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堂观摩研究课说开去.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63319516 上传时间:2024-02-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一堂观摩研究课说开去.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一堂观摩研究课说开去.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一堂观摩研究课说开去.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从一堂观摩研究课说开去.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从一堂观摩研究课说开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一堂观摩研究课说开去.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一堂观摩研究课说开去(部分讨论) 虞 哲 杰 听了牟安和周文涌俩位老师联袂讲授的“菜肴命名和语文”观摩研究课,有些话憋不住,我想借此宝地,胡扯一番。 先说说这堂课,它给我总的印象是形式新、内容多、亮点散。第一,专业课和文化课联上,形式新颖,这许是职业教育的形势需要,抑或是职业教学的发展趋势,无可厚非。至于它能否推而广之,可大胆尝试,待实践检验。第二,人们习惯了一日三餐,倘若早、中、晚合在一顿吃,那怕是不会噎住,也会“撑死”。其实,这堂课本可以分三个课时来上:第一课时为“获取知识”(以专业教师为主)在课前,师生一起从饭店里、报刊上、网络中收集大量的菜肴名或菜谱;在课内,教师指导学生将获取的菜肴

2、名,按照中国菜肴命名的原则、方法及种类进行分类整理,将其制作成卡片、剪报,或输入电脑;第二课时为“传授知识”(以语文教师为主)教师从语文的角度去讲授菜肴命名的作用、方法及知识,并将材料绘制成表格,打印成文;第三课时为“运用知识”(以学生为主,语文和专业教师为辅)这乃是吸引我们眼球的最为重要的一课。其教学目标依然是“通过鉴别、讨论、训练,运用所学的知识为菜肴命名”。理由是它有两个闪烁的亮点可看:首先,可以看看教师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其次,可以看看师生是怎样运用语文知识给菜肴命名的。在这堂课里,我们的二位教师着实把那些精力旺、个性强、脾气怪的烹饪班的弟子们的情绪调动起来了,实属难能可贵。

3、当时的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学们踊跃举手、广开言路,纷纷为三盘菜肴命名,有听课者也颇有兴趣地窃窃说出自个命的菜名。然而好景不长,那刚刚点着的火苗正待熊熊燃烧,却不料仅仅只烧了八分钟就被我们的老师无情地补灭了,委实遗憾矣。我想:如果单推出第三课时这堂课,先分发已准备好的资料,再由师生、还可邀请听课者一起给三盘菜肴命名,大家畅所欲言,尽情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最后由教师当堂作逐一点评(诚然点评得好,就要求我们的教师有丰富的专业知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临场的应变能力),那么我们可以设想这课堂将会是何等虎虎有生气呵!一个课时不够,还可延续,反正有的是时间。只有让学生有节奏地放开“吃好吃饱”,让同行们身临其境

4、、忘却听课,那这节课才会令人终身难忘。第三,内容一多,亮点必散。不过,话说回来,应该讲这堂课还是蛮具有实用性和示范性的,值得好好研究。我们切不可像以往“黑瞎子掰苞米,掰一棒扔一棒”那样,上完一堂观摩课就扔掉。哇噻,那多可惜哟。另外,顺便说一句,“有朋自远方来”,出于起码的礼节,二位Teachers首先用蹩脚的English讲一句表示Welcome之类的话总会吧,也不为过,是不?我注意到:澳大利亚的师生们那真叫罪过呵,一堂课下来“秤砣掉在鼓上不懂。(扑冬)” 再想从这堂课说开去,说说“命名”的事。“命名学”现已成为学术,她是一门伟岸浩瀚、深奥莫测的学问。一个人的姓名、或一个菜、或一家店、或一种产

5、品的命名,大有讲究,它涵盖象、数、理三大内容。“象”包括形象、卦象。人的姓名与生肖、与字的形象、与易经64卦象皆有关系;“数”是指在剖析姓名的画数,配合河图洛书之数,以81画数来论吉凶的。如凶画为2、4、9、10、19、20、26、27、28、44、46、52、54、59、60、66、69、70、76、78、79、80。在这里,我友情地向年轻的未生育的教师们提个醒,日后你给孩子取名(何况只能生一个),一般讲,应尽量少用以上这些画数(画数指繁体字);“理”是指人的姓名以五行配合星座来占卜命运的。像近日三次来大陆访问的“连战”先生,他姓名的总数为30画,又属金水行之人。据说拥有30画数以上的人,一

