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学案教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403699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3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学案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学案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学案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学案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18页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学案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学案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学案教案(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理解及体会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教学难点: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丰富感情。教学媒体:投影、录音教学时间:二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 3、学习、理解第一小节诗歌的内容。 4、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

2、、揭题导入:、师:每次上课,师生互致问候,总是听到同学们亲切地说:“老师,您好!”有时在路上碰到学生,也能听到这样亲切的问候。此时此刻,老师的心中便会升腾起一股激动和自豪之情。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歌老师,您好! 2、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得有感情。 2、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检查:朗读下列词语: 铺设 崇高 闪耀 朝霞 创造 浸透 塑造 真理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3、三读课文,读通句子。检查: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三、导学第一节。1、指名

3、朗读,齐读。2、出示: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谁“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架起金桥”?指导朗读“啊,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板书:铺大道 架金桥过渡: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是那么“崇高”?板书:崇高3、指名朗读并出示:“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出示“浸透”,给“透”选择义项:显露透彻渗透,穿透。 出示“蕴含”,找近义词。 出示并比较朗读:“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每个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每一项创造都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4、。 引读这两句话:师:古今中外地北天南 举例说明这两句话的意思。 小结:老师通过传播知识,教书育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推动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因此说,“教师的事业多么崇高!” 板书:浸心血 蕴辛劳 (哪不)4、指名朗读最后一句,指导读好“老师,您好!”5、朗读第一节:指名读,引读,小组比赛读,齐读。6、试背第一节:自由练习,同桌互背,指名背诵,齐背。四、指导书写生字。浸、项:左窄右宽。塑:上下结构,左上方的笔顺是: 。霞:左下方是“ “, 右下方是“”。五、作业。1、钢笔字册。2、比一比,再组词。铺( ) 浸( ) 项( ) 塑( )脯( ) 侵( ) 顶( ) 望( )第 二 课

5、 时教学要求:1、学习理解第二节诗歌的内容,懂得课文采用了比喻的手法,描绘和赞颂了教师工作的美好与神圣。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重点:理解“那是”两句。教学过程:一、 复习:1、 朗读课后词语。2、 指名朗读诗歌。3、 指名背诵第一节。二、 学习第二节。1、 指名朗读,齐读2、 出示:“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是谁用真理和智慧把人才塑造,让春晖和朝霞在心灵闪耀? 板书:塑人才 照心灵指导朗读“啊,教师的事业多么美好!”板书:美好过渡:为什么说教师的事业那么“美好”呢?3、 指名朗读并出示:“笔尖飞舞,那是春蚕悄悄地编强理想的丝线;笑语盈盈,那是甘露轻轻地撒向

6、茁壮的新苗。” 引读:“笔尖飞舞,那是笑语盈盈,那是” 反复朗读,说说加点的词分别指什么?“春蚕”是指: “理想的丝线”是指:“甘露”是指: “茁壮的新苗”是指:“多么生动的比喻!”指导朗读。板书:编理想 撒甘露 (那是)4、 指名朗读最后一句。5、 出示:情不自禁、衷心,说说意思,指导读好“老师,您好!”5、朗读第二节:指名读,引读,小组比赛读,齐读。6、试背第二节:自由练习,同桌互背,指名背诵,齐背。三、 背诵全文。1、 师:这首诗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描写和赞美了教师工作的崇高和美好,另一条是抒发了孩子们对老师的无限感激和真诚祝愿。2、 有感情地朗读全诗。3、 教师范背,自由练背,同桌互背,

7、指名试背,齐背。四、 作业:1、练习册 2、背诵诗歌。板书设计:1、老师,您好! 铺大道 架金桥崇高 浸心血,蕴辛劳 塑人才,照心灵美好 编理想,撒甘露授后小结:这是一首现代抒情诗,诗句很优美,所以在教学的时候我加强了对学生的朗读指导,在反复的朗读中展开想象,感悟优美的语言和诗歌流露出来的情感,我还开展了诗歌朗诵小比赛,学生都踊跃参加。但是这节课的比喻句和拟人句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如何引导学生想象并领悟这些手法的好处是这节课的难点,我还是用了比较传统的方法,就是用换了句式的句子和文中的原句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领会。2、但愿人长久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

