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变换分析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63121086 上传时间:2023-03-1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讲++变换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七讲++变换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七讲++变换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七讲++变换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七讲++变换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讲++变换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讲++变换分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讲 变换分析一、变换及变换分析的产生 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由于层次分析法的局限,自然地引进了变换分析法。变 换分析,源与美国描写语言学家海里斯(Z.Harris)。所谓变换,是指表层结构层面 上包含有相同的共现词而且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相同的两个句式之间的 依存关系。如:“台上坐着主席团”和“主席团坐在台上”两个句式,表层结构层面包含有 相同的共现词:台上、主席团、坐。而且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系相同:主席 团施事,坐动作,台上处所。所以两个句式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为什么 语法研究中要引进变换分析法?请看实例:(1)台上坐着主席团(2)台上演着黄梅戏用符号表示都是:NPl+V+着+NP

2、(处所+动词+着+名词性结构) 用层次分析都是:台上坐着主席团 台上演着黄梅戏但两句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不同:句表示存在,表静态(A),句表示活动, 表动态(B)。有时我们还会遇到这种类型的歧义句:( 3)路边载着树。例既可以理解为(A)义,表示存在(意即路边有树),表静态;也可以理 解为(B)义,表示活动(意即路边正在栽树),表动态。那么上述意义上的差别是由什么造成的呢?那是由句法结构内部实词和实 词之间的语义联系的不同造成的。具体说,NPL “台上”指明NP “主席团”存在的处所,NPL “台上”指明V+NP “演黄梅戏”这一活动的场所,这种实词与实词之间的语义联系通常就称为隐性 语法关系,或

3、称语义结构关系,由语义结构关系造成的歧义句式,层次分析就无 能为力了,这就要求我们去探求新的分析手段,变换分析的运用正是适应了这种 研究的需要。假设例表示的语法意义为(A)义,例表示的语法意义为(B)义,相 应地,我们就可以根据“ NPl+V+着+NP ”所表示的不同语法意义,把这个句式 分化为A和B 两个句式:即: A NPt +V+着+NPB NPt +V+着+NP先看A式,我们发现A式跟“NP +V+在+ NPl”(假定为C式)相联系,例如:A式:NPt +V+着+NP台上坐着主席团C式:NP +V+在+ NPt主席团坐在台上“主席团坐在台上”也表存在、表静态,而且NPL “台上”也是指

4、明NP “主 席团”存在的处所,即A 式和C 式有相同的共现词,共现词之间的语义结构关 系相同,所以A式和C式之间存在着变换关系。A式C式变换不能只是一个句子能变换,要一系列的句子都能变换,如:C式A式门口站着人人站在门口 前三排坐着来宾来宾坐在前三排 床上躺着病人病人躺在床上 门口贴着对联对联贴在门口 黑板上写着字字写在黑板上 墙上挂着画画挂在墙上现在看B式:B式可以跟“NPl+正在+V+NP”句式(我们将这种句式记为 D式相联系,如:B台上演着黄梅戏D台上正在演黄梅戏“台上正在演黄梅戏”也表示活动,表动态,而且npl “台上”也是指明“演 黄梅戏”这一活动的场所,类似的例子如:B式D式门外

5、敲着锣鼓门外正在敲锣鼓 外面下着大雨外面正在下大雨 大厅里跳着舞大厅里正在跳舞 教室里上着课教室里正在上课上述情况表明,B式和D式之间有变换关系,B式可以变换为D式,即:B式D式值得注意的是,A式只能与C式发生变换关系,与D式之间没有变换关系, 反之,B式与D式发生变换关系,与C式之间没有变换关系,即:ACBD*D*C由此可看出,句式A和B之间的对立。上面说到的例“路边载着树”既 可以表示(A)义,(表存在、静态,意即路边有树);也可以表(B)义,(表活 动、表动态,意即路边正在栽树)。这是A式和B式在这个具体的句法结构身 上重合的结果。我们通过变换分析可以证明这一点。当此例表示(A)义时,它

6、 为A 式,可以变换为C 式:A路边载着树 C树栽在路边当此例表示(B)义时,它为B式,可以变换为D 式:B路边载着树D路边正在栽树这样,通过变换分析达到了分化有歧义的句式的目的。(后边加陆P235) 变换分析与层次分析不同,层次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内部的分析,通过分析 使我们了解到一个句法结构内部所包含的若干个词是怎样按一定的句法规则一 层一层地组合起来的。而变换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的外部分析,即着眼于考察所 分析的句法结构(一般称之为原句式)跟与之有内在语义联系的句法结构(一般 称之为变换式)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达到分化歧义句式或给原句式分类、定性 的目的。二、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 我们知道,层

7、次分析的客观依据是句法构造的层次性,变换分析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呢?即:(一)语言表达要求细致而又经济的原则,致使语言中同一个意义可以用不 同的句法格式来表达,从而造成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同义格式。如:“我给了他 一支笔”,这个意思可以根据不同的表达需要采取不同的句法格式:我给了他一支笔。笔我给了他了。(我说让你给他一支笔的,)( )给了他一支笔。(,他送我一本书)( )我给他了。(你不是说要给他一支笔吗?)他我给了一支笔。(,小王我送了一本书。)我把笔给他了。(二)要表达的意义是无限的,而语言中格式是有限的,用有限的格式来表 示无穷的意义,致使语言中同一种句法格式可以表达不同的意义,从而使语言中

