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345195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大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植物营养学课堂讨论提纲和复习思考题(2010 年 6 月) 第一章 绪论 1试述李比希的养分归还学说的基本内容及其局限性。 主要内容:由于作物的收获必然从土壤中带走某些养分物质,土壤养分将越来越少, 如果不把这些矿质养分归还土壤,土壤将变得十分贫瘠。因此,必需把作物带走的养 分全部归还给土壤。 局限性:但是强调全部归还作物带走的养分是不经济和不必要的,还应有针对性地 归还养分。应考虑(1)若土壤积累了丰富的养分,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不施或少施;(2) 根据作物的营养特性,重点归还作物需要量大或与作物生长和产量形成关系密切的土 壤养分,强调全部归还没有必要,也难做到;(3)作物收获仍然残留了大量的根

2、茬、 秸秆通过还田或作为饲料、燃料等有可能最终以农家肥形式归还土壤。没有看到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片面认为作物轮作只能减缓土壤养分的耗竭和更加协 调地利用土壤现存的养分,而忽视了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强调增施灰分元素如P、K等矿物养分,而忽视氮肥的施用,也低估了厩肥中氮的作用 和腐殖质的改土作用。第一章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及其影响因素1. 养分离子如何从土壤向根表迁移?各种途径对植物吸收氮、磷、钾、钙、镁、硫、氯 等养分离子的贡献如何?试举例说明不同养分离子的迁移特性与合理施肥的关系。 截获(interception):根系在土壤的伸展过程中吸取直接接触到的养分的过程。NPK 占的比例很小,Ca、M

3、g所占的比例较高质流(mass flow)植物吸收水分引起水流中所携带的溶质由土壤向根表的运动。对硝 态氮、钙、镁、硫和氯的贡献较大。扩散(diffusion)当植物根系对某种有效养分的吸收量大于土壤的供应量时,该养分 将出现垂直于根表面的浓度梯度,从而引起养分沿浓度差向根表的迁移作用。对钾的 贡献最大,其次是磷和铵态氮。 通常 3 种途径是共同起作用的,只是由于植物吸收水分和溶质的能力、土壤供应某 种养分的强度、容量和速率不同,各种迁移途径养分供应的贡献程度不同。 在植物养分吸收总量中,通过根系截获的数量很少,大多数情况下,质流和扩散是植 物根系获取养分的主要途径。一般来说,植物的蒸腾作用强

4、,土壤中浓度高、溶解度和迁移性大的离子以质流为主; 植物的蒸腾作用弱,土壤中浓度低、溶解度和迁移性小的离子以扩散为主。Ca2+、Mg2+、SO 2-、Na+、Cl-和氮(硝酸根)主要靠质流供应,而HPO-、K+、NH +等扩散4 2 4 4 是主要的迁移方式。在相同的蒸腾条件下,土壤溶液中浓度高的元素,质流供应的量 就大。 略2. 试述根际的概念及其范围。根际微生物对土壤养分的植物有效性有何影响? VA菌根为 什么能改善植物的营养状况? 根际是指受植物根系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质上不同于本体土壤的那部分 微域土壤。根际的范围很小,一般在离根轴表面数毫米之内(通常认为是 4mm) a.改变

5、根系形态,增加养分吸收面积;b.活化与竞争根际养分;c.改变氧化还原条件,根际大量微生物活动对氧的消耗导致氧分压降低,从而使硝态氮的反硝化损失;d.影响土壤的氮素营养状况(根际一些固氮微生物固定氮素,根际中的反硝化细菌的 反硝化作用使氮素损失);e.改变土壤PH,从而增加磷的活化及微量元素的吸收。通过外延菌丝大大增加吸磷表面积;降低菌丝际pH值,有利于磷的活化;VA真菌 膜上运载系统与磷的亲合力高于寄主植物根细胞膜与磷的亲合力;植物所吸收的磷以 聚磷酸盐的形式在菌丝中运输效率高。3. 影响根际pH的因素有哪些?根际pH变化对养分的有效性有何影响? 根际PH的影响因素:a对根表电荷性质的影响,通

6、常在酸性条件下吸收的阴离子多 于阳离子,在碱性条件下,吸收的阳离子多于阴离子;b竞争载体结合位点和破坏膜 透性,pH过高,与阴离子竞争载体的结合位点,pH过低,与阳离子竞争载体的竞争位 点,且氢离子置换细胞膜中的钙离子,破坏膜透性,引起离子外渗; c 对养分形态和 有效性有影响;d对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影响;e影响根系的生长; 影响根际PH的因素:a氮素形态(当施用铵态氮时,植物根系吸收铵根正离子, 为了维持体内的电荷平衡根系分泌氢离子,使PH降低;当施用硝态氮时,植物根系吸 收硝酸根负离子,会分泌氢氧根离子,使PH升高);b共生固氮作用,豆科植物固定 空气中的氮气,会降低根际PH); b养分胁迫

