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8项目申报书维持区域环境良性循环的咸淡水灌溉技术转化与应用示范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63333440 上传时间:2023-04-13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948项目申报书维持区域环境良性循环的咸淡水灌溉技术转化与应用示范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948项目申报书维持区域环境良性循环的咸淡水灌溉技术转化与应用示范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948项目申报书维持区域环境良性循环的咸淡水灌溉技术转化与应用示范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948项目申报书维持区域环境良性循环的咸淡水灌溉技术转化与应用示范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948项目申报书维持区域环境良性循环的咸淡水灌溉技术转化与应用示范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948项目申报书维持区域环境良性循环的咸淡水灌溉技术转化与应用示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48项目申报书维持区域环境良性循环的咸淡水灌溉技术转化与应用示范(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利部“948”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维持区域环境良性循环的咸淡水灌溉技术转化与应用示范申请单位(公章):内蒙古农业大学项目负责人:杨树青联系人:杨树青联系电话:13848719375E-mail:单位地址: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1471信箱邮政编码:010018归口单位(公章):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申请日期:2010.5.11水利部“948”项目管理办公室制2010年5 月11日填 写 说 明1. 该报告按照所提供的格式用计算机填写,字体采用仿宋体,字号为小四号,用A4纸打印。2. 承担单位名称须填写全称,并与单位公章一致。封面加盖公章。3. 归口单位为负责审定所属

2、各单位申请项目,并统筹向科技计划主管部门申报的单位,封面加盖公章。部直属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可直接申报,流域机构所属科研单位通过委科技主管部门申报,地方科研单位通过地方水利厅(水务局)申报。4. 对于有引进内容的项目要详细填写引进的设备、仪器、技术、软件、专利、引进的国别、技术持有单位、规格、数量等内容;没有引进内容的项目则不必填写上述内容。5. 聘请外国专家和出国培训、考察经费应依据国家有关外事规定核算,写出测算依据。出国培训应列入本单位年度出国计划,并获得主管部门批准。6. 国外设备(产品)购置费指从国外购买设备、仪器、技术、专利、软件等产品的费用。7. 经费预算须遵照水利部中央级项目支出

3、预算管理细则要求填写。8. 项目执行期限原则上不超过3年。9. 该报告必须实事求是逐项填写,表达要明确、严谨。凡不符合资助范围,内容不具体、目标不明确,填写内容不全,文字不通,手续不完备的申报书,不予受理。10. 该报告书面材料一式六份,报送水利部“948”项目管理办公室,电子版通过网上申报上传。书面材料寄至北京市海淀区玉渊潭南路3号C座 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 水利部“948项目管理办公室 (邮编100038)项目基本信息表项目名称维持区域环境良性循环的咸淡水灌溉技术转化与应用示范所属专业农田水利项目类型应用基础社会公益技术开发技术引进推广转化申请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邮政编码010018通讯地址呼

4、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内蒙古农业大学西区1471信箱单位属性科研机构 设计单位 大专院校 企事业 其它项目负责人姓名杨树青性别女出生年月1966.11.22职务教师职称副教授专业农业水土工程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联系电话13848719375E-手机13848719375项目联系人姓名杨树青传真0471-4300177联系电话13848719375E-手机13848719375归口单位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协作单位内蒙古河套灌区永济试验站;内蒙古河套灌区义长试验站项目内容及解决主要问题项目内容:1. 采用水利部支助项目“内蒙河套灌区井渠结合的研究”中“内蒙古河套灌区维持区域环境

5、良性循环的咸淡水灌溉模式研究”的成果,将“适合地区特点和对区域环境影响最小的咸淡水轮灌模式”在示范区进行中试与示范。2. 进一步深化检验“长期微咸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解决的主要问题:1. 为引黄水量日益减少的内蒙河套灌区开辟水源途径。2. 在地面排水系统完善的前提下,通过对地下咸水的开采利用,防止或减轻土壤盐渍化及使咸水层逐渐淡化。预期成果1. 集成适合内蒙河套地区特点和对区域环境影响最小的咸淡水轮灌模式。2. 技术中试、示范核心面积1000亩,项目示范区0.5万亩,辐射区面积1.0万亩。3. 培训农民100人次以上,培养研究生3人以上,发表学术论文3篇以上。执行周期36月示范地点或依托工程

