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次院士会议召集人暨-长庚大学研发处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434171 上传时间:2023-0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30次院士会议召集人暨-长庚大学研发处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第30次院士会议召集人暨-长庚大学研发处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第30次院士会议召集人暨-长庚大学研发处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30次院士会议召集人暨-长庚大学研发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30次院士会议召集人暨-长庚大学研发处(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4 迄今 )生命科學組陳鈴津Alice Lin-Tsing Yu1943 年生現職: 中央研究院基因體中心特聘講座教授,林口長庚醫院暨長庚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兼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副所長專長:腫瘤免疫學與癌症免疫治療、腫瘤幹細胞生物學、轉譯醫學、臨床癌症學臺灣大學醫學系學士 (1968 )美國耶魯大學微生物學 /免疫學碩士 (1969 )美國芝加哥大學微生物 /免疫學博士 (1973)美國哈佛大學醫學中心兒童血液/腫瘤科研究員 (1973-77)波士頓大學、芝加哥大學兒科住院醫師(1973-77)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醫學院:小兒科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1977-2003 )小兒血

2、液 /腫瘤部主任 (2001-03)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小兒科合聘教授(2004-13)中央研究院基因體研究中心:經特聘研究員兼副主任及醫學生物學專題中心執行長(2003-13)、簡特聘講座 (2013 迄今 )(2013 迄今 )歷林口長庚醫院暨長庚大學特聘講座教授兼幹細胞與轉譯癌症研究所副所長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癌症研究審查諮詢委員 (1991-95、2001-05)全美 6 項臨床試驗主持人 (1988 迄今 )全美神經母細胞瘤研究小組委員(2001 迄今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董事(2013 迄今 )指導委員:曾獲得之學行政院衛生署行政院科技組顧問生醫科技島 、臨床試驗與研究推動小組

3、 (2004 迄今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建構新醫藥物關鍵途徑 (Critical Path) (2007-11)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會諮議委員 (2004-09) 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科技顧問會議科技顧問第一位獲得在聖地牙哥Padres棒球隊球場公開表揚的生物科技明星獎(1997)美國血癌及淋巴細胞癌症學會轉譯醫學研究獎(1998)美國癲癇學會 健康英雄(Health Hero)獎 (2000)美國血癌及淋巴細胞癌症學會生命之鑰( Key to Life )獎 (2001)第十九屆王民寧獎學術研究成果對醫藥科技發展、國民健康和國家社會實質貢獻獎術(2009)榮第五十五屆教育部學

4、術獎(2011)譽1研究或創作之重要貢獻:陳鈴津教授是以醣脂為癌症免疫治療標靶的世界權威,更是癌症轉譯醫學研究中,國際著名的兒癌醫師及科學家,她的研究領域跨足癌症免疫與生物學及臨床研究,貢獻顯著。(1)以醣脂為標靶的癌症免疫治療: 綜觀迄今核准的癌症免疫治療都以蛋白質為標靶而非醣類,直到2015 年才有第一個以非蛋白質的醣脂分子為標靶的anti-GD2 抗體,ch14.18 (Unituxin) 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和歐盟委員會核准為治療高風險神經母細胞瘤的新藥,進而拓展了標靶藥物的新領域,此抗體也是第一個核准專為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新試劑,此一非凡的成果端賴陳教授的先驅之研究工作和她所領導之U

5、nituxin 的全程開發。而不同於一般新藥多由藥廠來引領及主導,Unituxin 的發展從臨床前研究至最後的隨機第三期臨床試驗都靠陳教授的推動與主導,而早在 1989 年她就已開始申請ch14.18 的 IND ,領先了 Rituxan 和 Herceptin 三年。儘管第一、二期臨床試驗的結果很好 (J Clin Oncol, 1998),但由於神經母細胞瘤為罕見疾病,故當時沒有藥廠願意再進一步投入ch14.18 的研發製造。所幸陳教授說服美國國家癌症中心協助抗體的製造,才能在她領導之下結合多國兒童癌症團體,包括美國、加拿大、澳洲等200 餘間的醫學中心展開跨國性的第三期臨床試驗,此試驗得

6、到令人振奮的成果,2 年未復發率由原標準治療的46%經免疫治療後提升至66%,總存活率也由75%增加至86% ( NEJM, 2010),不到 5 年,此文已被引用三百多次,此項研究被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評比為 年度前五名 的癌症標靶治療,這些結果成為美國 FDA 和歐洲聯盟的核准依據,Unituxin 也是首例主要由研究者從臨床前研究到第三期臨床試驗主導開發之新藥,此免疫治療已成為治療神經母細胞瘤的新標竿。而為了減少ch14.18 所產生的副作用,目前陳教授致力於, GD2 疫苗的研發,在初期臨床試驗中,GD2 疫苗可誘導病人產 出內生

