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德烈读书心得范文5篇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146299 上传时间:2023-07-1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德烈读书心得范文5篇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安德烈读书心得范文5篇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安德烈读书心得范文5篇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安德烈读书心得范文5篇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安德烈读书心得范文5篇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德烈读书心得范文5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德烈读书心得范文5篇(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德烈读书心得范文5 篇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1“妈妈,你和我说话的方式,还是把我当作 小孩看待,你完全无法明白我是个 成人, 你给我足够的自由, 是的,但你知道吗 ?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予,你并不觉得那是我本来就有的天生的权利! 对,这就是你的生态啊。也就是说,你到这天都没法明白: 你的儿子不是你的儿子, 他是一个完全独立于你的别人 ! ”拿起亲爱的安德烈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这样一段话,瞬间一种强烈的共鸣扑面而来。的确,我们这个年龄段的人,总是会有很多自己的思想,想着走自己的路,选取自己的品味,在搞自己的游戏,并总是在心底高呼: “妈,你能不能明白,我们要自己出去探索。”这便是我们

2、心中的独立。而我是从何时开始变得上述般反叛的,具体自己也说不清楚。 或许是我产生 “这么大的人同母亲还太亲近,代表着本身人格独立性不够完整”的观念开始的。只记得去年自己当选“蠡中年度十大人物”后,家里没人知道,直到颁奖的前一天晚上, 母亲才因我的一句话 “明天的颁奖典礼我是获奖者之一”而得知。“什么 ?你?! 你申请了 ?怎样没和我们商量 ?”那一刻望着母亲惊愕的表情,心底却莫名地涌起一种快感,这是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自己做决定, 而且是一次成功的决定。于是每每当我想起这一经历, 嘴角便会情不自禁地扬起一丝得意的笑。然而当我读到书里第三十四封信中龙应台应对儿子的独立宣言时的“惨状”,这抹浅笑满满

3、的冻结、封存。从未想到原来作为母亲的她们,应对这样的言语与场面是这般“无法应付”。那一刻,我首次于她们的角度开始试想。一开始的自己,只是个柔软地躺在母亲怀里的小婴儿,大声地啼哭,傻气地笑,流着口水亲切地叫着妈妈。然而,随着时刻的推移,我悄然成长,一点点地变得成熟, 一点点地追求独立, 然后毅然地奔向那个未知的世界。这一切都在母亲的眼里,而她只能远远地站在身后,惆怅地望着我的背影,在遥远的地平线上变得越来越小 或许, 在她心里依旧清晰地记得,那个柔软地躺在自己怀里无助啼哭的婴儿时代的我, 而我却仿佛一夜之间变得亭亭玉立,说话干脆,做事自信,又不拈人,并且叛逆地表示,我没话想和她说。这个时候,一旁

4、的母亲真得会很心痛吧。此时再回想自己, 在这羽翼还未丰满之际, 就早已想方设法地追求“独立”,是否的确疏忽甚至在无形中伤害了有着中国“保护式”教育心理的母亲。一番沉思之后,目光再一次回到手中的书上。书的封面,是英俊的安德烈沉思的样貌。蓦然发现再叛逆的孩子,在母亲面前,其实仍然只是一个孤独成长的少年,一个应对学习、情感、生活常常困惑,却发奋地去适应和排解的少年,一个拥有和自己一样血液的优秀、感性、率真、诚实、幽默的可爱少年。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2我们原来也可能在他十八岁那年,就像水上浮萍一样各自荡开,从此天涯淡泊, 但是我们做了不一样的尝试我发奋了, 他也回报以同等的发奋。 我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

5、十八岁的人, 他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 日后的人生旅程, 当然还是要飘萍离散人生哪里有恒长的厮守 ?但是三年的海上旗语,如星辰凝望,如月色满怀,我还奢求什么呢 ?龙应台认识一个十八岁的人亲爱的安德烈是龙应台女士和他的儿子安德烈依靠书信体共同完成的两代人的对话:东方礼貌与西方价值观的碰撞 ; 成年母亲和 80 后儿子的思维分歧 ; 还有便是一个普通母亲对于分开多年的孩子的内心关照。如果安德烈的母亲不是龙应台, 而是一个普通的大学教授,或许这些靠电缆计算机才得以实现的沟通交流不会产生这么广大的影响 ; 如果这对母子之间不是中间隔着三十年,并且隔着东西文化,或许这些交流就不会有如此深远的好处 ;

6、 如果这些多年来的书信没有集结成册对外销售, 或许那会是中国文坛的一笔损失和中国社会的莫大遗憾。这是一个五十岁的母亲和十八岁的儿子之间的对话, 是一个“自以为成熟理性”的人和“被认为年少轻狂”的人的对话。一、爱与不爱“我知道他爱我, 但是,爱,不等于喜爱, 爱,不等于认识, 爱,其实是很多不喜爱,不认识,不沟通的借口,正因有爱,因此正常的沟通能够不必了。”老师对学生似乎也永远有一种这样的以爱作借口的不爱, 比如说我们常听常说的“这是为你好” ,因此而不沟通不解释的种种,并没有把学生当成能思考,有主见的人。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3这本书是我去表姐家玩, 在她家的书柜里看到的, 姐夫是一个高中的语文

7、老师,极力推荐这本书,说他的学生看了都很有感触。拿回来看了之后还真有不少收获。这本书主要是讲安德烈十四岁的时候,龙应台离开欧洲, 回到台湾,就任台北市首任文化局长。等她卸任回到儿子身边,安德烈已是一个一百八十四公分高的十八岁的小伙子,坐在桌子另一边, 有一点“冷”地看着妈妈。他们是两代人,年龄相差三十年; 他们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失去小男孩安安没关联,但龙应台必须要认识成熟的大学生安德烈。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时刻互相通信。龙应台“认识了人生里第一个十八岁的人” ,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收入此书的的三十多封书信,感动了无数被“亲子”之间隔阂与冲突深深困扰着的读者。本书为读