6、内蒙古河套灌区乌拉特前旗红卫试验示范区总经费138.63万元其中国拨经费138.63万元自筹经费0万元一、项目的必要性、先进性、解决的关键问题及目的意义缺水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威胁,内蒙古河套灌区属干旱、半干旱地区。据国家计委、水利部(1998)的配水方案,灌区引黄水量将从目前年均52亿m3下降到40亿m3,减少接近于1/4的引黄水量,对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带同时又受盐碱威胁的河套灌区而言,将会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当前,急待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保证减少引黄水量后继续维持河套灌区工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开源与节流,目前,河套灌区节水改造工程正在实施中,但节水改造工程只

7、能节约部分水资源,积极开发新的水源将是保证灌区正常发展的又一重要途径。而河套灌区区域淡水资源非常有限,因此,开发利用河套灌区的咸水资源被提到议事日程。咸水的成功利用为克服淡水资源的短缺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内蒙河套灌区地面以下40m以内地下水质10g/l的占10.8%,若以3g/l为界,小于3g/l的面积占总面积的71.3%,大于3g/l的面积占总面积的28.7%。开发利用微咸水和咸水资源是本区水资源持续利用的重要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开发利用咸水,不仅能减轻黄河水资源的供水压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地下咸水的开采,降低了地下水位,有利于防止或减轻土壤盐渍化。同时地下咸水的开采腾空了地下库容,得以

8、承接降水和其它地表水的补给,补给的淡水或较淡的水把土壤盐分淋洗驱逐到深层并通过田间排水系统排出区外,使咸水层逐渐淡化,因此,在河套灌区开发利用微咸水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国内外关于咸水灌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土壤盐分运移、作物耐盐生理及咸水入渗特征等方面。咸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问题,主要集中在将土壤的盐分浓度控制在作物耐盐度临界值之内,通过适当的冲洗及排水措施来维持作物根系活动层的盐分在年内或多年的补排平衡。本项目的先进性在于考虑了微咸水利用后使区域环境(土壤及地下水)能良性循环,推广示范的咸淡水轮灌模式在长期使用条件下既达到了节水的目的,又能使作物根区和灌区范围内不积盐、不破坏水土生态环境。项目对于

9、维持河套灌区工农业生产的良性发展及咸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拟解决的关键问题:1.在中试阶段进一步完善检验“区域环境的最小影响”标准。l 区域根作层不同土层含盐量最少、根作层内总积盐量最低;l 作物产量相对较高;l 区域地下水矿化度增加幅度最小或降低幅度最大,区域地下含水层的含盐量最小。2.在示范、辐射阶段集成适合内蒙河套地区特点和对区域环境影响最小的咸淡水轮灌模式。二、国内外同类技术概况、水平及发展趋势国内外在咸水灌溉的适应性研究方面已比较成熟(李法虎,Benhur M.,Keren R.,2003;张展羽等,1999;万书勤,康跃虎,2007;Amnon Bustan,2

10、005;Z. Flagella, et al,2004;A.Hamdy,et al,2005;Bob Wiedenfelld et al.,2008;C.P.S. et al.,2007;Marisol Eggleton,2007;Robert D.A rchibald 2006;Jiftah Ben-Asher, et al,2006)。在咸水灌水技术方面也有大量的研究(雷廷武等,2003;万书勤等,2007;阮明艳,张富仓,2007;Incrocci L,2006;Hanson& May,2004;Karlberg et al.2006b;Blaine Hanson et al,2006)

