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离骚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639724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4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离骚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离骚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离骚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离骚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中语文 离骚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离骚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离骚指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 离 骚名师导航内容感知 离骚是我国古代一首伟大的抒情长诗,历来以其可与日月争辉的光芒照耀诗坛。全诗373句,是屈原的思想结晶,是他政治失败后用血和泪写成的一篇扣人心弦的抒发忧国之思的作品。它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象、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思想和艺术上的魅力并重,令无数人为之倾倒。课文节选的这部分主要叙述作者因洁身自好、坚持正道而受到周围众人的猜疑和造谣中伤,君主也疏远了他,他一方面表明誓死决不就此退缩,和蝇营狗苟的小人们同流合污;一方面设想自己要隐退,同时更加努力培养自己的美好的德行。这部分也是作者最集中表白自己的心志,感情表达最直接、强烈的段落。阅读时要注意把握它的内容和思路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基础梳理一、字音1.典型字修姱(ku) 羁(j j) 謇謇(jin)侘傺(ch ch) 溘死(k) 蕙(xing)揽茝(chi) 谣诼(zhu) 方圜(yun)攘诟(gu) 鸷鸟(zh) 延伫(zh)芰荷(j) 岌岌(jj) 杂糅()兰皋(go) 可惩(chng) 好修姱(ho)相(xing) 谇(su) 偭(min) 忳(tn)2.多音字二、字形三、词义1.重点词 太息:叹息。 好:爱慕。 羁:马缰绳和马笼头。喻指束缚。 修姱:修洁而美好。 揽茝:采集芳芷。比喻高尚的德行。 谇:谏诤。 虽:纵然,即使。 九死:泛指很多次死亡。 灵修:神圣,指君王。 浩荡:荒唐。 众女:

3、喻指很多小人。 蛾眉:喻指高尚的德行。 谣诼:造谣,诽谤。 工巧:善于取巧。 偭:背向,引申为违背。 周容:苟合奉承以取悦于人。 度:法则,准则。 忳:忧闷。 不忍:不能容忍。 不群:不能合群。 相道:观察、选择道路。 延伫:久久地站立。 止息:停下来休息。 初服:当初的衣服,比喻原先的志向。 岌岌:高耸的样子。 陆离:修长的样子。 昭质:光明纯洁的本质。 皋:水边高地。注意“皋”的下半部分不能写作“本”。 离尤:获罪,遭受指责。“离”通“罹”,遭受;尤,过失。 朕:我。秦始皇以前是一个普通的人称代词,谁都可以用,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自称的专用词。2.通假字 偭规矩而改错(错,通“措”,措施。)

4、 何方圜之能周兮(圜,通“圆”,文中指圆形的凿孔。) 进不入以离尤兮(离,通“罹”,遭受。) 延伫乎吾将反(反,通“返”,返回。)3.古今异义 謇朝谇而夕替(古义:废弃,贬斥;今义:更替。) 固时俗之工巧兮(古义:善于取巧;今义:指工艺品、诗文书画细致精巧。)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古义:不得志,走投无路;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制芰荷以为衣兮(古义:用、拿;今义:认为,动词。) 余独好修以为常(古义:认为是;今义:认为,动词。) 怨灵修之浩荡兮(古义:荒唐;今义:形容水势广阔而壮大。) 偭规矩而改错(古义:改变措施;今义:改正错误。) 宁溘死以流亡兮(古义:随着流水而消逝;今义:因灾害或政

5、治原因而被迫离开家乡或祖国。) 长余佩之陆离(古义:修长的样子;今义:形容色彩繁多。)4.词类活用 余虽好修姱以羁(羁,马缰绳和马笼头。此处名词用作动词,约束、束缚。) 屈心而抑志兮(屈,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屈;抑,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抑。) 伏清白以死直兮(伏,为动用法,为而伏;死,为动用法,为而死。) 高余冠之岌岌兮(高,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高。) 长余佩之陆离(长,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长。)四、特殊句式 不吾知其亦已兮(宾语前置句,“不吾知”即“不知吾”。)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定语后置句,“冠之岌岌”即“岌岌之冠”,“佩之陆离”即“陆离之佩”,“之”是定语后置的标志。) 余虽好修

6、姱以羁兮,謇朝谇而夕替(被动句,“羁”“替”,此处均为被动词:被约束,遭贬黜。)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被动句,“体解”的主语是“吾”,承后省略,是被动者。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五、文学常识1.屈原(约前340前278),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名平,字原。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屈原学识渊博,善外交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在流放期间,他以其出众的才华和对祖国人民的热爱,写下了离骚九歌天问九章等不朽的诗章。他开创了诗歌从

7、集体歌唱转变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2.“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六、名篇名句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3.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4.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长

