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63048783 上传时间:2023-02-10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完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关于完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关于完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关于完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关于完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完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完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思考(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完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考虑摘要: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是中国卫生医疗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增强农牧民抵御大病风险的才能,保障农牧民的身体安康、促进农村牧区经济开展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大意义。综观中国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演进及国外农村牧区医疗保障制度构建的成功经历不难发现,以病症诊治为主体,以预防保舰医疗救助、医疗保险、社区医疗等为补充的综合性农村牧区医疗保障制度体系,有着层次清楚、功能完备、适应性与可持续性强等特点,理应成为中国农村牧区医疗保障制度构建的目的和典范。关键词: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改革一、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内涵及

2、意义一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概念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简称“新农合,是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牧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牧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新农合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解决农牧民看病就医问题而建立的一项根本医疗保障制度,是落实科学开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新农合制度的出台对于缓解农牧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进步农牧民安康程度,统筹城乡开展,促进农村牧区社会经济开展和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目的具有重要意义。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与社会经济开展的关系1.民生与新型农村牧区社会保障。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最主要表如

3、今吃穿住行、养老、就医等生活必需上面。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同党的性质、宗旨和目的一脉相承。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平安网,享受社会保障是每个社会成员的根本权利。在医疗保障方面,城市根本建立了社会医疗保险体系,依赖于企业和国家的宏大投入,大多数城市居民都能以自己较小的投入获取相当高的保障程度。而对于占全国人口70以上的农村牧区居民而言,虽然为国家的原始积累作出过宏大奉献,但事实上从未获得过任何医疗保障。曾经在农村牧区非常普及的合作医疗,也是以农牧民自身和集体的经济力量建立起来的,除了政策上的扶持以及一些公共卫生干预工程以外,国家未给予任何大的经济投入。农牧民是中国最大的自费医疗群体,

4、近年来由于农村牧区人口老龄化,药品价格上涨等原因,农牧民医疗费用的攀升超过了农牧民实际平均收入的增长幅度,越来越多的农牧民无力承当日益增长的医疗费用,成为当今农村牧区医疗卫生领域的突出矛盾。为此,国务院下发了建立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相关制度,并逐步在全国推广。2.“效劳三农与新型农村牧区社会保障制度。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是在政府不断努力解决三农问题、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出台的一项重大惠农政策,是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立的重要内容,重点是帮助农牧民减轻因患重大疾病而带来的经济负担,减少农村牧区居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现象。新型合作医疗体系的构建,坚持以人为本,表达了

5、党中央国务院对亿万农牧民的宏大关心,表达了坚持统筹城乡开展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建立农村牧区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直接关系到中国几亿农牧民的安康和利益,不仅是医疗体制改革的重要局部,也是中央为解决三农问题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三传统农村牧区医疗合作保障制度的缺乏传统农村牧区医疗合作保障制度较新型农村牧区医疗合作保障制度存在很多缺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开展,更不能与日新月异的农村牧区开展相适应。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展开的单层次的农村牧区医疗费用保险是中国第二次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改革的尝试。但由于缺乏集体经济的强力支撑,加之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城市化倾斜,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恢复和重建工作面临着“筹资

6、瓶颈困难主要来源于“农户集资,除东部个别经济开展较好的地区外,绝大多数试点地区均以失败而告终。据卫生部1998年“第二次国家卫生效劳调查,全国农村牧区居民中得到某种程度医疗保障的人口只有12.56%,其中合作医疗的比重仅为6.5%。第二次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单一性,直接根源于医疗体制市场化改革下的农村牧区“三级卫生防疫保健网的解体,在财力不丰的情况下,直接导致了农村牧区“卫生防疫和“医疗救助的难以开展,因此,此时的农村牧区医疗保障体系,根本就是仅仅局限于“病症诊治的“单层次的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四新型农村牧区医疗合作保障制度的目的及要求从2022年开场,本着多方筹资,农牧民自愿参加的原那么

7、,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试点地区正在不断的增加,通过试点地区的经历总结,为将来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在全国的全面开展创造了坚实的理论与理论根底,截至2022年12月,全国共有310个县参加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有1945万户,6899万农牧民参合,参合率到达了72.6%。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到2022年的覆盖面到达农村牧区的80以上。东部地区可在标准管理的根底上加快推进速度,有条件的地区可探究多种形式的农村牧区医疗保障方法。在推进试点工作中,各地区要贯彻自愿、互助、公开、效劳的原那么,坚持农牧民以家庭为单位自愿参加;坚持合作医疗制度的互助共济性质,发动农牧民共同抵御疾病

8、风险;坚持公开、公正、公平,标准操作,加强监管;坚持便民利民,真正让农牧民受益。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开展历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是由中国农牧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牧民获得根本卫生效劳、缓解农牧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开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牧民群众的欢送,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在1974年5月的第二十七届世界卫生大会上,第三世界国家普遍表示热情关注和极大兴趣。结合国妇女儿童基金会在19801981年年报中指出,中国的“赤脚医生制度在落后的农村牧区地区提供了初级护理,为不兴旺国家进步医疗卫生程度提供了

