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陈家祠及其岭南建筑特色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62990724 上传时间:2023-07-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陈家祠及其岭南建筑特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广州陈家祠及其岭南建筑特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广州陈家祠及其岭南建筑特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广州陈家祠及其岭南建筑特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广州陈家祠及其岭南建筑特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陈家祠及其岭南建筑特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州陈家祠及其岭南建筑特色姓名:刘小洁专业班级:园林081学号:200810144126成绩:_一、前言岭南园林主要分布在广东和广西南部等经济富裕且文化水平较高的地方。岭南传 统园林造园特色在于以建筑空间为主,庭园功能则以适应生活起居要求为主,适当地 结合一些水、石、花、木,以增加庭园的自然气氛和观赏价值。这种以建筑空间为主、 庭院空间为辅的造园手法,形成了与江南私家园林风格截然不同的独特岭南庭园。建 筑作为岭南传统庭院的主要景观,必然在布局上占据重要位置,在造型艺术上精心构 思,力求体现岭南特有的气候特征和风土人情。庭院作为建筑的陪衬,从属于建筑空 间,必定要与建筑艺术相互协调,相得益彰,才

2、能形成有机整体。2010 年 12 月 03 日,在李老师的带领,我们来到广州陈家祠参观,了解其历史 及岭南建筑特色,同时重点需要把握认知的是通过陈家祠来了解民间工艺对岭南园林 的影响。二、陈家祠历史概况 陈家祠,是广东最大的祠堂之一。它坐落于广州市西门外(现中山七路恩龙里), 是广东七十二县陈姓的合族祠。建筑物始建于清光绪十六年(公元 1890 年)落成于 光绪二十年(1894)。祠堂建成后一直作为本省各县陈姓子弟来广州进行读书、科举 考试准备和住宿的地方,故又称陈氏书院。祠堂兼学院的建筑,来源于古代门孰制, 通常是一门两孰,其右孰作为教人读书识字的场所,也即祠堂与书院相结合的做法。 广东祠

3、堂兼书院建筑的布局有两种,一种在堂寝两侧设辅助用房,供学子读书及住宿 用,一种在建筑物后面或周围设辅助用房,辅助建筑可用巷道联系,如陈家祠。也可 用天井联系,形成回廊建筑。1988 年由国务院颁布,陈家祠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单位。三、陈家祠平面布局分析 陈家祠建筑平面因祭祀仪式隆重,故采用中轴对称、规整严谨的手法。在形象上 崇尚端庄肃穆气氛,色彩以黑白青素色为主,材料大多用原色,如白石、青砖、黑灰 瓦等。材料采用色彩者,也力求深沉和偏冷色调。为了显示宗族的富豪,设计者对其 大门的外观和建筑物的装饰装修手法进行了大量细致全面的考虑。陈家祠为一坐北朝南,采用“三进三路九堂两厢杪”。门厅前有开阔的

4、广场,主 体建筑分三路,每路建筑有三进,纵横左右共有6院8廊19 座建筑。陈家祠规模较 大,通面宽和通进深均为80m。中路主体建筑五开间,大堂聚贤堂前有月台、石阶、 石栏,其栏板、望柱镌刻精致。东西路建筑各三开间,其进深、屋高与中路主体建筑 相同。室内有雕饰精致的梁架屏门、格扇、挂落,室外有高耸、华丽、长条连续画面 的陶塑、灰塑装饰。人字山墙的垂带部位有图案优美的灰塑草尾纹饰,大门两侧墙面 有着精湛技艺的砖雕,它们使陈氏书院建筑外观呈现出一种既严整肃穆、而又端庄华 丽的面貌。每路建筑之间用青云巷相间隔。它的布局,既有官式建筑的形制,又吸取 了南方村落民居梳式布局的做法,是官式建筑和民居建筑的结

5、合体。为了迎接第十六 广州亚运会的到来,对陈家祠进行了修整。其一是在陈家祠的正门处新建了一座新牌 坊,这是清代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同时南广场左右两边分别摆设了三根旗杆夹,其基 座均是由山墙挖出来的,对南广场的修整主要目的是要修旧如旧,复原其原始面貌。 对东广场也进行了一定的修整,东广场初建于 1999 年,包含了一个绿化广场和一个 下沉广场,绿化广场的作用是:为社民提供休息、娱乐的休息场地,增加绿地面积, 可改善环境。下沉广场的作用:从立面空间分析,打破平地一成不变的形式;起到交 通疏导作用,连接商业广场,地上与地下转换交通。四 陈家祠岭南园林特色分析(“三雕两塑一铁铸一彩绘”,统称“七绝”)陈

