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的资料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63574886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0.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史之乱的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史之乱的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史之乱的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史之乱的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史之乱的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史之乱的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史之乱的资料(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史之乱的资料安史之乱是中国唐代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 (755 年 12 月 16 日至 763 年 2 月 17 日)由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向唐朝 发动, 同唐朝争夺统治权的内战, 是唐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也 造成唐代 藩镇割据。 由于发起反唐者乃是安禄山与史思明二人 为主, 故事 件被冠以安史之名。 又由于其爆发于唐玄宗天宝年 间, 也称天宝 之乱。 战争背景 安史之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是各种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主要包括统治阶级和人民的矛盾, 统治者内部的矛盾, 民族矛盾以及中央和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等 等。 经济矛盾 唐玄宗开元时期, 社会经济虽然 达到空前繁荣, 出现了盛世的局面, 但

2、同时由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也加速了土 地兼并,以至百姓多迁徙流亡。均田制破坏,均田农 民失去土地 成为流民。加之,唐朝最高统治集团日益腐化。从开 元末年, 唐 玄宗就整天过着纵情声色的生活, 杨贵妃一家势倾天 下,任意 挥霍,宫中专为贵妃院织锦刺绣的工匠就达七百人,杨 贵妃的姐 妹三人每年脂粉钱就上百万。 杨氏兄弟姐妹五家, 声色 犬马, 权欲熏心,过着荒淫糜烂的生活。统治阶级的腐朽加重了 人民的 负担, 使广大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阶级矛盾 统治阶级内部 矛盾的激化, 是安史之乱的直接原因。 唐玄宗后期, 口有蜜、 腹有剑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达十九年之久。他在职 期间排斥 异己,培植党羽

3、,把持朝政。继他上台的杨贵妃之兄杨 国忠,更 是一个不顾天下成败, 只顾循私误国之人, 他公行贿赂, 妒贤忌能,骄纵跋扈,不可一世。奸臣当道,加深了统治阶级内 部的矛盾, 尤其是杨国忠与安禄山之间争权夺利, 成了安史之 乱 的导火线。 此外,西北派节度使哥舒翰与东北派节度使安禄 山之 间,也素有裂隙。 内外交错, 使唐玄宗后期统治阶级内 部君与臣、 文臣与武将之间的矛盾 日益尖锐化。 民族矛盾 民族之间的矛盾,也是使安史之乱爆发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隋唐以来,河北北部幽州一带杂居着许多契丹人、奚人,唐太宗 打败突厥人以后, 又迁徙许多突厥人在这一带居住。 他们的习 尚 与汉人不同, 互相歧视

4、, 胡人安禄山正是利用这点拉拢当 时的少 数民族上层,作为反唐的亲信。史称安禄山于天宝十三 载( 754 年)乱前,一次提升奚族和契丹族二千五百人任将军 和中郎将。 在他的收买下,当地少数民族竟把安禄山和史思明 视为二圣。 内部矛盾 中央和地方军阀势力之间的矛盾, 则是 促成安 史之乱最为重要的因素。 由于唐朝的均田制和府兵制被 破坏, 从 唐玄宗起便不得不以募兵制代替府兵制。 这些召募 来的职业军人 受地方军阀的收买笼络, 和将领形成一种特殊的 盘根错节、 牢不 可分的关系。加之,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 立节度使制度,他 们的权力越来越大, 至于既有其土地, 又 有其人民, 又有其兵甲, 又

5、有其财赋,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到天宝元年( 742 年),边 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 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 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 北边境, 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 达十五万人。而中央军则 不仅数量不足,而且质量太差,平时毫 无作战准备,打起仗来,不堪一击。节度使的日益强大,与中央 政权矛盾日深, 到天宝末年,终于爆发成为安史之乱。 安 史 之乱的性质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更具体说, 是唐 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斗争。 安史之乱的首领们虽曾 利 用了人民对唐王朝的反抗情绪以及民族矛盾的因素, 然而这 并不 能影响这次叛乱的根本性质。 另一方面, 在战乱中由

6、于 安史叛军 对人民的残暴行径, 曾引起了象常山太守颜杲卿、 平原太守颜真 卿以及张巡、 许远的死守睢阳等的反抗斗争, 这些局部地区反暴 政的斗争是正义的,但同样也丝毫不能改变 整个战争的性质。 战争过程 叛军参与将领 安禄山:其先祖是 西域 粟特贵族,因功受唐王朝赏封赐姓安。 安庆绪:安禄山 次子。 史思明:其貌不扬, 懂六蕃语, 与安禄山为同 乡。史朝义:史思明长子。 唐军参与将领 高仙芝、 封常清、哥舒 翰、陈玄礼、郭子仪、李光弼、许远、张巡、颜杲 卿、鲁炅、 张介然 安禄山起兵 唐朝天宝十四年 十一月初九(公元 755 年 12 月 16 日),身兼范阳、平卢、河东 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

