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启五:闽南语报站是一味精神小吃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63130747 上传时间:2023-08-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郑启五:闽南语报站是一味精神小吃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郑启五:闽南语报站是一味精神小吃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郑启五:闽南语报站是一味精神小吃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郑启五:闽南语报站是一味精神小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郑启五:闽南语报站是一味精神小吃(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闽南语报站是一味精神小吃 郑启五 接受厦门卫视“凤凰花”的采访,我才知道厦门公交车的语音报站的提示是有区别的,岛内的车一律只有普通话,而通往岛外的则有普通话和闽南话双语,难怪我登上“厦大海沧”的841时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 有一位岛外来的阿伯因为听不懂普通语而坐过了站,要投诉公交。公交则认为岛内基本普及了普通话,因此没有必要再进行闽南话的复播。我以为,阿伯的投诉理由是不大成立的,因为你上车后就一直处于语音提示听不懂的状态,自己就应该有所准备,提前请边上的老客协助。而公交已经尽了通报义务,是没有任何责任过错。 不过用闽南话通报站名,好像通报的不仅仅是站名,它似乎还通报了乡情和乡音,带来了语言活

2、化石“活”的灵动,让我们的台胞和侨胞有“耳熟能详”的亲切感。即便是全国各地来的游客,也能通过这样的双语提示,无意中学到几句闽南语,成为游览厦门的一种精神小吃,那“博物馆”、“胡里山”、“珍珠湾”的闽南软语,让人甘之如饴 外省人来厦门,常常会对闽南话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当年鲁迅在厦门买香蕉时听了“吉格浑”(一角钱),就急不可待地书信告知他心爱的女友,至今仍在两地书里叮当有声。我的一个北京朋友沈丹青写厦门的游记里最妙的描述是“哇嘎你共”(我跟你说)。其实各地游客在厦门的公交上无意中学会闽南话的“厦门大学”或“轮渡码头”,不也是很有兴味或很惬意的事情?即便没有这种雅兴,但入乡随俗,应该也不至于把它当成烦人的噪音。 多年来我们厦门的文教部门一直在倡导闽南文化,让一些中小学生摇头摆尾学用闽南话读经诵文,社会上还有公益性质的闽南话学习班,厦门电视台开办“我爱闽南话”的专栏节目其实林林总总的普及宣导效果还未必有一个“双语通报站点”的“被影响”来得大,所谓“无心插柳柳成荫”大概就是这么一个意思。厦门公交啊,您用闽南话通报的那一声那一句功德无量哦,真的不仅仅只是方便了岛外的阿嬷阿公,说不定还会让我们美丽厦门湾更加蔚蓝了几分 2012/2/08263132863172376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