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新城绿色发展课题建议书.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134835 上传时间:2023-08-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5.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明新城绿色发展课题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光明新城绿色发展课题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光明新城绿色发展课题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光明新城绿色发展课题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光明新城绿色发展课题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明新城绿色发展课题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明新城绿色发展课题建议书.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光明新城绿色发展课题建议书当前,在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应对气候变化任务日益紧迫的形势下,绿色低碳发展已经成为国际社会共同的理念和行动。许多国家与地区提出实施“绿色新政”,将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制定发展战略,投入资金,支持节能环保、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转变消费模式,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强劲、平衡、可持续增长。全球范围内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可以肯定的是绿色经济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有活力和发展前景的经济形式。在节能减排的大形式下,党和国家领导人对生态城市建设以及低碳经济的发展问题也极为重视,多次在不同场合对此发表指示。哥本哈根会议中,中国政府明确承诺

2、,单位GDP的碳排放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40-45%。在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也将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了突出地位,提出了从国土开发、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制度建设等角度全面出发,以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光明新城的建设目标,正是要打造成为国际领先的科技城、生态城、宜居城,成为“高起点、高标准的科技示范园区”,实现资源高效利用、环境品质改善、生态价值提升与探索科技园区发展新模式的全面结合,促进区域循环经济的发展。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由深圳市政府和清华大学共同建立的一个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实体。经过15年的发展,研究院在自主创新、产学研和科技企业孵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完成1

3、50多项科技成果转化,技术创新产出价值100多亿;承担了包括国家863、973、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广东省教育部产学研重大专项,以及深圳市、南山区等250多项课题,与300多家企业签订技术合同;累计孵化600多家企业,在孵企业165家。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坚持依托清华大学的综合科技实力,努力以技术服务地方。根据国家发展的需要及时组织一些重大的产业化项目,为国家和地方政府分忧。在当前我国城镇化加速的大趋势下,研究院也积极投入力量从事低碳城市发展与智慧城市发展方面的研究并进行相关资源的整合工作。目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是国家开发银行与住建部投资800亿人民币,共同推广智慧

4、城市建设的主要技术支撑单位。针对光明新城的低碳发展,生态友好型开发的需求,我院与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研究所、建筑学院等单位共同探讨,提出光明新城绿色开发建议。首先是光明新城的生态专项规划,从功能区划分,到建筑类型控制等方面形成可操作性、具有示范性的规划;并就电力节能、建筑节能、交通节能等专项建立量化的低碳能源模型,分析在中期以及长期不同投入投入产出下的能耗状况,完成5至10年的数据预测,形成中长期能源规划并制定产业发展方向与项目引进指引。这些研究工作既可以有选择性地分项开展,也可以整体进行,形成既具有较强实操性,又占据较高理论高度的研究成果。光明新城的绿色发展研究清华的生态规划一直以“源于生态、低

5、碳节能”作为开展可持续设计的基本原则,通过清华大学科研和学科的综合优势,自主开发规划软件及构建能源、景观、植物生态效益等基础数据库,在总规、控规阶段充分利用不同产业结构下的用能特点和减排特征,充分根据用能需求和排放在空间、时间、宏观、微观维度上的差异性,结合土地与交通一体化利用、空间布局、功能混合、能源系统及供给方案、景观生态(碳汇)、通风廊道等进行多情景、多目标优化的节能减排规划工作。最后,基于能源供应可靠性、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排放、环境宜居性、技术经济性及运营成本、不同技术额增量成本、收益分析等,实现与生态规划相适宜的空间规划优化布局以及分地块、分区的城市规划设设计方案优化。通过编制城市生

6、态专项规划,将有效提升光明新城低碳项目的可操作性、示范性和可推广性,为城市建设和发展打下深刻的低碳生态园区烙印。1技术路线结合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中鼓励发展生态城、绿色建筑和节能建筑的政策思路,瞄准深圳市乃至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将创建国家能源高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实现科技园区发展的新模式结合起来,通过挖掘、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全过程管理、分阶段优化不同功能区、不同类型建筑的生态指标规划控制,建造高品质、高性能的生态科技园区,从而实现国家、企业和社会的三得益。项目关键:如何在全国各地都“竞相上马”生态城和科技园的情况下,体现光明新城的国际先进性和独特优势,提升项目的可操作性、示范性和可

7、推广性?我们认为,重点在于:第一:突出“光明新城”的整体混合开发,即基于生态理念统筹产业、技术、政策和社会行为规划,实现发掘产业发展新模式、推动循环经济、统一低碳节能目标、提倡节约理念的全面结合。第二:规划方案的多学科融合工作和跨专业平衡。通过长期科研与大量工程实践的结合,对多种方案比较选优。从整体出发,达到系统的最优配置,同时将风险排除在规划阶段,实现全过程、集成化的生态规划和低碳节能解决方案。第三:在分析总结光明新城能源消费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TIMES模型分析光明新城2020年能源需求的趋势,评价光明新城能源供应尤其是电力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制定和评价交通行业的节能减排专项方案,评估分

8、析规划产业与入住项目的(建筑中的制冷和照明)的节能减排措施、潜力及投资成本,形成量化的光明新城长期能源规划。同时,通过争取国家和省部级部门科研立项,使得光明新城的生态示范效应在国家和地方,以及政府、市场和社会等多方面获得认可。形成产业结构与低碳、节能的互动、提出不同的理念和想法,并在规划中付诸实施。清华的生态规划的框架下,将包含以下八个方面的内容,包括:土地利用、绿色交通、生态景观、低碳能源、水环境、环卫系统、生态产业和政策管理。由八大方面入手详细规划、高效设计,科学运用生态原则和技术,开创了生态、高效、宜业宜居的新型科技园发展模式,开辟出一条低碳生态规划的路径。另一方面,通过广泛调研当前国内

