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福建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3029270 上传时间:2024-06-30 格式:PPTX 页数:38 大小:831.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福建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福建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福建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福建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福建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福建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福建专版2024届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第6章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课件(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第2讲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地地 理理内 容 索 引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课标要求运用图表并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备考指导综合思维:利用图文资料,分析某种地理事象的成因区域认知:分析不同区域自然环境整体性的特点人地协调观:运用图文资料,强化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知识筛查知识筛查知识点知识点1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1.自然环境要素大气、水、土壤、生物、岩石及地貌等。2.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的途径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等。3.意义各要素形成一个相互渗透

2、、相互制约和相互联系的整体;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是自然环境整体性的基础。知识巩固知识巩固读图,完成第12题。1.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A.水B.生物C.地貌D.气候2.表示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的是()A.aB.bC.cD.d答案:1.B2.B解析:第1题,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第2题,箭头b表示生物对大气的影响,绿地对城市空气的净化作用属于这一过程。知识知识点点2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自然环境的整体功能知识筛查知识筛查自然环境的功能既包括自然要素的功能,也包括整体功能。自然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在自然环境要素共同作用下,拥有了整体功能,如生产功能、稳定功能等

3、。新功能生产功能稳定功能内容自然环境具有合成有机物的生产功能。生产功能主要依赖于光合作用。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提供叶绿素,大气提供热量和二氧化碳,土壤及水圈、岩石圈提供水分和营养盐自然环境要素通过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自然环境具有能够自我调节、保持性质稳定的功能。如通过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碳交换,部分实现了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意义保证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协调人地关系,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生产功能和稳定功能的差异特别提醒自然环境削减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1)植物与大气的碳交换,把碳保存在植物体及土壤中;(2)通过海气相互作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海水中溶解的钙相结合,形成沉淀。

4、知识巩固知识巩固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是可持续发展从概念走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图表示碳物质在地球各圈层中的循环过程。读图,完成第12题。1.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限制碳物质向哪个圈层的流动?()A.大气圈B.岩石圈C.水圈D.生物圈2.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B.地球上的碳物质全部蓄积在生物圈当中C.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D.控制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答案:1.A2.D解析:第1题,低碳经济就是要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本质上就是限制碳物质向大气圈流动。第2题,图中显示环节是人类利用化石燃料,向大气圈排放碳物

5、质的过程,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就是要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知识知识点点3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自然环境的统一演化和要素组合知识筛查知识筛查1.基本理念(1)自然环境要素每时每刻都在演化。(2)一个要素的演化必然伴随着其他各个要素的演化,各个要素的演化是统一的。(3)自然环境的演化,是要素间物质迁移的结果。(4)自然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保证了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协调,形成了阶段性的自然环境要素组合。2.山地自然环境要素统一演化举例(1)地貌的侵蚀变化。在流水侵蚀下,高原的峡谷不断拓宽,高原面萎缩,逐步演化为山地;山地逐步侵蚀为丘陵,进而演化成平原正是水与岩石间的物质迁移导致了流水地貌

6、的演化。(2)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山地演化为丘陵的过程中,坡面变缓,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减弱,在成土过程作用下土壤逐渐变厚,植被也更为发育,大气湿度也有所增加。(3)黄山“四绝”组合演化。花岗岩岩体沿节理风化,造就“怪石”;山体高大陡峭,气流抬升强烈,形成“云海”;在缺水少土的峭壁岩缝间,发育不良的黄山松成为“奇松”;岩浆上涌加热地下水,形成“温泉”。知识巩固知识巩固生物量是指在某一特定时间内,单位面积或体积内所含生物个体的总重量。研究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气候变暖,78月降水减少,高寒草地植被生长受到影响,但是气候变化对一年中整体的生物量没有太大影响。据此完成第12题。1.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

7、原高寒草地植被()A.生长速度变慢B.最适生长期提前C.消耗水分减少 D.夏季生物量增加2.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影响青藏高原高寒草地植被秋季生物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地表温度B.光照时间C.昼夜温差D.土壤水分答案:1.B2.D解析:第1题,气候变暖,青藏高原气温回升早,高寒草地植被最适生长期提前,B项正确;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热量变得相对充足,生长速度变快,消耗水分增多,A、C两项错误;青藏高原气候变暖,78月降水减少,夏季高寒草地植被可能不适应较高气温,生物量并不增加,D项错误。第2题,气候变暖,青藏高原秋季气温升高,蒸发加剧,土壤水分减少,高寒草地植被秋季生物量会减少,D项正确。知识知识

8、点点4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自然环境对干扰的整体响应知识筛查知识筛查1.连锁变化某一自然环境要素受到外部干扰发生变化,进而改变了该要素与其他要素间的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使其他要素发生连锁变化,最终导致整个自然环境发生改变。2.快速变化与自然环境普遍存在着的演化相比,干扰下的环境变化多为快速的,各要素变化也不同步。3.人类干扰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不断增强。通过自然环境要素连锁变化,不但干扰的后果常常被放大了,环境变化也越来越快。知识巩固知识巩固多年观测表明,地球“第三极”青藏高原地区冰川的退缩,严重威胁到未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据此完成第12题。1.造成“第三极”冰川退缩的主要原因是()A.围湖