11、。微咸水资源能否可持续利用,主要取决于微咸水利用的方式、微咸水灌溉对环境的影响及长期微咸水灌溉条件下环境效应的预测预报等方面。1 咸水利用方式研究表明,同样矿化度的咸水,不同的灌溉方式,其效果不同。目前对咸水的利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直接利用咸水灌溉、咸水与淡水混合灌溉及咸水与淡水交替灌溉(轮灌)。在没有淡水资源或淡水资源十分紧缺的情况下,直接利用咸水灌溉。实践证明,微咸水灌溉的冬小麦、大麦比旱作增产34倍(刘友兆,付光辉,2004),这种灌溉方式应注意以下要点:灌溉的咸水矿化度最好小于5g/l,Na+含量不超过60%,灌溉时掌握不旱不灌,尽量少灌的原则(王卫光,杨树青等,2003)。混合灌溉

12、是将两种不同的灌溉水混合使用,包括咸淡水混灌、咸碱(低矿化碱性水)混灌和两种不同矿化度的咸水混灌,目的是降低灌溉水的含盐量或改变其盐分组成。混灌在提高灌溉水水质的同时,也增加了可灌水的总量(严晔端等,2000;郭永辰等,2000),使以前不能使用的碱水或高矿化度水得以利用。46g/l的咸水与深层碱性淡水(1g/l)混合灌溉(方生等,1999),小麦、玉米连作10年平均产量比不灌增产16.3%,比46g/l咸水灌溉增产20%。但混灌每次灌溉都必须同时有淡水和咸水,且咸淡水混和操作需要仪器测量,在淡水缺乏且不能适时灌溉地区或需大面积推广时,这种灌溉方式将受到限制。轮灌是根据水资源分布、作物种类及其

13、耐盐性和作物生育阶段等交替使用咸淡水进行灌溉的一种方法。甘肃省(刘亚传,1992)的咸淡水轮灌比直接利用咸水灌溉的产量高。在同样盐分水平下,咸淡水轮灌的作物产量高于咸淡水混灌的产量(Minhas and Gupa,1996)。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咸淡轮灌的生育期组合顺序(吴忠东等,2007)、土壤盐分分布(管孝艳等,2007;吕烨等,2007; Murtaza G,2006)以及灌水制度(张永波,2000;吕祝乌, 2005)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上分析可见,探索一种适合地区特点及对区域环境影响最小且作物产量不受影响的咸淡水轮灌模式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2 咸水灌溉条件下土壤水盐运动规律利用

14、微咸水灌溉,增加了土壤湿度(Oron et al,2002),有利于作物吸收水分,但同时增加了土壤中的盐分(Muhammad ashraf, 2006)。目前,关于微咸水灌溉土壤水盐运移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不同水质(郭太龙等,2005)、灌水次数及水量的试验条件下土壤水盐在剖面上的分布情况(郭会荣等,2002;逢焕成等,2004;乔玉辉等,2003;黄强等,2003;Patel et al, 2003;Pang H et al 2004;邵玉翠等,2006; Wenjun Ma et al,2007;乔冬梅等,2007)。A. Tedeschi et al(2005)的研究表明咸水灌溉可导致可交换

15、性钠的百分率增加,在一定钠吸附比的条件下,灌溉水矿化度增加,可使土壤导水能力增加(G A bdel Gawad,2005)。Jacob W. Kijne(1998)分析了在降雨并不丰富的地区进行咸水灌溉时,土壤剖面的有害离子分布与灌溉水中离子成份有关;咸水滴灌条件下,Ca2+、Mg2+、SO42- 离子易随水分迁移,主要分布在湿润体外围,Cl-、Na+、HCO-主要分布在湿润体内(王丹,康跃虎等,2007)。Ali Kerem Saysel(2001)以作物根系土壤的水盐平衡方程为基础建立了灌溉、排水、作物耗水等各项水盐平衡要素之间的动态关系;Ben-Hur等(2001)研究了高地下水位条件下灌溉农田的盐分分布情况;Tedeschi and Menenti(2002)应用多年的咸水灌溉试验数据,验证了SWAP模型计算土壤盐分浓度的准确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