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剂简答问答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63244585 上传时间:2023-12-28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2.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方剂简答问答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方剂简答问答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方剂简答问答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方剂简答问答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方剂简答问答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方剂简答问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方剂简答问答(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簡答題简述方剂与治法的关系(1) “先方后法”治法是方剂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2)“以法统方”:治法是方剂分类的 重要依据;(3)“方从法出”:治法指导临证选用成方及遣药组方,方剂是完成治法的主要工 具和手段。简述历代有关方剂分类的主要方法,指出现代教科书中所采用的方剂分类方法 (1)方剂学发展史上有过多种方剂分类方法,其中主要按病症分类、按治法分类、按功用 分类、按病因分类、按祖方分类、按剂型分类、按临床科别分类及以治法为主的综合分类等。(2) 现代教科书主要采用治法分类或治法与临床科别相结合的综合分类方法。请简述方剂的组成原则及其含义(1)方剂的组成原则是指组方应遵循的原则。(2)方剂的

2、组成原则一般可概括为:据法 选药;主次有序;辅反成制;方证对应简述君药的含义及临证组方时选定君药的注意点(1)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是方中不可缺少的主药。(2)临证组 方选定君药时应注意:君药的药力应较大,药味不宜多,用量应较大。请叙述君药在方中不可或缺的理由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2 分)。方中没有君药则主次不分,主旨不明, 更无针对性可言,用以治病,则药力分散,不能集中力量解决主要问题,疗效难以保证。所 以说“君药是方中不可缺少的主药”(3 分)。请叙述你对“君药用量大”的理解(1)“君药分量大”的确切含义是:君药用量大一般指方中君药的用量较方中臣药、

3、佐药、 使药的用量大。(2)“量大”是指相对用量而言,应结合方中药物的质地、性质及常用量范 围等综合考虑,(3)当君药与其他药物的常用量范围接近时,其用量大则与其他药物的用量 比较而言;当君药与其他用量范围有较大跨度时,用量大则宜与自身常用量比较而言。简述决定方剂功用的主要因素(1)方以药成,药物是方剂功用的物质基础,因此方中药味和药量是决定方剂功用的主要 因素。(2)此外,剂型和服用方法及治疗病证等对方剂的功用也有重要影响。简述汤剂的概念和汤剂的性能特点(1)汤剂是药物经用水或黄酒,或水酒各半浸渍、煎煮后,去滓取汁而成的一种液体制剂, 是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剂型。(2)汤剂吸收快,药效发挥迅

4、速,且便于临证加减化裁使用,(3) 能较全面、灵活地照顾到每一个病人或各种病证的特殊性,及适应各种疾病不同发展 阶段治疗的需要。何谓汗法?汗法的适应范围是什么?哪些章节的方剂主要运用了汗法? 汗法是通过宣发肺气、开泄腠理,使人体出汗,从而祛除在表之邪的一种治疗方法。汗法主 要适用于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及邪涉肌表的类表证(麻疹、痢疾、疮疡初期及风水等证)。解表剂是体现汗法的主要方剂。简述桂枝汤药后啜热稀粥及服后“遍身蛰蛰微似汗”的意义桂枝汤原为伤寒太阳表虚证而设立,其主治病证病机涉及营卫俱弱,外感风邪,营卫不和。 原方服法要求“药后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意在借水谷之精气充养中焦,使

5、 易为酿汗,邪气速去而不伤营卫。药后“遍身蛰蛰微似汗”是营卫和谐,津液得通,腠理复 固,邪去正安之标志。请简述小青龙汤的方药配伍特点 小青龙汤为素体内有寒饮,外感风寒证而设。根据方证中表寒里饮,兼有气弱津少的病机, 该方的配伍特点主要有:解表与化饮并用,表里同治:既用麻黄、桂枝发汗散寒以解表, 又用干姜、细辛、半夏温肺蠲饮以治里,内外兼顾,使寒散饮除。辛散与酸收并用,刚柔 相济:既用麻黄、桂枝、干姜、细辛、半夏等辛温刚燥之品,又用芍药、五味子、炙甘草等 酸甘敛柔之品,主散佐收,使散不伤正。简叙麻杏甘石汤的方药配伍、功用及主治证候麻杏甘石汤以辛温发汗之峻药麻黄与辛甘大寒清热的石膏的配伍为主体,佐

6、使以宣降肺气之 杏仁与甘缓和中之炙甘草而成。本方具有辛凉宣泄、清肺平喘之功。主治风热袭肺,或风寒 郁而化热所致的肺热壅盛之咳喘证,主要表现为喘咳气急,身热鼻扇,脉滑数或浮数等。简述人参败毒散主治证候和方中配伍少量人参的用意及其使用注意点 败毒散原为小儿外感而设,今多用于气虚之人,感冒风寒湿邪者,见憎寒壮热,头项强痛, 肢体酸痛,无汗,鼻塞声重,咳嗽有痰,胸膈满闷,舌苔白腻,脉浮而重取无力者。因体虚 外感,故本方从扶正解表立法,方中在选配大量解表散邪药味的基础上,配伍人参,意在扶 正以助祛邪,使祛邪而不伤正气。需要注意的是,具体使用中人参的用量不宜过大,以免过 补反有闭门留寇之弊。简述辛凉解表方

