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知识体系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281636 上传时间:2022-08-27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4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知识体系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理学知识体系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理学知识体系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心理学知识体系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心理学知识体系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知识体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知识体系(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广心理过程:情感过程: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心理现象sIJ个性倾向: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I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心理学体系;普通心理学、生理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组织管理心理学、临床或医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而展开的,学与 教相互作用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 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泽三中活动交织

2、在一起组成。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868年俄国乌申斯基一一认识教育的对象,因此他被评为俄罗斯教 育心理学的奠基人。1877年俄国卡普捷列夫一教育心理学以最早正式以教育心血命名的 专著。1903年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大纲西方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1913年-1914年,次数尤扩充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学奠定了发展基础, 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2:发展时期(20年代-50年代末)这个时期行为主义占主导,强调心理学客观性,1908年房东岳-翻译日本校园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年我国出版的第一 部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一教育心理学3:成熟时期:( 60年

3、代一70年代末)行为主义转向认识范畴,开始注重教育结合实际,为学校服务布鲁纳:发起的课改运动促使美国教育心理学转向教育过程、学生心理、 教材、叫法、教学手段的改进。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主张奥苏贝尔: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阐述了有意义学习的条件4:完善时期(80年代以后)教育心理学越来越注重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心理学习意义:1:有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更好完成教育工作2:有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知道和开展教育改革3:有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常的调适4:有利于教师依据心理知识进行和自我教育心理的实质:1: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里的器官。2: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3

4、:脑的反射活动是冷的心理活动基础,人的行为时由反射组成的。4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形式,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体外刺激产生 有 规律的应答活动。5:反射活动的生理结构是反射弧,它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传出神 经一效应器组成。6:巴普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第一信号系统: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用“词语”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7: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和集中(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在西方心理学研追溯到古希腊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一论灵魂第一部论 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1879年德国的冯特创建

5、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科学心理学诞生西方心理学的流派:-(_)构造主义一冯特和铁钦纳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民的直接经验及意识,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 意象-激情三个元素。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应该采用内省法分析(二)机能主义詹姆士、杜威和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但是不把意识看成是个别心理元素的集合而是看成是 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该学派强调对意识的作用与研究的功能,不赞成构造主义 对心理结构的分析。(三)行为主义一华生,1913年发表的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 西方心理学第一势力。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研究意识,主张采用实验法反对内省法。(四)格式塔(完形主义)一 特海默、苛勒、考卡夫主张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

6、素,而是强调心理作为一个完整体来研究。(五)精神分析主义一弗洛伊德主张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特别是性欲望(六)人本主义一马斯洛和罗杰斯,第三势力主张人格方面的研究,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观察到得刺激与反应,认为政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感情等内部过程和经验才使他们成为不同的个体。(七)现代认知一皮亚杰,以1967年奈塞尔的认知心理学标志主张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由感官收集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后利用。第二章:认知发展与教育(1)感知觉及其规律的应用、学生观察力的发展与培养感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他是一种 最简单的心理现象,是认识的起点。感觉的种类:根据刺激的来源

7、和反应事物个别属性特点的不同分为: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内部感觉:动觉、静觉、机体觉感受性: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性的高低使用感觉阀限大小衡量的,感受 性与感觉阀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关系,感受性高感觉阀限低,反之一样。每种感觉都有两种感受性和感觉阀限:1: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阀限2:差别感受性和差别阀限联觉: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叫做联觉,如红色给人热烈感觉 知觉: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食物的各种不同属性、各个不同部分及 其相符练习的综合放映。知觉的种类:时间一空间一运动知觉的基本特性: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适应性、恒常性感知觉规律和直观教学:直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8、:一:实物直观:如观察标本、演示实验二:模像直观:如图片、图表、幻灯片、电影录像三:言语直观: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教学2:运用知觉的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4:让学生充分的参与直观的过程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持久的知觉活动,是只觉得最高形式!观察的品质:观察的目的性、观察的客观性、观察的精细型、观察的敏锐性 学生观察力的培养:1、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2、制定精密的观察计划3、具备观察食物或现象的必要知识4、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5、学会观察记录6、学会观察后归纳总结(2) 记忆的种类、学生记忆发展的

