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转窑耐火材料的使用和配置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633151 上传时间:2022-09-1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回转窑耐火材料的使用和配置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回转窑耐火材料的使用和配置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回转窑耐火材料的使用和配置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回转窑耐火材料的使用和配置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回转窑耐火材料的使用和配置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回转窑耐火材料的使用和配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回转窑耐火材料的使用和配置(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回转窑耐火材料的使用和配置一、概述最初,人们采用立窑煅烧水泥熟料时,由于窑的规格小,煅烧温度低, 仅使用含A1203为3040%单一的一种粘土砖,初期的回转窑在这一经验上进 行改进,采用了高铝砖和粘土砖,从六十年代起,由于窑的大型化和强化操作, 髙温部位窑衬普遍采用碱性砖砌筑,主要品种有:镁铬砖(Px83、B-Z-X、S-65)、 尖晶石砖(Ag85、R-S-X、Fg90)和白云石砖(K12105)。二、衬料的作用1、防止髙温火焰或气流对窑体的直接损伤,保护窑胴体;2、防止有害物质(CO、SO2)对窑体的侵蚀;3、防止物料、气流对窑体的腐蚀;4、降低窑体温度,防止窑体被氧化腐蚀;5、具有蓄热、

2、保温的作用;6、能够改善挂窑皮性能。三、碱性砖损坏原因通过水泥窑的运行实践得出得共识是:机械应力、热应力和化学侵蚀是三 种最基本的损坏因素,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们综合作用于耐火材料,并主要表现 为:热机械综合效应和热化学综合效应。德国耐火技术公司对使用后的镁 铬砖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统计了主要损坏原因出现的频率:1、机械应力占 37%:由于窑体变形和砖的热膨胀作用引起,窑胴体椭圆 率3(%)WD (m) /10;轮带的最大滑移量AUWD (mm) /200, 一般要求为 1015mm。2、化学侵蚀占36%:由于熟料硅酸盐、铁酸盐以及碱盐的侵蚀作用引起3、热应力占 27%:由于过热和热震作用引起

3、。随着窑型、操作的不同以及窑衬在窑位置不一,以上三种因素便起着不 同的作用。对上述三种基本损坏因素起决定作用的是:火焰、窑料和窑筒体在 运转中变形状态的变化,使衬里承受各种不同的应力。破坏碱性砖的因素如下 (共8 个):1、熟料熔体渗入;2、碱盐渗入;3、还原和还原-氧化反应;4、 过热;5、热震;6、热疲劳;7、机械应力;8、磨刷。所以,为求回转窑衬砖难于损坏的重要因素是:1、抗熟料熔体和碱盐侵 蚀的能力强;2、抗热应力和机械应力的显微结构韧性好;3、抗热负荷和热态 磨损的高温稳定性好;4、挂窑皮性能好;5、耐火砖的成份符合环保需要。四、砖型选择和砖的外形质量控制、砖型选择1966年德国水泥

4、厂协会(VDZ)推荐了用于水泥窑的砖型:1、ISO型(n/3型或VDZ-A型):粘土砖和髙铝砖;2、VDZ-B 型(简称 B 型):碱性砖。最通用的厚度(髙度)有 180mm,200mm 和 220mm 三种。水泥厂选择楔形 度大小不同的两种砖型,只要改变每圈中这两种砖的比例就可通用于该厂不同 直径的几台窑上。本厂一线窑4.7X75m耐火砖配比为B322:B622=80:117, 二线窑4.0X60m耐火砖配比为B320:B620=53:114,实际上采用的耐火砖配 比为 X:Xa=53:109。砖型代号意义:B322:表示使用于3m直径窑上髙度为220mm的B型砖;B620:表示使用于6m直

