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北部集中式储能电站环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百色北部集中式储能电站环评报告.docx(1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附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公示稿)项目名称:百色北部集中式储能电站建设单位(盖章): 中广核新能源凌云有限公司编制日期:2022 年 11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目录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1二、建设内容8三、生态环境现状、保护目标及评价标准24四、生态环境影响分析32五、主要生态环境保护措施49六、生态环境保护措施监督检查清单57七、结论59附录:附录 1 电磁环境影响评价专题附件:附件 1 委托书附件 2 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推进广西集中共享新型储能示范 建设的通知附件 3 项目备案证明附件 4 百色市凌云生态环境局关于中广核凌云县
2、 10 万千瓦储能项目场址及范围意见 函的复函附件 5 凌云县林业局关于中广核凌云县 10 万千瓦储能项目场址及范围意见的复函附件 6 凌云县自然资源局关于核查中广核凌云县 10 万千瓦储能项目场址范围意见及 矿产资源情况的复函附件 7 项目环境质量现状监测报告附图:附图 1 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附图 2 总平面布置图附图 3 项目周边环境保护目标及监测布点图附图 4 项目在广西主体功能区划图中的位置图附图 5 项目与广西生态功能区划的关系图附图 6 项目在百色市三线一单环境管控单元分类图中的位置图附表:附表 1 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场址现状场址现状场址东面场址南面场址西面场址北面场址西南
3、面伶内屯页前图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建设项目名称百色北部集中式储能电站项目代码2206-451000-04-01-332899建设单位联系人联系方式建设地点百色市凌云县伶站乡(凌云县绿色高端家居产业园内)地理坐标(106 度 35 分 48.67 秒,24 度 9 分 49.82 秒)建设项目行业类别五十五、核与辐射 161 输变电工程用地(用海)面积(m2) /长度(km)22015m2建设性质.新建(迁建) 改建扩建技术改造建设项目申报情形.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 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 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 目项目审批(核准/ 备案)部门(选填)百色市发展和改革委员 会项目审批(核准
4、/ 备案)文号(选填)/总投资(万元)40000环保投资(万元)160环保投资占比(%)0.4施工工期6 个月是否开工建设.否是:专项评价设置情 况本项目为输变电建设项目,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输变电(HJ24-2020),本报告设电磁环境影响专题评价。规划情况无规划环境影响 评价情况无规划及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符合性分析无 1其他符合性分析一、“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1 、与生态保护红线符合性分析项目所在场址位于百色市凌云县伶站乡(凌云县绿色高端家居产 业园内)。根据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的实施意见(百政发202117 号),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优先保护 单元及一般管控单元
5、。项目所在位置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生态保护目标。本项目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2 、与环境质量底线符合性分析项目所在区域为大气达标区。根据现状监测,项目所在区域的声 环境、电磁环境、地表水环境均能满足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根据本 次影响分析结论,项目运营期产生的各种污染物在采取相应的措施后, 可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不会造成环境质量降级,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3 、与资源利用上线符合性分析项目用水主要为储能电站值班员工生活用水,用水量少,符合国 家能源产业发展方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因此,本项目建设符合区域资源利用上限管理要求。4 、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符合
6、性分析本项目不在广西 16 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 单(试行)(2016 年 8 月)、广西第二批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 入负面清单(2017 年 12 月)中的负面清单行业。因此,本项目不属于环境准入负面清单类项目。5 、与百色市“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符合性分析根据百色市人民政府关于“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 意见(百政发202117 号),百色全市共划定环境管控单元 176 个;分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和一般管控单元三类,实施分 类管控。优先保护单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县级以 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等生态功能区域;全市划定优先
