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分析.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497555 上传时间:2023-12-02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现状与对策分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鸡足山宗教文化旅游开发现状分析【摘要】 作为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鸡足山是释迦牟尼佛大弟子迦叶的道场,同时是禅宗的发源地。千百年来受到众多地信众香客顶礼膜拜,是滇西重要的礼佛朝拜场所。在研究中发现,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滞后的原因主要归结于:佛教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对外宣传和佛教文化传播力度不够,导致知名度缺乏,受众对鸡足山的认知度不足。加之,偏远的地理位置,交通和基础设施的相对滞后进一步的加剧了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过程中的危机。为此,针对客观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传播的过程中在开发整合自身佛教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和吸收四大佛教名山的经验,根据香客游客的心理和需要,开展相关有针对性的主

2、题活动,并综合运用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多种传播手段,采用灵活的方法对佛教文化进行传播。【关键词】 鸡足山 佛教文化 认知情况 分众传播 1.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意义研究1.1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研究的缘起鸡足山位于大理州宾川县境内,作为释迦牟尼佛的大弟子,禅宗初祖迦叶尊者的道场是全国著名的五大佛教圣地之一。千百年来受到众多地信众香客顶礼膜拜,是滇西重要的礼佛朝拜场所。它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由于受到历史和现实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在新形势下,宾川鸡足山佛教文化的传播存在着传播力度不够、传播过程中面临众多的困难和挑战的问题。新的经济社会环境给鸡足山带来不利和挑战之余,新形势的出现

3、也为鸡足山的长足发展创造了众多的机遇,如国家推动云南面向西部、东南亚、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建设。在“桥头堡”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云南除了需要强大的经济等硬实力外,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的建构也至关重要。加强文化资源的整合,建立完善的文化体系,关系到“桥头堡”开放的成败。而作为面向东南亚南亚对外开放的过程中的文化纽带,佛教文化在这一过程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通过文化的整合和建构能一定程度上缓和对外开放过程中的矛盾和冲突,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的发展。而鸡足山作为云南乃至于西南重要的佛教名山,它需要肩负起佛教文化传承传播和文化软实力构建的重任。值得注意的是,鸡足山丰富的佛教文化资源为其进行文化软实

4、力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鸡足山佛教文化的传播,有利于增强鸡足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它重拾在云南、西南地区乃至于东南亚、南亚佛教圣地的地位。 同时,一个外来的思想文化佛教,佛教丰富了中国本土文明。1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文化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治、经济走向世界一体化,全球性共在已在许多领域形成的态势下,其“共同体”对话及合作形式也有助于人们在文化意义上去追求、并创立一种多元通和、美美与共的“共同体文明”。2对佛教文化的挖掘和传播,有利于促进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同时增强文化的软实力,抵御外来文化的入侵。因而,宾川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亟待推进和加强。 2鸡足山佛教

5、文化研究2.1 佛教文化的界定 佛教文化作为一个复杂的概念,学术界至今还未有一个简单、普遍接受的概念。但一般意义上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层面,狭义上来说,它主要包括佛教经藏、言论思想、流派体系等精神的方面。但就广义而言,它还包括在佛教影响下“在建筑、雕刻、绘画、音乐等方面的建树” 3而形成的文化系统,这主要是体现在物质的方面。2.2鸡足山佛教文化的内涵 具体来说,鸡足山的佛教文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鸡足山的历史和发端看,鸡足山佛教渊远流长。其兴起的时代说法有二:按佛家所说始于迦叶开山,即2500多年前。而史家则认为始于唐,兴于宋元,盛于明清。据清鸡足山志记载,宋朝时,和尚慈济在“青巅

6、山峻石上礼迦叶,日课百拜,人名其石为礼拜石”,随之佛教在鸡足山兴起。元代相继有僧人源空、普通、本源等在山中结茅苦修。宋元时期,鸡足山胜景已经存在。明代,据新纂云南通志 佛教考说:“鸡足盛名,明季已播海内,已成滇中佛法渊薮,而兴盛为嘉靖、万历间事”。 2、从鸡足山佛教各教派分布来看,以汉传佛教(北传佛教)为主。通过向相关知情人士询问和基于实地考察研究证实,鸡足山各教派分布呈现为:北部以密宗为主,四周有大量藏文的密宗经幡,属于藏传佛教。南面为南传佛教,南传佛教坚持原始教义,求自我解脱,在修行的过程中主张苦修,多有分布简陋的庵堂静室。中部为汉传佛教,所占面积最大,祝圣寺、石钟寺等寺院都是典型的代表。