7、(缺乏Fe、P等养分元素可促使根系分泌 有机酸,以提高元素有效性);c阴阳离子吸收不平衡;d根际微生物呼吸作用产生的 二氧化碳以及分泌的有机酸;e根系主动分泌的氢离子;f植物遗传特性。 酸性土壤:由于大部分养分的溶解度高,并且土壤胶体上的交换位置大部分被氢离 子、铝离子等占据,养分易淋失,故常发生K、Ca、Mg、B等元素的缺乏,P易被铁铝 氧化物固定,有效性降低,Mo的有效性也低;碱性土壤:Fe、Mn、Cu、Zn等元素活性 下降,Mo的有效性提高。因此,pH的变化可以增加磷的活化作用,并且可以增加Fe、 Mn、Cu、Zn、Ca、Mg、B、Mo等微量元素的有效性。4. 试述植物根外营养的机理及优

8、缺点,在哪些情况下应用根外施肥技术效果较好?影响 叶面追肥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机理:矿质养分经角质层的纤维孔隙进入到表皮细胞外壁后,通过细胞壁中的外质 连丝到达表皮细胞的质膜。外质连丝是分布在叶片表皮细胞壁上的微细结构,不是原 生质物质,而是单纯的纤维孔隙,它从角质层通过细胞壁延伸到表皮细胞质膜,因此, 养分离子从角质层纤维孔隙渗透到外质连丝,然后到达质膜,再通过与根系养分离子 跨膜运输相似机理进入细胞内,通过韧皮部把养分运到各个部位。离子f角质层f外质连丝f质膜f细胞内 优点:(1)直接供应养分,防止养分的固定和转化;(2)吸收速率快,能及时满足 作物营养需要;(3)强株健体,促进根部营养;

9、(4)节省肥料,提高经济效益;(5) 可弥补根部对养分吸收的不足;(6)便于施肥操作和达到多种目的 缺点:(1)叶面施肥的效果虽快,但是效果短暂;(2)对角质层厚的叶片养分渗透 率低(3)易从疏水表面流失和被雨水淋失;(4)喷雾液易迅速干燥,即湿润时间短而 影响吸收;(5)某些养分离子如Ca从叶片吸收部位向植物的其它部位转运困难,效果 不理想;(6)一次喷施所提供的养分量有限。特别对大量元素来说远远不能满足作物 的需要;(7)易造成叶片的伤害。 利于根外施肥的条件:(1) 土壤中养分有效性低;(土壤施用微量元素肥料,往往引 起养分固定,有效性降低)(2)表土干旱;(3)生殖生长阶段根的活力降低

10、:(4)及 时矫正作物生育期中养分的潜在缺乏;(5)补充根部营养的不足;(6)降低蔬菜的氮 肥用量和硝酸盐含量;(7)提高谷类作物种子的蛋白质含量。(8)增加果实中钙含量 和改善果实品质;(9)作为某些特殊条件下的有效养分补充手段; 影响因素:(1)矿质养分种类;(2)溶液浓度;(3)溶液PH; (4)叶片类型;(5)养分在叶内的移动性;(6)喷施时间。 5载体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他解释了植物在吸收养分过程中哪些现象?你认为尚有 哪些问题需进一步解决? 基本内容:离子与细胞膜上通过ATP活化的载体结合,形成不稳定的离子一载体复 合体,然后向膜内侧转移,并将离子释放到细胞质内的学说,此学说以酶

11、动力学说为 理论依据。 离子吸收的选择性和离子间的竞争作用,如钾离子、铷离子、铯离子三种离子间的 拮抗作用,可能是竞争载体中同一结合位点造成;离子通过质膜以及在膜上的转移; 离子吸收与代谢的关系;离子吸收的饱和效应,即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根细胞的吸收 速率随介质中的离子浓度的提高而增加,当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吸收速率不再增加, 这可能是离子浓度超过一定范围时载体结合位点被饱和造成的。 虽然有人认为载体是膜上的蛋白质,但至今尚未完全搞清楚载体的性质,需要搞清 楚载体的性质;需要搞清楚磷酸激酶和磷酸酯酶是否参与离子的吸收过程;需要搞清 楚跨膜电势差与离子间的关系。6试述根分泌物的种类,影响根分泌物的