8、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译文:我长声叹息止不住泪流满面,哀怜着人民的生活多么艰难。 剖析:表现了诗人的极度苦闷和难以排解的心情,为下面情绪的抒发定下了基调。这两句承上,形象地概括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给我们塑造了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诗人形象。2.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译文:怨恨君心荒唐啊,始终不能理解我的心思。那些女人也嫉妒我的妩媚,诽谤我好放荡淫乱。 剖析:这几句诗使抒情主人公除了作为政治家和诗人的自我形象出现外,又常幻化为一个美丽而遭逢不幸的女子。她有爱美的天性,喜欢用芳洁的东西修饰自己,还亲手栽培了许多芬芳的草木。

9、起初与丈夫(“灵修”有时也可理解为丈夫)缔结了婚约,后来却受到众女的嫉妒和谗毁,终于被抛弃。这一条“美人香草”式的寓意伏线和诗人的政治抒情叠合在一起,造成离骚全诗特有的写实与虚拟二重世界相互交融、迷离惝恍的艺术效果,给全诗增添了绰约的风姿和芳菲的情韵。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译文:只要是我心中所向往喜欢的,即使死去九次也不会后悔。 剖析:这一句表明屈原志向不改,坚贞不屈。真可说是一条铁骨铮铮的汉子。屈原最不能容忍的是那群无耻小人对他的恶毒诬蔑,一会儿说他穿着奇装异服,一会儿又说他面容姣好,肯定是个善淫之辈。这群人追名逐利,篡改法令,歪曲是非,混淆黑白,竞相谄媚,把朝廷弄得乌烟瘴气

10、。屈原下决心绝对不和他们同流合污,他自比不合群的鸷鸟,孤傲、矫健,“自前世而固然”,他不想改变,也无法改变,这就像方圆不能周,异道不相安一样。在这里,屈原清楚地预感到了自己的结局,但他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句中“虽九死其犹未悔”和同出自于离骚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句是后人引以自勉和共勉较多的句子。4.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译文:人生各有各的喜好,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即使肢体分解也不会改变,难道我的心志是可以挫败的吗? 剖析:这几句诗所表现出的诗人自知之明、自谋之熟、自勉之严、自决之勇等,令人感慨万分。作者再次重申自己“独好修以为常”。

11、“独”字表现出作者认定自己的原则是正确的并甘愿为之付出的自觉态度,带有一点自豪的味道。意志更加坚定,信仰更加明确。即使五马分尸,也改变不了自己。难道“我”的好修之心是可以惩罚的吗?反省明志,斗志弥坚。这一段以退为进,更表现出诗人追求美政、美德而九死不悔的精神和品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他不仅又回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境界,而且感情更加深沉,意志更加坚定。通过这一段情感的抒发,诗人将构成自己心灵世界悲剧性冲突的两个方面理想与现实的对立、进取与退隐的对立,初步展现了出来,继之又更加坚定地作出了选择。二、重点语段1.“余虽好修姱以羁兮”至“又申之以揽茝”。 剖析:写自己受到的不公正

12、的待遇,而原因竟是自己太注意修身。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屈原同周围一群小人之间的尖锐冲突,也可以看到君主不分贤愚忠奸的昏庸。对此,作者坚定地说:“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鸷鸟之不群兮”至“固前圣之所厚”。 剖析:进一步指出自己和群小之间的矛盾是不可调和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在对自己之所以不见容于朝廷的原因有了清醒的认识后,“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虽然抑郁难平,但情绪趋向平稳,并坚定地表白自己的信念“伏清白以死直”。“固前圣之所厚”,表现作者以前贤为榜样,同时它也透露了作者精神力量的重要来源。作者对历史很熟悉,前世的明君贤臣就是引导他追求进步政治理想的活生生的例子。3.悔相

13、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 剖析:这首诗的中心内容,在于表现诗中“我”与险恶的现实难以相融这一基本矛盾,包括“我”与党人的矛盾、“我”与国君的矛盾和“我”自己思想上的矛盾。对改革弊政的困难估计不足,因而有了隐退的想法。但这种隐退并不意味着屈原妥协,这正表现了作者修身洁行的品格和坚持理想的精神,表明他不愿随波逐流,并且“虽体解吾犹未变”。4.“制芰荷以为衣兮”至“芳菲菲其弥章”。 剖析:从各方面写自己衣饰的高洁。作者不惮繁复地描述种种衣饰,意在表明他修身之严。读起来,这几句诗给人无限郑重的感觉。其中,“忽反顾以游目兮,将往观乎四荒”和前面的“复路”是相应的。结构图解

14、节选内容每两句一小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主旨探讨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1.诗人自述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悔的高尚节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2.作者回顾自己从政遭遇的艰难,写了自己与小人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也表明了自己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并抒发了自己对楚怀王的怨愤。我的观点:_审美鉴赏血泪凝结成的生命挽歌浅析离骚中屈原的悲剧形象 屈原一生经历了楚威王、怀王、顷襄王三个时期,而主要活动于楚怀王时期。这个时期正是七雄纷争,各国存亡处于紧要关头的战国时代,诗人的理想就是把祖国推上强大、富裕的道路。 大家知道,儒家高扬道德大旗,主张克己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屈原,不仅把“修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