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文本学会感悟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63062119 上传时间:2022-11-2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进文本学会感悟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走进文本学会感悟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走进文本学会感悟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走进文本学会感悟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走进文本学会感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进文本学会感悟(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走进文本,学会感悟(校本研修教学案例)同济小学 霍玉霞(2009年全国优质教育成果(教育案例)一等奖)阅读,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从来就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三四年级特别是三年级是小学一个很特殊很重要的阶段,它是衔接期,又是转折期,还是爬坡期。学生在第一学段以识字为主,“阅读”以朗读为主,齐读、个别读、男生读、女生读、小组读、同桌读、比赛读、分角色读,反正哇啦哇啦大声反复读,读完就算感悟了。难怪有人说,语文有什么难教的,不就是读来读去嘛。读,确实很重要,但是,即使读得很好,距离真正的语文课也有不小的距离。读,主要解决感受;感

2、受了,还有理解;理解了还有表达;表达又包括说和写;说,要有条不紊、要能言不繁;写,要语句通顺,简练流畅。这一些都不是读能解决的。其实,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学习一篇课文,必须走进文本,不,这还不够,其实应该是扎进文本中,既要“动情诵读”,更要“静心默读”,诵读是第一步,在诵读的基础上还有思辩、品味:诵读以解大意,思辩以明章法,品味以悟技巧。一次,我三年级语文,可能是已经有近十年时间没有教过中低年级的缘故,我发现,上课时,学生好像不是很会听懂我的意思,经常答非所问;而对文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读准课文的地步,当让他们表达对课文句子的理解或是表达自己的感悟时,很多学生就不敢再发言

3、,干坐着等同学或或老师说,有的甚至开小差,干自己的事了。经过与同年级其他三位老师的沟通,我发现:学生对阅读课文不感兴趣不是只有我班的学生,而是三年级学生普遍性的问题。于是,我们备课组的教师联合起来,共同研究这一个课题。首先,我们就学生阅读的现状进行了多方面的假设:1、 学生刚从二年级上来,才刚刚学会了一些汉字、理解了一些词汇,不少学生对朗读长句也存在畏难情绪,更何况要他们去感悟、表达句子的意思,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2、 学生的自我意识、自尊心在增强,在课堂上,他们对读课文、读生字词语很有把握,于是就积极地举手发言,以此来表现自我;但他们不能肯定的对课文句子的理解的准确性,怕说错了会丢脸。3、

4、教师的教学设计只是关注到如何去教,忽视了引导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更忽视了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让学生在兴味盎然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4、 课堂上让学生互动交流的机会不够多,教师指导的实效性不够落实。接着,我们根据这一假设,制定了学生阅读活动的观察量表,以此作为备课组进行课堂教学观察活动的依据。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就开始深入课堂,进行研究。我决定选择第10课风筝(三年级语文课本)一课作为案例,进行执教,然后再见深入研讨,以期有更深刻的体会。初次实践的焦点:是如何走近文本,学会感悟。风筝教学概况:教学过程教师行为要点学生行为要点情景引入l 课件演示,出示谜语l 要求说出谜底,并说明理由l 演示风筝

5、在蓝天翱翔的情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l 认真观看课件l 很快猜出谜底是风筝。l 兴味盎然地看风筝翻飞的情景(学生表现积极,较活跃)初读感知学会质疑l 要求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哪一个自然段写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写了一件什么事?l 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并纠正l 提问后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读了这句话,有什么问题?l 按要求朗读课文,画出句子l 开火车读生字新词,字音准确l 朗读教师呈现的句子,很快提出关键的问题:为什么说童年时最大的快乐是做风筝、放风筝(学生表现认真,积极参与)走近文本尝试感悟l 提问:第二自然段写了谁干什么l 引导学生再读这一自然段,思考:哪些句子写出了我们做风筝的快乐?l 让

6、学生质疑,结合上下文理解新词“憧憬、依然”l 指导有感情朗读第二自然段l 指导找出写放风筝的段落l 让学生按第二自然段的方法,找出描写我们放风筝的快乐的语句,并说说感受l 指导学生朗读喜欢的句子l 让学生读文章的最后一部分,找出描写我们心情的句子l 读完了课文,还有哪些问题?l 很快说出段意l 按问题寻找课文中相关的语句,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l 提出:为什么把不像样的风筝叫做“幸福鸟”这一问题l 学会朗读时强调表示快乐的词语(学生认真,课堂稍活跃)l 学生能找出好句子,并说明理由l 有感情朗读教师和同学找出的句子l 学生能理解作者不仅仅是垂头丧气,更重要的是“幸福鸟”代表他们的美好心愿(学生认真