5、径窑上髙度为200mm的B型砖。砖型演变的结果:热膨胀性较小的粘土砖和髙铝砖的砖型可以稍大,通常 取ISO型砖,其楔形面大头宽度固定为103mm,小头宽度则随窑径和砖厚而变; 热膨胀性较大的碱性砖,通常取B型砖,其楔形面平均宽度为71.5mm。、砖外形质量控制1、尺寸公差:厚度公差土2%,最大土 2mm;楔形面大头和小头宽度公差 土 2 mm ;大小头差值的公差土 1 mm ;长度公差土 1%,最大土 1.5mm。2、边损:允许热面或冷面有两条边的损坏达20mm长和3mm深(分别在 砖的两侧),但不准超过。3、角损:热面只许有一处角损,角损处三条棱的角损之和不超过30mm; 冷面允许有两处角损

6、。4、凹坑、熔迹和鼓包:允许凹坑和熔迹的最大直径为10mm,最大深度 10mm;鼓包最大5mm。5、裂缝:不允许有平行于磨损面的裂纹;不长于20mm,不宽于0.2mm 的其它裂纹是允许的。6、耐火砖受压面的平整度:棱与中央面之间的髙度差值小于5mm。7、一批耐火砖中有各种缺损毛病的砖不超过总数的 4%。五、耐火砖的砌筑、膨胀缝的留设 膨胀缝的留设是为了减小因砖的热膨胀和窑胴体椭圆度造成的应力。1、碱性砖的横缝:国外为1mm的火泥(火泥最大粒径为0.2mm),国为2-3mm (国产砖外形质量的规整度稍差)。本厂干法一线进口砖采用干砌(洁净法砌 筑,砖面直接接触,理论上胀缝为零),国产砖都采用湿砌

7、,含干法二线窑耐 火砖。国外的实践证明:采用火泥砌筑的砖衬使用寿命长。因为火泥的流动和压 缩性能都好,既使砖衬中个别单砖位置有些倾斜,火泥也能防止砌后砖衬中发 生较大空洞,通过砖缝传布的力能分布在整个砖面上。因此,在机械应力过大 (如窑轮带部位)的区域,应采用火泥砌筑。2、碱性砖的竖缝(又称环缝):镁铬砖为2mm,尖晶石砖为3mm,只能采 用纸板充填,不能采用钢板,最好不用火泥。非碱性砖区的竖缝应为零。、挡砖圈的结构回转窑是斜度为 3-4%的旋转钢筒,在其运转中,巨量的衬砖和上面附着 的窑皮向前窑口形成巨大的推力,使耐热钢材质的窑口护铁难以承受。因此, 在距窑口约0.8m的部位,设置挡砖圈,既

8、求对窑衬上推,又加固窑筒体使之 保持规整。挡砖圈的形式:1、凸缘型:髙30-50mm,宽50-80mm,须配用异型砖,如图1;2、平坦型:髙50mm,宽180mm,须配用异型砖,如图2;3、平行布置的两道等髙型:即采用两道“凸缘型”挡砖圈,其间距80mm 左右,须配用异型砖,如图 3。本厂干法一线窑口挡砖圈采用的是“平行布置的两道等高型”,规格为 50X50mm,间距80mm;干法二线窑口挡砖圈采用的是“平坦型”髙50mm,宽 180mm。在挡砖圈上均配置180mm长的异型砖。为了保护窑皮的稳定性,烧成带和过渡带不应设置挡砖圈。在窑低温部位设置 挡砖圈时,其距相邻轮带中心距离不少于4m。本厂干

9、法一线窑挡砖圈的位置 分别为:0.71m、39.95m、47.95m、55.95m、65.95m、74.20m 共六道;干法二 线窑挡砖圈的位置分别为:0.68m、34.88m、44.88m、59.26m共四道。六、耐火砖的使用、烘烤和冷却窑砖衬砌筑后,必须进行妥善的烘烤。烘烤中,升温速度不能太快,以免 产生过大的热应力而导致砖衬开裂、剥落,尤其大型回转窑。 升温平稳时,窑体温度相应渐增,向外渐胀,对砖衬的膨胀起道一定的补偿作 用。在耐火砖的冷端(砖的大头),随砖型的不同,有一个厚 50-70mm 的低应 力区,超过该区后,压应力徒增。以本厂干法一线为例:1、一般检修结束后,18h的升温曲线:

10、见图4。2、窑慢转:升温停窑窑尾温度 代)旋转量 (圈)旋转间隔(分)停窑时间旋转量 (圈)旋转间隔(分)01000不慢转00:151/451002501/4600:15 0:451/4102504501/4300:45 1:451/4204505501/4151:45 3:151/4305507501/4103:15 6:151/460750以上1连续慢转6:15 12:151/412012:1521:151/418021:1536:151/430036:1560:151/4480停窑而不更换碱性砖时,降温必须缓慢适度。初停窑时,绝不能靠排风机 来强制冷却,这时,冲水冷却窑衬的方法更必须禁用

11、(若下大雨或大雪时,窑 慢转的间隔旋转时间减半)。若窑皮厚度正常,又不露砖,应先自然冷却8h, 等窑皮表面变黑后,方可加快冷却速度,如开窑门等。怎样在不损坏窑衬和窑体的前提下,加快烘窑速度,以求增产熟料,是 水泥工作人员普遍感兴趣的问题。如日本普遍采用68h的快速烘窑制度。总 结国外的经验,应采取以下措施:1、控制窑体。特别是使第二道轮带处窑体不变形。回转窑快速烘烤中, 窑体升温较快,而轮带由于散热面积大升温要慢得多,若两者间的温差达到 601,窑体和轮带间的间隙会降至零而产生“缩颈”现象,不但损坏耐火砖, 所造成的窑体变形即使冷却下来也不能完全复原。所以,此时就必须采用风机 强制冷却第二道轮

12、带两侧的窑体。该区域的砖衬以湿砌为宜。2、控制废气温度。快速烘窑中,燃耗甚至高达 3 倍,窑气流速度快, 温度高,必须将其废气温度降至正常。所以,开窑时,要开启增湿塔系统。3、 选用适当的耐火砖。碱性砖在实际使用中,必须保持应有的结构韧 性,显气孔率不能太小,厚度以下表为宜:窑径(m)5.2砖最大厚度(mm)180200225250对于检修更换的镁铬砖,不宜采用 68h 的快速升温。另外,对水硬性浇 注料,低温阶段要逐步排除附着水和化学结合水,高温阶段要避免物料被烧结, 必须按物料的本质、用量以及衬里厚度来决定升温制度,通常为15301/也 常温下,24h的凝结期不能振动和加热。窑口浇注料在施

13、工中,通常环向以1m 间隔规则的设置膨胀缝(高度为砼厚度的 2/3,厚度为 10mm)。、挂窑皮和保护窑皮耐火砖上第一层优质窑皮的形成条件是:熟料颗粒细小均匀,在同一温度 下,熟料中熔体的含量、粘度和表面力适当,且耐火砖热面层中也形成少量熔 体,于是,料层底部的熟料颗粒便和砖面牢固的相粘。这样,层层熟料不断地 粘附,窑皮渐厚,直至窑皮加耐火砖组成的总厚度过于庞大,使窑皮表面温度 过高,造成该处熟料中熔体含量过多且粘度太稀,熟料粒度也增大过多,不再 继续相粘形成更厚的窑皮为止。入窑生料成份和数量的波动、火焰温度和位置的变化都使熟料及窑皮表面层中 熔体含量、粘度和表面力、熟料粒度发生变化,窑皮不断消长。为求开窑时挂好窑皮,正常生产中维护好窑皮,必要时还要补挂好窑皮,应做 到:1、 窑衬砌筑的前后,均要从严清除窑旧砖和杂物以及残留于砖面上的 火泥等,避免在火砖表面挂上质量低的第一层窑皮。2、 从严配合好烘窑中砖衬和窑料的升温情况,确保进入烧成带的第一 批窑料和该处火砖同时处于良好的挂窑皮状态。可采取“留火待料”的办法。3、开窑前和正常运转中,都要严格检查、控制窑用燃烧器系统,燃烧 器结构、位置和火焰形状应保持在正常状态下运行。为了满足大型窑的种种要求,必须配套使用一系列的碱性砖、高铝 砖、耐碱砖、耐火浇注料和隔热材料,构成现代化的耐火衬里。物料运动方向图 1图 2图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