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计划与工业提速专项行动工作计划汇编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3251730 上传时间:2023-04-08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计划与工业提速专项行动工作计划汇编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计划与工业提速专项行动工作计划汇编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计划与工业提速专项行动工作计划汇编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计划与工业提速专项行动工作计划汇编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计划与工业提速专项行动工作计划汇编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计划与工业提速专项行动工作计划汇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计划与工业提速专项行动工作计划汇编(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计划与工业提速专项行动工作计划汇编工业强市建设工作计划按照上述目标任务要求,今年政府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科技城建设开创新局面完善科技城体制机制。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中国( )科技城建设的意见,推进科技城体制、机制、政策和评价“四大创新”。完善工作平台和运行机制,全面落实省政府授予的19项省级经济管理权限。强力推进科技城产业投资基金年内挂牌运营,确保 50%以上的资金用于科技城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加快园区管理体制调整,引导产业向园区集聚,建设专业化产业园区。确保科技城生产总值增长 30%以上,财政总收入增长4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 50%

2、以上。建设五大支撑平台。设立科技城军转民及科技成果孵化转化资金,以科技城孵化中心、省军转民技术转移基地、西科大国家大学科技园等为载体,加强综合和专业孵化器建设,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平台。以企业为主体,以省内外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为支撑,以中科院电子设计自动化中心为载体,建设利益共享、政策引导支持的产学研对接平台。以国家军转民科技园、中物院民品生产基地、29 基地军民共建共享试验基地等为载体,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设立军转民创业和科技项目孵化风险投资机构,以科技城产业基金为依托,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平台。聘请“两院院士”等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组建第1页共16页科技城顾问团,以各类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人才交

3、流培训机构为载体,搭建人才支撑平台。促进军民结合成果转化。加大人才和信息交流力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加快推进院地、军地合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加快建设以利益为联结的军工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激励机制,支持军工科研单位以技术入股等形式,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以军民结合为重点,围绕产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积极开展联合攻关,不断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积极争取“委省共建”军民结合产业项目来绵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军转民科技园、中物院技术转移中心、 29 基地空气动力学国家实验室,引导在绵国防科研院所的军转民项目加快转化步伐。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全面落实科技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

4、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快组建研发平台,推动利尔化学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新增 1 个国家级实验室,建设 12 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 5 个以上市级企业技术中心。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争骨干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达到3%以上。积极开展新一轮国家知识产权试点,依托长虹、攀长钢、九洲等大型骨干企业和国防科研院所研发平台及重点项目,大力开展差异化自主创新。新增专利授权460 件以上,完成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开发 50 项以上,参与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10 项以上,不断提高科技城主导产业和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二、狠抓工业强市,推动工业发展实现新跨越培育中小企业集群。引

5、导科技人才创办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积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上市融第2页共16页资,着力在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方面取得实质性突破。积极申办第三届中国中小企业节,引进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依托长虹、九洲、攀长钢、新华等大企业,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配套型中小企业。围绕比较优势和资源优势,加快资源深加工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的发展,全力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狠抓企业技改和节能减排。调动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切实用好企业技改、中小企业贷款贴息资金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地方创新基金。积极推进长虹低附加值产品改造、攀长钢和巴蜀江电节能、双马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安县纸业浆纸平衡等重

6、大技改项目建设,确保更新改造投资增长 20%以上。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健全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强工业节能节水、清洁生产、重点污染治理、环保产业发展等工作,搞好长虹、九洲、华润、东材、美丰等 5 户企业节水示范。挂牌限期治理 12 户工业企业排污,加快攀长钢节能技改、启明星磷化工黄磷尾气回收利用、银河建化 15 万吨铬渣处理、环境和资源综合利用国债等项目的建设步伐,完成列入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的3 户重点企业和省“百户企业节能行动”的9 户重点企业节能目标,确保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6%以上。大力提升工业经济效益。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大力促进工业经济从主要

7、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不断提升工业经济质量和效益。继续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三、统筹城乡发展,推动县域经济取得新成效推进新农村建设。进一步发挥绵江、绵安产业带的示范带动作用,确保全年新增类别村60 个、农民专合组织20 个、农村专业营销第3页共16页大户 1500 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20 个,农产品加工经营销售收入增长 10%以上。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和规范农村土地流转。加快实施粮食、油料、水果、蔬菜和道地中药材、无公害茶叶等特色农产品建设工程,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基地。大力发展畜牧业,推进优势畜产品产

8、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畜产品加工能力。市财政安排 XX万元扶持生猪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千万头优质生猪工程”,建设西南地区最大的良种猪繁育基地、全国优质商品猪生产基地,确保出栏生猪 660 万头以上。积极培育水产龙头企业,扩大水产养殖规模。开展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健全农产品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检测体系,加强动植物病虫害和疫病防治工作。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业装备,增强农机服务能力。加强农民工技能培训和就业服务指导,实现劳动力转移 123 万人次,劳务总收入 67 亿元。发展民营经济。毫不动摇地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以民营经济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大提速,力争县域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20%以上。认真贯彻关于加

