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南山中学高2013级第五学期零诊考试试题语文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308291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3级第五学期零诊考试试题语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3级第五学期零诊考试试题语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3级第五学期零诊考试试题语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3级第五学期零诊考试试题语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3级第五学期零诊考试试题语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绵阳南山中学高2013级第五学期零诊考试试题语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绵阳南山中学高2013级第五学期零诊考试试题语文(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年8月绵阳南山中学高2013级第五学期零诊考试试题语 文命题人:高2013级语文组 审题人:赵中举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请将16小题、1214小题答在机读卡上,其余小题答在答卷上。考试结束后,将机读卡和答卷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甲骨文的“王”字基本上可以分为两种形式,一种上面不加一横,董作宾称之为“不戴帽子的王”(图13),见于武丁卜辞和武乙、文丁卜辞,另一种上面有一横,为“戴帽子的王”(图46),行用于其他各时期。孙诒让契文举例所依据的刘鹗铁云藏龟以武丁卜辞最多

2、,其中的“王”字,孙诒让释为“立”,卜辞无法通读。到罗振玉的殷墟书契考释才释出此字。罗振玉首先把说文解字所收的古文和金文进行对比,释出“戴帽子的”是“王”字;接着指出,其异体作省其上画的形式,“亦王字”,“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王”字释出来了,使一大批卜辞可以读通,也证实了这是殷王室的遗物。但是这个字的构成一直困扰着古文学家们。有的说,此字像一个顶天立地的大人,所以是“王”;也有人说下面像火,火盛像王德,故以为“王”。如此等等,其说不一。直到1936年,吴其昌根据青铜器丰王斧的铭文和器形,并列举甲骨文、金文很多“王”字的写法,第一次提出“王字之本义,斧也”,才解决了这一问题。从字形看

3、,“王”字是横置的斧钺的象形。从甲骨文、金文(图79)的写法中还可以看出,最下一笔的初形不是平宜的“一”,而是具有孤刃之形,上端的一横或两横像柄或多属斧钺或多属斧钺阑。“王”字像斧钺之形是因为“王”这个称号是从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演化来的,国家出现以后,才成为最高统治者的专名。而斧钺正是军事统率权的象征,在原始社会晚期的军事首领墓葬中,曾掘出随葬的玉钺、石钺,其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史记殷本纪记载,殷王曾封周族首领姬昌为西伯,“赐弓斧钺”,授予他对周围小国的征伐之权。那么为什么一定要用横置的斧钺呢,这也是由这产生的时代决定的。横置是斧钺实施砍杀功能的状态,而最早军事首领的权力只限于战场上

4、。荷马时代的希腊人领袖握有的权力不大,亚里士多德说:“假如阿伽门农王获得在战场上杀死逃兵的权力,那么在战后的评议会上却只能忍受责骂。”这就是“王”要用一个正在执行斩杀的横置斧钺来表示的原因。但这一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说文解字“王”字下说:“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这显然是后人的臆测了。 (摘编自罗琨甲骨文解谜)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在甲骨文中,所谓“戴帽子的”“不戴帽子的”“王”字,是指“王”字最上面有没有一横。B.罗振玉通过比较说文解字的古文“王”字和金文“王”字,释读出了甲骨文的“王”字。C.对于“王”字的形体构造有种种说法

5、,最后吴其昌提出“王”是斧钺的象形,才解决了这一问题。D.古代只有氏族社会的军事首领才拥有斧钺,所以人们采用斧钺之形的“王”字来表示军事首领。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所谓“且据所载诸文观之,无不谐也”,是说“王”字释读出来以后,含有“王”字的句子可以读通了,没有不顺畅的。B.斧钺作为随葬品的遗风一直延续到夏、商、周三代,始终可以被置放在军事首领和最高统治者的墓葬中。C.亚里士多德的话是说,荷马时代希腊阿伽门农王的权利仅限于战场上,离开了战场,这种威力就不复存在。D.许慎说文解字根据后代的字形,误解了“王”字的结构,以为其中三横代表了天、地、人三者。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

6、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诒让之所以未能释出“王”字,一个原因是刘鹗的铁云藏龟中所收“王”字字形单一,难以进行比较研究。B.在罗振玉之前,由于未能释出甲骨文的“王”字,所以人们无法证实卜辞是三千年前殷王室的遗物。C.从甲骨文、金文看,最早时候军事首领的权利只限于战场上,不但荷马时代的希腊如此,中国也是如此。D.甲骨文、金文距离许慎太遥远了,不然的话,许慎是可以释读出甲骨文的“王”字,并正确解释它的字形结构的。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人也。初仕郡,举孝廉,除郎中。后遭母忧,弃官行丧。服阕,刺史周景辟别驾从事,以谏争不合,