9、造田B.降水变率增大C.大量开发利用D.全球变暖2.随着冰川退缩,当地其他自然环境要素也发生变化,这反映出自然环境的()A.整体性B.差异性C.地域性D.复杂性答案:1.D2.A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使部分冰川融化,导致冰川退缩。第2题,自然环境要素相互联系、相互统一,某一要素的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甚至整体的改变。所以,冰川退缩会引起当地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改变,这反映出自然环境的整体性。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能力形成能力形成点点明确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明确自然环境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整合构建整合构建1.气候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2.地貌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水河流塑造地

10、貌,地貌影响河流的流速及水系分布特征大气 大气运动(风力作用)塑造地貌,高大的山体阻碍大气的运动土壤 坡度陡,水土易流失,土壤贫瘠;坡度缓,水土不易流失,土壤肥沃生物 植被可以涵养水源,进而影响地貌形态;平坦的地形有利于农业发展3.土壤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 气候气候的干湿冷暖条件影响土壤的发育,土壤是气候的反映生物土壤的肥力、酸碱性、透气性影响植物的生长水、地形土质疏松,水土易流失,进而影响河流的含沙量,并进一步塑造地表形态岩石地壳表层的岩石圈经过风化作用成为风化壳,即成土母质4.生物与其他自然环境要素的联系以农业发展为例,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地形、土壤、水源等都会对农作物

11、的生长造成影响。真题剖析真题剖析(2022湖南卷,1113)我国西北某内流河下游河岸地带发育着荒漠植物群落,胡杨为主要建群种,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下表反映该植物群落属性及影响因子随离河岸距离增加的变化情况(其中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离河岸距离/m群落属性影响因子群落结构群落盖度/%海拔/m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gcm-3)土壤电导率/(mScm-1)50乔灌草30.339165.731.410.36200乔灌草34.009175.041.500.59350乔灌草40.339144.421.500.37500乔灌草46.6

12、791418.511.412.56650乔灌草74.3391319.271.370.40800乔灌草68.6791315.231.381.02950乔草45.009127.781.400.501 100乔草40.339163.061.580.661 250乔草34.339152.321.621.98(1)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海拔土壤含水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盐量A.B.C.D.(2)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主要得益于()A.胡杨涵养水源B.草本植物水分竞争力强C.地下水埋深浅D.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3)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

13、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土壤有机质减少B.乔木与灌木水分竞争C.土壤含盐量增加D.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解题思路:第(1)题,读表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群落盖度大致先增后降,海拔变化规律不明显,土壤含水量大致先增后减,土壤容重大致先降后增,土壤电导率变化规律不明显,材料信息表明,土壤容重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呈负相关,土壤电导率与土壤含盐量呈正相关,因此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大致先增后降,土壤含盐量变化规律不明显。由此可知,随离河岸距离的增加,变化趋势与群落盖度总体相似的影响因子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有机质含量,B项正确。第(2)题,该地地下水平均埋深34米,浅根系草

14、本植物很难直接获得地下水,但该地胡杨为主要建群种,具有较强的涵养水源作用,因此浅根系草本植物在该植物群落中分布广泛,A项正确,C项错误;草本植物根较浅,水分竞争力并不强,B项错误;该区域地下水较深,盐碱化现象并不严重,因此草本植物耐盐碱能力强不是其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第(3)题,干旱地区植物的生存取决于水分条件,乔木与灌木的根系较深,在缺水地区存在明显的水分竞争状况,由于乔木比灌木水分竞争能力更强,使得在离河岸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该植物群落中灌木消失,B项正确;草本根系较浅,在与灌木的水分竞争中,灌木竞争能力更强,因此灌木消失不是草本与灌木水分竞争的结果,D项错误;在离河岸

15、950米到1 250米的地段,乔木与草本植物均能生长,因此土壤有机质减少、土壤含盐量增加不是导致灌木消失的主要原因,A、C两项错误。尝试解答:(1)B(2)A(3)B训练突破训练突破(2019全国卷,68)近年来,位于高纬的西伯利亚地区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土地覆被也随之变化,平地上的耕地明显减少,洼地上的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越年积雪(积雪期超过一年)面积减少。据此完成第13题。1.导致西伯利亚地区土地覆被变化的首要原因是()A.气温升高B.气温降低C.降水增多D.降水减少2.湿地面积增加主要是因为当地()A.洪水暴涨B.退耕还湿C.地面沉降D.冻土融化3.西伯利亚地区平地上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

16、()A.林地B.湿地C.草地D.寒漠答案:1.A2.D3.C解析:第1题,根据材料可知,西伯利亚地区由于气候变化,土地覆被发生变化且越年积雪面积减少,由此推知西伯利亚地区气温升高,导致该地土地覆被变化,A项正确。第2题,随着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土壤水分增多,水分随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向洼地汇集,导致草地大量转化为湿地,D项正确;该地降水较少且近年没有大的变化,洪水暴涨可能性小,A项错误;该地纬度高,气候寒冷,人类活动较少,退耕还湿面积小,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地面沉降,C项错误。第3题,随着气温升高,蒸发量增大,西伯利亚平地上的土壤水分减少,不再适合耕种。与林地(需水量大)相比,草地更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且竞争力更强,故减少的耕地主要转化为草地,A项错误,C项正确;平地上的耕地水分条件变差,无法转变为湿地,B项错误;气温升高,冻融作用和物理风化作用减弱,不利于寒漠的形成,D项错误。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答题建模答题建模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类试题答题思路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类试题答题思路思维模型思维模型1.陆生动物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分析角度答题术语生存空间面积大,地形复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