9、快民营经济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全面落实财政扶持、用地保障、融资担保等各项政策措施,切实为民营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年内培育产值过 30 亿元的民营企业1 户、20 亿元的 5 户、 10 亿元的 5 户,新增亿元企业 20 户。统筹城乡发展。全面落实支持县市区发展的各项政策,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优化区域经济布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切实简政放权,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和村社合并,深化、 “扩权强县”试点。联动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积极支持重点镇加快发展。进一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加快通乡、通村公路和乡村机耕道路建设,建成农村公路1250 公里。抓第4

10、页共16页好病险水库整治,加强小、微水利工程建设和江河管理,新增节水灌面、恢复改善灌面和新增旱涝保收面积 15 万亩,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 110 平方公里。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 3.5 万口。继续完善农村饮水、电力、通信等设施和网络,建好基层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和乡镇卫生院。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动第三产业迈上新台阶扩大社会消费。全面启动县市区商业网点规划建设,进一步完善商业网点体系。积极构建新农村流通网络,新建“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 103 个。全面开展“家电下乡”工作。进一步支持和引导连锁企业进入社区。大力实施“双百工程”和“三绿工程”,积极推行绿色市场认证制度。加快发展餐饮服务、文化

11、娱乐、实物租赁等综合性消费,培育和扩大汽车、通讯、教育和体育等新的消费热点。保护和传承传统品牌,培育“中华老字号”和“ 老字号”餐饮企业。加快城区危、旧房改造,规范房地产业发展,繁荣房地产市场,确保房地产交易总额突破 60 亿元。发展现代服务业。抓紧制定服务业发展总体规划,培育大市场、大企业、大物流。加快建设现代物流园区,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骨干企业,打造川西北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加快新皂工业物流中心和龙门农副产品物流园区建设,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建设。加快发展科技、中介、金融、保险、会展、交通运输业和涉农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新型流通业态。打造科技城服务外包品牌,做大做强服务外包产业。壮大旅

12、游文化产业。整合 机场和旅游集团等优势旅游资源,积极培育航空旅游市场。启动三国文化及蜀道旅游线建设,加快建设仙海第5页共16页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继续推进以科技(工业)旅游为重点的城市旅游,确保科技博物馆如期开馆、李白纪念馆创建国家 4a 级景区、虎牙旅游景区年内营业。启动旅游小商品市场规划建设。继续落实扶持旅行社加快发展的政策措施,深化国内主要客源城市的宣传促销,开辟新的客源市场。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 97 亿元,增长 20%。整合古玩市场,打造古玩一条街。积极培育演艺市场,规范和发展文化、新闻出版市场,建设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文化经营项目,促进重点文化设施规模化和产业化。五、加强开放合作,推动

13、外向发展实现新突破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抓住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机遇,围绕支柱产业、科技成果转化、军转民等制定和落实有效的招商政策。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突出抓好大型骨干企业配套产业、优势资源开发、农业产业化发展、 会客厅建设等方面的招商引资工作。完善项目管理责任制,扎实搞好项目策划、组织、包装、推介和引进,切实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工作,确保东部四省(市)招商、科技城产业推进会等活动签约的重点项目尽快开工建设、投产达效。建立和畅通“大院、大所、大企”联系渠道,着力办好第二届中国( )科技城产业推进会、世界 500 强企业投资 科技城高峰论坛及项目推介会、“三线”建设项目推介会等重大招商活动,依托西博

14、会、西部产业承接及重点投资合作圆桌会等省内外招商平台,努力拓展招商领域。不断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推行小分队招商、点对点招商、网络招商,力争引进世界及国内 500 强企业 5 家、行业 500 强企业 10 家、亿元以上企业 20 家,确保全年到位()内资 180 亿元以上,到位外资 1.8 亿美元以上。第6页共16页加强区域合作。以建设川西北重要交通枢纽为突破口,实施大开放战略,充分发挥科技城的集聚和辐射作用,全面加强区域合作,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西南经济协作区和泛珠三角区域,加强与 等地区的合作,深化同港澳台地区、国内外友好城市的合作与交流,推进产业互补,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合作水平。大力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战略,支持优势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张发展。扩大外贸出口。加强海关、检验检疫、口岸管理等工作,提高外贸服务水平。办好 出口加工区,尽快引进一批外向型企业进区发展。加快国家科技兴贸出口创新基地和加工贸易转移承接基地建设,提升外贸出口档次。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出口,着力培育 35 个拳头品牌。在扩大长虹、九洲等骨干企业出口的同时,继续壮大中小企业出口队伍,年内新增进出口中小企业 30 家,确保全市实现外贸出口 9 亿美元,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