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拼音教学)11 (2).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63039427 上传时间:2023-03-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材解读(拼音教学)11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教材解读(拼音教学)11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教材解读(拼音教学)11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教材解读(拼音教学)11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材解读(拼音教学)11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材解读(拼音教学)11 (2).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材解读(一)汉语拼音教学 新课程标准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赋予了汉语拼音教学全新的理念。汉语拼音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各方面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汉语拼音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语文教学的第一步,所以集中编排在一年级上册,现就其中的“汉语拼音”部分作些简要分析,并提出教法建议,供老师们在备课时参考。 一“汉语拼音”教材的编排和特点 1、编排一年级上册的“汉语拼音”教材共15课,分5个单元。 第1单元(12课),教学6个单韵母。 第2、3单元(39课),教学23个声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单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第4单元(1012课),教学8个复韵母

2、,1个特殊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复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第5单元(1315课),教学9个鼻韵母及相关的整体认读音节;拼读鼻韵母音节(包含一些有介音的音节)。 最后安排了1个“复习”,包括“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和6首“汉语拼音儿歌”。 “汉语拼音”每课一般包括5个部分:(1)字母和配合字母教学的情境图、表音表形图;(2)汉语拼音书写教材;(3)音节拼读练习;(4)拼音词和与之相配的插图;(5)有关的拼音词、拼音句练习。教材采取了拼音、识字“双线并进”的编排方法。汉语拼音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了1组“认一认”(共16个只认不写的字)。拼音与识字交叉安排,以拼音

3、助识字,通过拼读生字的注音又巩固了拼音,可收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之效。5个单元安排了80个字(主要是部首宇),最后又整合成“认一认字表”“人口手足舌牙耳目金木水火山石田土虫贝鱼鸟羊犬龟鹿丝麻毛皮竹禾米谷”,实际上是一篇四言韵语,读起来琅琅上口,便于儿童复习记诵。小学生进入小学,对识字很感兴趣。如此安排,就满足了小学生(包括家长)渴望学习汉字的心理。 2、“标准本”的“汉语拼音”有三个特点。 一是给了汉语拼音教学一个准确的定位 这些年来,有关汉语拼音教学的反映一直比较强烈,主要是汉语拼音难教,教学时间长,学生负担重,学起来枯燥乏味等。原因何在呢?主要是汉语拼音教学功能的定位不当。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

4、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从实际出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调整了汉语拼音教学的要求,将汉语拼音的功能定位在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上,不再提帮助阅读,也不再提直呼音节。其阶段目标为:“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要落实“标准”的阶段目标,汉语拼音教学就得以训练拼读能力为重点,确保课堂上拼读练习的时间。二是借助情境、语境学习声母、韵母 儿童学习汉语拼音,是一个从言语实践中来,又回到言语实践中去的过程,是一个将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学习对象建立起新的联系的过程。 对于刚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虽然

5、a、o、e、b、p、m、f等字母,他们从未见过,但是用这些字母标识的语音却是在儿童口语中经常出现的。只要我们善于借助儿童已有的口语经验和相关的生活经验,使之与所学的字母接通、匹配,就能够化难为易,大大提高汉语拼音学习的效率。 基于这样的考虑,“标准本”汉语拼音部分创设了情境图和语境歌,即将同一组字母纳入一幅“情境图”中,并配上相应的“语境歌”。如b、p、m、f一课的情境图便是:大家爬上山坡(po)去看大佛(fo)。这时一个小朋友想要上前摸(mo)大佛,爸爸告诉他:“你听,大喇叭里正广播(bo):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与之相配的语境歌是:爸爸带我爬山坡(p),爬上山坡看大佛(f)。大喇叭里正

6、广播(b),爱护大佛不要摸(m)。这样将字母寓于一个小故事当中进行教学,并辅以琅琅上口的语境歌,就能化难为易,寓学于玩,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渗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三是注意到儿童的心理特征,呈现方式富有童趣 如i、q、x跟u相拼省略u上两点这一拼写规则,教材就是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来呈现的:小熊“愚愚”跟j、q、x是好朋友,“愚愚”在路上遇到了j、q、x,就很有礼貌地先摘掉太阳镜(即去掉u上的两点),再跟好朋友握手。这样化抽象为形象,儿童学起来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了。 二、“汉语拼音”的教学建议 1正确地使用“情境图”、“语境歌” 使用“情境图”、“语境歌”要防止两个偏向:一是只强调“情境