9、特点、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 记忆的种类:根据信息从输入提取所经过时间分:瞬时、短时、长时 根据记忆内容和经验的对象分为:形象、逻辑、情绪、运动 根绝信息加工预储存的内容不同分:陈述性、程序性 根据记忆时意识参与程度来分为:外显、内隐瞬时记忆有图像和声像两种,主要以图像为主图像记忆保持时间约在1左右,声像记忆超过14秒。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在59各项目,平均值再7,长时记忆以意义编码为主意义编码有两种形式即表像和语义编码,又称“双重编码”。记忆的品质:记忆的敏捷性、记忆的持久性、记忆的准确性、记忆的准备性 记忆的基本过程:识记一-保持与遗忘一回忆和再认1:识记:是个体获得知识经验的过程。根据记忆的有

10、无目的分为:有意和无意记忆,根据记忆材料的性质和识记的方法分为:机械和意义记忆影响记忆效果的因素:1:有无明确的记忆目的和任务2:记忆时的状态和情绪3:活动任务的性质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记忆的方法2:保持与遗忘:最早対遗忘进行试验研究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其规律是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并到一定程度后不再 遗忘。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3: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4:记忆的方法和时间5:情绪和动机 遗忘的原因:1:消退说:认为遗忘是记忆得不到强化直至消退的结果2:干扰说:认为遗忘是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所致

11、 前摄抑制:先学材料对记忆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 后摄抑制:后学材料对记忆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3:压抑说:认为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引起的4:提取失败说:明明知道对方姓名却又不想不起来防止遗忘的方法:1:及时的复习2:合理分配复习时间3:复习方法多样4: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5:分散和集中复习相结合6:尝试回忆和反复记忆相结合记忆发展的特点:(一)有意识记逐渐占主导地位(二)意义识记在逐步发展(三)在形象记忆的基础上抽象记忆迅速发展提高记忆能力的方法: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3:对材料进行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5:运

12、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3)想象及想象力的培养 再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必须具有丰富的表象储备2:为再造想象提供的词语及实物标志要准确、鲜明、生动3:正确理解词语与实物标志的意义创造想象:是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是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 的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1:强烈的创造愿望2:丰富的表象储存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的启发5:积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想像:是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存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有利于打开想

13、象力大门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扩大知识经验和发展空间想象力4: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幻想5: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的训练学生的想象力(4)思维的类型、思维品质及其培养内部言语言语的种类:对话言语I外部言语:书面言语、口头言语I独白言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1:循序渐进,注意训练目的的合理性和训练过程的阶梯型2: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阅读技能3:注重思维能力的训练4: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构建宽厚的知识文化背景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的联系。他是借 助语言实现的,能揭示事物本质特征及内部规律的理性认知过程。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思维类型:根据思维发展水平的不同分为:直觉动作

14、、具体形象、抽象逻辑思维。 根据思维逻辑性分为:分析、直觉思维。根据思维过程中的指向性分为:集中和分散思维 根据思维的创造程度分为:再造思维、创造思维 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思维的过程:思维的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 具体化、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一一判断一一推理 科学概念的掌握应该注意问题:1:易感性材料作为概念掌握基础2:合理利用过去的知识经验3:充分利用“变式”4:正确运用语言表达5:形成正确的概念体系,并运用于实践中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源于动作,动作时感知的源泉和 思维的基础。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一一

15、前运算一一具体运算一一形式运算 良好思维品质的特点:深刻性一一灵活性一一敏捷性一一批判性一一独创性 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一、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二、运用启发式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加强语言思维训练四、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五、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5) 问题解决的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创造性及其培养问题的三个基本成分:初始状态 目标状态存在的限制和障碍 问题的特征:目的性一一认知性一一序列性问题解决过程:发现问题一理解问题一提出假设一检验假设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问题情境、 迁移作用、原型启发、定势的作用、情绪与动机、已有知识经验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在学校的情境中,大部分的问题解决时通过解决各个学科的具体问题 来体现的,这就意味着结合具体的学科教学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必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