7、性的 anti-GD2 ,且不會引發全身性的副作用,可發展為第二代的GD2 標靶新藥。陳教授任職中研院期間,首度發現與上皮細胞癌有關的醣脂Globo H 及其前驅物人類胚胎幹細胞標的Gb5(SSEA3) ,會表現在病患乳癌幹細胞中。經動物試驗證實,Globo H 疫苗能誘發辨認Globo H 及 Gb5 的抗體,藉以殺死乳癌幹細胞 (PNAS, 2008)。又與翁啟惠院長的團隊合作,發展出Globo H聯結 diphtheria toxin 的新疫苗;並證明以活化 NKT 細胞的醣脂為佐劑,新疫苗能誘發更多anti-Globo H的 IgG ( PNAS, 2013)。除此之外,陳教授的研究也

8、首次證明, Globo H 標靶治療是藉由Globo H-ceramide (GHCer) 阻斷 Notch-1 訊息傳遞,進而抑制T與B細胞免疫反應 ( J Ca Sci Ther, 2013)。GHCer 同時也可以嵌入內皮細胞促進血管新生。在臨床上,表現Globo H 的乳癌組織所含的 Globo H +腫瘤浸潤型淋巴球和血管密度都比Globo H 陰性的腫瘤高 。由結構研究發現透過 GHCer 與 TRAX之結合,造成 PLC1之釋放而誘發鈣離子動員,促進血管新生(Ca Res, 2014),這些研究顯示GHCer 在癌症與腫瘤微環境扮演三重角色 : 癌症抗原 (包括乳癌幹細胞 )、免

9、疫檢查哨分子和血管新生因子,因而催動由陳教授設計的Globo H 乳癌疫苗多國第二/三期臨床試驗,已於2014 年完成收案,目前正等待進一步的追蹤與分析。陳教授另一研究證實在脂端加上芳香環的-GalCer 衍生物,比 -GalCer 更能誘發 Th1 之免疫反應 ,且在結構上醣脂 /CD1d/iNKTTCR 之三元複合體,這些衍生物所誘導比-GalCer 具有更強之結合親和力與穩定性(PNAS,2011) ,也較不易引發-GalCer 誘導之無反應性 、並可降低骨髓衍生抑制細胞(MDSCs) 之產生 ; 分子機制的探討上 ,發現 -GalCer 會誘導肝臟的 NKT 細胞表現 erg-2/3,

10、且會藉由增加肝臟中FasL 與 TRAIL之表現,誘發IL-33 的產出進而刺激巨噬細胞製造 G-CSF 來引發 MDSC 的生成 (J Immunol, 2014)。由小鼠的乳癌、肺癌和黑色素瘤試驗中都證實這些芳香環醣脂比起 -GalCer 有較佳的抗癌功效(PNAS,2007),其中最具潛力的醣脂C34 已經技轉 ,開發為抗癌新藥及疫苗佐劑 。(2)其他癌症標靶治療: 陳教授為首位在美國取得deoxycoformycin (dcf) 的新藥臨床試驗許可,以攸關T 細胞存活的 adenosine deaminase為標靶,主持治療 T 細胞血癌的第一期新藥臨床試驗( Ca Res,1981;

11、 Blood,1982) ,此為最早的分子標靶癌症治療。因療效不錯進而促成由陳教授主導的全美第二期臨床試驗,以 dcf 結合化療治療 T 細胞血癌,也因而帶動其他臨床應用的研究,促成dcf 於 1991 年獲得 FDA 核准用於治療髮樣細胞白血病。另外,她也闡明了 p15/16 在 T 細胞血癌發病機制與預後所扮演的角色(Ca Res,1997) 。發現可藉由CDK4/6抑制劑及 alanosine 分別針對血癌p15/p16 和 methylthioadenosyl phosphorylase 的基因缺陷 (Blood,1996),治療 T 細胞血癌及其他有相似基因缺陷的癌症,如神經膠瘤、間

12、皮瘤及肉瘤等。美國近期核准的CD4/6 抑制劑 (Palbociclib) 之臨床結果驗證了她早就提出的概念,顯示藥效確實取決於p16/Cdk4-Rb 的軸系變異。在乳癌幹細胞(BCSCs) 中,陳教授的團隊發現type I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receptor (IGF-1R)為 BCSCs 新穎的標誌,會藉由IGF-1R/PI3K/Akt/mTOR路徑傳遞訊息。另外,他們也闡明了SH2-containing 5 -inositol phosphatase-2(SHIP2) 在乳癌幹細胞中的雙重角色,藉由其磷酸酶活性和JNK 的活化而增加vimentin 的表現,顯示SHIP2 可當作針對乳癌幹細胞的治療標靶( Stem Cell, 2014)。(3) 對台灣的貢獻 : 陳教授對台灣生技發展政策及建設長期投入並有不少貢獻,如:擔任行政院生技產業策略諮議委員、推動生技產業條例法案與食品及藥物管理局(TFDA )的成立、並任生物技術開發中心科技顧問促其扮演生技產業第二棒之扶育加值角色。而且擔任國家衛生研究院董事 及衛生署科技組顧問、協助 規劃台灣轉譯醫學架構的設立與機制、推動卓越臨床研究中心的成立及相關人才的培養。最近,陳教授亦接獲衛生福利部首次對於台灣兒童癌症醫療之補助,將協助台灣兒癌研究群(TPOG) 進行台灣兒癌在臨床診治方案之改進。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