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戎其人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307228 上传时间:2022-11-3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王戎其人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王戎其人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王戎其人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王戎其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戎其人(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王戎其人摘要:王戎,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是竹林七贤中年纪最小也是最引人争议的一个人物。有人赞他的早慧,有人鄙他的吝啬,有人欣赏他的至情至性,也有人瞧不起他的官宦之志,说他是“俗物”。王戎其人,耐人寻味。关键词:王戎 早慧 至情 吝啬王戎(234-305),字睿冲,琅琊临沂县人(今山东临沂白沙埠镇诸葛村)。西晋大臣,官至司徒、封安丰县侯。出身魏晋高门琅琊王氏,魏幽州刺史王雄之孙,晋凉州刺史王浑之子,与太保王祥同宗。可谓家世显赫。他还是竹林七贤中最小的一个,由长他二十岁的阮籍带入其中。他结识阮籍的时候年仅15岁,并深得其赏识。时阮籍与王浑同为尚书郎,造访王浑时,阮籍便说:“濬冲清赏,非卿伦也。共

2、卿言,不如共阿戎谈。”那么年纪轻轻的王戎是凭借什么入了当时名声显赫的阮籍的慧眼呢? 我认为,一个很主要的原因就是,少时的王戎有着非同寻常的智慧和胆识。早慧王戎戎幼而颖悟,神彩秀彻。视日不眩,裴楷见而目之曰:“戎眼烂烂,如岩下电。”这王戎自小就是一个神采非凡的人。更有着过人的智慧。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王戎七岁的时候曾与同伴在路边玩耍,见道旁有结满李子的李树,其他人争相去采,只有王戎不动声色,别人问他,答道:“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来验之,果然如此。一个七岁的孩子就能这样通透,果然不负他神童的美名。他的聪慧还体现在他的善解人意,钟会曾说“阿戎了了解人意”,并且曾评之曰:“裴楷清通

3、,王戎简要。”王戎还有过人的胆识。在宣武场,魏明帝让人和拔掉牙的老虎搏斗,百姓可以随便围观。王戎才七岁,也来观看,期间老虎攀着栏杆吼叫,声音惊天动地,围观的人都惊恐地趴到地上,只有王戎站立不动,毫无惧色。其父王浑过世之后,所历九郡义故,怀其德惠,相率致赙数百万,王戎一概不接受,由此显名。王戎善于清谈,以精辟的品评与识鉴而著称。朝贤尝上巳礻契洛,或问王济曰:“昨游有何言谈?”济曰:“张华善说史汉;裴頠论前言往行,衮衮可听;王戎谈子房、季札之间,超然玄著。”其为识鉴者所赏如此。这样一个优秀的少年,有智慧有胆识有雅量,无怪阮籍也欣赏他。阮籍自和他结识,与他的关系一直很好。戎弱冠诣阮籍,时刘公荣在坐,

4、阮谓王曰:“偶有二斗美酒,当与君共饮,彼公荣者无预焉。”二人交觞酬酢,公荣遂不得一杯;而言语谈戏,三人无异。或有问之者,阮答曰;“胜公荣者,不得不与饮酒;不如公荣者,不可不与饮酒;唯公荣可不与饮酒。从这里我们感叹刘公荣的慷慨的同时,也可以看出阮籍与王戎关系之亲密。至情王戎王戎是一个至情至性的人。这一点在世说新语中有充分的体现。(1)重父母之情。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武帝谓刘仲雄曰:“卿数省王、和不?闻和哀苦过礼,使人忧之。”仲雄曰:“和峤虽备礼,神气不损;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臣以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陛下不应忧峤,而应忧戎。”(德行第一)(2)重儿女之情。

5、王戎丧儿万子,山简往省之,王悲不自胜。简曰:“孩抱中物,何至于此!”王曰:“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情之所钟,正在我辈。”简服其言,更为之恸。(伤逝第十七)(3)重夫妻之情。王安丰妇,常卿安丰。安丰曰:“妇人卿婿,于礼为不敬,后勿复尔。”妇曰:“亲卿爱卿,是以卿卿;我不卿卿,谁当卿卿!”遂恒听之。(惑溺第三十五)在那个时代,“卿”是用来称呼比自己地位低或地位相同的人的。比如皇帝可以称大臣为“卿”,老公可以称呼妻子为“卿”。比如山涛潦倒时就对妻子韩氏说:“我当为三公,不知卿堪作夫人否?”但是王戎却经不住爱妻的撒娇,听之任之。有人说这是王夫人敢于傲视礼俗反抗男尊女卑的传统道德,但是若没有王戎对妻子的

6、尊重和爱,又怎么可能会有王夫人如此大胆的话语呢?(4)重朋友之情。王濬冲为尚书令,着公服,乘轺车,经黄公酒垆下过。顾谓后车客:“吾昔与嵇叔夜、阮嗣宗共酣饮于此垆。竹林之游,亦预其末。自嵇生夭、阮公亡以来,便为时所羁绁。今日视此虽近,邈若山河。”(伤逝第十七)这就是“黄公酒垆”的典故,现在用来表示见往日景,睹物思人。尽管王戎在整体的志趣上和阮、嵇有差异,但在和他们的交往中,王戎绝对是诚心诚意的,他了解自己的这些朋友,他也不隐瞒自己的所谓俗气,他表现出来的是真实的王戎,他们是真实的朋友。真正的友情往往就是这样,未必是相互的仰慕,也不必是彼此的迁就,而是亮出本色,坦诚相对。可见,王戎实为真性情之人。

