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理论作业.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308444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史学理论作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史学理论作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史学理论作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史学理论作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史学理论作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史学理论作业.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评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试卷(作业)封面( 2010年9月 至2011年1月 学年度第 一 学期)题 目劫尘遗珠:敦煌遗书陇文化丛书书评 科 目 史学理论与方法 姓 名 刘杰 专 业 历史文献学(敦煌学) 入学年月 2010年9月 简短评语成绩:授课教师签字:劫尘遗珠:敦煌遗书陇文化丛书(黄征 程惠新著 ,1999年07月出版,图书编号:2340264 出版社:甘肃教育出版社 定价:19.0 ISBN:754230857 3 + 253页)该书是由黄征教授和程惠新合著的。黄征教授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特聘教授、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敦煌语言文字学研究方向博士生导师,并兼任南京师范大学敦煌学研究中心主任

2、、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敦煌学研究主编、唐研究编委等。主要从事敦煌文献学、语言文学的研究。 该书分为十二个章节来分别叙述的、具体目录如下:一、敦煌文献的发现:(一)莫高窟藏经洞的发现:王道士藏经洞的发现者、廷栋自谓遗书书法不如已者、 严择 汪宗翰 黄万春 王家彦敦煌县的大老爷们、叶昌炽有卓识而无卓举者(二)土地庙等处文书的发现、别有洞天土地庙塑像、地藏经喇嘛塔藏经、窟前藏经、北区洞窟藏经二、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封闭 废弃说敦煌宝藏原是古人的一堆垃圾避难说敦煌宝藏是避难僧人的秘藏三、敦煌文献的流失 斯坦因第个进入藏经洞的西方探险家、蒋孝琬师爷出身的精明助手、伯希和接踵而至的法国汉学家、 何彦

3、升 李盛铎 刘廷琛最卑鄙的盗室者、橘瑞超 吉川小一郎不甘落后的日本探险家、鄂登堡悄没声息的俄国探险家四、敦煌文献的收藏 英国藏卷最多最广者法国藏卷最精最广者俄国藏巷最杂最碎者日本藏卷最隐最秘昔中国藏卷最散最乱者其它国家星罗棋布五、敦煌语言学文献:玉篇有详注的原本切韵流传最久的韵书经籍音义西代的录音材料正名要录辨别形义的手册字宝俗语词小词典俗务要名林常用词小词典六、敦煌文学文献 敦煌曲子、王梵志诗、韦庄秦妇吟、敦煌僧诗、敦煌杂诗、敦煌文赋、敦煌俗赋、敦煌变文、敦煌愿文、儿郎伟七、敦煌民俗学文献 驱傩风俗古代的打鬼运动障车风俗婚礼中的闹剧下女大风俗游仙窟的源头上梁风俗源远流长今犹昔八、敦煌史学文献

4、 张议潮首任归义军节度使 张淮深天生神将足英谋 曹议金睦邻政策保安宁九、敦煌地理学文献 沙州图经、沙州伊州地志、西州图经、敦煌录、敦煌名族志、莫高窟记、敦煌二十咏、贞元十道录、慧超往五天竺国传、西天路竟、大唐西域记、往五台山行记、全国性游记、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十、敦煌传统四部文献(一)经部:尚书、诗经、论语(二)史部:晋纪、春秋后语、阃外春秋、帝王略论、唐律疏议(三)子部:老子道经、庄子、列子、抱朴子、老子化胡经、孔子家语、刘子新论、原本六韬、本草、兔园策府、太公家教、书仪(四)集部:王绩集、故陈子昂集、高适诗集、白香山诗集、文心雕龙文选、玉台新咏十一、敦煌宗教文献:敦煌佛教文献、敦煌道教文献

5、、敦煌摩尼教文献、敦煌景教文献、敦煌袄教文献十二、敦煌文献与中古陇右河西文化(一)陇右河西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二)敦煌文献是中古陇右河西文化的缩影、敦煌石窟文献、敦煌经济文献、敦煌法律文献、敦煌科技文献、敦煌音乐舞蹈文献、敦煌非汉文文献公元一九零零年(清光绪二十六年),当敦煌莫高窟道士王圆隶清理第十六窟甬道的积沙时,奇迹便发生了:“忽有天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贫道同工人用人锄挖之,欣出闪佛洞壹所内藏古经万卷。”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西方诸国无数的探宝者纷至沓来,世界显学-敦煌学由此兴来 第一章主要讲述了敦煌文献的发现这一事件的前因、各个人物的出现及其活动。内容详实、资料丰富。重新再现了当时的历

6、:,国难当头、显示了当时的中央政府的软弱无能、不能顾及几千里之外的敦煌藏经洞。而当时甘肃地方各级政府及官员文物意识淡薄、缺乏文化遗产保护的行政思想和为后人着想的意识形态。在王道士发现藏经洞的头两里年,当时国家、甘肃省及敦煌各级官僚由于种种原因、(也包括对西方考古探险家缺乏足够的认识)是敦煌文物文献遭劫的主要原因。第二章的封闭引用各方面的资料。主要针对于“废弃说”和“避难说”两种说法展开了详细的说明。还根据中外许多研究者的观点和看法以及他们的理论依据。只是作者本人尚未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没有表明自己的立场,有点遗憾。第三章围绕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内所藏展开了详细的论述。书中详细地讲述了斯坦因前后四次进入