7、,课堂较平静)拓展思路学会体验l 提问:我们找到了“幸福鸟”吗?l 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结尾续说课文的结局l 按要求四人小组讨论后回答l 按自己的想法续写(能留心听同学的发言,课堂平静)教学一结束,我最大的感受是:平时上课上到理解课文时,课堂往往显得十分沉闷。而这一节课,学生却显得十分来劲儿,即使是课堂上让学生表达自己对句子的感悟,学生的思维还是停留在认真思考的状态,并没有分散注意力,这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难得的。这说明他们走进了文本当中,学着去感悟,学着去体验。这一堂课,给我的启发是:1、教材本身就是写孩子最喜爱的活动,也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触动了他们的童真童趣,因此,学生对教材所描写的情

8、景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学生走进文本创造了一定的心理条件。2、教学设计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从易到难,从扶到放,让学生在读中质疑,读中感悟,通过朗读与讨论,与文本深入对话,从而理解人物的感情。3、通过让学生学着有感情朗读,让他们走进文本,入境入情,提升了学习语文的品位。4、让学生在读中感悟的同时,还要注意让文本中的感情深入到学生的心灵,给他们灵魂的洗涤和心灵的震憾。这一堂课,没有注意让学生深入到这一层次,表面上,学生学得轻松、活跃,但文本中有价值的形象是否给学生留下深刻的记忆、留下感悟、留下终身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我通过课后的练习,我觉得留下的东西不多。那让学生走进文本,学会感悟,其目

9、的是学会学习语言的基础,学会终身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我们还应该怎样做?在这一堂课中,我注意关注了学生的问题、理解水平和能力、学生的兴趣和经验,那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该关注学生的什么,才能给学生留下让他们终身难忘的知识和能力呢?我不断地在思考着。我们以这次的研究课所发现的问题,制定了阅读教学观察量表,其中观察老师表现有几个重要的视点,如通过多种形式指导朗读,让学生读中理解,读中体会;渗透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基本的阅读方法,这其中包括学会默读、质疑,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圈点批注、摘抄书作、品词品句、咬文嚼字等基本的阅读方法;还有在读中穿插说、写训练

10、等。以期通过这样的指导,使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学会感悟。第二轮研讨课,我选择了陶罐和铁罐这一篇课文,调整要点是:1、突出朗读,尤其是个体感受、体验性的多种形式的朗读,放手让学生通过朗读去体验、感悟课文的语言;2、削枝强干,突出描绘陶罐和铁罐的神态和语言;3、利用课件、教师体态语言等多种手段,激发学生的感情;4、架设学生的生活感受和文本表达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尝试实践,内化为语文能力和素养。第二次的实践,课堂效果较第一次更好,无论是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他们的语言表达,特别是在感情朗读方面和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中均有深层次的提高。我根据课文较多地采用人物对话的特点,打破常规教学,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小组内读

11、、说,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思维碰撞的平台,体现和深化了“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这一课标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主读文、角色对话、演读体验、拓展想象等过程,感悟文本中所蕴涵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从而实现了学生心灵和文本之间真诚的对话。虽然课文有很多词语是学生新学习的,但通过学生的朗读、表达,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竟然是理解了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这是十分难得的。同时,我认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因为阅读目标特别强调阅读者的个性体验。于是,课堂上,我设计小练笔的形式,引导学生对文本深层感悟。课后,我让学生谈收获:“在学习中,我们常常看不起成绩差的同学,其实,他们

12、很爱做好事。”“如果多学习别人的优点,那自己更会是一个强者。”“上语文课就像表演故事一样,真有趣。”通过一个学期的探索实践,我欣喜地发现:语文课堂上不仅有了学生的朗读和默读,还有了教师的范读和读书指导;不仅有了感知、感悟,还有了认真的思维和严格的表达;不仅动口说了,还要动笔写了;教师不仅以动情的语言进行启发诱导,还运用多媒体创设有利于引导自学的情境。几点体会:1、语文课堂教学应该着重关注学生的问题、困惑、思考、见解和兴趣等,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生长点。教师在备课的时候,不但要关注自己如何去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该如何去学,因此教学设计不求面面俱全,但要使学生有情感的共鸣和心灵的震动,要给学生留下人和物的形象、留下感悟、留下终身学习语文的兴趣和能力。2、教学设计的时候,教师要把文章读通读透,要注意在教学的过程中把文章的妙处浅化、生活化、通俗化,让学生不知不觉当中亲近文本、走进文本,产生生活的感受,这是激起学生共鸣的基点。继而以情为重点,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言,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作者的表达方式。3、教学时不要单纯地停留在让学生读懂文本,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用语文。因此,要拓展教学的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架设文本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通过尝试实践,把自己的感悟内化为语文的能力和素养。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