7、图”、“语境歌”的一般功能(如观察、思维、表达等),却忽略了汉语拼音教学的根本目标。不少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情境图”占用的时间太多,上成了“看图说话”课,造成本末倒置。二是只看到“情境图”、“语境歌”与声母、韵母的表层联系,而忽略了它们的深层意义和根本价值。 应如何借助“情境图”、“语境歌”教学声母、韵母呢?正确的做法是这样的: (1)指导儿童看“情境图”,通过谈话引出有关的声(韵)母。 如教学b、p、m、f,便可以这样指导: 师:(指情境图)爸爸带着一个小朋友去看什么呀? 生:看大佛。 师:对,这就是“大佛”的f。(相机挂出卡片f,指着图上的山坡部位)他们看大佛,要先爬一段什么呢? 生:山坡。

8、 师:对,这就是“山坡”的po(相机挂出卡片p)这个小朋友看到大佛很好奇,就想 生:用手去摸。 师:对,这就是“用手去摸”的m。(相机挂出卡片m)这个时候旁边的大喇叭正在广播:“大佛是文物,大家要爱护!”这就是“广播”的bo(相机挂出卡片b) (2)教师示范发音,让学生认真地听老师的发音,仔细地观察老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以及表示口形变化的手势。然后,带领学生练习发音。 要指导学生联系口语的语音体会发音方法。如教学声母b,可先让学生发准“广播”的“播”后要求他们尽量缩短“播”后面的拖音,读得既轻又短,如此发出的音就是b的读音。 (3)指导儿童练读“语境歌”,从而使所学的声(韵)母回归到具体的语言环

9、境中去。 2教儿童准确拼读音节 教儿童拼读音节也要借助他们的口语经验,从言语实践中来,再回到言语实践中去。如练习拼读shush,便可以这样进行:师春天,老师带领我们去植树。(指着音节sh)这就是“植树”的“树”。sh是由声母sh和韵母u拼成的。(领拼):shush! 生:shsh! 师:植树、松树的“树”都读shu。 让儿童掌握拼读音节的要领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大家比较熟悉的一个拼读诀窍就是“前音轻短后音重,两音相连猛一碰”,如babadada这样拼读十几个之后,自然成为熟练的顺口溜,成为歌诀式的拼读。开头几个教师可以领读,后面的几个就可以让儿童按顺口溜的规律“溜”下去。这样的拼读方式就像背

10、诵歌诀似的,看起来好像很笨,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比如练习b、p、m、f与。相拼,先反复练习声母与Q相拼,待练熟了,就可以改为与o、u相拼,也是由教师领读,到中间任儿童自读。如此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儿童很快就能掌握这种拼读的技能。需要指出的是,这个方法只能在开始练习拼读时使用,待儿童拼得熟练了就要及时打乱顺序拼读,以免形成不看声母、韵母,只是唱“仰天书歌”的毛病。 如果遇到声母、韵母中间有介音的情况,则要用“三拼法”,“三拼法”的要领是“声轻、介快、韵母重,三音相连猛一碰”。如guagua。 教儿童拼读,要防止养成“呼必有三”的定势。儿童拼得很熟练了,就要训练他们看到音节不要再给声母、韵母“点名

11、”,而是直接读出音节。事实上,用拼读法也能达到直呼,只要儿童拼得熟了,一口呼出当是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我们拼读的音节是有调号的,则在拼读时就要带上调号。一般有三种教法: 一是音节数调法。先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第一声)的韵母相拼,拼成音节,再看上面是哪个声调,就用这个音节按照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第四声的顺序数下去,数到这个音节的声调为止。刚开始学拼音,可以用这个方法。 二是音节定调法。用声母和基本声调的韵母相拼,眼里看着声调符号,读出的是带调的音节。如bo(保),拼音时念bobo。 三是韵母定调法。用声母和带调的韵母相拼,直接拼出带调的音节。如h(虎),拼音时念hh。这个方法直截了当,儿童拼读

12、比较熟练了便可采用。 3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学龄初期的儿童长于形象思维,又比较好动,教师应顺应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来进行汉语拼音教学。教学方式要生动活泼,可采用图片、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手段,宜于以歌谣、游戏、活动等为主。如教学声母,便可教学生念声母歌诀:水上冲浪bbb,小猴推车ppp,兔采蘑菇mmm,一根拐棍fff练习拼读音节,则可采用摘苹果、争戴光荣花等方式,这样寓练习于游戏、竞赛之中,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欢快的气氛中学习汉语拼音。 总之,在汉语拼音教学中,要以新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为指导,创造性地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互动活动,寓教于乐,注重整合,才能帮助学生走出拼音枯燥难学的阴影,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全新学习方式里学习语文,拥抱知识,体味乐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