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63315827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河北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河北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河北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河北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目 录 一、“十五”回顾(4)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8)(一) 指导思想(8)(二) 基本原则(9)(三) 发展目标(10)三、自主创新的重点领域及其关键技术 (11 )(一)制造业(12)(二)高新技术产业(15)(三)农业(17)(四)水和矿产资源(20)(五)能源(21)(六) 生态环境与社会公共安全 (22 )(七)人口与健康(24)(八)现代服务业 (25)四、重大科技专项 (27)(一)主导产业技术集成创新 (27 )(二)区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28)(三) 农业科技创新富民工程(29)(四) 动植物种质资源创新与新品种选

2、育 (30)(五) “一县一业一园”农业科技示范工程(31)(六)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科技示范工程(32)(七) 创新药物品种及药物新剂型研究及产业化开发 (33)(八) 重大疾病预防治疗关键技术研究 (34)(九)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 (35)(十)应用基础研究专项 ( 36)(十一)河北“中间一线”高新技术产业带建设 (38)(十二)河北太行山星火产业带建设(39)五、科技体制改革与区域创新体系建设 (40)(一)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40)(二) 加快构建具有河北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43)六、 保障措施(44)(一) 加强组织领导和协调 (44)(二) 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 (4

3、4 )(三) 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与对外交流 (45)(四) 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47)(五)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48)(六) 营造良好创新环境(48)河北省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及2020年远景目标为深入贯彻全国科学技术大会精神,全面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充分发挥科技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我省“翻两番、三步走”目标中 的引领和支撑作用,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五”回顾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全省各界围绕党的十六大提出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区域创新能力

4、为主线,以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和 壮大县域特色产业为重点,通过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改善创新创业环境,科技进步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推 动作用显著增强。科技创新能力稳步提高。通过积极调整科技布局,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建立创新创业公共平台,科技创新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经省登记的科技成果达到5421项,其中3660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以上,15项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全省累计专利申请量达到万件,专利授权量达到万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中试基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65个,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15家, 全省生产力促进中心 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 18家。我省与中 国科学院

5、、清华大学、中电科集团等一批科研院所和重点大学 建立了以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为主要内容的合作关系。 以企业为主体的多层次、多形式产学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基 础研究取得新进展,在农作物抗逆、现代轧制、电磁场与电工产 品可靠性、食管癌病因等技术研究领域,形成了在国内有一定优势的创新群体。科技支撑经济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通过科技攻关,研究开发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及产品,全省共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480家、高新技术产品 2464项,高新技术对全省经济 增长的支撑作用明显增强。通过实施高新区再造工程,高新区 的技术聚集优势和产业发展优势更加明显,全省高新区累计实 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亿元,全

6、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 占全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显著,全省 审定省级以上主要农作物新品种218个、林业新品种98个,主要农作物品种基本更新一次,良种覆盖率达到%。实施了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农副产品深加工等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攻克了一批关系我省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关键技术难题。组织实 施了 “一县一业”、农业科技传播和山区开发等一系列科技工程 , 提高了农村特色产业竞争力。传统产业改造步伐加快。重点在钢铁、装备制造、石油化 工等主导产业,大力推广了信息技术、节能降耗技术和清洁生产 技术,提高了传统产业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实施制造 业信息化工程,全省有31家企

7、业被评为“中国企业信息化500强”,保定市和唐山市被评为国家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市。通过组 建特色产业生产力中心,组织共性关键技术协同攻关、成果推广 等,形成了一批以清河羊绒、安平丝网、安国药材、辛集皮革等 为代表的县域特色产业。社会发展领域科技进步成效明显。在资源合理利用、环境 保护方面,实施了农村苦咸水膜法淡化技术研究与应用、清洁发 展机制能力建设等一批社会发展重大科技项目,在水资源利用、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方面取得多项重要成果。 通过组织实施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专项,建立了 6个新药研发技术平台、4个中药材GAP研究中心和一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 示范基地,全省新药研究开发体系得到进

