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626177 上传时间:2022-09-2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8.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染病防治工作方案编制人:XXXX审核人: XXXX批准人: XXXX第一章 目的与意义第一条 为了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保障全体员工的身体健康 和生命安全,以达到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与流行目的, 特制定本方案。第二章 总体目标与原则一、通过本工作方案的实施,建立工程运行期间的有效管理机制;加强各相关机构间 的组织协调;加强全体员工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员工自我防范和 保护意识;完善传染病疫情信息的监测报告;提高应急处置和医疗救治能力,增强各级人 员的传染病防治观念,最大限度的减少传染病发病人数;认真做好流行病学调查与处理, 迅速

2、、及时、有序高效地控制疫情的播散。确保工程顺利完工。二、传染病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分级管理,各单位HSE管理 要将传染病的防治纳入管理工作,制定计划,组织实施。三、项目部安全总监为全线传染病防治的最高领导。HSE部在安全总监的领导下, 实施传染病的防治工作,进行预防、疫情报告、控制的管理工作。第三章 组织机构与职责一、在HSE部的统一领导下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其职责为:(一)制定本单位的传染病防治计划、方针及相关政策,报项目部HSE部批准实施;(二)完善传染病防治领导小组和工作队伍,统一指挥、协调,保证人、财、物的到 位;(三)负责传染病突发时的应急处理、调查工作;并随时向项

3、目部HSE部汇报疫情进 展情况;(四)接受项目部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行业务指导、检查、考核、监督。对违反有关规定的行为予以纠正。二、各单位急救员在标段HSE部门领导下,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其职责为:(一)根据本地区的水文、地理的实际情况,根据项目部传染病防治方案、规定来制 定本单位的防治措施,并遵照执行;(二)在标段 HSE 部领导下,开展传染病防治工作,尽早发现疫情的流行或暴发趋势, 及时分析疫情形势和监测信息并向 HSE 部门上报,提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控制策略、技术 措施、方案。(三)加强对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的技术指导。举办传染病防制知识、防蚊灭蚊等技术 培训。积极配合本标段 HSE 部门做好传

4、染病防治工作。(四)做好病人救治工作。与医疗委托机构建立联系,确立协作关系,确保传染病患 者转院达到快捷、便利,获得及时救治。发现传染病疑似病例,应于半小时内报告标段HSE 部,并带患者到依托医院进行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确诊后驻地内要立即进行相应的消毒、 防疫措施,相关人员按医院要求及时隔离检查,以防治疫情进一步扩散。第四章 传染病分类、症状及预防措施本措施预防、控制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一、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二、乙类传染病是指: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爱滋病、 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 血热、狂犬

5、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 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三、丙类传染病是指: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 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 泻病。(一)肺结核:1、症状:肺结核早期或轻度肺结核,可无任何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忽视,若病变处于活动进展 阶段时,可出现以下症状: 1)发热:表现为午后低热,多在下午48 时体温升高,一般 为3738C之间。这时病人常常伴有全身乏力或消瘦,夜间盗汗,女性可导致月经不调或 停经。 2)咳嗽咳痰:是肺结核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但也最易使患者或医生误以

6、为是“感冒” 或“气管炎而导致误诊。3)痰中带血:痰内带血丝或小血块,大多数痰内带血是由结核引 起的。2、预防、控制措施1)儿童应按时接种卡介苗。接种后可增加免疫能力,能避免被结核杆菌感染而患病2)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染。开放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喷嚏、大声谈笑时喷射 出带菌的飞沫而传染给健康人。病人如随地吐痰,待痰液干燥后痰菌随灰尘在空气中飞播 而传染。凡痰中找到结核杆菌的病人外出应戴口罩,不要对着别人面部讲话,不可随地吐 痰,应吐在手帕或废纸内,集中消毒或用火焚烧灭菌。痰液可用512%的来苏溶液浸泡 212小时消毒。病人应养成分食制习惯,与病人共餐或食入被结核杆菌污染的食物可引 起消化道感

