试,是一个从偶然到必然的尝试过程,是一场成功与失败交织在一起的尝试活动。其间的探索是坎坷的,有的学生第一次成功了,或许第二次又失败了;有的学生也许尝试了几次才获得成功;有的同学帮助同伴点亮了小灯泡;有的同学的电路接发竟然不与同伴相同,但结果却都亮了。这些在努力付出后求的的成功,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我们需要花大力气让学生“胡搞”,让他们去面对自己的失败,总结自己的失败,在失败中体会科学学习的真谛,认识到“科学的成功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的基础上”的真理。 再次,“电流、电路”等概念

12、的建立,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电流是不能用眼睛看到的,只有凭借想象和猜想。而电路是建立在电流上的一个概念,它的内涵是电流过的路,外延又很丰富,有通路、短路、断路等。要突破这个难点,我们必须要把电流和电路概念的教学捆绑在一起,设立成独立的一个活动,存放于“连接小灯泡”的活动之后。 因此,本课将围绕“观察小灯泡”,“尝试接亮小灯泡”,“讨论电流、电路概念”3大主要活动而展开。所以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画印象中的小灯泡,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认真的科学态度; 经历连接小灯泡成功与失败的过程,体会到科学成功是建立在失败基础上的。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主尝试经历小灯泡连接的

13、过程,同时学会用一根导线、一节电池、连接亮一个小灯泡,探究出接亮小灯泡的不同方法。 、科学概念: 认识小灯泡、电池本身的结构,如小灯泡由锡点、螺线、灯丝等部分,电池有正负极; 掌握电流、电路等概念,特别是要知道通路、短路、断路等现象,并能清晰地描述出电流的流向。 二、教学方法 目标的达成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为了在教学中达成目标的要求,突破重难点,所以教学中主要采用“尝试-探究”法开展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结构观察法新课程提出“科学学习的观察不再是传统教学中提倡的亦步亦趋“的观察,而是“自然状态下的观察”。它包含层含义:一是无意观察,二是结构观察。本课在观察小灯泡的环节,采用了“结构观察法”

14、。 2、自主操作法 科学学习与常识教学的不同之一是让学生亲历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学会动手,所以“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是学生科学素养培养的重头戏。本课在设计上突出了“动手操作”这项技能的训练,切割0分钟的时间块用于学生连接小灯泡。操作,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程度而言,它可分为“引导式操作”、“挑战性操作”、“自主性操作”这样三种状态。针对“接亮小灯泡”这个环节而言,由于内容本身能吸引儿童,而且从本活动的教育意义出发,我把操作定位在突出“自主性”的层面,这样不但有利于发挥学生在连接中的创造性,而且能让学生在成功与失败的交织中达成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 3、对比理解法 事物通过对比,更能突显其本质特

15、色,科学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此。本课教学中存在着多出对比:首先,自我认知与活动结果的对比。主要体现在本认为很容易接亮的小灯泡在实践中却花了一大笔力气;本认为很容易画的灯泡,却没能自信地画出来。其次,多种电路连接方式的对比。这些对比是促成学生对电路认知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4、再认识法(或再体会法)。也称反思法,是达成情感目标的有效手段,课堂中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谈谈活动后的各种想法环节上。 三、教学过程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过程要与学生认知特点相统一,才能发挥科学教学的最大效益。这就需要我们立足学生认知结构来布局活动的结构,立足学生心理需求来解析每一个具体的活动,让每一个活动成为承载科学概念、激发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导体。 所以我设计的教学过程分为三个环节进行: 1、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小灯泡。2、布局自由心境,激发学生连接小灯泡。 3、建构对比环境,激发学生讨论小灯泡。 具体阐述如下: (一)创设矛盾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小灯泡。 在这个环节中,主要立足“尝试画小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