8、一步完善。大力推进科 学技术普及工作,出台了河北省科普事业贡献奖奖励办法、河 北省实施科普税收优惠政策认定规则等一系列政策性配套文 件,省科技馆新馆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城乡科普日益活跃,科 教进社区活动深入扎实,社会公众的科技意识不断增强。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实施了国有独立科研机构管理体 制改革,按照分类管理的原则,完成了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组建和应用开发类科研机构向科技型企业的转制,初步建立了符合市场规律的新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进一步巩固,企业从事科技活动的人员、科技投入和科技产出均 达到全社会的 70%以上,大中型工业企业研发机构数占大中型 企业数的1/3以上。民营科

9、技企业快速发展 ,全省民营科技企业 达到7626家,年技工贸总收入超过 700亿元。科技创新环境进一步优化。出台了中共河北省委、河北 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河北省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条例、河北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修订了河北 省企业技术进步条例、河北省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 政策法规。科技投入大幅度提高,财政科技投入由2000年的亿元增加到 2005年的亿元,增长了 %;全社会研究开发经费由 2000年的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亿元,增长了 %。部分市县建立 了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全社会重视科技、努力创新的氛围正在形成,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素养明显提高。进入21世纪,科学技

10、术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和创新愈 益成为增强国家和区域综合实力的主要途径和方式,科学技术 作为核心竞争力愈益成为国家和区域间竞争的焦点。我国已进 入必须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 段。本世纪头20年,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也是科技发展的关键时期,只有把科技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尽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建设经济强省的目标。同时 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推动和谐河北建设,也对科技提出更加迫切和强烈的要求。目前,我省科技发展面临着一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同全省 经济社会发展以及转变增长方式的迫切要求还有许多不适应的 地方,主要是:产业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特别是企业

11、核心竞 争力不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科技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产业在 整个经济中所占比例较低;科技投入和人才资源严重不足,体制机制还存在不少弊端,创新环境亟待优化。我省虽然是一个经 济大省,但还不是经济强省,一个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创新能力 薄弱。面对新的形势,我们必须增强责任感,更加自觉、更加 坚定地把科技进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区 域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河北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 战略抉择。二、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

12、展,引领未 来”的科技发展方针,深入实施科教兴冀和人才强省战略,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建设创新型河北,为实现更快更好发展、推进和谐河北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 支撑。(二)基本原则坚持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科技发展要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人的全面发展,面向河北现实和长远需要,加强 原始创新和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服务于全 面建设小康社会。坚持统筹兼顾与突出重点相结合。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抓住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和关键环节,在主导产业技术创新上 实现突破,在重点科技资源利用上实现突破,在科技创新体系建 设关键环节上实现突破。坚持发挥市场作用与政府推

13、动相结合。加强引导,充分发挥市场在科技资源优化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大对重大项目和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在重点领域和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带动全社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坚持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进一步突出企业在技 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施 品牌战略、知识产权战略与技术标准战略,造就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持续创新能力强的知名企业。坚持体制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以突破制约科技创新的 体制障碍为重点,推动经济体制改革和科技体制改革,建立起统筹配置科技资源的管理与协调机制,增强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与活力。(三)发展目标/ 1、“十一五”发展目标到2010年,建立起

14、具有我省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 ,自主创新 能力和科技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 ,科技体制改革取 得重大突破,科技创新能力达到全国中等以上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大中型工业企业建立的技术 开发机构数所占比重力争达到60%,技术开发经费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 %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和技术的比重 大幅度增加,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达到15%以上。主导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建立一批主导产业产学 研合作研发中心(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以上;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达到98%以上;建立30个县域特色产业技术创新中心 ,形成20 个左右具

15、有一定优势的产业集群,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 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支撑能力明显增强。能源开发、节能技 术取得突破,为我省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的目标提供支撑;在若干重点行业和地区建立循环经济技术示范模式,初步建成环境保护科技支撑体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明显提高;公众科学素养和劳动者素质明显增强。科技投入实现突破。全社会 R&D经费投入占GDP比重力 争达到% ;装备制造、医药和建材工业R&D经费投入占产品销 售收入的比重达到 %以上,钢铁、石化、食品、纺织服装工业 R&D 经费投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1%以上。科技体制改革取得突破。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 应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和科技管理体制,构建和完善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初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 市场为导向、成果转化为重点、 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取得突破。建立起有利于自主创新的科 技人才评价与奖励制度,形成人尽其才、人才辈出的有效机制 和良好环境,努力建设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