6、生富贵逼人。人的名字取得好坏,攸关人的一生命运;同样,菜、店、产品的名称命得优劣,关系到它们的生存发展。举例说,“舒洁”卫生纸推出后,之所以能一炮走红,是因为它的产品名给人的形象意涵就有舒服、清洁之感,再算其字画:“舒”字为12画,“洁”字为16画(繁体字),合起来为28画,个位数和十位数相加之合数为10,再以10来配卦,为“坎”卦,居北方四正卦之位,坎为水,生机之始,开创力最强,能占据市场一方之席。又如:楼外楼的“西湖醋鱼”、王府井的“北京烤鸭”,以及四川的“夫妻肺片”、广东的“白云猪手”等,它们能蜚声全国,名扬天下,全都仰仗有个好菜名。记得在去年,都市快报曾举办过一次向全社会征集菜名的活动

7、,要求在三星期内给三只创新菜命名,最高奖金为3000元,其重要性可见一斑。还有,时下各“命名公司”已应运而生,正逐步发展。我校是培养未来烹饪大师的摇篮,毕业的学生日后必将会烹制出创新菜肴来,要给菜取个好名则是至为重要的。他们如若能在学校里真正学到给菜肴命名的本领,那会享用一辈子。 最后,想提点建议:既然眼下烹饪课已经和文化课自由“恋爱”了,那么作为“父母”的校领导何不顺水推舟让它们结成婚配、早生贵子呢?。这个未来的“贵子”,我们暂且叫它为烹饪与文化即发动分校所有的教师来编一本教材或出一本书,其内容可囊括各个学科,分章分节地写,如:“烹饪与道德”、“烹饪与心理”、“烹饪与会计”、“烹饪与卫生”、

8、“烹饪与外语”、“烹饪与旅游”、“烹饪与诗词”、“烹饪与小说”等等,不一而足。当然,在怀孕期间,“父母”是该抽些人力、供点钱财的,以确保“胎儿”的正常发育。我以为只有生了这个能叫得响、抱得出的“贵子”,才无愧于全国重点示范专业的光荣称号。再者是建议:借着教学开放周的势头,在两校区范围内组织一场教学研讨会,中层以上的干部、尤其是校领导不应老开会、只听组长的汇报,而应从上面走下来,走进办公室,直接参加各教研组的活动,广泛听取意见,特别要倾听逆耳之言,更要采纳美芹之献,以营造浓浓的教学研究氛围、形成和谐团结的风气。大家出些金点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兴许能把烹饪班的部分“玩(“玩”同“顽”)少”们

9、拉回到正规道上来。上述谏言,谨望三思而后行。 套用“聪明的一休”的话说:“笃笃,好了,到这里,就到这里!”教师一:回复对虞老师的直言很佩服,但与他的意见多有相左,因受其人格感召,也来妄说两句,以期行家指正。 首先,我们应当肯定: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课!当然,这不是一堂完美的课,如果静下心来研讨,可以发现许多问题。诚如虞老师所说,这堂课分三节课来上最好,不过,虞老师也别忘了,这是一堂展示课,上课时间有限,只好将三节课的内容浓缩为一节课来上。这正如有人要在一天之内游览完中国的名胜古迹,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事,于是只好游览深圳的“锦绣中华”主题公园,五千年华夏文化、锦绣河山一日尽收眼底,这样亮点多,当然就

10、散了,这种游览的感觉怎能与实地游览的感觉相提并论呢?不过,微缩景观的布局也要非常讲究,每一个名胜古迹的大小、方位、间距都要恰到好处,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堂课也是这样,如果要求完美的话,应该是三个环节的时间安排上以及每个环节的衔接及处理上还值得商榷,有待改进。上这堂课之前已经在其它班预演两次,一次比一次上得好,与其说这堂课是周牟二老师的成功合作,不如说是烹饪组和语文组共同合作的结晶。所以应该从大的方面肯定,从小的方面改进,总结成功的经验,以便今后的推广,如果把小问题放大,就有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感觉了。其次,对于虞老师的“起名”观不敢苟同。的确,中国古代很重视“象”、“数”、“理”,很多古