7、染。3)痰菌阳性病人应隔离。若家庭隔离,病人居室应独住,饮食、食具、器皿均应分 开。被褥、衣服等可在阳光下曝晒2小时消毒,食具等煮沸1 分钟即能杀灭结核杆菌。居 室应保持空气流通、阳光充足,每日应打开门窗 3 次,每次 2030 分钟。一般在痰菌阴 性时,可取消隔离。4)饮食以高蛋白、糖类、维生素类为主,宜食新鲜蔬菜、水果及豆类。应戒烟禁酒(二)乙肝1 、症状1 )全身症状:乙肝患者常感到乏力、体力不支,容易疲劳,打不起精神,其原因可 能是肝功能受损,进食减少,食物消化吸收障碍,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另一方面是由于炎 症,消耗增加,已摄人的物质因肝功能受损,不能充分代谢,满足机体的需要。第三个方

8、面可能是乙肝引起的精神和心理上的压力,影响休息和睡眠,失眠、多梦等都可能与此有 关。2)消化道症状:肝脏是重要的消化器官,肝脏分泌的胆汁是食物消化所必需的。肝 炎时,胆汁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肝脏的炎症还可能引起肝窦的血流障碍, 导致胃肠道的充血水肿,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因此,乙肝常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厌 油、上腹部不适、腹胀等。3)黄疸:肝脏是胆红素代谢的中枢,由于胆红索的摄取、结合、分泌、排泄等障碍 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当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以后,胆红素从尿液排出,使尿液颜色变 深它是黄疸最早的表现。但是天热出汗饮水不足、一些药物等也可引起尿液颜色的改变, 应注意区别。当血液中

9、胆红素浓度继续增加可引起眼睛、皮肤黄染,称作黄疸。由于胆 汁酸的排出障碍,血液中胆汁酸浓度增高,过多的胆汁酸沉积于皮肤,刺激末梢神经,引 起皮肤瘙痒。4)肝区疼痛:肝脏内部缺乏痛觉神经,乙肝一般没有剧烈的疼痛。但肝的表面有一 层很薄的膜,称肝包膜,肝包膜上有痛觉神经分布,当肝脏发炎肿大时,肝包膜紧张,痛 觉神经受刺激,因而部分患者可有右上腹、右季肋部不适、隐痛。如果疼痛剧烈,还要注 意胆道疾病、肝癌、胃肠疾病的可能性,以免误诊。5)肝脾肿大:由于炎症、充血、水肿、胆汁淤积,乙肝常有肝脏肿大。如果慢性炎 症期不愈,反复发作肝内纤维结缔组织增生,肝脏质地变硬。晚期由于大量肝细胞破坏, 纤维组织收缩

10、,肝脏可缩小。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早期,脾脏多无明显肿大,以后可因脾 脏网状内皮系统增生,以及门静脉高压、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持续性进行性脾脏肿 大多提示肝硬化。6)肝外表现:不少慢性肝炎特别是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或黝黑,称,这可能是由于 内分泌失调,皮肤色素沉着。或者是由于持续或反复黄疸,胆绿素在皮肤沉着所致。手掌 大、小鱼际显著充血称。皮肤上一簇呈放射状扩张的毛细血管称,直径数毫米至数厘米, 压之褪色,常见于面部、颈部、前胸和手背。蜘蛛痣偶尔也可分布于全身。男性可出现勃 起功能障碍,对称或不对称性的乳腺增生、肿痛,甚至可误诊为乳腺癌,施行乳腺切除术; 女性可出现月经失调、闭经、性欲减退等。

11、这些可能与肝功能减退,雌激素灭活减少,体 内雌激素增多有关。2、预防、控制措施1)控制和预防乙肝的关键性措施是用乙肝疫苗预防。我国已将乙肝疫苗接种纳入计 划免疫。2)切断乙肝传播途径,重点在于防止乙肝病毒的血液和体液传播。3)针头、采血针、注射器、针灸针等应该使用高温蒸气进行消毒;4)严格筛选和管理供血员,采用敏感的检测方法;5)预防接种或注射药物要 1人 1针 1筒,使用1次性注射器;6)一定要严格掌握输血和血制品的指征;7)接触患者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手部;8)食具、洗漱刮面等用具必须专用9)乙肝病毒携带者不能从事自来水管理、饮食行业、食品加工以及托幼机构工作。(三)丙肝1、症状丙型肝炎的临

