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译文

上传人:Sup****ng 文档编号:563582647 上传时间:2024-07-0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49.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译文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译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译文(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原文: 显宗孝明皇帝讳庄,光武第四子也。母阴皇后。十岁能通春秋,光武奇之。中元二年即皇帝位,年三十。十二月甲寅,诏曰:“方春时节,人以耕桑。其敕有司务顺时气,使无烦扰。今选举不实,邪佞未去,荐如不当,罪举者。权门请托,百姓愁怨,情无告诉,有司明奏罪名。”又设太学南宮,聘明师授业。令皇子、诸侯王及大臣子弟功臣子弟读经。帝重孝经,倡孝治天下,亲制祭天地宗祖仪制。帝数诏减免赋税徭役轻刑罚劝农桑治病

2、虫以公田赐贫民西汉末年始河久失修为患益甚兖豫百姓怨叹。明帝乃令将作监王吴督兵卒数十万修汴渠,自荥阳至于千乘海口,十里立水门,无复溃漏之患。十二年夏四月,汴渠成。行幸荥阳,巡行河渠。冬十月壬辰晦,日有食之。敕有司详刑理冤,招抚流民无衣食居所者,依故事置之。民安其业,户口滋殖。十六年春二月,遣太仆祭彤出高阙,奉车督尉窦固出酒泉,驸马督尉耿秉出居延,骑督尉来苗出平城,伐北匈奴。窦固破呼衍王于天山,留兵屯伊吾庐城。耿秉、来苗、祭彤并无功而返。十七年秋八月丙寅,令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及张掖属国,系囚刖刑以下可任兵者,皆一切勿治其罪,诣军营。冬十月,遣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尉耿秉、骑都尉刘张出敦煌昆仑塞,

3、击破白山虏于蒲类海上,遂入车师。初置西域都护、戊己校尉。十八年秋八月壬子,帝崩于东宫前殿,年四十八。遗诏无起寝庙,前作寿陵,制令流水而已。唯四时设奠,置吏卒数人供给洒扫可也。 (选自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有删节) 译文: 显宗孝明皇帝名庄,是光武帝刘秀的第四子。生母是阴皇后。刘庄十岁能通晓春秋,光武帝对他的才能感到很惊奇。中元二年,刘庄即任皇帝位,年三十岁。十二月二十六日,明帝诏令说“现在正是春天时节,人们都忙于耕田养蚕。他诏令所有官员务必顺应节气,不要妨碍、千扰农事。现在选拔、推举不真实,邪佞的人没有被裁退。如果荐举不当,要治罪举荐的人。权贵受贿请托,百姓愁苦埋怨,实情无从上告,有关部门应明确

4、上奏作奸犯科者的罪名。”又在南宫设立太学,聘任贤明的经师传道授业。命令皇子、诸侯及大臣的子弟、功臣子弟都要诵读经书。明帝看重孝经,倡导“以孝治天下”,他亲自制定了祭祀天地和祖先的仪式、制度。明帝多次下诏减免赋税徭役,减轻刑罚,令官吏劝勉督促农桑,治理病虫害,把公田赐给贫民。从西汉末年开始,黄河年久失修、水患更加严重,兖州、豫州百姓怨恨悲叹。明帝就下令将作监王吴率几十万士兵治水,修汴渠。从荥阳到千乘海口千余里,每十里设立一个水门,消除了再次溃漏的祸患。十二年夏四月,汴渠修理完毕明帝到荥阳,巡视河果。冬十月壬辰这天天阴,有日食发生。明帝命令有关部门要详查刑案,理清冤案,招集安抚无衣食居所的流民,依

5、照旧例安置他们。百姓安居乐业,人增长。十六年春二月,派太仆祭彤出兵高阙,派奉车都尉窦固出兵酒泉,派驸马都尉耿秉出兵居延,派骑都尉来苗出兵平城,讨伐北匈奴。窦固在天山打败呼衍王,留兵驻防伊吾庐城。耿秉、来苗、祭彤都没有战功而回。十七年秋八月十五日,命令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及张掖属国,刖刑以下还可以当兵的在押囚犯,一律不治他们的罪,送入军营充军。冬十月,派奉车都尉窦固、驸马都附耿秉、骑都尉刘张出兵敦煌昆仑塞,在蒲类海上击败了白山胡虏,于是进入车师。开始设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十八年秋八月初六,明帝在东宫前殿驾崩,享年四十八岁。明帝遗诏命令不要给自己修造寝庙,当初修造寿陵时,规制标准也只是能使陵墓散

6、水就行了。只要四时祭奠,安排几个士卒供给打扫就可以了。 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2、后汉书陈藩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陈藩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原文: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征拜议郎再迁为乐安太守。时李膺为青州刺史,名有威政,属城闻风,皆自引去,蕃独以清绩留。郡人周璆,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性方峻,不接宾客,士民亦畏其高。征为尚书令,送者不出郭门。 延熹

7、六年,车驾幸广成校猎。蕃上疏谏曰:“夫安平之时,尚宜有节,况当今之世,兵戎未戢,四方离散,是陛下焦心毁颜,坐以待旦之时也。又秋前多雨,民始种麦。今失其劝种之时,而令给驱禽除路之役,非贤圣恤民之意也。”书奏不纳。自蕃为光禄勋,与五宫中郎将黄琬共典选举,不偏权富,而为势家郎所谮诉,坐免归。顷之,征为尚书仆射。八年,代杨秉为太尉。蕃让曰:“齐七政,训五典,臣不如议郎王暢。聪明亮达,文武兼姿,臣不如刑徒李膺。”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复被任用,遂排陷忠良,共相阿媚。大司农刘祐、河南尹李膺,皆以忏旨,为之抵罪。蕃因朝会,固理膺等,请加原宥,升之爵任。言及反复,诚辞恳切。帝不听,因流涕而起。 窦后临朝,

