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叙事.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363099 上传时间:2023-01-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育叙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语文教育叙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语文教育叙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语文教育叙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育叙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育叙事.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要我学 和 我要学 看到这两个短句,大家肯定能看出其中的区别,要我学的主体是教师,而我要学的主体是学生,不管课改的理论是什么样的,不管课改的模式怎么改,我觉得课改的真谛都不会变,那就是:教师要求学生学习,变成学生主动学习。看着简单只是句子的结构发生了颠倒,可这简单的背后的辛酸和艰难可能只有亲身经历了才能知道。现在我就例举我班级的一个小例子,让大家能由此“一斑”而窥探到课改路上的荆棘。我们班级有一个叫刘小丹的学生,开始接触这个孩子,给我的感觉是这个孩子家庭应该还不错,因为她很好美,穿着打扮和城里孩子差不多。但我并没有因为她好美而歧视她,我对她和其他孩子一样。她生病了我关心她,甚至带她上医院;她没

2、钱了,我借给她钱;她不爱学习,我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她。可是这个孩子自制力特别差,每次说完之后她都保证好好学习,但都是三分钟热乎劲儿,坚持不了多长时间。可我认为只要我坚持,就一定能让她提高成绩。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就发现我说的话,她再听进去的越来越少了,坚持的时间也越来越短了。上课时她就是拿出课本装,本子也不用,笔也不拿,即使我强压怒火将她的笔放到她的手里,她也是笔在手中握,思绪在飘飞。所以有时气急败坏的时候我就会拿她的虚荣,她的轻浮来讽刺她,上课时我也不再拿正眼看她。余光中我可以看到她更加消沉了,现在连课本都不往外拿了,只是呆呆的坐着。在漠视她的同时其实我的良心也在遭受着谴责,最终我终于

3、坚持不住了,我找她谈了,自认为谈的很彻底。为了让她坚持住,我决定给她布置任务,我让她每天背诵十个成语,做一篇小作文,我想通过我的监督逼迫她学习,进而达到提高成绩的目的。坚持了大概一个星期,虽然也没能每天按质按量完成任务,但毕竟比不学习还是记得多,我决定给她出几道题考考她,让她加深点印象,另外定时复习也有利于下一步的学习。可是当她做完题后我一看,傻眼了,别说小作文了,就是这几天背的成语也没能做对,因为她根本就没思考成语的褒贬色彩,适用范围等,只是记住了意思,而考试题不可能只是要求你记住表面意思就行。这种不动大脑的学习和徒劳又有什么区别。一个星期的坚持,基本算前功尽弃,况且像这样的状况已经发生在了

4、很多学生身上,让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把能说的都说了,能做的也都做了,可为什么就没有成效呢,正在我郁闷时我的同事不经意的说了这样一句话:她要是不想学,累死你也没用。说者无心,听者有意,真可谓一语惊醒梦中人。我曾经的付出,只不过是一厢情愿,我的主观意愿强加到了她的头上,可是她对学习没有兴趣,我就是施加再大的压力,也只能是“皇上不急太监急”,这时我想到在杂志上看到的一个比喻再恰当不过了:有人曾用胡萝卜和兔子来比喻孩子的学习。伸手把胡萝卜放在兔子面前,兔子不断地往前跑。例如父母对孩子说,“你为什么要好好学习呢?因为这样才能进重点学校,将来才有好的工作,有好的收入。”这是一个境界。 而更好的状况是,没有胡

5、萝卜,兔子也会往前跑。为什么呢?因为这只兔子热爱奔跑!它觉得在奔跑当中获得很多的成就感,不管胡萝卜或其他外界的诱因存不存在,它都会自动自发地往前跑去。这则是最佳的学习境界。我究竟该怎么做,才能培养出这些没有胡萝卜也依旧热爱奔跑的小兔子呢?在刘晓丹身上我开始思考,她比较虚荣,如果想让她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这方面下手可能会有很好的收获。首先我给她重新安排了座位,把她从第四座调到了第一座,因为在学生心里,座位在前面的都是好学生。另外我让她和其他五个学生分别在上课之前领大家读词语,老师的认可让她在同学们面前很有面子,同样她在领读之前必须得自己读好,否则太丢脸。我还会在语文课上检查我知道她已经背好的课文,