9、外最新的生态、节能、绿色建筑标准和低能耗、绿色建筑的理念,为项目量身打造最适合的生态节能技术体系,同时也为申请国家绿色建筑等相关奖项打好基础。2. 课题研究内容规划立足于使基础设施、道路交通等方面的建设最优化,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与科技研发相互促进发展,要通过新能源产业与建筑、基础设施(道路、能源系统等)的结合,发掘生态城市发展新模式、推动循环经济、统一节能目标。预计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 低碳排放专题研究。包括对用地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的方案以及总量进行详细分析;研究光明新城电力系统的低碳发展和最低成本供应分析;研究交通及建筑部门节能减排潜力、及成本分析;对绿色建筑的示范规模、区域和经济效益

10、分析;区域微地形对环境以及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2. 调研分析光明新城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识别光明新城未来能源需求的关键部门;构建光明新城未来能源需求的TIMES模型,建立不同的能源需求情景,应用模型模拟2020年不同情景下的量化的能源需求,供应结构和CO2排放量。3. 编制光明新城生态理念实施技术方案及导则,并将研究成果细化至分地块中。研究内容包括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景观绿化体系、交通、材料(固体废弃物)、土地空间利用和功能分区、室内外物理环境控制、建筑单体材料选择等)。4. 生态指标体系。制定园区的低碳发展目标,并针对用地的特点,并考虑开发

11、周期中技术、经济等实力的进步,编制合适并具备可操作性的生态指标体系和分地块指标体系,用于指导园区的建设。内容包括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绿色建筑设计、水资源高效利用、生态景观绿化体系、土地空间利用、交通、环境卫生等。5. 提供技术支撑以及指导,配合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控规用地,修改完善控规用地及指标,并将生态规划方案和指标落实在控规及专项规划中。6. 生态城市规划建设和发展的政策与管理专项研究及实施。7. 可根据委托方要求,协助进行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申请及专项资金补助、住建部绿色建筑的设计咨询与申报工作等。8. 协助规划部门与建筑设计部门进行协调,监督设计部门严格按照生态

12、专项规划要求进行设计,选用相应的低碳节能技术,达到规划要求。9. 在建筑物与园区的能源监控点装表,实现能源使用监控。3. 课题研究产出及预算1. 研究内容的第1项与第2项主要形成形成光明新城能源长期发展和节能规划建议,并建立未来能源需求的TIMES模型,这部分工作预算为50万元人民币;2. 研究内容的第3至第6项将形成光明新城生态专项规划,预算为万元人民币;3. 研究内容的第7至第9项属于长期服务内容,将根据工作量以人工月方式来提供服务;4. 相关工作业绩在战略研究领域,与国家相关部委合作,完成了、白皮书,目前正在修订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09年度报告。其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4

13、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省部级奖14项,国际学术奖励1项。与本项目紧密相关的生态规划项目如下:4.1国内重点能源规划项目l 我国2020年温室气体控制目标、实现路径及支撑体系(2010-2011)l 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l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政策与行动l 我国气候变化国际谈判中长期战略研究(2010-2011)l 碳关税、碳市场相关问题研究(2010-2011)l 三可(可报告、可测量及可核实)及可比性问题研究(2010-2011)l 应对气候变化综合支撑技术研究(2006-2010)l 减缓气候变化关键技术研究(2006-2010)l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政策措施中的关键问题研究

14、(2010-2012)l 西部资源开发利用中复杂性建模方法研究(2005-2009)l 十二五能源供需总量和结构分析及系统优化研究(2010-2011)l 中国移动国际信息港能源规划(2012-2013,260万平米)l 武汉东湖中央旅游区能源规划(2010-2011,1.2平方公里)l 北京市中关村科技园区大兴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能源规划(2008-2009,4.5平方公里)l 通州商务园一期能源定额制定及能源方案规划(2008-2009,2.2平方公里)l 天津中新生态城能源基础设施规划(2007-2008,28平方公里)l 北京CBD新区能源规划方案(2008)l 北京中关村科技园能源规划研

15、究l 中国欧盟环境管理合作计划EMCP/LMD怀柔山水园林城市生态规划编制及对怀柔新城规划的实施与应用l 北京房山十渡镇八渡村农业生态示范园规划及绿色民居设计l 唐山南部沿海地区空间战略发展研究(生态规划/资源保护利用研究/国内外港口港区港城发展模式研究)4.2国内重点生态规划项目l 苏州-南通科技产业园生态规划(2009-今,50平方公里)l 江苏省武进低碳示范区启动区低碳规划(2009-2011,3平方公里,)l 南京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园低碳生态规划(2008-2009,1.2平方公里)l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生态科技城生态规划(2007-2009,4平方公里)以上4个园区均获得江苏省建筑节能与

16、绿色建筑示范区称号,各获得1500万-2000万不等省财政支持l 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生态规划(2010-2012,占地206平方公里,建设用地79平方公里。北京市2010-2020年重大项目,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规划的核心部分)l 唐山曹妃甸国际生态城城市规划与设计(2008-2009,总面积150平方公里,启动区面积30平方公里)l 杭州奥体博览城低碳绿色园区规划(2009-今,5.8平方公里,商务部绿色能源应用示范园)l 绍兴市奥林匹克体育公园绿色生态规划(2009-今,0.6平方公里)l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发展区生态规划研究与制定l 武汉东湖华侨城项目生态规划及绿色建筑技术咨询l 北京市海淀北部新区总体整合规划专题研究三:生态规划实施及湿地保护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