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3401883 上传时间:2023-08-0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共太原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10年12月31日 10:15来源:太原日报编辑:聚焦山西字体.大.中.小打印(2010年12月25日中共太原市委第九届七次全体会议通过)【中国网聚焦山西】综合编辑:“十二五”时期(2011年至2015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太原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制定“十二五”规划,对于太原市实现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成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的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

2、取得新成就。“十一五”时期是太原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发展中的各种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全市上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新型工业基地、特色文化名城和现代宜居城市的目标,以创新发展模式、推进绿色转型为战略着力点,迎难而上保增长,坚定不移促转型,较好地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就。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率先制定实施绿色标准体系,煤炭资源整合、煤矿兼并重组取得重大成果,结构调整迈出坚实步伐;“三农”工作得到加强,新农村建设取

3、得新进展;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面貌发生可喜变化;文化建设成效明显,特色文化名城雏形显现;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和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加强;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发展动力和活力显著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安全生产形势持续好转,和谐太原建设取得新成效;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振兴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战略稳步实施,太原城市圈建设进入国家支持层面,国内外环境总体上有利于太原市又好又快发展。山西省实施转型跨越发展的

4、重大战略,为太原市充分发挥省会综合优势、加快科学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先行先试的优势,将给太原市改革发展增添新的动力。全省大力推进“一核一圈三群”城镇化建设,有利于太原市发挥龙头作用、拓展发展空间。省委、省政府支持太原率先转型跨越发展、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为太原市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撑。“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果,为太原市加快赶超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全市上下争先争上、奋力拼搏,形成了率先转型跨越发展的浓厚氛围。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太原市发展不足、投资不足、后劲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发展缓慢,缺乏内

5、生能力,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的任务十分艰巨;城市功能不完善,承载能力不强,生态环境仍很脆弱,节能减排压力很大;体制机制创新滞后,办事效率低下,发展环境不宽松;社会事业和民生建设相对薄弱,城乡居民收入不高,社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还不少;部分干部的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与转型跨越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等等。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作风,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机遇意识、率先意识、一流意识、稳定意识和安全意识,准确把握形势,抢抓发展机遇,勇敢迎接挑战,努力在加快转型中实现跨越。(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6、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大力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在全省转型跨越发展中发挥表率作用,把太原建成一流的省会城市,努力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4)“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太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主

7、要经济指标实现翻番,就业持续增加,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对全省的带动力有效提升。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以新兴产业为主体的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形成,拉动经济增长的产业、需求、要素结构趋向合理,城乡发展协调性明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加。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镇化水平显著提高。城市规模稳步扩大,建设水准明显提升,服务功能逐步完善,管理信息化、精细化水平切实提高,新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太原晋中同城化格局基本形成。生态环境明显

8、改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幅下降,空气质量显著改善,环境质量持续好转。东西两山生态恢复、绿化和汾河流域整治取得重大进展,城乡生态系统走上良性发展轨道。社会建设进一步加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城市文化建设有效推进。市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健全,人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取得实效,社会更加和谐稳定,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试取得显著成效。绿色标准化管理不断加强和完善。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执行力明显提高,发展环

9、境显著改善。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持续拓展,开放型经济达到新水平。二、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努力建设绿色产业之城太原正处于工业化发展期。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础,必须把推进工业新型化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坚持走“新兴化、高端化、园区化、集群化、循环化、信息化”的路子,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建设全国一流的新兴产业基地。(5)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眼于抢占产业竞争制高点,重点发展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信息产业、节能环保等产业,推进省城主导产业高端化,引领全省产业绿色转型。以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为方向,大力发展重型机械和矿用成套设备、铁路装备、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产业,加快

10、培育一批技术领先的重大先进装备产品,建设世界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加快发展不锈钢、高性能特种钢、高性能镁合金、高性能磁性材料等新材料产业,在研发和深加工上下功夫,实现由“材料加工”向“加工材料”转变,建设世界一流的以不锈钢和镁合金研发制造为主的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和静脉产业、生物医药、信息产业和物联网、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培育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企业,尽快形成规模,建设全国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6)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深加工和制成品,提高附加值,促进产能大型化、生产集约化、利用清洁

