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的别一种理解.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248745 上传时间:2023-09-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班级管理的别一种理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的别一种理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的别一种理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的别一种理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班级管理的别一种理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管理的别一种理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班级管理的别一种理解.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班级管理的另一种理解:心理沟通张 英作为中小学管理重要内容和载体的班级管理,不但面临着前进的危机,也同样面临着发展的契机。广大师生呼吁,中小学班级管理亟待改革。如果不紧紧抓住管理这根缰绳,任何成功的改革都难以实现。一、班级管理发展的趋向中小学班级管理常用的管理方式,按给学生造成的心理影响可分为危机式管理和安全式管理两种。危机式管理就是教师通过使用一些威胁手段和展示一些可怕的后果,给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使之在心理上产生一种危机感,从而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一种管理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教师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制度强迫学生服从管理,并以奖罚、竞争作为激励手段,且经常制造不安全和危机气氛,使学生产生并

2、保持一种危机意识。安全式管理就是教师以尊重学生为前提,注重创造和谐、稳定的学习环境,关心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从而使学生积极学习的一种管理方式。其特点是,学生得到老师的尊重,在一个轻松的环境中保持愉快的心情。教师以感情投资为主要手段,使学生有较强的集体观念和归属感。可见,危机式管理和安全式管理各有利弊。同样,班级管理也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无论是危机管理还是安全式管理都无力单独面对来自外部环境的冲击和来自管理者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的变化。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尤其在知识经济呼吁创新精神的时代,班级管理更应当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而与此不

3、相适应的是,当前中小学生班级管理尽量规范、有序,但过于沉闷,缺乏活力,不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江苏教育学院周在人认为,工业经济时代的传统教育是一种“标准化”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是强调统一性的“纲”性管理,而未来经济时代的教育是鼓励创新的教育,与之相适应的学校管理是有较高理智水平的“柔”性管理。柔性管理是一种采用非强制试式和非权利性影响力,在人们心目中产生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转变为自觉行动的管理。柔性管理的最大特点是以人为本,有专家认为,柔性管理将成为21世纪中小学管理的主要模式。二、心理沟通对班级管理的意义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是指师生为了促进班级的良性运作而主动的与对方进行积极的心

4、理、情感信息的交流,以增进相互了解,各自把握对方心理状态,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和要求,增加信赖感,以消除隔阂,共同实现班级目标。它受师生对班级的态度、自身的知识程度、心理状态以及交流信息的内容、处理情况、传输渠道等因素的影响。在信息交流日益频繁的社会,心理沟通越来越成为信息交流的重要内容并日益显示出重要作用。为什么今天的教师、家长都抱怨学生难管,而学生又埋怨教师家长不理解他们呢?究其原因,老师们不是归结为社会的负面影响,就是认为学生根本就是思想复杂、道德滑坡等等。其实,这些都只是一些浅层的现象描述,就其深层原因而言,作此结论只是因为人们总是习惯于用危机式管理来统帅整个班级管理,片面强调以制度和奖

5、罚等手段来约束人,用班级管理“刚性”理解来衡量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而对学生个性化、心理倾向及其发展缺乏应有的关照。殊不知,这种发展趋势乃是市场化社会对学生长期以来受传统理性所束缚的各种心理因素解放的必然结果。因而在班级管理中探讨心理沟通,并关注其实际的管理效果,将成为班级管理的又一重要课题。1、心理沟通是班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是教师和学生以管理内容为中介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是一种特殊情境条件下的人际交往。这种交往是一个理性与情感的互动过程,是一个意识与无意识的互动过程,是一个平衡与失衡的过程。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自觉不自觉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必须先有一个学生在思想上和情感上认同沟通的

6、过程,有一个学生在认知上主动感知主动接受的过程。而有的管理内容,本身就是心理的、非理性的,只有通过师生有形、无形的心理沟通才能实现。所以,在班级管理中,不能离开心理沟通而单谈其他内容。事实上,心理沟通在班级管理中无时不在,无处不在,二者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2、心理沟通是班级管理实施的有效途径班级管理的实施,仅靠煞费苦心的讲规章,谈道理,实施“行政”高压是不可行的,也是不够的。因这这样不仅不能很好地进行信息交流和沟通,反而使其信息传输和反馈渠道中断,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和报复心理,也使老师束手无策,影响其在管理中创造性地发挥。在实施班级管理时,教师若能依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实际情况

7、,设身处地的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进行有效的心理沟通,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有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两种,且是多向性的并够成沟通网络,主要有师生、师师、生生沟通,这三者都是为了更好的师生沟通。在实践中不妨把那些学生厌烦的规章制度和空洞教条换个角度,真诚的与学生进行心理沟通,以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当然,心理沟爱不是为了沟通才沟通,它也不是孤立的,如能与危机式管理在机结合,在“安全”中制造“危机”,或在“危机”中融进“安全”,做到“刚柔相济”,将取得更好以至最好的效果。3、心理沟通是班级管理的目标之一从班级管理的功能和目的来说,加强心理沟通,是素质

8、教育的必然要求和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心理素质教育。强调师生间的心理沟通,将有利于教师、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和提高,避免过度焦虑,防止心理障碍的产生,同时促进其他素质的发展。此外,心理沟通对化解班级管理过程中的矛盾在着独特的功效。若忽视必要的心理沟通,忽视学生个体“内化”过程中的能动性,教育信息就无法通过活生生的教育对象来接受、反应、内化和行动,就难以产生心理共振,导致许多矛盾无法顺利解决。最为重要的是,心理沟通还能营造积极向上、健康、持久的心理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功能,促进班级的良性发展。三、心理沟通的原则a)情感原则由于人的心理活动是一个情绪情感高度统一的过程,首先应遵循情感