7、唐 朝内部空虚腐败,联合同罗、奚、契丹、 室韦、突厥等民族组 成共 15 万士兵,号称 20 万,以忧国之危、 奉密诏讨伐杨国 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 当时国家长久刀枪入库马 放南山,民疏 于战, 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 当地县令或逃或降。 短时间 内,就控制了河北大部郡县,河南部分郡县也望风归降。 唐廷 反击 唐玄宗于同年十一月十四日得知了安禄山反 叛的消息,相 当震怒。他立即任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兼任范阳、 平卢节度 使,防守洛阳,接着任命他的第六子荣王李琬为元帅、 右金吾 大将军高仙芝为副元帅东征。 唐玄宗于十一月十 五日派使毕思 琛往东都洛阳募兵防守。 安禄山的大军虽然遇上阻 碍,但由于

8、杨国忠的无能, 使安禄山于同年十二月十二日就攻入 洛阳。东 京留守李憕和御史中丞卢奕不肯投降, 被俘后为安禄山 所杀, 河南尹达奚珣投降安禄山。 退守潼关的安西节度使封常清、 高 仙芝采以守势, 坚守潼关不出。 可是因为唐玄宗听了监军宦官 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天宝十五年正月 初一,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 改元圣武。 755 年(天 宝 十四年)十二月,唐玄宗在洛阳失守之后,听信宦官监军边令 诚的谗言,杀大将封常清、高仙芝,起用病废在家的陇右节度使 哥舒翰为兵马副元帅,令其率军 20 万,镇守潼关。潼关地形险 要,易守难攻。哥舒翰进驻潼关后,立即加固城防,深沟高垒, 闭关

9、固守。天宝十五载正月,安禄山命其子安庆绪率兵攻潼关, 被哥舒翰击退。安军主力被阻于潼关数月,不能西进。安禄山见 强攻不行, 便命崔乾佑将老弱病残的士卒屯于陕郡 (治今河南 三 门峡市西),而将精锐部队隐蔽起来,想诱使哥舒翰弃险出 战。 五月,唐玄宗接到叛将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四千, 皆赢弱 无备的 情报,就遣使令哥舒翰出兵收复陕洛。哥舒翰立即上书 玄宗,认 为:安禄山久习用兵,今起兵叛乱,不会不作准备, 一定是用羸 师弱卒来引诱我们,如若进兵,正好中计。况且叛 军劳师远征,利在速。;官军凭借潼关天险抵挡他们,利在坚守。且叛军暴虐 无道,失去民心,日渐衰颓,很快就要发生内乱, (那时)再 攻 打他

10、便可不战而擒。郭子仪、李光弼也认为潼关只宜坚守, 不可 轻出。主张引朔方军北取范阳, 覆叛军巢穴, 促使叛军 内部溃散。 但是,宰相杨国忠却怀疑哥舒翰意在谋己,便对唐 玄宗说,哥舒 翰按兵不动,会坐失良机。玄宗轻信谗言,便连 续派遣中使催哥 舒翰出战。哥舒翰被逼无奈,抚膺恸哭。 哥舒 翰被迫于 六月初四领兵出关,初七,在灵宝西原与崔乾佑部相 遇。灵宝南 面靠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 70 里长的狭窄山 道。崔乾佑预 先把精兵埋伏在南面山上, 于初八领兵与唐军决 战。 唐军以王思 礼等率精兵 5 万在前,庞忠等率 10 万大军 继后,另派 3 万人在 黄河北岸高处击鼓助攻。两军相交,唐军 见叛军

11、阵势不整,偃旗 欲逃,便长驱直进,结果被诱进隘路。 叛军伏兵突起,从山上投 下滚木檑石,唐军士卒拥挤于隘道, 难以展开,死伤甚众。哥舒 翰急令毡车在前面冲击, 企图打开 了一条进路, 但被叛军用纵火 焚烧的草车堵塞不得前进。唐军 被烟焰迷目,看不清目标,以为 叛军在浓烟中,便乱发弩箭, 直到日落矢尽,才知中计。这时, 崔乾佑命同罗精骑从南面山 谷迂回到官军背后杀出, 唐军前后受 击,乱作一团,有的弃甲 逃入山谷,有的被挤入黄河淹死,绝望 的号叫声惊天骇地,一 片惨状。唐后军见前军大败,不战自溃。 黄河北岸的唐军见势 不利, 也纷纷溃散。 哥舒翰只带数百骑狼狈 窜逃,从黄河西 渡进入潼关,潼关外