7、银翘散的配伍中选配辛温淡豆豉和荆芥穗的理由及其临床使用注意点。 银翘散主治温病初起,症见发热头痛,无汗或有汗不畅,微恶风寒,咳嗽,咽痛,口渴,舌 尖红、苔薄白、脉浮数者。本方所主病证病机具有外感风热夹毒和邪犯肺卫,表郁较重的特 点,故治疗不仅要清热解毒,还应透表散邪。通常辛凉解表药的透散作用比较弱,故本方在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药配伍的基础上,选配辛温的荆芥穗和淡豆豉,以助君药透表散邪。需 要注意的是,辛凉解表剂中选配辛温之品,既不可过于温燥,用量也不宜过多,以免因配伍 辛温之品而改变全方辛凉解表的性质。若有汗,甚至汗出较多者,辛温之品则宜少用,甚则 不用。结合大承气汤的主证、病机分析其方药配伍

8、意义 大承气汤为治阳明腑实之证而设,所主证候,或大便秘结,腹满硬痛,或热结旁流,或为 热厥、痉病、发狂等,皆为邪传阳明,入里化热,实热积滞,内结胃肠,阻闭气机,消烁津 液所致。其病机要点为燥实内结,肠腑阻闭,津伤欲竭,证情急重,治当峻泻热结,急下存 阴。故方用大黄泻热通便,荡涤胃肠为君;芒硝润燥软坚,助大黄泻热通便为臣,二药相须 为用,泄热泻结之力增强。积滞内停,腑气不通,故又佐枳实、厚朴行气散结,消痞除满, 并助硝、黄推荡积滞下行。四药相合,共成寒下热实之峻剂。试述温下剂的适应症候及其配伍规律温下剂适用于因寒结滞的里实证,多以大便秘结,脘腹胀满冷痛,手足不温,甚或厥冷, 脉沉紧为主要临床表现

9、。寒凝非温不散,积滞非下不除,所以此类病证治当温下,而本类方 剂在配伍上应以温下药为主,但泻下药中性温者极少,故常用寒下药配合温里药组成方剂, 其中应以温里药为主(一则温里散寒,二则制泻下药之寒,变寒为温下),方如附子大黄细 辛汤、温脾汤。简述温脾汤中选用苦寒的大黄攻下积滞却成温下剂的理由 温脾汤为治脾阳不足,冷积内停,腹痛便秘或久痢赤白,手足不温者设(2 分)。本方虽用苦 寒之大黄攻下积滞,但与炮附子、干姜、人参、炙甘草等温热及温补之品同用(1 分),且辛 热的附子与干姜的用量超过大黄(1 分),因此大黄之寒性被制约,其苦泄下行之性得以保留, 所谓“去性存用”(1 分),全方合之,于温补之中

10、而有攻下冷积之用,故为温下剂。简述十枣汤主治证及其方中大枣的配伍意义。 十枣汤主治悬饮,咳唾胸胁引痛,心下痞硬,干呕短气,头痛目眩,脉沉弦者。亦可用治 一身悉肿,腹胀喘满,二便不利之里水实证者。方中甘遂、芫花、大戟皆逐水峻药,且有毒, 合而用之,药力尤为峻猛,易伤正气,故用大枣肥者十枚煮汤调服,既护胃气,又缓三药之 毒峻,使邪去正不伤,并减少药后不良反应。临证应用本方时应注意:晨起空腹;煎汤送末;始自小量,或逐渐增量,中病即止;得快下 利后,糜粥自养,以复正气。若体虚邪实,又非攻不去者,应考虑与健脾扶正之剂交替使用, 方为妥当。简述黄龙汤主治证侯及方中煎加桔梗一撮的意义 黄龙汤由大承气汤加人参

11、、当归、甘草而成,具有泄热通便,补益气血之功用,为攻补兼 施之剂。陶氏原方主治热结旁流,应下失下,气血耗伤之证,今可用于素体气血不足,阳明 热结之重证。由于本证里热结滞,治疗非峻剂不足以去其热实;然气血大伤,元神将竭,峻 逐又虑正气不支,又当兼顾正虚。故方中既用枳实、厚朴、大黄、芒硝(即大承气汤)峻泻 热结,又用人参、甘草、当归益气养血,扶正祛邪。更加桔梗一撮煎服者,其意有二:一是 从 “肺和大肠相表里”的理论出发,藉其开宣肺气以助通肠腑以下邪实;二是取其升浮上 行之用,配伍人参、甘草等,有补气升提之用以防正随下脱。蒿芩清胆汤主治什么证候?方中为何选用青蒿而不用柴胡蒿芩清胆汤主治少阳湿热痰浊证