8、者弭平代沟、 跨越文化阻隔、两代人沟通交流带来了全新的思维和方法。平时生活中也听到很多 w家长在抱怨自己的小孩不懂事,不发奋,而孩子们也抱怨家长不明白他们, 甚至觉得自己的父母都落后了,跟不上时代,从而引发了一些不愉快的家庭事件, 有的孩子还离家出走。在我身边就有一些很真实的例子,因此看到这本书我就特有感触,好像是把钥匙打开心中的锁,正因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不合会给家庭带来很大的伤害, 亲人变成敌人真的让人无法想象。从这本书中我看到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我想这是此刻很多中国家长很难做到的,他们往往以爱的名义去剥夺孩子的自由,觉得自己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因此就就应听他们的,否则就视为不听话,不

9、懂事。我个人觉得这反而会让孩子有叛逆心理或者会觉得压力很大, 好像做的一些发奋都是为别人, 很被动,当这种压力超过必须的限度就会选取逃离,也就引发了一系列的杯具。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只是缺少相互明白、相互尊重,其实人与人之间都就应做到这一点。在这本书中还让我看到了两个字用心,用心去做一件事情,用心去体会,用心去发现, 就会有很多意外的收获。期望这本书会给你们也带来一些不一样的感觉。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4陆陆续续的最后读完了亲爱的安德烈 ,给我的最大震撼是书中那些关于父母与子女的沟通的描述, 那些在我这样的中国孩子看来新奇无比的教育且见解独到的方式, 令我耳目一新, 那个既有成人的

10、老道,又不乏孩子的偏激, 既睿智幽默,又不失天真烂漫的安德烈更是给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书中的安德烈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他喝酒、聊天、听歌、开 Party 、旅行 ,简直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再来看看我们学生时代的生活:早早地起床、匆匆忙忙地上学、没完没了地做作业、上不完的各种补习班 ,即使偶尔也有短暂的放松和娱乐, 也大多是来去匆匆,蜻蜓点水,从来无法尽兴, 比起安德烈的自由和惬意差得何止十万八千里 ; 安德烈遇到了挫折,妈妈龙应台来安慰他,而当我们遇到这种状况时,却往往收获的是家长和老师的联合斥责 ; 安德烈成功时,妈妈、弟弟和朋友会为他送去衷心的祝贺, 但我们取得的成功却永远是理所当然

11、,不足为奇,甚至在老师和家长眼睛里永远是那样微不足道,与他们的期望相距甚远。这难道就是东西方教育理念的不一样吗?菲力浦在第 34 封信独立宣言中总结归纳出一个十分精辟的结论:欧洲人看人是看年龄的, 只要满十四岁了, 连老师也要用 “您”来称呼学生。但是,中国的家长和老师却往往忽略孩子的年龄,而是刻意的去强调辈分、尊卑, 不管孩子是不是已经长大了,只要站在爸爸、妈妈或是老师身边,他的身份就永远只能是“孩子” ,永远不能得到尊重,永远只能选取服从。难道在中国人眼里,孩子只能算一个成人们随身携带的物件 ?中国人之因此不肯尊称一个 14 岁以上的少年为 “您”,仅仅是为了保全那点少的可怜的面子吗 ?顺

12、着菲力浦的遭遇探究下去,我又发现了一点,那就是中国的父母在夸赞孩子时总是对他的父母说: “你的儿子真厉害 ! ”,“你的女儿真棒 ! ” 诸如此类,真是可笑,这到底在夸谁呢 ?别以为对方是“小孩”就能够剥夺他的发奋和成就 ! “小孩”也是人,也是有资格获得尊重的人,也需要平等的对待,难道所谓的“人人平等” 在孩子身上就不适用了吗 ?! 由此看来,在东西方在对待孩子的观念真的有着巨大的反差。亲爱的安德烈读书心得5亲爱的安德烈是由着名作家龙应台和她的儿子合着的一本书,书中摘录了一位母亲与她的儿子透过信件来互相了解,大意是:在安德烈十四岁时,龙应台离开欧洲,前往台北任职,于是,这对母子暂时的分开了,

13、 等到卸任再回儿子身边, 安德烈已经是一个小伙子了,龙应台发现,四年间,儿子长大了,母子间却多了一堵无形的墙,如往往在同一个问题的看法上, 双方多次出现分歧, 龙应台感到儿子变了,他们是不一样的两代人,也是两国人,中间横着东西文化,于是,母子俩用了三年的时刻,以书信的方式,进入了对方的世界、心灵,龙应台“第一次了解了自己十八岁的儿子” ,安德烈也“第一次认识了自己的母亲”。书中安德烈向母亲这样写道: ”妈妈,你跟我说话的语气和方式, 还是把我当十四岁的小孩看待, 你完全无法明白我是个二十一岁的成人。你给我足够的自由,是的,但是你知道吗 ?你一边给,一边觉得那是你的授权或施舍” ,书中不乏这样的片段,语言犀利,点名了安德烈不期望妈妈还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期望自己能独立,能长大。就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一个的例子。 我的一个好朋友,平时在学校里学习成绩很优异,是他们班的班长,是一个有个性,有创意的女生,在他们班,她很受同学们的欢迎,有个性多的好朋友,活泼又开朗,但是,回到家中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沉默不语,每一天回到家就埋头写作业,把自己闷在房间里,不喜爱和家人交流,把心灵的窗子也关得紧紧地, 似乎不想让一丝阳光照射进来。 在家中不喜爱和父母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致辞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