12、挖了三条战壕,都是二丈宽 一丈深,人和 马掉进沟里,一会就填满了,后面的人就踩着尸体 过去。唐军 将近 20 万军队,逃回潼关的只有 8000 余人。初九, 崔乾佑 攻占潼关。 哥舒翰撤到关西驿, 张贴榜文招揽失散的兵卒, 想要继续把守潼关。吐蕃将领火拔归仁带着一百余骑兵包围驿 站,进去对哥舒翰说:贼兵来了,请元帅上马。哥舒翰走出驿站 上马,火拔归仁及众将扣头说:元帅拥有 20 万兵马,一场战斗 就把他们都抛弃了, 有何脸面再见天子?且元帅没有见到高仙 芝 和封常清的遭遇吗?请元帅投降安禄山! 哥舒翰不从, 火 拔归仁 就把他的腿绑到马肚子上, 连同其他不顺从的将领一起 投降安禄 山。 此战,

13、是中国战争史上伏击战的典型战例,唐玄 宗 错误估计形势, 拒绝采取据守险要、 持久疲敌、 伺机出击 的方针, 过早地出关反攻,结果造成人地两失,使平叛战争急 转直下。崔 乾佑潜锋蓄锐,诱唐军弃险出战;会战时,又偃旗 欲遁,诱唐军 进入伏击区, 因而取得大胜。 长安失陷 安史之 乱爆发的时候,安禄山指挥叛军主力进攻洛阳、潼关,意图突破 这两个重镇而直取长安! 后来洛阳沦陷, 但天险潼关却因为高 仙 芝、封长长清的有力固守,使得安史叛军久攻不下,甚至迫 使敌 军有了回撤的打算。 但是晚年的李隆基已经利令智昏, 不复年轻时代的英明果决。 高仙芝和封长清采取固守的正确作 战 方法,使得远道而来的敌军想

14、速战速决的计划不能得逞, 而 且潼 关作为长安的屏障, 也有力的护卫了长安; 可是一些奸 邪小人却 在李隆基面前说高仙芝和封长清的坏话, 诋毁他们与 安史叛军相 勾结,所以迟迟没有与叛军正面交战,李隆基不经 过仔细调查, 竟然将二人斩首示众, 致使朝廷失去了两员经验 丰富、 作战勇敢 的将领! 之后李隆基又派上了年纪的哥舒瀚 统领潼关的 军队拒敌, 当时镇守潼关的军队有二十万! 哥舒 瀚正确的判断了 双方的形势, 也认为坚守不出才是御敌之策, 随着日子一天天拖 延下去, 唐玄宗对他们也失去了耐心, 而 且奸相杨国忠又在鼓动 玄宗下圣旨强迫哥舒瀚出战,哥舒瀚在 接到圣旨后知道此战必 败,但慑于皇

15、权的威严,不得已带兵出 战,最后果然大败,自己 也被手下绑赴敌营。 唐玄宗所在的长 安得知潼关失守后 一处混乱,甲午日,百官中上朝的不过一两 个人,皇帝到勤政楼 颁下制书说要亲征,众人都不信。这天, 皇帝的禁军仪仗迁到了 大明宫。傍晚,龙武大将军陈玄礼整编 六军,多赏赐钱财,从马 厩里挑出九百匹马,外面都一无所 知。安史大军日渐逼近,乙未 日黎明, 皇帝带着贵妃姐妹、 皇子、皇孙、公主、妃子、杨国忠、 韦见素、魏方进、 陈玄礼 和近侍从延秋门出逃。 后来行到马嵬坡, 六军将士终于忍无可 忍, 发动兵变杀死杨国忠等人, 高力士等人 缢杀杨贵妃, 旋 即太子李亨在灵武自行即位, 尊李隆基为太上皇

16、(李隆基在得 知这一切后相当无奈,毕竟不是自己愿意退位的) 经过左藏, 杨国忠想毁掉这些财宝不让贼兵得到,唐玄宗说:贼 兵得不到 财宝就会搜刮百姓, 不如把它们留给贼兵。 天宝十五年 六月 安禄山占领长安。 综上所述, 如果不是唐玄宗想迅 速平定乱 事, 唐朝不可能在经过了六七年而且又是付出了如此大 的代价才将安史之乱镇压下去, 他最终的退位也是咎由自取、 自 食其果! 马嵬兵变 丙申日, 唐玄宗一众到了马 嵬坡(今陕西兴平市西北 23 里)途中将士饥疲,六军愤怒,陈 玄礼认为杨国忠作乱才导致安禄山谋反, 请李辅国转告太子想 杀 杨国忠的意图。这时吐蕃使者正率领 20 多人围堵杨国忠, 抱怨 没食物。有官兵喊: 杨国忠与胡虏谋反! 杨国忠骑着马 逃到西门, 被众人杀死肢解,头被枪挑着竖在驿站门口。户部 侍郎杨暄、韩 国夫人、 秦国夫人和魏方进被一并杀死。 国忠 妻裴柔同及儿子杨 曦、虢国夫人及其子裴徽在陈仓被县令薛景 仙杀死。 陈玄礼及韦 谔请求玄宗杀死杨贵妃。 高力士劝说玄 宗保军心安定, 杀死杨贵 妃。玄宗忍痛命令高力士在佛堂缢死 杨贵妃。此后,玄宗入蜀, 太子李亨及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