7、这也说明鸡足山佛教兴起时,还有道教、地区性原始宗教三者并存。谁先谁后上山已不可考证。明中叶以后,由于佛教的鼎盛,取代了其他二教,发展成单一的佛教圣地。 3、从鸡足山在佛教发展的意义上看,鸡足山是禅宗初祖大迦叶尊者的道场。释迦牟尼佛涅槃之前,嘱咐迦叶尊者捧金襕衣来鸡足山华首门守衣入定,经五亿七千多万年,待弥勒菩萨于娑婆世界诞生成佛后将金襕袈裟传授弥勒菩萨。佛涅槃之后,大迦叶尊者谨遵佛敕,于周孝王丙辰(公元前891年),自耆崛山来鸡足山华首门入定。阿育王经中记载:“是时迦叶入城乞食。乞食竟入鸡足山。破山三分。于山中铺草布地。至于弥勒法藏应住.至弥勒佛出。”自此,鸡足山被尊崇为大迦叶尊者的道场,同时

8、迦叶尊者为释迦牟尼佛十大弟子之一;灵山会上佛拈花示众,唯独迦叶尊者破颜微笑,领佛心印,密悟禅意。在中国佛教禅宗体系里,迦叶被尊为始祖。他继承的涅槃妙心是禅宗的思想。慧能的“教外别传,直指人心,顿悟成佛”,即由此思想演化而出。迦叶为禅宗的广泛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佛教文化的继承发扬起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4、从佛教灵迹上看,作为释迦牟尼佛德大弟子迦叶的道场,鸡足山存有两大灵迹。一是华首门。华首门为天然双扇大石门,高约30余米,宽16余米。迦叶尊者在此石门内守衣入定,等待弥勒佛出世转传释迦牟尼佛的金襕袈裟,并助弥勒佛弘法利生。故鸡足山被尊称为“灵山”。二是迦叶寺大雄宝殿左侧的迦叶坐禅石,石高3米,

9、直径4.3米,面积18平方米;相传为鸡足山镇山石,又是迦叶殿护寺石。石旁枫叶树高30米,树围3米。迦叶尊者曾在该巨石上禅坐修行,树下一宿。5、从在鸡足山修行的高僧大德来看,鸡足山历代高僧辈出。唐代的明智、护月,宋代的慈济,元代的源空、普通、本源,明代的周理、彻庸、释禅、担当、大错、中锋,清末民初的虚云等都是声闻九州的大德高僧。其中以虚云大师在鸡足山中兴和佛教的发展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最重要。清康熙后,鸡足山佛教曾一度衰落。虚云一生多次上鸡足山,光绪三十年(1904),虚云应邀至大理讲经,求得官府的支持,得到破败不堪的钵盂庵。简单修缮后,他开始肃佛规、破陋习、着僧衣、开讲堂。为复兴迦叶祖师道场,他到

10、腾冲,佛缅甸、泰国、南洋、日本等地募化,终于建起了鸡足山第一座十方丛林,再次将鸡足山传向海内外。光绪三十二年(1906),虚云进京请藏。光绪皇帝敕封虚云为“佛慈宏法大师”。赐紫衣钵具、玉印、锡杖、如意、全副銮驾及龙藏一部,原钵盂庵赐名为“护国祝圣禅寺”,把著名的八大寺发展成九大寺。虚云在山15年,创建了十方丛林,开堂讲经,建僧侣学校,阐扬佛法,接待四方人士,使长期衰落的迦叶道场又一度振兴。正如华东师范大学宗教与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所说:“虚云大师中兴的六大名山古刹中成就最辉煌的就是云南鸡足山迦叶道场,若使鸡足山没有虚云大师的殊胜因缘,今日之盛况想象。”为了颂扬虚云大师的功绩,建有虚云寺,并安

11、放有虚云大师的舍利。 6、从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等方面的建树来看,鸡足山可谓是硕果累累,强大感召力下缔造的成果为丰富和发展佛教文化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在建筑方面,鸡足山佛教建筑主要为祝圣寺、迦叶殿、金顶寺、楞严塔等。其中祝圣寺明嘉靖年建成,后经虚云大师重建,是鸡足山最著名的十方丛林。198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佛教活动开放场所。迦叶殿,始建于东汉时期,为鸡足山开山第一寺,距今约1800年历史。迦叶殿建筑面积6000多平方米,现有山门殿、观音殿、大雄宝殿、释迦殿及众多厢房,图书馆珍藏有大藏经续藏经等经籍法宝。迦叶殿成为鸡足山的中心祖寺。金顶寺创于明代。弘治年间即有僧人在