12、,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胸闷、吐酸苦水、小便短 少、舌红苔腻、脉弦数或滑数等为临床主要特征(2分)。青蒿苦寒芳香,既清透少阳之 邪热,又芳香化湿。虽疏达腠理之功较柴胡为缓,而辟秽宣络之功较柴胡尤胜,况柴胡不具 化湿之功,故该方用青蒿而不用柴胡(3 分)痛泻要方主治何证?方中为什么配伍防风而不用柴胡痛泻要方主治脾虚肝旺之痛泻,其临床特征是: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必腹痛,泻后痛 缓,舌苔薄腻,脉左弦而右缓(2分)。由于方证病机涉及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肝气疏泄 由于过强,故治宜扶脾土之弱和抑肝木之强。全方在白术合芍药以扶土抑木,陈皮理气燥湿 的基础上,配伍防风的作用有二:一是舒脾升清,胜湿止泻以助

13、白术补脾祛湿止泻;二是兼 散肝气以防白芍抑肝太过。柴胡功善疏肝解郁,但适宜于肝气疏泄不及者;又微寒质燥,只 归肝胆而不归脾经,且无胜湿止泻之功,故方中不用柴胡而佐用防风(3 分)简析半夏泻心汤的主证病机及配伍特点半夏泻心汤主治伤寒少阳病,误下伤中,少阳之邪内陷,寒热互结心下,气机痞塞,升降 失常所致的心下痞满,干呕或呕吐,肠鸣下利等症(2分)。配伍特点:苦辛并用以除心 下之痞结;寒热并投,以调心下之寒热;邪正兼顾以调其虚实(3 分)四逆散与痛泻要方的功用、主治有何异同四逆散与痛泻要方均为调和肝脾之剂,都能理脾调肝,而治肝脾不和,腹痛泄泻之证(1 分)。所不同的是:四逆散长于透邪解郁,理脾疏肝,

14、主治肝郁脾滞所致脘腹疼痛,泄利 下重而脉弦者(2 分);痛泻要方则重在补脾泻肝,主治脾虚肝旺,土虚木乘,脾受肝制所 致肠鸣腹痛,大便泄泻,泻后痛不止,舌苔薄白,脉弦而缓者(2 分)简述逍遥散主治病证的临床表现及其配伍特点逍遥散主治肝郁脾弱血虚证。临床表现为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 往来寒热,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弦而虚(3分)。配伍特点是:疏养并施,肝脾同 调,气血兼顾(2 分)清热剂分哪几类?各适用于何种热证?试各举一方剂为例。清热剂按治法分为清气分热、清营凉血、清热解毒、气血两清、清脏腑热、清虚热等六类 (1分)。分别适用于热在气分证;邪热传营,或热入血分诸证;温疫、温

15、毒、火毒及疮 疡疔毒等证;气血两燔证;邪热偏盛某一脏腑所产生的火热证候和阴虚发热证(2分)。 各以白虎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清瘟败毒饮、导赤散、青蒿鳖甲汤等为代表方剂(2 分)。为什么说竹叶石膏汤是“以大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方中配伍半夏的意义何在? 竹叶石膏汤是由大寒的白虎汤衍化而来,即白虎汤去知母,加人参、麦冬益气生津,竹叶 除烦,半夏和胃(1分)。方中半夏虽温,但配伍于清热生津药中,其温燥之性去而降逆 之用存,且有助于输转津液,使人参、麦冬补而不滞(2 分)。全方清热与益气养阴并用, 祛邪扶正兼顾,清而不寒,补而不滞,实为一首清补两顾之剂。故医宗金鉴言:“以大 寒之剂,易为清补之方。

16、” (2分)简述清营汤的方证特点及其配伍银花、连翘与丹参的意义。清营汤主治热邪初入营分之证。其病机特点是营热伤阴,扰心窜络。主要表现为身热夜甚, 神烦少寐或时有谵语,口渴或不渴,或斑疹隐隐,舌绛而干,脉细数(2分)。全方在清 营凉血、解毒养阴的基础上,佐以银花、连翘清热解毒,透热转气(2分);丹参清心凉血, 并能活血散瘀以防热与血结(1 分)。简述犀角地黄汤证的病机要点和临床表现以及方中配伍芍药、丹皮的意义。犀角地黄汤主治热入血分之证。热入血分,一则热扰心神,而致身热谵语;二则迫血妄行, 见各种出血;三则蓄血留瘀,瘀热扰心,见善忘如狂。其病机要点为邪热深入血分,热扰心 神,迫血妄行,阴血被耗,蓄血留瘀;治疗当以清热、养阴、凉血、散瘀为法(3分)。 以赤芍、丹皮共为佐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与水牛角、生地相配,凉血与散瘀并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