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马说讲学稿老师版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144075 上传时间:2023-06-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3马说讲学稿老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3马说讲学稿老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3马说讲学稿老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3马说讲学稿老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3马说讲学稿老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3马说讲学稿老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3马说讲学稿老师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佛山市第三中学初中部八年级语文学科讲学稿(教师版)课题: 第23课 马说(2课时)执笔人:李丽华 审核人:李淑红 时间:第五周 班别学号:_学生姓名:_学习目标课标: 1积累相关文言字词,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背诵全文。2培养口头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难点: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在文中的使用。学 案 (课前课堂测评心得)组织教学【自主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祗(zh ) 骈(pin ) 尽粟(s) 一石(dn) 槽枥(co)(l) 一食(sh) 食(s)马者不知千里而食(s )也食不饱 ( sh )

2、 食之( s )不能尽其材 2、解释字词。祗:只是 一食:吃一顿食马者:喂马的人 且:犹,尚且等:相等安:怎么 材: 才能 通:通晓 3、翻译句子。(1)不以千里称也 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4、一词多义(1)策策之不以其道 (用鞭子打(驱使)执策临之(马鞭子 ) (2)之 策之不以其道(它,代千里马)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无义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的,助词) 执策而临之( 它,代千里马 )(3)其策之不以其道 (它的 )食之不能尽其材(它的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它的 )其真无马邪?( 岂,难道 ) 其真不知马也。 (恐怕,其实 ) 安求其能千里也( 它,代千里马 )(4)虽 故虽有名马(即使 ) 虽有千里之能( 虽然 )(5)以 不以千里称也( 因 ) 策之不以其道( 按照 ) 能以径寸之木( 用 ) (6)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吃 ) 食之不能尽其材( 通“饲”,喂养 )(7)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能够 ) 虽有千里之能(才能,本领 )(8)尽 一食或尽粟一石(吃尽 )食之不能尽其材(竭尽(使充分发挥

4、) 林尽水源( 完,没有 )5、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才美不外见 _见_通_现_ 含义:_显露(或表现)_ 食之不能尽其材 _食_通_饲_含义: 喂 _材_通_才_含义:_才能_ 其真无马邪 _邪_通_耶_ 含义:_吗,表疑问_ 6、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_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_ _ 安求其能千里也_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_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

5、食马者”的辛辣嘲讽。_ _ 不以千里称也_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_ 【合作交流】(一)读一读 1、听读 听老师范读课文,学生画出生字词,再次熟悉。 2、自读 学生自己朗读课文,读准节奏与停顿。(二)译一译1、自译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己试着翻译课文。2、互译 提出自己不会译的句子,小组合作,师生共同解决。(三)思一思1、请同学们阅读思考,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1)伯乐与千里马的关系是什么?答: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是什么?答: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其真不知马也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

6、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3)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2、分别概括各自然段的层次大意:第一层(第1段)说明伯乐对手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第二层(第2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第三层(第3段)总结全文。表现作者对封建统治者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3、精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请按下面的提示梳理本文的结构。 正面提出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反面展开议论: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因而千里马被终身埋没的命运也就不可避免

7、分析 千里马被埋没 的原因。 对无知的“食马者”发出强烈的谴责,进行了辛辣的嘲讽,最后归结出 其真不知马也 贯穿全文的中心句。(3)、千里马有哪些不幸的遭遇?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4)、你是怎么理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的?表现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5)、伯乐和千里马的寓意及其二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千里马寓人才,伯乐寓能发现赏识任用人才的人。先有伯乐,而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要发现人才,爱护人才,否则,人才就会被埋没,有人才也等于没有人才。在韩愈看来,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而是发现人才的人。所以说

8、课文中流露的是作者怀才不遇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当堂反馈】1、马说是一篇 议论文 ,作者 唐朝 (朝代) 韩愈 (姓名)。文章短小精悍,通篇运用 托物寓意 手法。2、文中的“伯乐”比喻 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千里马”比喻 有才能的人 ;“食马者”比喻 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 。3、文中写千里马遭遇的语句有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暗示封建统治者既 不能识别人才 又 不重视人才 ,致使大批人才被埋没。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愚昧无知 ,揭示这一原因的语句有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其真不知马也 ;被

9、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4、下列加黑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执策而临之B 策之不以其道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D 一食或尽粟一石 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5、下面品析不准确的一项。 ( D ) A文章共用十一个“不”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食马者”的无知与平庸愚妄。B第一、二、三段结尾的三个“也”,分别表达出痛恨、愤慨、嘲讽的感情。C文章为表现主题采用的手法是托物寓意。D文章从结构看是先反后正,再层层深入,使文章短而中心突出。6、表达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其真不知马也

10、 【课外拓展】阅读下文,完成下题。蝂,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地死。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所累,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踬也,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注:卬n:高举着头。踬zh仆:跌倒。病:疲惫。艾y:停止,悔改。译文: 蝜蝂是一种擅长背东西的小虫。爬行时遇到东西,总是抓取过来,抬起头背着这些东西。东西越背越重

11、,即使非常困难也不停止。它的背很粗糙,因而东西堆上去不会散落,终于被压倒爬不起来。有的人可怜它,替它去掉背上的东西。可是蝜蝂如果能爬行,又把东西像原先一样抓取过来背上。这种小虫又喜欢往高处爬,用尽了它的力气也不肯停下来,导致跌倒(最后)摔死在地上。 现今世上那些贪得无厌的人,见到钱财就捞一把,用来填满他们的家产,不知道财货已成为自己的负担,还只怕财富积聚得不够。等到一旦因疏忽大意而垮下来的时候,有的被罢官,有的被贬往边远地区,也算吃了苦头了。如果一旦被起用,他们又不思悔改,天天想着提高自己的地位,加大自己的俸禄,而且变本加厉地贪取钱财,以至接近摔死的程度,看到以前由于极力求官贪财而自取灭亡的人

12、也不知接受教训。虽然他们的外形看来庞大,他们是有名的人,可是见识却和蝜蝂一样。也太可悲了1解释加粗字的意思。辄持取(就)人或怜之(有的人)苟能行(如果)又持取如故(先前,从前)又不艾(停止,悔改) 亦以病矣(疲惫)2选出加粗词用法不同的一项(B) A以厚其室 B为去其负 C日思高其位 D大其禄3选出加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B)4这则寓言写法上有什么特点?主要寓意是什么? 特点:用了对比写法,用蝂的生活习性同“嗜取者”的思想行为作对比。寓意:深刻地讽刺了那些贪得无厌的贪官污吏,指出他们实际上跟小虫一样愚蠢,结果必然自取灭亡。资料链接1、作者及写作背景 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795-800)。其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曾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而志不得通”。但他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