12、此建庵,嘉靖年间李元阳建普光殿,万历十七年(1619)建观风阁,天启年间建天长阁,崇祯十年(1637)建善雨亭,并在四周筑罗城。后黔国公沐天波移昆明鹦鹉山太和宫金殿于此,建金顶寺。楞严塔不仅是金顶寺的主要建筑,而且是鸡足山的标志性建筑物。1932年云南省主席龙云上山,应僧人请求,同意并拨巨资在光明塔原址建塔。传说因在施工中发现楞严经,故名楞严塔。该塔高42米,石础砖身,方形密檐,内七层,外十三级,雄峙于海拔3248米得鸡足山顶峰。在雕塑方面,迦叶寺内大雄宝殿供奉大迦叶尊者,像高3.3米,重达1500公斤,樟雕金像,体现尊者“金色头陀”(此像为鸡足山最大的木雕像)。释迦殿正中供2米高铜铸释迦牟尼

13、佛栴檀像(立像);右上方供原殿址上香泥塑的迦叶尊者古遗像。释迦殿旁立有原殿址上出土的“泰山石敢当”风水石碑。各殿堂皆有佛菩萨说法度生雕刻、匾幅楹联等。在文学方面,鸡足山名声显赫后,国内外佛教徒纷纷远道而来,朝山求法者络绎不绝,文人、学者、官吏相继登山游览,或读书于寺院,或著书立说,著名的有:杨慎、李元阳、李贽(钵盂庵听经喜雨)、徐霞客(鸡足山志目、志略、哭静闻僧侣)、谢东山、冯时可、周相、谢肇浙等。同时,即使在近现代鸡足山也备受文人志士垂青,现存有孙中山(“饮光俨然” )、梁启超(“灵岳重辉” )、赵朴初(“地涌化城”“祝圣禅寺” )等人属文题字。3鸡足山佛教传播情况分析3.1.鸡足山佛教传播

14、总体现状分析鸡足山作为我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较其它四大佛教名山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同时存在着“在佛教界知名度高,在社会上知名度低”的怪现象,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佛教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发掘,对外宣传和佛教文化传播力度不够,导致知名度缺乏,受众认知度不足。同时,由于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的手段单一,公关意识相对落后,加上地理位置偏远,导致未能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3.2鸡足山佛教文化传播面临的社会环境和受众特点现今,竞争激烈、充斥物欲的现代社会,特别是处于现时的人们,心里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需要一种超越生命、保持内心平衡的精神食粮。由于大众信仰缺失,拜金享乐主义的价值观有所抬头。汤恩比说过能够解

15、决二十一世纪社会问题,只有中国孔孟学说与大乘佛法。4鉴于这一现状,迫切需要佛教进行入时化运作,利用佛教文化发挥为人提供精神寄托的作用,解决当前信仰危机。基于信仰缺失这种事实,两次问卷调查中发现一半以上的人“无信仰”对此进行了说明。如今人人自危,心灵无法安放,于是去寻找信仰的出口,但是又不是完全强调信仰,而是注重修身养性。5调查也证明了这一论断。调查中,当被问到“您认为佛教可以给您带来的利益是”(调查问卷附录二),认为是49.46%的人选择“修身养性”,所占比重最大。同时,信息化和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佛教应势而变,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佛教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信息时代的影响。正如释延续针对佛教文化传播资讯的选择所说“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或许有一种或者数种适合某个个体的传播方式,但是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传播的方式也随之会产生变化。”在佛教文化传播时,一方面除了借助以往的媒介手段,还应借助现代最新的信息传播工具网络。英文“佛教网”总监,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的帕雅哇惹法师说,在当今世界里,新的资讯科技要求我们不仅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传播和弘扬佛法,更要以一种新的方式来聚合网上学佛社群、提供给社会大众一种新的社会价值和精神食粮。6通过多种渠道,根据不同的信众群体需求、心理和接受信息的习惯,进行全方位、有重点的佛教文化传播。同时,佛教的发展应开拓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