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纪录片如何运用“故事化”创作手法.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3615880 上传时间:2023-08-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纪录片如何运用“故事化”创作手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谈谈纪录片如何运用“故事化”创作手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谈谈纪录片如何运用“故事化”创作手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谈谈纪录片如何运用“故事化”创作手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谈谈纪录片如何运用“故事化”创作手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谈谈纪录片如何运用“故事化”创作手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纪录片如何运用“故事化”创作手法.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纪录片 “故事化”表现手法的关键要素中国电视记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孙剑英 一、 纪录片“故事化”是叙事成功的重要表现手法二、纪录片“故事化”表现手法的关键要素1、前期采访努力寻找故事线索2、重视拍摄脚本的“故事化”结构设计3、好主题是纪录片故事的核心理念(1)主题具有新意(2)主题具有积极、健康、乐观、向上、令人鼓舞的社会传播价值(3)主题富于时代精神(4)主题具有一定的深刻性4、掌控好叙事结构的节奏变化(1)精心把握叙事情节的内在节奏(2)精心控制叙事过程的“外在节奏”(3)精心营造叙事过程的“情绪节奏”5、优秀的摄影是纪录片“故事化”的成功基础(1)画面富于变化将有利于调动观众的视觉

2、印象(2)“故事化”纪录片的摄影应特别关注“两极”画面的拍摄(3)画面的影调设计有助于表达故事内容6、重视音效处理与“故事化”的关联纪录片 “故事化”表现手法的关键要素中国电视记录片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会长 孙剑英 随着信息时代观众对电视节目的“多元化”需求,中外电视纪录片的创作者正在以探索和发现的眼光,以创新的思维追求题材和表现手法的 “多样化”,以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国内外同行越来越广泛地在创作中运用了“故事化”的表现手法,即在真实纪录的前提下,借用影剧剧创作中的一些故事化、娱乐化艺术元素,使我们讲述的真实的故事对娱乐和资讯丰富的当今观众更具吸引力和影响力。在我担任策划、制片人或编导的多部

3、自然类、人文类、社会类纪录片中,我对自己和同事们都不断地提出“要学会讲故事”的创作要求,在实践中努力探索“故事化”表现手法在纪录片中的成功运用,使我们制作的节目在国内国际的评奖中频频胜出,得到了观众和同行的认同,现将我的创作体会与大家交流切磋。二、 纪录片“故事化”是叙事成功的重要表现手法纪录片怎样讲故事?怎样调动多种影视艺术手法使故事内容牢牢地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是摆在纪录片导演面前的一道难题,是对纪录片导演专业素质的考验和衡量标准。“纪录片故事化”也是当今国际、国内纪录片界艺术创作走向的主要潮流之一,这也是全球关注的社会、人文、自然等三大类纪录片类型的创作中普遍采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在社会类纪

4、录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创作者将人们生活中的故事用影视艺术的手法真实再现,使故事更生动、更感动、更打动人心、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在历史人文类纪录片中,由于使用了“故事化”表述手法,使原本过去了的历史故事、历史知识、历史文献变得不再乏味而生动有趣,使消逝了的文明重新再现耀眼的光芒;使自然类纪录片所反映的各种动植物生灵的神秘面纱得以揭开;使各种深奥而枯燥的自然科学知识变得形象、通俗、易懂,满足了人们渴望亲近大自然和探索发现的心理需求和求知欲望。总之,纪录片的故事化使原本真实的故事更生动、更典型、更打动人心、更具说服力和影响力,这种创作倾向将纪录片的知识、资讯、教育、传播等功能与大众娱乐功能相结合,

5、从而真正达到“寓教于乐”和提高纪录片观众收视率的效果,这也是解决纪录片生存与发展的有效方式。二、纪录片“故事化”表现手法的关键要素我认为,导演对“故事化”叙事方法的运用和掌控应至始至终贯穿于纪录片创作的全过程。1、前期采访努力寻找故事线索首先,在对拍摄对象进行前期采访过程中,导演一定要带着探索、发现有价值、有趣味的故事情节的心理和眼光进行深入采访;并在对相关资料进行案头研究工作中也要努力寻找有意义、可挖掘、可发展的故事线索。特别要注意的是在前期采访以及整个拍摄过程中都要仔细寻找和挖掘有情趣的能形成故事元素的动人情节和事件,并以此构成全片的主要叙事段落和“闪光点”、观众的“记忆点”。2、重视拍摄