8、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天下之士,莫不延颈想望太平。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及事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遂令收蕃,即日害之。 论曰: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咸能树立风声,抗论惽俗。而驱驰嶮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非不能洁情志也。愍夫世士以离俗为高,而人伦莫相恤也。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后汉书陈藩传,有删改) 译文: 陈蕃,字仲

9、举,汝南平舆人。最初在郡做官,被推为孝廉,授郎中。因母亲去世,辞官居丧。服丧期满,刺史周景召他为别驾从事,因劝谏意见不一,弃官离去。太守李固上表荐举他,授议郎,再升为乐安太守。这时,李膺担任青州刺史,治政严有威名。属城听了消息的都自己要求离去,陈蕃因为政绩清廉,一个人留下来,郡人周璆,洁身自爱,前后郡守招请,不肯去。只有陈蕃能够招他去。陈蕃称他的字不叫他的名,非常尊数他。特別为他安一张床,周璆走了,就把床悬起来。大将军梁冀派人送信给陈蕃,托他办事,有得通传。使音用欺诈的方法求得拜见,陈蕃很生气,用竹板打死了使者,因此获罪被贬为修武县令。稍得升迁,被任为尚书。陈蕃性情严肃方正,不接待宾客,土民也

10、敬畏他的清高。征召他任尚书令,送行的人都没走出外城门。 延熹六年,桓帝驾临广成苑围猎,陈蕃上书劝谏说:天下太平的时候,还要有节制,何况现在用兵不止,四方百姓流离失散,这正是您伤心憔悴,夜不入睡的时候,又恰初秋多雨,是百姓开始播种的时机,反而要他们驱禽赶兽,从事开辟道路的劳役,这不是贤明圣君体恤百姓的心。”奏书送上,桓帝没有采纳。自从陈蕃番做了光禄勋,他同五言中郎将黄琬共同掌管官吏的选挙,不偏袒权贵,因而被豪门子弟诬陷控告,获罪罢官回家。不久,征召为尚书仆射,延熹八年,代替杨秉为太尉。陈蕃辞让说:辦別日、月、全、木、水、火、土七政,解说五典,我不如议郎王畅。聪明豁达,文武全才,我不如驰刑徒李膺。

11、桓帝不许。中常侍苏康、管霸等人再次被起用,他们排挤诬陷忠良大臣。彼此阿谀勾结。大司农刘佑、河南尹李膺都因违背皇上的意旨而受到惩处。陈蕃借朝会之机,坚决为李膺等人申诉,请求皇上宽免他们,提升他们的官爵。反复申诉,词意肯切。桓帝不理,陈蕃因此流泪起身而出。 窦太后执朝政后,际番和太后的父亲大将窦武,同心尽,起用名流贤士。共同参与国家政治。天下之土无不伸长脖子盼望天下太平。然而桓帝的乳母赵娆,早晚都在窦太后身边。中常侍曹节、王甫等同她勾结,讨好太后。陈蕃常恨这帮人,決心消灭宦官,正好窦武也有谋划。事情泄露时,曹节等人伪造太后的命令杀了窦武等人。陈蕃当时七十多岁,听说变乱发生,率领属官和学生八十余人,

12、一起拔刀冲进承明门,王甫于是命令逮捕陈蕃,当天就杀害了他。 史官评论说:桓帝、灵帝时期,像陈蕃这类人,都能树立好的风气名声,直言评论沉闷的现实,奔走于艰难险阻之中,和宦官同朝较量高低,结果招来杀身大祸。他们并不是不能洁身自守,避世归隐。而是可怜一般世士以远尘俗为高尚,对于人伦道德却不关心。他们认为逃离世事是不义的行为,所以多次遭到罢免,仍然不肯离开现实:以倡导仁德之心为己任,尽管知道这条道路是漫长的,却更加坚定,事情然没有成力,但们的信义,足以扶持民心。 后汉书陈藩传 3、后汉书张堪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张堪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原文】 初,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尝于太学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

13、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名称:名声,名望。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赈赡:救济,周济。 【翻译】 起初,与朱晖同县的张堪一直很有名气,曾经在太学见过朱晖,很器重他,把他当作朋友对待,握着朱晖的手臂说:“我想把妻子儿女托付给朱先生”。朱晖认为张堪是前辈,只是拱手没有敢应承,从此两人再也没有见面。张堪死后,朱晖听说张堪的妻子

14、儿女生活贫困,于是亲自前往探视,送去丰厚的钱款扶助。朱晖的小儿子觉得奇怪,问道:“父亲您和张堪不是朋友,平常也没什么往来,我们实在觉得奇怪啊”。朱晖说:“张堪曾经对我说过知己的话,我铭记在心上了。” 4、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原文及翻译译文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传原文及翻译后汉书 原文: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初举孝廉,为司徒胡广所辟,举高第,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护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以公事免官,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

15、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振远域。 廷熹二年征,再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藏罪狼籍,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输作左校。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顷之,帝崩。陈蕃为太傅,与大将军窦武共秉朝政,连谋诛诸宦官,故引用天下名士,乃以膺为长乐少府。及陈、窦之败,膺等复废。 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遗漏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时人义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