9、样本。世界银行和世界卫生组织把中国农村牧区的合作医疗称为“开展中国家解决卫生经费的唯一典范。合作医疗在将近五十年的开展历程中,先后经历了20世纪40年代的萌芽阶段、20世纪50年代的初创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开展与鼎盛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解体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恢复和开展阶段。面对传统合作医疗中遇到的问题,卫生部组织专家与地方卫活力构进展了一系列的专题研究,为建立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矗1996年年底,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江泽民同志在讲话中指出:“如今许多农村牧区开展合作医疗,深得人心,人民群众把它称为民心工程和德政。随着中国经济与社会的

10、不断开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场认识到,三农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性的根本问题。而不解决好农牧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就无法实现全面建立小康社会的目的,也谈不上现代化社会的完全建立。大量的理论研究和理论经历也已说明,在农村牧区建立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势在必行。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从2022年起在全国局部县市试点,首批启动的试点县市、区有304个,2022年增加到333个。至2022年6月底,全国已有641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1.63亿农牧民参加了合作医疗。目前,中央进一步显露出加速推开这项试点政策的果敢决心。2022年9月召开“全国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试点工作会议,会议决定:2022年将试点的县(市

11、、区)由目前占全国的21%扩大到40%左右,到2022年建立根本覆盖全国农村牧区居民的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比原定目的2022年提早两年。中央财政对参加合作医保农牧民的补助标准在原有每人每年10元的根底上再增加10元,进步到20元,同时将中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市辖区和东部地区局部参加试点的困难县市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三、农村牧区医疗合作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详细做法是:中央财政每人每年补助20元,各级地方政府补助资金每人每年20元,农户每人每年自己交纳资金大约10元,农户交纳的一局部进入家庭账户,其他各级政府补助的资金进入统筹账户。这些医疗资金都储存在指定的

12、商业银行财政专户里面。农牧民去定点医疗机构看病住院,在出院时即可获得补偿,只交纳自费局部,补偿款由定点医疗机构先行垫付,定点医疗机构定期凭借相关证明手续到合管办进展结算,由财政专户支付。总的来说,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开局良好,适应了农村牧区居民卫生开展的需要,对缓解农牧民因病致贫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在运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一宣传不到位,农牧民参加合作医疗的意识不强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参加对象是农牧民,农牧民对合作医疗的认知和承受程度至关重要。因此,如何通过宣传使农牧民从思想上意识到参加合作医疗的重要性便成为一大问题。在农村牧区经济条件还不宽裕的地区,农牧民希望有合作医疗,但对医疗

13、消费又存在着幸运心理,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随机的,对潜在的医疗风险缺乏足够认知,没有一种固定的医疗消费投入意识。再加之局部农村牧区基层干部对政策缺乏深度理解,工作方法简单,对合作医疗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加上种种不合理现象的发生,农牧民对制度存在一定的信任危机,产生了理性农牧民在合作医疗中的“不理性行为,以致影响了此项工作的效应。二农村牧区医疗条件落后1.政府投入资金缺乏,根底设施简陋。由于资金投入缺乏,农村牧区根底设施建立相对滞后,大局部根底设备损坏无力维修,医疗设备使用率较低,不能满足卫生医疗的需要,严重影响地方卫生部门的工作进度。2.卫生资源的布局和构造不

14、合理。就农村牧区与城市卫生资源的配置来说,城市占据了大量的卫生资源;而农村牧区配置的比例极少,造成农村牧区卫生根底薄弱、基层卫活力构效劳程度低下、质量偏低、局部贫困地区缺医少药的场面,有些地区由于乱办医、盲目扩张地方医疗机构,使资源闲置和浪费的问题突出。3.基层卫生队伍素质参差不齐。据有关部门调查,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中,中级以上职称所占比例为11.5%,专科以上学历为19.3%。在大多数的农村牧区卫生队伍中,简单的跟师学徒仍存在于基层卫生室,就是在县级卫生院工作的医务人员中,仍存在着一些没有过硬技术的医务人员,而这些医务人员根本没有进修学习的时机,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得不到农牧民的认可,基

15、层卫生人员素质令人担忧,这也使得农牧民的主观期望效用值降低,从而影响了参保意愿。三资金筹集和管理存在缺乏1.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资金筹集困难。由于农村牧区群众对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认知不够、理解不透彻,再加上农村牧区居民比拟分散,乡镇人员采用挨家挨户上门收费的方式,在收费困难的同时,也增大了工作量。在筹资原那么上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坚持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财政适当支持为辅,但局部地方财政对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专项医疗拨款迟迟未见。最终,合作医疗资金就落到了本来就不富裕的农牧民身上,农牧民成了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筹资主力。2.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资金使用监管不力。目前,合作医疗

16、的监管在乡一级的工作主要是由乡卫生院承当,日常监管只能靠卫生院的自我约束,这很容易给合作医疗管理带来隐患,影响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制度的良性运行。因此,各级政府要实在加强资金的管理和监视,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资金运作,建立健全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形成对合作医疗经费施行有效的管理和监视。四各项制度不完善1.缺乏科学的管理机制。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是在市场经济竞争剧烈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这就要求合作医疗管理工作人员必须适应新形势下的市场经济,把握好市场经济的规律,做好合作医疗的管理。然而,在新型农村牧区合作医疗的管理中,没有完全应用科学管理程序,不少地方政府缺乏高素质的人才及管理经历。2.以大病为主的医疗补偿政策存在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