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体的认识 (2)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3551345 上传时间:2023-01-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5.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方体的认识 (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长方体的认识 (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长方体的认识 (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方体的认识 (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方体的认识 (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邓莉萍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册第19-20页例1、例2及有关的练习。教学目的:1基本掌握长方体的特征:会用直尺测量长方体的长、宽和高;会看长方体的直观图。2初步形成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通过操作、观察、想像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渗透数形结合和事物相互联系的思想教育。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立体图形的空间观念。教具准备:长方体实物及长方体框架。学具准备:足量的长方体实物、模型。教学过程:一、比较分类,引出新知。1教师投影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墨水瓶盒、粉笔盒、铅笔盒、排球、牙膏的实物图,引导学生按照平面上的图形(平面图形

2、)和占据一定空间的图形(立体图形)进行比较分类。2师生共同概括:像粉笔盒等长方体或正方体和排球等球体等等,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把它们的形状称为立体图形。3请同学们谈一谈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4引出新知:这节课我们共同探究长方体的一些知识。(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评析:数学知识源于生活,教师出示多个平面图形和立体圆形,为学生创设了进行比较分类的具体问题情境,使学生既体验到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又对比较分类这一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方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二、具体操作,探究新知。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教学例1。(1) 教师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智力准备,学生

3、拿长方体跟随教师初步感知。教师演示: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是长方体的面。两个面相交的边叫长方体的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长方体的顶点。评析:学生跟随教师初步感知,初步建立表象,为下面的自己探究和学习打下基础。(2)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放手让学生运用各种感宫和学习用具,探究讨论面、棱、顶点的知识,小组内完成下面表格。(每小组1一张表) 窗体顶端窗体底端我们的发现面 棱 顶点 (3)老师巡回指导。指导要点如下:数面、棱、顶点时,如何数比较科学。采用多种学习方法。(如测量、计算、比较及用身体某个部分去接触面、棱、顶点等)(4)各小组根据所填表格汇报自己的发现。评析:学生在测量、计算、比较、想象、观察的学习过

4、程中,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是本节课的关键和精彩之处。学生在学习时,采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及模仿与记忆在内的多种学习方法,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能力。2。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教学例2。(1)学生根据小组内的长方体框架,分小组观察、测量并讨论:长方体的棱有什特点?(2) 师生共同归纳:按棱的长度可分为组,每组内4条棱互相平行且长度相等。相交于一个顶点的棱有3条,长度不一定相等。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形状、大小是由长方体的长、宽、高决定的。评析:运用学习例1时的学习方法,对长方体的长、宽、高(棱),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学习方法进一步得到优化

5、。三、巩固发展l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1)在长方体中,不是相对的棱长度都不相等。(2)一个长方体都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3)长方体相对的面大小、形状都相同。(4)长方体的每个面都是长方形。2完成教科书第20页的做一做。评析:学生在辨析性练习中,进一步巩固了对长方体的认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四、师生共同课堂小结(略)五、布置作业(略)总评:本课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出发点,学生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注重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操作探究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数一数、量一量、摸一模、算一算以及推理归纳的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既理解、掌握了长方体的有关知识,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把传统的教师命令学生枯燥地、被动地记忆数学知识结论的过程,变成教师依据数学知识结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设计成由学生重复前人探究这些结论的再发现、再创造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实践活动,获得了知识,培养了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