7、我国考古探险的原因、经过及详细地窃取敦煌文书的地过程。还有法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的考古人员和我国的一部分人窃取敦煌宝藏、造成文物流失的详细过程。作者对盗宝者进行了强烈的愤慨和谴责、表达了作者自己的鲜明的爱国立场。值得我们后来的学人学习。第四章作者敦煌文献的流失作了全面的分析,详细地介绍了英国、法国、俄国、日本、中国等这些国家收藏的敦煌文献、星罗棋布的其它国家的收藏的敦煌文献。使我们能够了解到这些敦煌文献的去向作为详细的说明、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忱、努力搞好敦煌学、发展敦煌学、使我们优秀的中华和谐文化走向世界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第五章是为中心的论述:作者告诉我们敦煌语言学资料丰富,本书详实择要地

8、介绍了玉篇切韵经籍音义等有关于词语、俗语、韵书、字书方面的内容。很有实用的价值,为我们研究语言学提供了范例。第六章是敦煌文学文献:作者是有名的敦煌学家、对敦煌文学的研究有突出的成就。作者在本书中详细地介绍了敦煌曲子、王梵志诗、韦庄秦妇吟、敦煌僧诗、敦煌杂诗、敦煌文赋、敦煌俗赋、敦煌变文、敦煌愿文、儿郎伟等体裁的文学作品。并有一些详细的注释、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示范。通过文学能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第七章作者以敦煌民俗学的文献进行了论述。在近六万卷的敦煌文献中,民俗学的文献随处可得。因为这些官府与民间的民俗活动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并对一些风俗作为介绍和说明。然而作

9、者提出了自己鲜明的观点“目前资料辑录很不够、研究没有深入,还不能还原历史原貌。” 第八章是以敦煌史学文献为中心展开说明的。敦煌之地,从西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后至今,一直受到中国中原政权的统辖。唐后期被吐蕃占领长达70年。敦煌大族张议朝起义并归顺唐王朝,唐在敦煌设立了“归义军”藩镇机构并设立节度使之职务。因此敦煌史学文献主要是以敦煌地区为中心和吐蕃及归义军时期的资料。作者在书中介绍了三位节度使的出身、政治军事活动。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内容详实。使我们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严酷的生存环境、权力欲望下的纷争、人民苦难和生命的无常的感叹。第九章:是以敦煌地理学文献在敦煌文献中,地理学文献虽然卷号不多、内容多有

10、残缺,但其价值也不可低估、其所涉及的地理区域很广,不仅包括全国各地,还有很多关于印度、西域等地理的记载。作者花费很长的篇符介绍了一些代表性的关于名地民俗、经济物产、交通道路是、古地名、城址的记载等地理文献。进而推进这些研究、探讨西北地区古代城市布局及城市的形成演变有极大的帮助。第十章:围绕敦煌传统四部文献展开的。敦煌写本中总数达百卷的敦煌集部文献,这些写本多为六朝和唐写本,价值非常高。敦煌传统史部文献资料有现存的古本残卷、已佚古史书等内容。子书在敦煌文献中也有很多、这些卷子具有极高的辑佚、校堪价值。关于子部作者认为集部文献不但为文学创作提供了许多极为难得的资料。同时它的校堪价值也是不容忽视的。

11、作者在论述经、史、子、集这些资料的时,列举了大量的实例,引用了大量的文献。为我们作进上步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第十一章以敦煌宗教文献为中心展开的:敦煌是中西交通要道上的重镇,自西汉以后这里就成了名种宗教文明交流融汇之地,名种宗教都在敦煌地区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影响力很大、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敦煌莫高窟、榆林石窟等艺术遗迹和大量的宗教文献就是有力的证明.作者分析了敦煌各宗教的文献,使我们对这些敦煌宗教文献有较深刻的了解。对研究敦煌宗教文明有了更大的兴趣。第十二章是围绕敦煌文献与中国古代河西文化的关系为中心来展开论述的。作者认为;河西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纽带。而敦煌文献是陇右河西文化的缩影

12、。还讲述了甘肃省的来历。在古丝绸之路上,我认为这条重要交通道路承担了希腊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中国文明相互交流、学习的重要的文明载体,今天我们来研究它,使我们更加认识到我们各民族的祖先很早就开始了和平共处,和谐交往。本书有很多特点:内容详实、史料丰富,始终以敦煌文献为中心的框架下形成一条主线。把敦煌文献所涉及到的各个研究领域作了准确的把握和理解。又举出很多的利用敦煌研究的例子,给我们利用敦煌文献做研究提供了经验。本书虽然不称为敦煌学的概论,但所讲内容都涉及到了敦煌学研究的各个领域。是作为如何认识敦煌学教材和开启研究敦煌学的入门的好教材。本书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以小见大、宏观论述、内容扎实、细致缜密、言出有据。从局部到能通篇,准确地把握了庞大而系统的知识。本书各篇则如串串珠玉,以特异的学术之视野折射出黄征教授的大家风范,同时也为敦煌学初入门的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