6、脚本的“故事化”结构设计在前期采访和资料收集、研究的基础上,应开始纪录片拍摄脚本的创作工作。在拍摄剧本的创作中一定要根据所拍题材的特殊性和内容表达的叙事需要,寻找到合适该片的“讲好故事”的手法。为了使叙述达到“故事化”要求,剧本创作时在保证内容真实的前提下,导演应有“设计理念”,可借鉴电影、电视剧及其它文学艺术的故事创作手法,对自己的脚本的开篇、中间各个叙事段落及结尾等全篇故事结构进行精心构思、精心编排,叙事主线与副线的关系,人物、事件等被拍摄主角与配角的关系,主要人物、事件与周边环境的生存互动关系,主要被摄对象等具体事件与大背景(历史、社会、文化、政策等)的关系,重点及主要叙事段落与过渡段落

7、的关系。上述诸多与故事相关而且必须交待的内容都需要导演在剧本创作过程中设计安排在全篇恰当的叙事过程中出现。尽量使自己的故事有个精彩的开篇,然后在故事发展的进程中营造起伏跌宕,故事结果与开篇首尾呼应,切忌开篇“不切主题的绕大弯”和“虎头蛇尾”等现象。总之,就象电影故事片和小说的创作那样,纪录片故事化的风格也应多样化。综观大千世界,人类和动物及大自然的各种生灵的个体生命及生存状态都有着千差万别。因此,纪录片的导演在创作中要善于抓住并有技巧的表达出那些精彩的、有特色的、唯一的、与众不同的、能吸引观众注意力,符合观众收视心理,带给观众视觉、听觉、感觉的感染及冲击力、震撼力、影响力故事情节或故事片断等元

8、素,作为每部纪录片创作全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推动叙事进程的发生、发展及最终结果。导演讲述故事的技巧越高越艺术,给观众留下的记忆越深,引起的观众共鸣越强,叙事成功的目的就达到了。3、好主题是纪录片故事的核心理念在国内外真正能够让观众受到心灵感染、启迪、震撼而留下令人印象深刻的纪录片,其核心因素一定是好故事里所包含、所传达、所揭示的好主题。不同的纪录片中有不同的故事。虽然故事不同,但作为编导,在挖掘和讲述故事时,一定要让观众明确、清晰地感受到故事所传递的主题是什么?要表达的思想理念是什么?好主题的标准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要求,就当下而言能让普通观众引起共鸣和关注的好主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9、1)主题具有新意即根据不同的事件和人物讲述故事时,所表达的主题和提出的思想观念与众不同,具有独特性、新颖性,使观众具有新鲜感,获得新的思想启迪。(2)主题具有积极、健康、乐观、向上、令人鼓舞的社会传播价值当下的社会正处于复杂的转型期,经济、文化、社会、环境、民生等各个方面充满着复杂的矛盾和变化,积极和消极的情绪共存,这个时代的纪录片所讲述的故事所传达的主题更应该是正确的道德伦理观、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能对社会发展及和谐起到主流的、正面的、阳光的引导作用。(3)主题富于时代精神不同时代的人们具有不同的思维方式、不同生活模式,因而发生不同的命运故事。老百姓最关心的是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故事,与

10、自己生活的社区、城市、人文及自然环境变化的故事,我们在讲述这些故事的时候所表达的主题,一定要符合这个时代的大众所追求的心理诉求和精神,才能引起观的共鸣(如,四川大地震时所拍摄的优秀纪录片的故事这主体折射和反映了中国人的大爱精神、生死与共和患难同担的民族美德,因而起到了鼓舞人心、增强社会凝聚力的巨大作用)。(4)主题具有一定的深刻性优秀的纪录片编导,总是能通过事件和人物的故事,传达给观众一些新的理念和思考,不论是对社会发展、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环境的关系,都能不断地提出一些大众关注的而又与众不同的新思想、新观念。这些作品在思想观念上的深刻性使故事在观众脑海里留下深深的烙印,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观众的

11、行为和社会的发展。反之,一些纪录片故事平淡,内容不精彩,主题不鲜明、不集中、不深刻、不新颖,则不会在观众中造成好的印象。4、掌控好叙事结构的节奏变化(1)精心把握叙事情节的内在节奏我将纪录片各叙事段落内容多少的“取舍”称为“内在节奏”。这种内在节奏将直接影响电视观众的收视心理和情绪。内容过于单调乏味、信息量小、情节并不精彩等诸多叙事手法的毛病都会造成纪录片“内在节奏”出现拖沓冗长。成功的导演都是根据各个叙事段落或情节内容在全片所占的主次地位来决定各段落的叙事长短比例。我在开拍前的剧本创作中已经设计好开篇、结尾、中间的主要段落及过渡段落的内容讲述的时间长度,努力做到全篇故事叙述详略得当,主次清晰