11、籍都论及这个问题。但其中有精华,更有糟粕。就如易,其思维是辩证的,但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很多是唯心的,所以很有点辩证唯心主义的意味。我们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而不必把它奉为“圭臬”。 愚以为,起名谈不上有多少艺术性,中国人历来重视起名,只不过想准确表达当事人的一种心情一种希望罢了。有时找不到准确的词来表达这种心情这种希望,于是请教别人,于是起名公司应时而生。好名就一定带来好运吗?我看未必。孔(丘)、孟(轲)、老(聃)、庄(周),其名简朴,但不妨碍他们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屈(原)、李(白)、杜(甫)、苏(轼),其名一般,但不妨碍他们成为千古诗人;孙(武)、吴(起)、韩(信)、曹(操),其名平常,但不妨

12、碍他们成为卓越的军事家;岳(飞)、文(天祥)、于(谦)、郑(成功),其名普通,但不妨碍他们成为著名的民族英雄。相反,赵(高)、秦(桧)、严(嵩)、和(坤),其名倒有点高古不凡,却不能改写他们遗臭万年的恶名。可见,名字不须奇,关键在本人,名要与实相符,实至而名归。 至于姓名笔画数与个人命运有关,则更陷入虚无荒诞之境。汉字的笔画是有限的,试想中国人的姓名再怎么繁琐,其笔画加起来也不会超过一百画。煌煌十三亿中国人,简单平均一下,笔画相同的就有一千三百多万,难道这一千三百多万人的命运就相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难道姓名笔画总数为2、5、7、8等的命运就多桀吗?答案显然也是否定的。 起名的基本原则无外乎

13、叫得响、易记易写并有一定意义,但也不全然如此。就如菜名,“麻婆豆腐”、“叫化鸡”、“东坡肉”、“宋嫂鱼羹”,其名何其俗,甚至有点恶了,但不妨碍它们传遍大江南北。相反,如果弄什么“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的玄虚,其菜并不见佳,纵使你口吐莲花,巧舌如簧,其名也不会流传开去,徒增笑话而已。 训练学生起菜名,只不过是训练他们运用语文能力的一个手段罢了,不要太把起菜名当回事。重点还是要菜烧好,把专业技能练好。如果把重点放在起菜名上,则是主次不分,误入歧途了。 “烹饪文化学”之类书,书店里多的是。但从职校的角度去研究,似乎还比较少。因此,对于虞老师的提议,我还是举双手赞成。只不过这样的事,个人

14、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群策群力,方能事业有成授课教师牟安:首先我很感谢虞老师。读完全文,如沐春风。虞老师的肺腑之言,催人反思,激人奋进。“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反思此课我感慨良多,总结成四个字才疏学浅。好在观摩课本就是抛砖引玉。结束即是开始。虞老师睿智的文字告诉我:精彩之存在于明天。诚恳期待各位老师能不吝赐教。(借此,衷心感谢各位老师给我这个尝试、锻炼、成长的机会)教师二:回复看了虞老师的这篇文章,也颇有感想。当时我去听了课,感觉很好。可能对语文不专,对烹饪不懂,反正我是饶有兴致地听完整节课,没有一种厌倦感,没有一种完成听课任务的沉重感,反而学到了许多知识。凭心而论,我认为是一堂好课。 虞老师对这堂课存在的一些缺憾,的确是事实。但不能抹杀课中的亮点,至少我们比其他兄弟学校领先一步,而且对年轻教师也要抱有一颗宽容之心,要知道,评课容易上课难,再完美的课肯定能找到缺陷的。在教学科研气氛不浓厚的今天,能有这样的创新精神难能可贵了。 最后非常同意虞老师的建议,学校应该重视课堂教学,重视这种百家争鸣的科研氛围,重视对年轻教师的培养,否则优秀的教师、优秀的教学只不过是昙花一现,学校在搞的什么人才培养规划也是一句大空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