7、对母至孝,对子至爱,对妻宽容,对友至诚,以现代观点视之,实为理想之好男人也。“吝啬”王戎王戎的吝啬是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王戎的名声也就是因其吝啬而被毁。“自执牙筹,昼夜算计,恆若不足。”资治通鉴描述:王戎“性复贪吝,园田遍天下,每自执牙筹,昼夜会计,常若不足。”王隐晋书描述:王戎“好营生,广收八方园田。水碓周遍天下,聚敛积实,不知纪极。翁妪二人,常以象牙筹昼夜算计,家资远及田牧。” 王隐晋书王戎传也曾描述,王戎生性至俭,不能自奉养欲,饮食取通,财不外出,天下人谓为膏肓之疾。世说新语中俭啬篇共九条,王戎一人就占了四条,其“吝啬”程度可见一斑。书中记载,司徒王戎,既贵且富,区宅、僮牧、膏田、

8、水礁之属,洛下无比。契疏鞅掌,每与夫人烛下散筹算计。别的文人一般在深夜,要么月下弹琴吟诗,要么酒酣耳热地逍遥快活。王戎官至尚书令,拥有大量田产,富甲一方,按理说王戎更有潇洒的资本,可王戎不仅不享受,每天晚上还拖着他夫人一起用自制的牙筹(一种计算工具)在灯下算来算去,挖空心思地盘算着如何才能挣到更多的钱。王戎对自己吝啬,对女儿也同样吝啬。王戎女儿嫁裴頠为妻时,曾经向王戎借了数万钱,久而未还。后女儿回娘家,王戎就拨弄他那把心爱的算盘,“(王)戎色不悦”,脸拉得比驴脸还长,脸色要说多难看就有多难看。这数万钱对王戎来说,其实不过九牛一毛罢了,“知父莫如女”,王戎女儿自然知道父亲心里想的是什么,于是赶紧

9、想办法把钱给还了,王戎“乃释然”。在侄子成婚的时候,王戎又做了一件让人大跌眼镜的事情。侄儿结婚,王戎作为叔叔不得不送点贺礼,他左思右想,挑了一件薄薄的单衣做贺礼。可过了一段时间,王戎越想越心疼,越觉得自己损耗巨大,于是又责命侄子婚后交了回来。最最荒谬的莫过于“钻核卖李”。“王戎有好李,卖之,恐人得其种,恒钻其核。”王戎家中有优良品种的李树,生产香甜的李子,惟恐他人得到种子,于是费尽心思,每次出售前都将李核钻坏,使他人没法用来种李。这些故事听来都很生动,让人忍俊不禁。但看过之后,也让人产生怀疑,这还是那个不收父亲老部下一分一厘,对孩子“情之所钟”的王戎吗?有人说,他是在官场沉浮中迷失了自我,一味

10、追求名利,陷于世俗。可是真的是这样吗?一个出身于钟鸣鼎食之家的大家公子,在那个名声重于天的年代,即使再贪财,再吝啬,也没有必要因为一件单衣,几个李子让自己名声受污吧?所以,对于王戎的“吝啬”这个问题,我更倾向于另一个观点,王戎这么做是伪装吝啬,避祸乱世的 “自晦”之举。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之前的那个例子,王戎早年丧父时,因辞谢故人的礼金而成名。或许还会有人说他是年少为扬名,刻意自苦。那么我们接下来再看这样一件事情。王戎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遗筒中笺布五端,戎虽不受,厚报其书。此时的王戎早已显名富贵,已没有“显名”之忧,他本不必克制自己,尽可暴露自己的贪婪本性,而他不仅不受,还厚报其书,可见说他青年伪

11、装慷慨,晚年才见真性的说法是说不通的。这则故事在晋书中也有记载,戎渡江 ,绥慰新附,宣扬威惠。吴光禄勋石伟方直,不容皓朝,称疾归家。戎嘉其清节,表荐之。诏拜伟为议郎,以二千石禄终其身。荆土悦服。征为侍中。南郡太守刘肇赂戎筒中细布五十端,为司隶所纠,以知而未纳,故得不坐,然议者尤之。帝谓朝臣曰:“戎之为行,岂怀私苟得,正当不欲为异耳!”帝虽以是言释之,然为清慎者所鄙,由是损名。连武帝都以“不欲为异”为其开脱,可见他在朝是清正廉洁的。但却是因为这样一件事情让他损名,王戎真是比窦娥还冤。后人也为他开脱。孙盛晋阳秋说道:“戎多殖财贿,常若不足。或谓戎故以此自晦也。” 东晋戴逵竹林七贤论云:“王戎晦默于危乱之际,获免忧祸,既明且哲,于是在矣。” 戴逵又说:“运有险易,时有昏明。如子之言,则蘧瑗、季札之徒,皆负责矣。自古而观,岂一王戎也哉!” 南朝人刘孝标则云“戎性通任”既然已经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王戎就此顺水推舟,让其坐实,好在乱世中自晦避祸。当时,世道混乱,政权更替,在惊涛骇浪中,每个名士都有自身的为人方式,作为独立的个体存活于世道,成就魏晋的一段风骨。王戎这何尝不是聪明之举,他最终保全了自己,活了72岁,是竹林七贤中寿命最长的一位。注释及征引文献晋书 列传第十三世说新语雅量第六世说新语赏誉第八世说新语德行第一世说新语简傲第二十四世说新语俭啬第二十九世说新语任诞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