12、,重点突出,整体风格统一协调。(2)精心控制叙事过程的“外在节奏”纪录片叙事过程的“外在节奏”是由各个段落中的无数画面剪辑长度的不同而组合形成的。纪录片中的每个画面都包含着不同的信息含量,每个精彩的情节段落都是由数量不等、长度不等的若干精彩画面所组成,每个画面剪辑时的使用长度将构成故事的信息含量和内容表达的程度深浅,因此在后期画面剪辑过程中形成的“外在节奏”成功与否将直接造成观众对故事内容的收视兴趣及心理的变化和收视决定。我对后期画面剪辑的“外在节奏”会提出自己的设计要求,将根据故事叙述的要求来决定“外在节奏”的变化。就象音乐创作中的作曲一样,没有节奏变化的乐曲是吸引不了观众的注意力的。所以,

13、我们应在后期剪辑中精心挑选每个画面,剪出变幻的节奏,对画面的拍摄素材的取舍一定要冷静、客观,抛弃拍摄者的“自恋情结”,换位思维,站在观众的立场上、视角上来审视和选用每个画面。(3)精心营造叙事过程的“情绪节奏”纪录片中不同的故事情节和叙事段落将造成观众不同的心理及情绪的变化。后期剪辑中每个画面使用的长度和画面使用的数量构成了不同的快慢节奏和频率,这种节奏的变化所形成的不同情绪地变化,也直接造成观众的收视情绪的变化,“情绪节奏”剪辑营造的成功有利于强化纪录片的“故事化”效果。5、优秀的摄影是纪录片“故事化”的成功基础纪录片制作成功的首要因素取决于优秀的导演,其次便是需要优秀的摄影去实现并完成导演

14、的艺术构思。导演与摄影的两度视觉艺术创作的完善结合,是电视纪录片“故事化”成功的保证。萨马阁的路沙在国际国内获得各种奖项达16次,作为萨马阁的路沙的导演,我在节目开拍前先写出了拍摄剧本并对节目的摄影提出了视觉艺术特色的具体要求。我认为不论任何类别题材(社会、人文、自然等类)的摄影在制作优秀的纪录片时都应特别注重以下的创作要素:(1)画面富于变化将有利于调动观众的视觉印象至今,我国的纪录片工作者在摄影创作中,一般都大量采用现场跟踪拍摄的方式进行纪实性创作,比较忽略纪录片的“故事化”艺术摄影方式。我认为,近十年来,纪录片的纪实性拍摄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今天,电视观众由于受娱乐化心理因素的支配和影响

15、,不太喜欢摄影画面单调而缺乏变化、追求纯纪实而忽略艺术再现的创作粗糙的作品,他们对画面的审美要求和故事化要求都越来越高。因此,我们的纪录片摄影必须向电影和电视剧的摄影学习,并借鉴他们的艺术手法来完成故事化纪录片的摄影创作。针对目前我国纪录片摄影创作在取景中存在的一些通病,我认为应特别提倡摄影对画面景别的处理,在每个场景拍摄时,应尽量和努力做到多机位、多角度、多景别的画面拍摄,这样的前期摄影所积累的景别丰富的画面变化,将大大有助于后期剪辑时画面外在节奏、内在节奏、情绪节奏的合理有效的利用,同时,也可以“一材多用”,一次性的前期拍摄在后期可以剪辑出不同内容和长度的节目,达到降低制作成本的作用。(2)“故事化”纪录片的摄影应特别关注“两极”画面的拍摄在我担任策划或导演的所有纪录片中,为了强化和渲染“故事化”的效果,我不断要求摄影在一线拍摄时尽量多拍(“近景”、“特写”和“大全景”)视觉反差大的“两极”画面。在萨马阁的路沙开拍前的剧本创作中,我在分镜头的画面提示要求中明确的作出了画面设计要求:用于交待环境的大全景画面约占全片的20%左右,作为过渡的中景画面占全片的大约10%,涉及动物及景物的近、特写画面应占全片的大约70%左右。我认为,电视节目毕竟是在家庭里近距离收看,纪录片中大量运用“两极”画面,更能适应观众的收视心理和收视习惯,同时,也能使纪录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