11、化、市场高端化,实现高碳产业低碳发展,培育竞争新优势。坚持上大关小、扶优汰劣,推进煤炭、焦化、冶金、电力、建材等行业重组,促进上下游产业联合,提高产业集中度。深入推进煤炭资源整合和煤矿兼并重组,提高煤炭生产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水平。支持煤焦、电力、冶金等企业转型发展,拓展产业新领域。鼓励大型煤焦企业引入战略投资者,在郊县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实现由基础化工向精细化工转变。以产能置换为基础,以发展焦化工业园为重点,提高焦化产业水平和集中度。(7)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支持力度,大幅提高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着眼于建设“环渤海和黄河

12、中游地区现代物流中心”,大力推进物流资源整合,强化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一批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和园区,形成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的现代物流体系。着眼于建设“华夏文明看山西的旅游中心”,充分利用都市圈内丰富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设体现三晋文化符号和元素的一流旅游线路、景区和景点,引进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唐风晋韵锦绣龙城”品牌形象,尽快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着眼于建设“国际性的专业会展中心”,以“能博会”为平台,拓展规模、丰富内容、扩大影响,打造会展业知名品牌。着眼于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把金融业作为推进全市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完善银行、证券、信托、保险、期货等金融服务体系,增强区域性金融调控、金

13、融信息、票据交换及资金汇集功能。巩固提升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新型业态。加快服务外包、信息技术等服务业发展,全面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积极发展和规范房地产业,促进家政、养老和社区服务上水平,不断拓展生活性服务业发展领域。(8)实施大企业、大项目、大园区战略。按照“大企业引领、大项目带动、大园区承载”的模式,着力培育一批重点企业、重大项目和经济园区,夯实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础。充分发挥大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主动加强与央企、省企的合作,广泛吸引全球产业和资本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发展一批集团化经营的绿色产业。以“大招商、招大商”为抓手,实施“绿色百强”工程,引进建设一批千亿级、百亿级、十亿级的产业

14、转型重大项目,构筑新的支柱产业和优势产业集群。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工业新型化和市域城镇化的抓手,加快现有园区扩区步伐,创新园区体制,改善投资环境,促进项目和企业向园区集聚,努力构建企业集群扩张、创新活力勃发、优秀人才向往、竞争优势突出的产业高地。同时,大力发展中小企业。(9)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多联产、全循环、抓高端”的思路,以产业循环化为基本途径,开发一批源头减量、循环利用、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全面推进各类产业特别是传统产业循环化发展,打造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和园区。运用高新技术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精、尖延伸,向资源转化的技术前沿进军,充分利用产业间的耦合关联效应,开发高端产品,构

15、建具有太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强化各领域的循环理念,从企业小循环入手,向区域中循环拓展,最终形成社会大循环。三、加快推进市域城镇化,提升省城集聚辐射力以建设一流的省会城市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性现代化大都市为目标,按照“扩大规模、提高水准、完善功能、加强管理、彰显特色”的要求,以新城建设为龙头,引领老城改造,促进古城开发,新上大型项目要按一流标准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努力建设一流的现代宜居城市。推动太原晋中同城化,加快全省市域城镇化进程。(10)建设一流新城。立足拉大城市框架,扩大城市容量,结合西山地区综合整治和晋阳湖开发,在城市南部、汾河两岸建设国际一流、组团式布局的新城,五年初具规模

16、,十年全部建成。新城规划、建设、管理要以现代化为基干、以特色化为神韵、以人性化为根本,撷取国内外新区建设之精华,融汇湖光山色之灵气,彰显具有太原文化特色的现代都市风貌。以一流的规划布局新城。引进国际顶级规划团队,用当今世界先进的设计理念,把依山傍水的独特优势与现代建筑群落有机结合起来,勾勒出层次分明的天际线、山际线、水际线,实现完备的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与组团功能的高效耦合,引入现代高科技建造生态城市的模式,体现山、水、城、林、人和谐共融的现代文明追求,使新城规划反映独特的灵气神韵和人文情怀,做到环境艺术与特色建设兼收并蓄、历史传统与现代风貌相得益彰、自然风光与人工塑造珠联璧合,打造“第三代城市”典范,绘就新太原建设的新地标、新名片。以一流的标准建设新城。确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精品意识,以严谨科学的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建设好新城的每幢建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