8、存在着大量的同形格式,即歧义格式。如:鸡不吃了。鸡不吃食了。不吃鸡了。山上架着炮。山上正在架炮。炮架在山上。反对的是他。他反对XXXXXX反对他(三)语言中所存在的含有相同语义结构关系的不同句法结构之间总存在着 某种内在的结构关系,如:a、台上坐着主席团b、主席团坐在台上。a 、 b 两句“台上”都是坐的处所,“主席团”都是坐的施事。三、变换的类型1、可逆变换和不可逆变换可逆变换:AfB他谁都认识f谁都认识他f谁他都认识这种变换在语言中很少,往往是歧义句式。不可逆变换:AfB(在箭头上划一笔)如受事主语祈使句:NP +V+了,与祈使把字句:把+NP +V+了受受A这些书卖了! fB把这些书卖了

9、!黑板上的字擦了!f 把黑板上的字擦了!烂黄瓜扔了! f 把烂黄瓜扔了!A 可变换为B,但B能否变换为A呢?有的可变换,如上。 但B 把它宰了 !fA他宰了!把他批评了f他批评了把它吃了 f 它吃了可见,这两例不能变换,是不可逆变换,也就是说,句式B可分为两种 情况,一种情况与A式是可逆变换;另一种情况与A式是不可逆变 换,即B1fAB -B2fA2、条件变换和无条件变换上边讨论的把字祈使句“把NP受+V+了”不是都能变换为A式,变换是有条件的,即条件变换。我们的语法研究就要证明这个条件,什么情况下可变换, 什么情况下不可变换。(一是NP为代词,一是NP在意义上同时也能做V的施受事的不能变换,

10、如把鸡吃了f 鸡吃了四、变换分析的作用作用:1、能更好地分化歧义句式。层次分析对有些歧义句式可以分化,如:咬死了猎人的狗 咬死了猎人的狗对有些句式就无能为力。如山上架着炮 层次分析都是而用变换分析就可以分化出两个不同的句式:山上架着炮 f炮架在山上f山上正在架炮“层次分析着眼于句法结构内部的分析,而变换分析则着眼于外部的分析,着 眼于该句法结构跟其他结构的内在联系,并通过变换来分化层次分析所不能 分化的内部结构层次相同,结构关系也相同的同形句法结构。”岳中奇汉 语学习99、22、可用来给某些句式归类、定性如:看一本 (一本名量)看一回 (一回动量)看一天 (一天时量)对“看一本”为名量,语法学

11、界都认为是述宾结构无争议,对“看一回(动 量词),看一天(时量)”有争议,有人认为是述补结构(黄伯荣现汉),有人 认为是述宾结构(朱德熙)。与典型的述补、述宾都不同。到底分析为述补结构 合适还使分析为述宾结构合适?可利用变换分析帮助确定,如:“看一本”之类 可有两种变换方式:1)看一本f看了 /过一本吃一个f吃了/过一个写一篇f写了/过一篇2)看本f 本也没看吃一个f一个也没吃写一篇f一篇也没写看一回、看一天”也有这样两种变换方式:1)看回f看了/过回看天f看了/过天洗次f洗了/过次停一年f停了 /过年唱一遍f唱了/过一遍等一分钟f等了 /过分钟2)看回f 回也没看看一-天f一天也没看洗次f

12、次也没洗停年f 年也没停唱一遍f一次也没唱等一分钟f 分钟也没等显然,“看一本、看一回、看一天”三类有相同的变换。它们所包含的量词虽然 各不相同,但就整个格式看,它们显然属于一个大类,把它们都分析为述宾结构 应该说是比较合理的。但与典型的述宾不同,与述补差异更大,“等一下”不能 变换为“等了一下、等过一下、一下也不等”。“一下”是不定量词,“等一下” 是稍等,与“等一分钟”不同,所以,“等一下、等一分钟”比较合理。3、有助于把语法研究引向深入变换式句式的变换,不是某个具体句子的变换。因此,无论原句式或变换式 都集合着许多实例。如果把由变换关系的两个句式的实例分行排列,就形成一个 变换矩阵。如A

13、NP1 + 在+NPl+NP2B NP1+ 把+NP2+V+在+NPl他在黑板上写字f他把字写在黑板上他在池子里养鱼f他把鱼养在池子里他在墙上贴标语f他把标语贴在墙上他在门上贴对联f他把对联贴在门上他们在河上搭桥f他们把桥搭在河上他在山顶上盖房子f他把房子盖在山顶箭头左右两边各形成一个矩阵。如果某个句子可出现在箭头左边的矩阵里,却不能变换成箭头右边的句式,就会引起我们的思考。如:A NP1+ 在+NPl+V+NP2丄I J乙他在汽车上看书f他把书看在汽车上他在食堂里吃饭f他把饭吃在食堂里他们在银行里汇钱f他们把钱汇在银行里他们在教室里上课f他们把课上在教室里他们在廊坊上大学f也们把大学上在廊坊

14、为什么同是“ NP+在+NPl+V+NP2 ”的句式,却有的能变换,有的不能作如是 变换?经过思考,我们发现,能变换的,NP2 一定在NPl,但是NP则不一定在 npl (“字”一定在黑板上,“鱼” 一定在池子里,“标语”一定在墙上,“对联” 一定在门上)不能作如是变换的,NP 定在NPL,而NP2则不一定在NPl(他在飞机上观察地形)。据此,我们可以把句式A分成两类:AA1A2AJ里的“在NPL”指明NP2所在的位置,A2里的“在NPl”指明NP从 事某种活动的场所。这样,通过变换分析法的运用,使我们发现了不是所有的A都能变换成B,这就引起我们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于是就发现A式的两类情况, 这样,就使得语法研究又深入了一步。思考:以下三句有什么不同?请用变换分析法加以证明。1这几捆书运广州。2这几捆书送王老师。3这几捆书送学校图书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