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四则运算与简便计算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63054968 上传时间:2022-10-04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1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四则运算与简便计算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四则运算与简便计算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四则运算与简便计算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四则运算与简便计算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第三单元四则运算与简便计算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四则运算与简便计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四则运算与简便计算(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材分析: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 将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集中于一个单元,加以系统编排,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学习,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2.从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运算定律,便于学生理解和应用。 本单元教材的一个鲜明特点是,不再仅仅给出一些数值计算的实例,让学生通过计算,发现规律,而是结合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帮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现实背景。这样便于学生依托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比较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出运算定律。同时,教材在练习中还安排了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借助解决实际问题,进一

2、步体会和认识运算定律。 3.重视简便计算在现实生活中的灵活应用,有利于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单元的第三小节,改变了以往简便计算以介绍算法技巧为主的倾向,着力引导学生将简便计算应用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同时注意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这对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

3、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并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教学时间:1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P28/例1)教学目标:1、通过举例验证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通过举例验证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教学难点:经历探究的过程,明确举例要全面。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课前速算)9+7 8+64 37+22 44+56 180+20 0+17 24+236 185

4、+15 258 65+91013 24+(400-40)90 二、创境引题: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目前,自行车旅游受很多旅游爱好者的青眯,这不,李叔叔准备骑自行车旅游一周呢!从自行车的里程表上可以看出他一天的里程情况: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第一天的行程数据,出示:上午行了40千米,下午行了56千米。2、引入主题,提出问题: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一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怎样计算他一共行了多少千米呢?还可以怎样列式?板书:40+56 56+40三、小组合作:1、出示课件,明确学习任务和自学过程:(1)计算这个问题出现了两道不同的算式,请同学们口算验证一下这两道题的结果是否

5、一样?思考:为什么结果一样呢? (2)是不是像这样的算式都有同样的规律呢?你能仿照黑板上的样子,再写一个吗?(3)你写的这两个算式是否相等?怎样才能知道?(4)请你再写几组这样的算式,并且算一算,看看刚才的猜想是否正确?2、尝试自学:学生借助导学案开展自学活动,教师参与辅导。四、交流展示:1、交流收获,梳理盲点(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学生举例、计算,教师有选择、有顺序地组织交流。生:因为10+20=30 20+10=30 所以10+20=20+10生:因为18+26=44 26+18=44 所以18+24=24+182、重点讲解,难点辩析:(1)师:上面的例子都是两位数加两位数,还有不同的例子吗

6、? 生1:因为7+9=16 9+7=16 所以7+9=9+7 生2:因为8+18=26 18+8=26 所以8+18=18+8(2)师:刚才同学们举出了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等不同的类型的例子,计算起来都不困难,谁能举个难一点的数? (3)师:刚才同学们列举不同的类型的例子,还有一个非常特殊的数在暗自伤心呢!怎么把它给忘了呢?包含0的算式是否也符合这个规律呢?你能举个例子吗? (4)师:有没有不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你能举出来吗?(5)师:刚才我们一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三位数加三位数、0加一个数等多种不同类型的例子,都得到了同一个结论,这个结论是什么?两个加数交

7、换位置,和不变。 (6)师: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是一条重要的数学规律,叫加法交换律。谁能把加法交换律的内容说出来?(7)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板书:a+b=b+a +=+3、总结方法: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的数学规律,叫加法交换律(板书课题),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这个规律的? “由一个例子产生猜想举例验证总结规律”,这是我们数学上经常用到的探究问题的方法,希望同学们以后多多应用这种方法学习更多的知识。五、巩固学习:1、变式训练,展示讲解:(1)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一说这样填的理由。300+600=( )+( ) 766+589=589

8、+( )0+B=( )+( ) ( )+58=58+37( )+65=( )+35 25+49+75=( )+( )+( )(2)31页的第1题。(3)想一想我们在哪里用到了加法交换律?(验算)计算并验算。31页第3题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指名当“小老师”讲解思维过程。2、课堂作业,当堂检测:(1)( )叫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 )。(2)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85+68=( )+( ) 74+( )=A+74780+( )=420+( ) C+( )=( )+D板书设计:加法的交换律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猜想40+56=56+4

9、0 (学生例子) 举例验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总结规律a+b=b+a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加法的结合律例2。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验证结论”等活动探讨加法的结合律。2、经历探讨加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内涵。3、引导学生经历做数学研究的初步的数学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重点:经历探讨加法结合律的过程,理解加法结合律的内涵。教学难点:经历过程,理解意义。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前置学习:出示卡片:应用加法的交换律填空:450600( )( )( )69( )75二、创境引题: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昨天我们一起在解决李叔叔第一天行程的问题中总结出了加法的

10、交换律,谁还记得加法交换律的内容?(生答师板书)师:今天我们再去看看李叔叔接下来的行程情况,出示:例2的主题图。说说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2、引入主题,提出问题:根据李叔叔近三天的行程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李叔叔这三天一共行了多少千米?三、小组合作:1、出示课件,明确学习任务和自学过程:(1)你会解决刚才能的问题吗?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加法计算?(2)你是怎样算的?请你细观察这三个数,想一想有没有更简便一点的算法?(3)任意三个数相加,是不是都有这个特点?你能举个例子验证一下吗?(4)请同桌二人合作,先想出3个数,然后一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三个数相加,另一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最后

11、看一看两人的结果一样吗?(5)通过举例,你发现三个数相加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先独立思考后,再和你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并做好向全班交流的准备。2、尝试自学:学生借助导学案开展自学活动,教师参与辅导。四、交流展示:1、交流收获,梳理盲点(学生交流自学成果):学生计算、举例,教师有选择、有顺序地组织交流。生1:我先算88+104等于192,再算192+96等于288。生2:我先算104+96等于200,再算88+200等于是288。2、重点讲解,难点辩析:(1)师:是呀,这3个数后两个数的相加刚好能得到整百数,我们可以先算后两个数相加,再与第一个数相加这样计算更简单一些,看来,数学计算首先需要观察数

12、字的特点然后再动笔。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特点?生:数字相同,结果相同,只是第一种算法先把前两个数相加,第二种算法先把后两个数相加。(2)师:既然这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我们可以在它们中间加一个什么符号?(=)(3)师:三个数相加,是不是都有这个特点?谁能举个例子?通过刚才大量的例子,你发现三个数相加有一个什么样的规律?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3、总结方法:(1)师:这条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加法的结合律,谁能说说加法结合律的内容?谁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a+b)+c=a+(b+c)(2)学生根据这两个运算定律,举一些生活中的例子。五、巩固学习:1、填

13、空:(38+65)+35=38+(65+) A+(B+C)=(+B)+C +=+( + )=( + )+2、你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46+(54+133) 25+158+175 82+(138+18) 155+200+145+10学生先独立练习,然后指名当“小老师”讲解思维过程。3、作业:(1)比较大小。52+48( )5248 45+54( )54+45(73+37)+63( )73+(37+63) 198+0( )1980215+0( )215-0 21+(47+79)( )(21+79)+47(2)用简便方法计算:89+137+111 130+498+270 146+73+227 65+164+35+36板书设计:加法的结合律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88+104+96 104+96+88=192+96 =200+88=288(千米) =288(千米)(88+104)+96=88+(104+96)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a+b)+c=a+(b+c)第三课时教学内容:P30/例3(加法运算定律的运用)。教学目标:1、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