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3223663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 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2023 全国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文言文比较阅读题内蒙古通辽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试题四、文言文阅读完成 8-11 题,共 14 分甲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威后乃进而问之曰:“齐有处士曰钟离子,无恙耶?是其为人也,有粮者亦食,无粮者亦食;有衣者亦衣,无衣者亦衣。是助王养其民也,何以至今不业也?叶阳子无恙乎?是其为人,哀鳏寡

2、,恤孤独,振困穷,补缺乏。是助王息其民者也, 何以至今不业也?选自战国策赵威后问齐使8. 解释以下句中的加点词。每题 1 分,共 4 分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微斯人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有粮者亦食9. 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各句。每题 2 分,共 4 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助王养其民者也,何以至今不业也?10.甲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其作用是什么?3 分11.乙文中赵威后认为怎样才能使一个国家进展壮大?甲文中的哪句话与赵威后的这种思想相照顾?请写下来。3 分四、文言文阅读完成 8-11 题,共 14 分8.4 分探求 假设没有 派,让 吃,给吃10 / 169.4 分不因外物和自己境况的变化而喜悲。2

3、 分这个人是帮助君主抚养人民的人,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成就功业呢?2 分10.3 分谈论,1 分提醒了古仁人之心的内涵,表现作者旷达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鼓励友人,点明中心。2 分11.3 分要以民为本,1 分重用贤士,1 分才能使国家进展壮大。甲文中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与之照顾。1 分山东省菏泽市中考语文试卷(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6-10 题。(14 分)甲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 而诵诗书,无奔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 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假设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

4、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假设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 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认真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 岂知余者哉!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儿自去国至今,为时不过四月,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是甚可怪!汝此去,为求学也。求学宜 先刻苦,又不必交友酬应。千金之资,亦足用一年而有余,何四月未满即己告罄?汝苟在理 应用者,虽每日百金,力亦足以供汝,特汝不应假设是耳。汝如此铺张,必非饮食之豪,起居之阔,必另有所销耗。吾

5、儿恃有汝父庇荫,固不需此,然亦当稍知稼穑之困难,尽其求学之本分。非然者,即学成归国,亦必无一事能为。余今而后恐无望于汝矣!用钱事小而因之 怠弃学业损耗精力虚度光阴则固甚大也。余前曾致函戒汝,须努力用功,何竟忘之?光阴可 贵,求学不易,此中甘苦,应自知之,毋负老人训也。选自张之洞复儿子书,有改 动【注】稼穑s:指农业劳动;训:教导,教育6. 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词。4 分无冻馁之患矣()假诸人而后见也。()余朝京师()是甚可怪()7. 以下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组是 2 分A. 皆集于此。 种植之利有大于此者乎。B. 不必假设余之手录。 吾妻之美我者C. 与之论辩。 蹴尔而与之。D

6、. 言和而色夷。 人不知而不愠。8. 以下各项中,句式与“今诸生学于太学”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2 分A.连,花之君子者也。B.帝感其诚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9.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撰长书以为贽。何携去千金业皆散尽?10.【甲】【乙】两文的作者要表达的观点各是什么?2 分6饥饿;借;朝见;这。7B8C(9) 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为什么带去的那么多钱都花完了。(10) 甲: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低和条件的优劣,以鼓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认真治学。乙:期望儿子花钱要节省,学习要刻苦,要有所得。山东省枣庄市中考语文试卷813 分阅读

7、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甲至于负者歌于涂,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穿插,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来宾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乙滁州之西南,泉水之涯,欧阳公作州之二年,构亭曰“丰乐”,自为记,以见其名之

8、义。既又直丰乐之东,几百步,得山之高,构亭曰“醒心”,使巩记之。凡公与州来宾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 云烟之相滋,原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乎其所睹,耳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噫!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虽然,公之乐,吾能言之。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公乐也,一山之隅,一泉之旁,皆公乐哉?乃公寄意于此也。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注释】:涯:岸边。欧阳公:即欧阳修。构:搭建。直:当,临。洒然:潇洒的样子,形容毫无拘束。吾君:指皇帝;优游:闲适得意;无为:清静自然。曾巩10191083: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此

9、文是作者应其师欧阳修之托而写的。(1)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伛偻提携伛偻:泉香而酒洌洌:杂然而前陈者杂然:则必即丰乐以饮即:(2) 以下各组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临溪而渔 则必即醒心而望B行者休于树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C以见夫群山之相环无丝竹之乱耳陋室铭D醒能述以文者君子深造之以道孔孟论学习(3) 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其可谓善取乐于山泉之间矣。4甲文的“太守之乐”与乙文中的“公之乐”分别指什么?【解答】1此题考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力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老老

10、少少。伛偻:驼背,指老年人。句意为: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冽:清。句意为:杂乱地在前面摆着。杂然:错乱的样子。句意为:肯定会到丰乐亭饮酒。即:靠近,到。(2) 此题考察文言词语的辨析力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含义,进展比较,得出答案即可。 A两个“而”都是表示修饰。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一样。 B第一个“于”,在;其次个“于”,比。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不同。 C两个“之”都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一样。 D两个“以”都是“用”的意思。选项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一样。应选:B。(3) 此题考察翻译语句。解答时肯定要先回到语境中,依

11、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展适当调整,到达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苍颜,脸色苍老;颓然,醉醺醺地样子。句意为: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来宾们中间,太守喝醉了。句中重点词:其,或许;谓,称得上;善,擅长;于,在。句意为:这或许可以称得上是擅长在山水之间查找欢快了。(4) 此题考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力量。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通晓两文大意的根底上,抓住关键语句来分析。结合甲文内容,从“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中可知, “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结合乙文内容,从“吾君优游而无为于上,吾民给足而无憾于下”中可知,“公之乐

12、”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答案:1驼背,指老年人;清;错乱的样子;靠近,到。2B(3) 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来宾们中间,太守喝醉了。这或许可以称得上是擅长在山水之间查找欢快了。(4) “太守之乐”是指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公之乐”指国家安定,百姓丰衣足食。达州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三、文言文阅读每题 3 分,共 9 分【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

13、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二章【乙】海瑞,字汝贤,琼山人。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 督胡宗宪尝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从张。今其行装盛,必非胡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十四,有删改【注释】脱粟:吃糙米饭。艺:种植。曩:从前。发:翻开。橐:布袋的一种。8. 以下语句中加点词

14、的解释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 A.岂不诚大丈夫哉诚:是B. 得志,与民由之由:遵循C. 御史诣学宫诣:到D. 属吏咸伏谒咸:都9. 以下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一样的一项为哪一项A. 倒悬之/父命之B. 独行其道/其迁淳安知县C.谒当以属礼/以顺为正者D.是焉得为大丈夫乎/昨闻海令为母寿10. 以下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为哪一项A. 甲文围绕“何谓大丈夫”的问题,景春提出观点,孟子反对,有破有立。B. 甲文中孟子运用比照表达了对景春推崇的公孙衍、张仪之流的不懈和鄙视,接着从正面提出自己心目中的大丈夫的标准。C. 乙文中海瑞在南平和淳安的言行,表达了甲文中大丈夫标准的“贫贱不能移,威猛不能屈”。 D.乙文通过“布袍脱粟、艺蔬自给”和胡宗宪的话,分别从正面和侧面表现了作为淳安知县的海瑞生活的清贫。8.A9.A10.B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