6、家祠是一座具有鲜明岭南特色的建筑物,它主要表现在:1、陈氏祠堂与书院合一,主体三路建筑为祠堂布局,两厢辅助建筑为本族学子 读书之场所,建筑之间用巷道间隔,这种布局手法吸取了南方农村村落民居梳式布局 的优点,用于祠堂兼书院建筑之中,具有明显的岭南特色。2、陈家祠建筑采用方形平面。其外围用青砖砌墙,内部建筑则多采用檐廊、或 后檐廊、或前后檐廊。厅堂采用可装可卸的格扇。这样,厅堂、天井、廊道三位一体, 相连相通,形成一个外封闭、内开敞的大空间,这是岭南建筑平面与空格处理的传统 手法的继承与发展。3、在大门观瞻上充分反映了岭南祠堂的特征。即:方石檐柱青砖墙,大门两侧 石鼓台,月梁上石麒麟,陶塑脊饰高山

7、墙。此外,两扇黑漆大门板上彩绘有4m高的 门神像,色彩丰富,气魄昂扬,反映了祠堂的肃穆和庄严气象。陈家祠在整体建筑外观艺术造型方面,除继承了规整对称,突出主体建筑聚 贤堂以及严谨的外形等传统手法外,其岭南特色主要表现在大门、山墙和屋面脊饰等 民间建筑艺术处理手法上。大门观瞻方面以上已有谈及,其他如高耸的瓦面、人字脊 饰山墙以及华丽的陶塑回纹和任务题材的脊饰等,这就是岭南祠堂建筑整体外貌的地 方特色。4、建筑具有适应南方气候的特点。如建筑平面采取梳式布局手法,建筑内部采 取开敞的厅堂,可装可卸的格局,建筑上部不设天花板,以及厅堂、天井、廊道巷道 纵横而有规律的布置,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建筑的通风。建

8、筑檐廊用石柱、石梁、高石 础,地面用麻石,外墙用青砖等,有利于防水防潮。建筑采用方形平面,山墙高大厚 实,梁架稳重,屋坡陡直,出檐较短,檐廊结构采用穿斗式步架以及多采用墙体承重 等,这些措施都有利于抗风防风。此外,选用优质密实的材料,如麻石、青石用于檐 柱,、柱础、石阶、栏板和地面,青砖用于砌筑墙体,坤甸木材用作梁架、柱、拱等 构件,都有利于防虫、防腐。以上只举例一二,都属于建筑解决南方气候的做法,这 是岭南建筑的鲜明特色之一。5、充分运用岭南三雕、二塑以及书法、楹联、匾额等地方传统文化手段来表现 陈氏书院建筑艺术面貌,这是陈家祠又一个明显的岭南特色。三雕者,木雕,砖雕和 石雕。二塑者,陶塑和

9、灰塑。这些雕塑门类在陈氏书院建筑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和发挥。建筑是一个综合艺术表现实体。建筑的艺术表现,除建筑本身的艺术处理如体型、 体量、线条、材料、色彩等腰素运用外,还要借助于其他艺术门类,如绘画,雕塑等。 雕塑,由于它空间艺术表现力强,因而更容易和建筑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建筑的意境, 也不同程度地要依靠绘画、雕塑、书法、楹联、匾额、题字等文学、艺术手段来加以 帮助和表达。这种建筑与文学、美学的结合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表现的一个明显特征。陈家祠建筑在雕塑门类运用上比较齐全,如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彩 绘等,还有吸取外来文化和技术而使用的铸铁构件。在雕塑各门类的运用和建筑与雕 塑的紧

10、密结合上,陈家祠建筑在这方面的处理是很成功的。五、陈家祠建筑装饰装修的岭南特色首先表现在题材内容上,它用民间传说、历史故事、当地的自然山水、鸟兽花卉 为主题,除宣扬伦理观念和表现喜庆吉祥等传统思想和手段外,较多采用菠萝、荔枝、 香蕉、木瓜、芭蕉、翠竹等岭南果木为题材,又采用“渔礁耕读”“渔舟唱晚”等南 方乡村风光和生活为题材。题材灵活多样,反映了鲜明的民间风情民俗特色。此外, 在脊饰题材方面,多用南方的鳌鱼、龙首、垂鱼等图案,表达了人民祈福吉祥如意, 一切顺利的愿望。在雕塑手段上,陈家祠充分发挥本地材料的工艺特征和当地匠师的智慧和技巧, 传统雕塑手段一般有线雕、隐刻、浮雕、圆雕以及灰批、彩描等

11、多种。在陈家祠建筑 上如屋脊,墙面以及梁、斗拱、枋、栏板、石鼓等部位上,则较多采用适合南方气候 和满足视觉效果的浮雕、通雕和圆雕等工艺手段,这些手段雕工精湛、立体感强,表 现人物生动活泼,具有岭南风格。在意境表现上,陈家祠建筑采用传统的象征、寓意、祈望以及民间喜爱的比喻, 谐音等手法,如蝠(福)、鹿(禄)、桃(寿)、雀(爵)、猴(侯)等,这种种手法反 映了人们的一种吉祥如意或美好生活的愿望。六 小结陈氏书院建筑贯彻了实用与艺术相结合、结构与审美相结合的原则,充分运用了 各种艺术门类的特点和手法,创造了雕琢精致、华丽和谐的装饰装修形象。可以说, 陈家祠建筑是集中了岭南民间传统建筑装饰装修之大成,是岭南民间建筑宝库中具有 明显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的优秀范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