7、投传而去。太尉李固表荐,迁为乐安太守。郡人周缪,高洁之士。前后郡守招命莫肯至,唯蕃能致焉。字而不名,特为置一榻,去则县之。大将军梁冀威震天下,时遣书诣蕃,有所请托,不得通,使者诈求谒,蕃怒,笞杀之,坐左转修武令。稍迁,拜尚书。时,零陵、桂阳山贼为害,公卿议遣讨之,又诏下州郡,一切皆得举孝廉、茂才。蕃上疏日:誓昔高祖创业,抚养百姓同之赤子。今二郡之民,亦陛下赤子也。致令赤子为害,岂非所在贪虐,使其然乎?宜严敕三府,隐核牧守令长,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可不劳王师,而群贼弭息矣。以此忤左右,故出为豫章太守。后迁大鸿胪。会白马令李云抗疏谏,桓帝怒,当伏重诛。蕃

8、上书救云,坐免归田里。复征拜议郎,数日迁光禄勋。永康元年,帝崩。窦后临朝,以蕃为太傅,录尚书事。时,新遭大丧,国嗣未立,诸尚书畏惧权官,托病不朝。蕃以书责之日:“古人立节,事亡如存。今帝祚未立,政事日蹙,诸君奈何委荼蓼之苦,息偃在康?于义不足,焉得仁乎!”诸尚书惶怖,皆起视事。灵帝即位,窦太后复优诏蕃,封蕃高阳乡侯,食邑三百户,蕃上疏力辞。蕃与后父大将军窦武,同心尽力,征用名贤,共参政事。而帝乳母赵娆,旦夕在太后侧,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与共交构,谄事太后。太后信之,数出诏命,有所封拜。蕃常疾之,志诛中官。会窦武亦有谋,蕃因与窦武谋之。用理泄,曹节等矫诏诛武等。蕃时年七十余;闻难作,将官属诸生八十

9、余人,并拔刃突入承明门。王甫时出,遂令收蕃,即日害之。论日:桓、灵之世,若陈蕃之徒,成能树立风声,驱驰险厄之中,与刑人腐夫同朝争衡,终取灭亡之祸者。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功虽不终,然其信义足以携持民心。 (后汉书陈藩传,有删改)4下列句子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去则县之 县:通“悬,悬挂B.坐左转修武令 坐:因犯罪C.事亡如存 事:侍奉D.蕃常疾之 疾:嫉妒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以谏争不合 作师说以贻之 B.唯蕃能致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蕃因与窦武谋之 因之力而敝之 D.若陈蕃之徒 之二虫又何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

10、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缪下陈蕃之榻,使者造假遭遇毒打,这两件事体现了陈藩鲜明的个性特点。B.陈蕃认为地方官吏贪赃枉法、虐待百姓是导致山贼危害一方的重要原因。C.陈藩和窦武密谋消灭宦官的事情泄露,太后命令曹节等人将两人杀害。D.陈藩宦海几起几落,这与他刚直不阿、爱民忠君的高尚节操分不开。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其有在政侵暴百姓者,即便举奏,更选清贤之人能班宣法令情在爱惠者。译文: (2)彼以遁世为非义,故屡退而不去;以仁心为己任,虽道远而弥厉。译文: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11分)最爱东山晴后雪宋杨万里只知逐胜忽忘寒,

11、小立春风夕照间。最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注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二绝句中的一首。8. 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5分)答: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 。人生如梦, 。(2)或命巾车,或棹孤舟。 , 。(3) ,秋水共长天一色。(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雨霖铃中历来为人们所称道,甚至可以代表柳词的句子是: ? , 。(6)陈情表中李密表明自己内外无亲,形单影只的句子是: , , ,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0分)流泪的滕王阁潘碧秀 江畔小舟、轻摇的芦苇、南来聚拢的风赣江上一览无余,视野里找不到期待的身影。我在滕王阁的一隅,独想王勃。 游人的思绪如牵强的秋风,薄薄地依偎在滕王阁穿越时空的坚强里。站在清冷的滕王阁上,睁眼闭眼间全是王勃清瘦忧郁的神情。斜阳拥抱着欲泣的滕王阁,阁影斜斜地躺在江水里荡漾。帝王君子犹不见,槛外长江空自流。寂寞的阁上,觥筹交错的场景不复存在,诗弦管乐也只是附和。我坐在阁的阶梯上独自听江的声音,江波的皱褶里藏着绝代的才子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习题/试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