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199376 上传时间:2024-02-0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和原子第一课时。按照新课标基本理念第4条“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本节课我采用了分组实验、分组讨论的教学模式。结合新课标的要求,我首先对教材进行分析: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化学的重点、难点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物质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的基础之上,学生从五彩缤纷的宏观世界进入充满神奇色彩的微观世界的开始;也为以后学习原子结构、认识化学反应的实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等内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 那么,根据新课标和教材、教参,结合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和教学重、难点: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分子、原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 。(2)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3)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4)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 过程与方法: (1)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勤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 (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抽象

3、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微粒是真实存在的。 (2)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构建微观粒子的概念。这些目标及重、难点在后面的说课过程中将逐一体现。根据新课标要求:初中化学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结合本节课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我确定了以学生实验探究、合作学习、交流讨论、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学习方法为主,教师以精导和多媒体引导为辅的方式,有利于难点的突破。为了呈现重点、突破难点,我的教学环节及各环节的时间如下:具体教学流程:按照新课标基本理念第1条

4、“使每一个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去学习生动有趣的化学”我创设了问题情境:贫民与财主的故事;湿衣服晾干、人嗅到花香的图片,来引入新课。预设问题:财主凭什么在胡乱要钱?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人为什么能嗅到花香?这样设计的目的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在生活中是无处不在的。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和对信息加工处理的能力,我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自主阅读教材并完成导学案上的自主练习。接下来我引用了教材中苯分子和硅原子的图片。学生采用交流讨论、观察思考的学习方法可以得出微粒的真实存在。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真实存在的,也加深了“物质的微粒

5、性”这一重点内容。体现了知识技能目标中的(1)、认识分子、原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2)、了解物质由分子、原子等微粒构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目标(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然后我会引用教材中“一滴水”的例子结合打比方,学生采用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的方法来突出“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这一重点内容。这样设计是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微观世界的微粒,同时我有意将科学记数还原,学生看到这些数据会由惊奇升华为对化学的浓厚兴趣。体现了知识技能目标中的(3)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过程方法目标中的(2)学习运用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加工 。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中的(1)保持和增强

6、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那么,为了呈现分子的另外两点性质这一重点内容,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第2条 “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平等的学习机会”我设计了以下四个学生分组实验:实验1、品红扩散实验实验2、氨分子运动实验(由于是分组实验,浓氨水太多会污染环境,所以我将这个实验做了改进:学生在细铁丝上系两团滴有酚酞试液的高低不同的棉花,再向试管中滴入等量、等浓度的浓氨水并立即塞上橡胶塞,然后将试管分别同时放进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中。请看视频。)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观察现象、分析讨论,结合已有知识能得出“分子在不断运动”、“分子运动快慢与温度有关”的结论。这样设计既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又培养了

7、学生创新、类比、分析归纳等能力。体现了知识技能目标中的(3)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实验3、分子间隔实验(本实验要求学生取用实验1所得的品红溶液与酒精混合)学生采用实验探究、合作学习等方法。这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便于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同时又教会了学生节约药品的美德。体现了知识技能目标中的(3)了解分子的基本性质 ;和过程方法目标中的(1)学习通过观察生活、实验探究等方法获取信息。实验4、分子间隔大小实验设计意图:学生通过亲手实验,能对常见现象进行合理的想象和推理,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体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中的(3)通过实验探究,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总之

8、,设计以上四个实验既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又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突破了难点,还将学生的探究欲望由课内延伸到了课外。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第3条 “了解化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我会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实际问题,如: 1:财主凭什么在胡乱要钱? 2:湿衣服为什么能晾干? 3:人为什么能嗅到花香? 4:变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为什么能鼓起来? 这样设计既解决了课前的预设问题,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又突出了教学重点3“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知识技能目标中的(4)能运用分子的观点解释

9、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和实验现象。 根据新课标基本理念第6条 “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我设计了“自我小结、当堂达标”这一环节。这样设计既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及时反馈了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本节课我设计了4道课外作业:其中1、2题是为了巩固“分子不断运动”这一性质;3、4题是为了加深“分子间有间隔”这一基本性质。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如下: 一、物质由微粒构成 ;微粒是真实存在的。二、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3、分子间有间隔:气体分子间隔液体分子间隔固体分子间隔最后我谈一谈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我着重了两个体现、四个突出:两个体现:体现新课程改革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四个突出:以实验为基础,引导科学发现;以思维为核心,开展问题探究;以学生为主体,促进知识内化;以小组为单位,构建研究氛围。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由于学生首次接触微观粒子,还没有构建微观概念,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切忌贪多、贪难.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