7、保护单元 106 个。重点管控单元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县级以上2城镇中心城区及规划区、矿产开采区、港区等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 放强度大的区域,以及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全市划定重点管控 单元 58 个。一般管控单元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衔接乡镇边界形成管控单元;全市划定一般管控单元 12 个。经核实,本项目位于凌云县一般管控单元及优先保护单元(详见 附图 6),根据管控要求,主要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基本要求。本项目 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文物 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生态公益林和基本农田保护区,所以 本项目的建设不会触及生态红线,能够满足百色
8、市人民政府关于“三 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实施意见(百政发202117 号)管控要求。相关管控要求见下表。表 1-1 项目与百色市生态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清单符合性管控 类别生态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相符性空间 布局 约束1严格实施国家、自治区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按照生态保护红线相关管理 办法进行管理。项目不涉及生态保 护红线。相符2 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 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公益林、天 然林、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具有法律 地位,有管理条例、规定、办法的各类 保护地,其管控要求原则上按照各类保 护地的现行规定进行管理,重叠区域以最严格的要求进行管理。项目选址不涉及自
9、然保护区、森林公 园、湿地公园、水源 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公益林、天然林、 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相符3 新建、扩建的“两高”项目应按照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布设在依法合 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本项目不属于“两 高”项目相符4新建“两高”项目应按照关于加强重 点行业建设项目区域削减措施监督管理 的通知要求,依据区域环境质量改善 目标,制定配套区域污染物削减方案, 采取有效的污染物区域削减措施,腾出足够的环境容量。本项目不属于“两 高”项目相符5 新(改、扩)建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金属等项目的环境影 响评价应满足区域、规划环评要求。本项目
10、不属于钢铁、 石化、化工、焦化、 建材、有色金属等项目相符36 对边境地区涉及生态保护红线的现 有、新(改、扩)建生产、生活等项目 实施分类管控。对位于生态保护红线内 现有兴边戍边项目,对确与生态保护红 线管控要求不一致的,按自治区主管部 门规定程序报批。对新(改、 扩)建兴 边戍边项目,按自治区级主管部门出台的差异化管理政策进行管理。项目不涉及生态保 护红线。相符污染物排放管控1开展工业企业烟(粉)尘污染综合治 理。加强对全市有色冶炼、火电、水泥 等重点行业以及新建及未淘汰燃煤锅炉 的烟粉尘治理,推广应用除尘效率更高 的除尘技术,加快对重点行业除尘设施升级改造。项目不产生烟(粉)尘。相符2开
11、展污水厂配套管网排查,对于管网 破损、混接、雨污合流、雨污混流等情 况进行整改,加大支管网建设,提升管 网污水收集和雨污分流水平,完善污水 零直排工作,提升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 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率。2025年底前, 百色市县级及以上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达 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8918-2002)一级A排放标准。生活污水经一体化 污水处理站处理后 用于厂区里绿化,不外排。相符3持续深化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强化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开展绿色小水电改 造。不涉及相符4 持续开展下雷河流域水环境综合治 理,加强跨境、跨界水污染防治。不涉及相符5 推进土壤/地下水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风险评
12、估工作,针对超风险地块,有 序推进风险管控或修复工程。不涉及相符6 新(改、扩)建涉及重点重金属排放 建设项目依照相关规定实行总量控制。不涉及相符7新建耗煤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工业用煤含硫量不得高于1.5% ,工业用燃 油含硫量不得高于0.8%。不涉及相符8强化右江航运干线污染治理。加强百 色港船舶污染治理能力,推进船舶污水 垃圾集中处理系统建设。右江航运干线 水上服务区和待闸锚地基本具备船舶岸 电供应能力。 内河和江海直达船舶必须 使用硫含量不大于10毫克/千克的柴油。不涉及相符9 应严格控制布局化工、冶金、印染、不涉及相符4水洗等水污染严重的产业;加强城镇生 活污染源治理,建立健全生活污
13、水收集、 处理体系,确保百都河、百合河水环境功能区达标,避免跨境污染。环境 风险 防控1进一步强化大气环境整治,突出抓好 城市扬尘综合整治、工业企业全面达标 排放、秸秆焚烧管控、臭氧污染防治等 工作。建立健全网格化监管机制和常态 化联合巡查执法机制,充分运用秸秆禁 烧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城市大气污染热 点网格智能监管项目、城区机动车遥感 监测系统和黑烟抓拍系统,提升大气污染防治精细化管理水平。不涉及相符2扎实推进河长制,坚持污染减排和生态扩容同时发力,加快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和水生态系统整治,大力提升 水环境监管能力。生活污水经一体化 污水处理站处理后 用于厂区里绿化,不外排。相符3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重点实施工业企业污染综合治理工程、清洁能源替代工程、 柴油货车污染治理工程。不涉及相符4 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 设,大力推进城乡水环境治理和垃圾处 理设施、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设施、农 业面源污染防治设施、生态涵养设施和 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设施建设。强化渗滤 液处理设施运营管理,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