12、床表现与乙型肝炎十分相似,主要为乏力,食欲不振,肝脏肿大和叩击 痛,部分病人可出现黄疸,生化检验患者转氨酶明显升高,血胆红素异常,免疫学检验可 发现丙型肝炎病毒的抗体及病毒 RNA。2、预防、控制措施1)保护易感人群:由于丙肝病毒亚型众多,病毒变异现象突出,目前还尚难以出有 效的丙肝和丙肝免疫球蛋白,故缺乏特异性免疫预防措施,应对易感人群加以保护。2)控制传染源:丙肝病毒及携带者是本病的传染源,丙肝患者应隔离,复制活跃者 尽可能予抗病毒治疗;患者和携带者可根据病毒复制衡量其传染性的强弱,丙肝患者不宜 从事食品加工、医疗卫生、服务、托幼保育等工作,以控制传染源对周围易感人群造成的 威胁。3)及时

13、切断传播途径:加强托幼保育单位及其他服务行业的监督管理,严格执行餐 具、食具消毒。理发、美容、洗浴等用具应按规定进行消毒处理;提倡使用一次性用具, 各种医疗器械及用具实行一用一消毒措施;对献血员进行严格筛选,不合格者不得献血; 采取主动和被动免疫阻断母婴传播,总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并尽量避免血液接触的 机会,可以说对传染途径的及时切断是很有利的。(四)狂犬病1、症状人得狂犬病极大多数是由带狂犬病毒的动物咬伤(抓伤)后而感染发病。潜伏期短到 10天,长至2年或更长,一般为3160 天,15发生在 3个月以后,视被咬部位距离中 枢神经系统的远近和咬伤的程度(感染病毒的剂量)而异。狂犬病是嗜中枢

14、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往往有一个短的前驱期,约 14 天,表现为中 度发热、不适、食欲消失、头痛、恶心等;然后进入神经系统的症状期,约220 天,出 现应激性增高,胸部压迫感、胸痛、气流恐怖症(用风吹面部时会引起咽喉部肌肉痉挛), 这是一种典型的症状,有助于诊断。伤口部位有疼痛或各种异样的感觉,有的病人伴有对光、 噪音和感觉刺激的应激性增高,通常表现有肌张力增高和面部肌肉肌挛。交感神经系统病 损后出现多汗、流涎、狂燥行为、焦虑、痉挛性痛性肌肉收缩,在吞咽时咽喉等部位的肌 肉痉挛而致怕饮水,故又称恐水症。在疾病的不同时期可以出现麻痹症状(上升性麻痹), 特别是由蝙蝠传染的狂犬病更常见;在症状出现后0

15、14 天内,病人往往在痉挛后出现继 发性呼吸和心衰竭,昏迷而死亡。2、预防、控制措施1)传染源的管理:加强犬和猫的管理,野犬应捕杀,家犬、猫应注射兽用狂犬疫苗, 发病的犬、猫立即击毙、焚毁或深埋。2)疫苗接种:我国现用的是地鼠肾细胞培养狂犬病因定毒的甲醛灭活疫苗,免疫方 法为肌肉注射5针,即第0、3、7、14、30天各注射2ml,如咬伤程度严重或伤处近中枢 神经可加倍量注射疫苗,疫苗使用如不及时或剂量不足都会影响预防效果。疫苗应在有效 期内使用。3)高价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的使用 在人被咬伤后,除对伤口立即清洗外,还可应用高价抗狂犬病毒免疫血清,以人的免疫血清为佳,剂量为每公斤体重肌注 2040

16、 国际单位,其中一半注射于伤口周围。如应 用马的免疫血清应有用前需做过敏试验,阴性者方可注射。4)如为可疑狂犬应立即捕获处死,尽快进行脑组织检查内基氏小体或免疫荧光法检 查,肯定是否为狂犬,由于对狂犬脑组织的病毒通过皮肤粘膜伤口甚至通过空气可以感染 人,操作必须在有条件的生物安全柜内进行。5)如为健康动物,应隔离留检10天,在留检期间如发现可疑,应即处死、焚毁。(五)急性出血性结膜炎1 、症状1 )潜伏期 潜伏期短,一般为 24 小时左右。最长不超过 3 天。实验室误接种眼内, 可于1836小时内从该眼分离出病毒。2)睡觉症状起病急,开始时可为双眼,也可为单眼,但迅速累及双眼。发病后即出 现剧烈的异物感、眼痛及怕光流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