8、段。2、学会本课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3、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4、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育学生关心亲人,关心他人,并领略皓月当空的美景,进行美的教育。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至六自然段。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教学难点:反复吟诵,启发想象,领会词的意境。教学媒体:投影、卡片教学时间:三课时第 一 课 时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生字新词,结合课文体会词义;正确、规范地书写生字。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师:每年农历

9、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谁能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2、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出示水调歌头词,教师吟诵。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

10、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的课文但愿人长久。板书课题,齐读。二、初读课文。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1、 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区分下列字音:前鼻音:各奔东西 偏偏 隐现 阴晴圆缺 吟诵 婵娟后鼻音:躺 朝廷 翘舌音:玩耍 苏轼 苏辙 婵娟读谁下列多音字:各奔东西 屈指算来 似乎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检查: 朗读下列词语:品尝 玩耍 埋怨 悲欢离合 观

11、赏 但愿 宽慰 阴晴圆缺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手足情深 形影不离 各奔东西 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弄懂的)?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检查:(1)指导读好下列长句,注意停顿: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三、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并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解释课题。介绍苏轼的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创作经过。“但愿美好的感情常留人们心间”四、指导书写生字。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过“”。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12、五、作业。1、习字册。 2、比一比,再组词。耍( ) 赏( ) 陪( ) 偏( )要( ) 尝( ) 倍( ) 遍( )第 二 课 时教学要求: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对兄弟苏辙的思念之情。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词的意境,教学过程:一、 复习:1、 读词语。 2、 读好下列长句:只有苏轼却在为思念弟弟而心绪不宁。无情的月亮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二、导学课文。第一自然段。1、指名朗读。2、读了这一段,你对苏轼有何了解? 3、齐读。第二自然段。1、指名朗读。2、出示“一年一度”,说说词义。扩词:一年一度的( )3、出示“皓月当空

13、”,说说“皓”的意思,并理解“皓月当空”。 板书:皓月当空4、 自读,说说自己最喜欢哪句话,为什么?5、映示第二、三句,结合指导朗读。第二句:读好中秋之夜“皓月当空,万里无云”的美景。第三句:读出人们“品尝着瓜果,观赏着明月”的团聚喜悦之情及苏轼的“心绪不宁”。板书:思念过渡:苏轼为什么会如此“心绪不宁”呢?第三自然段。1、默读,体会兄弟情深。2、 议一议:读了这段,你体会到什么?3、 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苏轼和弟弟苏辙“手足情深”呢?画出有关句子。出示“形影不离”,补充几个近义词:朝夕相处 如影随形 板书:形影不离出示:“各奔东西”,说说词义。动作演示,请学生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描述教师的动作(掰

14、着手指头计算数目“屈指算来”)。4、对比朗读领悟: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已经有七个年头了。如今屈指算来,分别又有七个年头了。5、指导朗读第三自然段,读出苏轼思念弟弟的急切心情:指名朗读,引读,齐读。第四自然段。1自由朗读。2讨论:中秋佳节,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观赏明月,苏轼为什么会埋怨明月呢? 板书:埋怨映示并朗读:“无情的明月啊,你为什么偏偏在别人分离的时候变得这么圆、这么亮呢?此时此刻,苏轼的心情怎样?3小结: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难以入眠,因久别的亲人不能团聚而满怀惆怅,于是竟埋怨起中秋圆月。请同学们通过朗读,把苏轼的这种思念、惆怅之情表达出来。4反复朗读,尝试背诵:学生自由练习背诵,同桌互背,师范背,指名背诵,小组比赛背诵,齐背。小结:月亮渐渐西沉,银色的月光洒到床前,苏轼因思念心切,竟埋怨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