9、原则。细观传统的“刚性管理”为什么收不到理想效果,与其把管理对象视为机器,忽视人的兴趣、情感、动机等方面的需要不能说不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即使取得理想效果,那也必定是使人“就范”于要求,而非“规范”于准则。考不考虑情感方面的因素,这涉及到管理者的人性观和管理思想。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特别是对具有共同价值观、道理观和教育精神以及共同目的与协作关系的个人所结合的群体时,我们更应重视情感投资的效益。当然,情感原则的强调也有一个度的把握问题,如果片面强调以人的感情因素为转移,必将导致班级管理的混乱。提高情感原则的目的在于把对象的情感理与理性并重起来,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情理交融,有效强化

10、管理的实际效果,而不是不要理性,重蹈“情感至上”的覆辙。b)无意识原则根据心理学有意识与无意识相互转化的特性,在班级管理中更应注意采用有意无意的暗示、感化、熏陶诸如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心理气氛,深入挖掘潜在课程的教育意义,利用校园文化的积极功用等手段开展工作。对教师而言,这些都是一种有意识的创造和设计,对学生而言,则更多是无意识的熏陶和感化。这种有意和无意统一的教育,将是心理沟通的有效手段。c)个性化原则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同样,班级管理乃至心理沟通也要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发展学生的个性、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不是为简单发展个性而谈发展个性,而是在班级群体共性的基础上强调学生的个性。

11、这就要求心理沟通的重点要放在群体,着眼点在个体,由点及面,由面带点,在抓重点的同时攻破难点,体现独具特色的管理效果,同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d)体验性原则心理沟通的直接作用在于给师生不同的心理体验。如果是有效的心理沟通,就能给师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这有利于师生调节心理紧张程度,减少各种交往障碍。为此,学校、教师应创设一个使广大师生置身其中心情舒畅和没有过分压力的班级环境,使其在紧张的学习工作当中和之后及时轻松排解,迅速恢复良好的心境和精神。这也是班级管理和重要内容之一。e)自主性原则班级管理的最高层次是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要这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就必须创造学生发挥自主性的条件,营造自主管理的

12、气氛,首先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在班级管理中,教师要充分“放权”,尽量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再及级事务。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指导、引导和帮助,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终实现班级的自主管理。四、心理沟通的途径a)加强师生心理投入,是实现心理沟通的前提班级管理中师生之间的顺利沟通,基础在于相互信任,尤其是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说服、引导和消除矛盾的重要前提。而师生的相互信任首先有赖于师生的心理投入。只有师生都有相应的心理投入,才谈得上相互的吸引、相互的信任和沟通。师生若都能自觉关注班级发展,就能产生良好的心理相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

13、和向心力。b)教师(管理者)增强自身非权力性影响力,主动创造条件和契机,心理沟通的主要渠道教师是班级管理的领导者,指导者和组织者。在班级管理中有特殊的身份和地位。在师生沟通这个本身有着不平等地位的过程中,如果教师总是以行政、权威、长者的身份出现,势必会让学生敬而远之。教师应该把握沟通的主动权,更多地以自己品德、才能、知识、感情等方面的因素去感染学生,提高自身非权力性影响力,增强学生对自己的信任感,同时要主动地努力创造与学生进行沟通的条件和契机,乐于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和进行深入的谈心,增进彼此的理解和沟通。c)运用心理激励,是实现心理沟通的催化剂心理激励是从人们的内心世界强化人的动机,改进人

14、的行为,增强人的内趋力,使人朝着集体组织目标发展的动态过程,有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两类。在班级管理中,可运用表扬、奖励、批评、活动等多种形式作为外在激励,用说服、谈心、激发人兴趣等形式作为内在激励,使学生把为班级作贡献作为自己的内在需要。内在激励和外在激励是相互转化、相互促进的,在采取措施时,两者兼顾,共同使用。d)充分挖掘学科课程和潜在课程的心理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课堂教育管理是班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教师可通过课堂教育和课外活动以及在这个过程中的潜在影响,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学生在有意识中接受心理教育,培养心理沟沟的意识和能力,为实现班级管理中的心理沟通做准备。e)营造良好的班级心

15、理气氛,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心境和行为方式班级心理气氛对学生心境的影响,远比课堂教学更为直接。主要有三个方面:正式课堂实施中和实施后的伴随影响,学校环境中的人际关系、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等,校园内的各种设施和规章制度等。它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但又是随意的,没有经过严格选择的,且时时处存在,所以是积极与消极并存,陈腐与先进共生,关键在于要有正确的选择,依靠正确的舆论,开展符合学生实际的活动,营造健康、催人奋进的心理气氛,为实现心理沟通做辅垫。f)学校、学生、社会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和实际心理沟通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心理沟通本身就是途径,也是目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效地沟通和交流,能否实现

16、最终还取决于彼此的心理相容水平。心理相容性高,实效与预期的一致性就必然高,反之,则可能出现问题,就难以沟通。总而言之,班级管理离不开心理沟通。随着班级管理社会气息的增强,心理沟通制约作用越来越明显。倘若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还不转变观念,继续使用传统方法,那必然造成问题的简单化、表面化,也只能感叹束手无策。所以,班级管理中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坚持“刚性”和“柔性”管理一起抓,以收到最佳的实际效果。参考文献(1)肖斌衡、黄兆龙:二十一世纪中国教育管理的发展走向、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9(10)(2)赵学勤:既不能太“危机”,也不能太“安全”,中小学管理,1999(78)(3)李建平:为教师创新“松绑”对中学生教育管理的调查与思考(三),中国教育报,2000-02-26(4)韩霞、安宝生主编:广揽成势教育管理者的知识视野,中国铁道出版社,1997(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