12、因素有哪些,根分泌物提高土壤植物养分有效 性的机理,举例说明根分泌物在适应胁迫中的作用。A. 根分泌物分为四种:渗出物(细胞被动扩散出的一类低分子化合物),分泌物(根 代谢过程中主动释放的,包括低分子或高分子的化合物),黏胶质(有根冠细胞、表皮 细胞、根毛细胞分泌的胶状物),分解物与脱落物(包括脱落的根冠细胞、根毛与细胞 碎片)。B. 影响因素:a养分胁迫;b根际微生物;c植物种类。C. 有效性影响:a增加了土粒与根系的接触程度,从而促进养分向根表的迁移,根系 分泌的黏胶质包裹跟表后,增加了与不规则土粒表面的联结,并且分泌物通过填充土 壤孔隙降低了养分迁移的阻力,有利于土壤对养分的吸收;b对养

13、分的化学活化作用: 还原作用,根的分泌物含有许多还原性物质,通过还原作用可将一些高氧化价态的难 溶性离子还原为低氧化价态的易溶性离子;螯溶作用,植物分泌的大量有机酸、氨基 酸和分类化合物,与根际各种金属元素(铁、锰、铜、锌等)形成螯合物,一方面直 接增加这些微量元素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可活化许多被金属固持的营养元素(磷、钼 等);酶促水解作用;c增加土壤团聚体的结构稳定性,从而改善根际养分的缓冲性能。D. 胁迫中的作用:a在低铁胁迫时,双子叶植物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可分泌有机酸 和酚类等还原性物质,可使根际、根表和自由空间的氧化态铁还原,从而易于植物吸 收和利用,且植物分泌的大量有机酸与根际内的

14、铁形成螯合物从而增加了铁的有效性; 而禾本类植物在铁胁迫条件下分泌出的专一性分泌物植物铁载体,在石灰性土壤上 具有较强的螯溶无定形的氢氧化铁和磷酸铁的能力,使他们变成植物可以吸收的形态, 植物铁载体对土壤中的锌、锰和铜等有较强的活化能力;b在低磷胁迫时,作物根系主 动分泌出一种有机酸,他对铁、铝磷酸盐有较强的螯合能力,从而使磷释放出来,供 植物吸收利用,且可以分泌酸性磷酸酶和植酸酶提高有机磷的有效性。第三章植物氮素营养及氮肥施用7. N0-N和NH+-N的植物吸收、同化和生理效应等效应等方面的差异?在施用这两类氮肥 时应注意什么问题?A. a吸收方面的差异:植物对硝态氮的吸收是逆电化学势梯度的

15、主动吸收,pH值升高, NO3N的吸收减少;植物对铵态氮的吸收是NH4+-N在质子膜上发生脱质子化作用,产 生NH3以后在质膜上运转才能进入细胞内部,pH值降低,NH4+N的吸收减少;b同化 方面的差异:NO3N的同化是指将硝酸根离子在硝酸还原酶的作用下还原成亚硝酸盐, 然后在亚硝酸还原酶作用下还原成氨,再通过GSGOAT途径形成谷氨酸,再形成其他 类型氨基酸;NH4+N的同化是指在质子膜上发生脱质子化作用产生的NH3直接通过GS GOGAT途径产生谷氨酸,再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其他类型的氨基酸;c生理效应方面 的差异:硝态氮吸收利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高于铵态氮,施用硝态氮的植物体内含有较 多的钙

16、、镁等离子,而施用较多铵态氮的植物体内含有较多的氯离子等,供给硝态氮的 植物比供给铵态氮的植物的有机酸含量更高,硝态氮一般不易引起植物产生毒害效应而 铵态氮过多可能会长生铵毒。B8. 试述铵态氮肥施入水稻田中的产生气态损失的可能途径,并提出降低铵态氮肥这种损失 的合理施用技术?A. 损失途径:a氨挥发b硝化作用一反硝化作用B. 措施:a对于氨挥发损失,可通过铵态氮肥深施覆土的原则加以改善,深施氮肥具有 前缓、中稳、后长的供肥特点,肥效持久;b对于硝化作用一反硝化作用的气体损失, 可通过施肥与硝化抑制剂配合施用,来抑制硝化作用,并且通过合理管理水稻田,加强 水稻田的排水来减轻反硝化作用;c铵态氮肥与有机肥料的配合施用,可加速有机肥的 分解,提高其对土壤理化性质的改善效果,并且有利于通过有机质强大的保肥能力减少 氮素损失。9. 氮肥的不合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