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3153503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3.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满井游记教案 满井游记,是一篇文字清新的记游小品。满井是明、清两朝北京近郊的一个风景区。文章用极精简的文字记游绘景、抒情谕理。历历如画的景物描写,透出京郊早春的芬芳气息,勃勃生机,借景抒感,谕示读者以人生哲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满井游记教案,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一、古今异义1、土膏微润 古义:肥沃 今义:糊状的东西2、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古义:梳掠 今义:夺取3、柔梢披风 古义:在风中散开 今义:一种披在肩上没有袖子的外衣4、恶所无纪 古义:安,哪 今义:厌恶二、一词多义1、于:于时冰皮始解(介词,在)乍出于匣也(介词,从)2、然:娟然如拭(形容词的

2、词尾,的样子)然徒步那么汗出浃背(表转折,却)3、鳞: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呷浪之鳞(指代鱼)4、之:假设脱笼之鹄(表修饰关系,可译为“的.)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表示限定关系,可译为“以)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取消句子独立性)三、词类活用1、作那么飞沙走砾(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飞,使跑)2、鳞浪层层(名作状,像鱼鳞一样)3、泉而茗者(名作动,汲泉水,煮茶)4、罍而歌者(名作动,端着酒杯)5、红装而蹇者(名作动,穿着艳装,骑驴)四、翻译1、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假设脱笼之鸽。翻译:高大的柳树夹立在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觉得自己好似是逃脱笼子的天鹅。2、于时

3、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翻译:这时的河冰面刚才开始融化,水波才闪烁发光,像鱼鳞似的波浪一层层的,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似明镜刚翻开,清澈的光芒忽然从镜匣子中射出来一样。3、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翻译: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嫩的梢头在风中浮荡,麦苗破土而出,短小如兽颈上的毛,才一寸左右。4、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翻译:游人虽然还不算多,但用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也时时能看到。5、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翻译:举凡那些在沙滩

4、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吸水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鬣中都透出喜悦的气息。五、文章分析1、段意:第一段写冬天局促一室外,寂寞难耐的心境;第二段写满井春色,2、第二段顺序:由远及近,由概括到具体。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具体。先总写满井春色的轮廊“高柳大堤,土膏微涧,一望空阔及“假设脱笼之鹄的愉快情怀。然后从四个方面具体写景物的细节:a写河的小峦;b写柳条麦苗;c写游人;d写“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最后给局点明全文的主旨,“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局者未之知也。3、文章主题记叙了作者游历满井所看到的早春景色,抒发了作者喜悦的心情,体现了作者疏放不羁的精神,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官场的厌

5、倦,是个性的张扬和抒发。4、这篇游记写初春景象,抓住了乍暖还寒、万物复苏的特点。如“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一句,写出了柳枝初展的神韵。熟读课文,试找出几处这样的景物描写,略加分析,想一想,作者在这样的描写中渗透了怎样的感情。A“土膏微润,写冬去春来大地解冻复苏的情景,简练而传神;B“冰皮始解,波色乍明,写天气转暖湖冰消融的情景,令人精神为之一振;C“麦田浅鬣寸许,写麦苗破土初芽的情景,准确而生动。作者的感情:描写中无不渗透了作者对春回大地的喜悦之情,对自然界重新焕发生机的观赏和赞美。5、本文在记叙描写中多处运用比喻,是找出一句进行赏析,结合高低文体会其叙述效果。A“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以新开明镜比喻新绿水波,写出了水光的明丽,贴切而有新意;B“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以新妆倩女比喻被晴雪洗过的山峦,写出了春山的“鲜妍明媚,生动而又传神;以物比人C“麦田浅鬣寸许,以兽颈之毛比喻还没有长高的麦苗,简明而又形象。以物比物D“假设脱笼之鹄, 即景生情,初睹春光的作者感到自己像笼子中飞出来的天鹅一般。比喻形象贴切,具有强烈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总结/计划/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