6、并不定时的给予语言鼓励和物质奖励,但凡她做的比以前好的方面,我都不失时机的大加赞扬。经过一个星期的努力,刘小丹竟然完全改变了上课的状态,不再消极颓废,不再心弛神往,而是目光炯炯,精神焕发。为了让她能坚持住,我还告诉课任老师,在不同的课上都给她点展示的机会,并经常给点表扬。这样不过一个月,学生都说刘小丹简直像变了个人似的,不管老师在与不在,她都能坚持学习了。她自己也说:老师,我这两天想学习了,真是太感谢你了。我暗想:真正改变你的是“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她感到学习有极大的吸引力,能带动她愉快地去求知,乐而不倦地钻研。因此强化孩子的学习需要,激发学习兴趣,是将“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7、”的最好方法。一个刘小丹就要耗费多少脑细胞才能调动起她的学习兴趣,那全班五十多人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性格特点,所以要想培养他们的兴趣,还需要绞尽脑汁才行啊!但不管什么样的学生,只要给她找到自己的“兴趣”老师,就一定能让她变成没有胡萝卜也会热爱奔跑的小兔子。通过刘晓丹一个实例,就让我总结出:老师的意愿再好,毕竟是老师的意愿,父母的期望再高,毕竟是父母的期望,这都不能代替孩子的思考,孩子是有思维的,有主见的,如果不能触动她心底的那根兴趣的神经,外界的多少努力都是徒劳的,那调动学生兴趣,能让课堂发生“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的方法都有哪些呢?现总结如下:一、分散难点,降低坡度,放大优点苏霍姆林斯基

8、认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孩子的学习需要是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他们希望得到好的学习成绩,让周围的同学接受自己,让教师喜欢自己,于是,对各种学习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是,由于教师教育方法和自身条件的差异,有些儿童逐渐在学习行列中落伍,于是学习兴趣逐渐减弱,以致陷入恶性循之中,解决的唯一办法就是让他们重新找回自信,重新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分散难点,降低坡度,就是降低学习目标与任务的难度,让基础比较差的孩子也能够有成功学习的体验。基础好的学生可以提问他们有难度的问题,对于基础弱的的学生,可以提问相对简单、基础的知识,总之得让他们在课堂上有一席之地,还得得到同学的认可,让他

9、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对学生取得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成功,老师也要赞扬,并能在全班学生面前加以肯定。因为肯定成绩能够满足学生和自尊的需要,它的力量不可忽视。二、转移兴趣,长善救失,发挥学习积极性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并不是说他们已经没有了学习需要,相反,他们的学习需要会更加强烈,为了改变这种连续失败的体验,他们会放弃经常让自己失败的那些目标,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所擅长和喜欢的学习活动上去。如专攻自己得心应手的科目,造成学生不均衡发展。但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个学生身上都存在着“闪光点”,教师要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三、分解任务,各显其能,减少学生学习的障碍。作为单个

10、人,都渴望有所归属,为群体接受,当被一个群体所接受,群体的目标便成为每个个体的目标,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成员之间要相互协作。因此,将学生适当搭配分组,再根据组内个体能力水平,对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在组内相互协作,共同完成目标,让那些能力强的学生承担小组中难度大的任务,而让那些能力弱的学生承担难度小而易完成的任务,这样就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施展自己的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机会。这种合作学习使小组成员有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成员之间相互支持,鼓励、帮助,学习积极性更强。实事证明,每个学生身上都有巨大的潜能,他们都有学习需要,只要经过耐心的发现、精心的培养,执着的坚持,他们身上的潜能,学习的兴趣都会被挖掘出来,真正达到“要我学”向“我要学”的转变。课改的路上会布满荆棘,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心里准备,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种意义上就是解放我们自己,成就孩子的一生!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