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门课”应着力于服务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62985773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门课”应着力于服务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推门课”应着力于服务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推门课”应着力于服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门课”应着力于服务(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门课”应着力于服务江苏省丹阳市访仙中心小学 王二南近日,拜读了中国教育报刊登的“推门课”不能再推了和“推门课”其实是一把双刃剑两篇文章,对其中的观点及讨论话题很多具有同感,但对于“推门课”的意义和如何去实施,根据我校十多年的实践,认为“推门课”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形式,对于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增强教学研究的氛围,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其关键是以什么样的心态去认识“推门课”,通过“推门课”达成什么样的目标。它不仅仅是检查、督促,更应该是学习交流、合作研究、指导服务。鉴于以上思考,我认为“推门课”应确立三种意识。一是确立欣赏意识。要相信教师上课,一般都经过了认真的准备,特别是

2、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更是在新课的导入、新课的展开、重点的突破,课堂提问、练习的设计、教学板书、教学手段选用等等方面,能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都进行精心思考和安排,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下了功夫,从而有效的达成教学目标。因此,听课者应该对此进行认真研究,并加以分析比较,肯定并发现其长处,以便在指导或自身的教学中得以借鉴。如果遇到个别教师偶尔没有充分准备,作为教学管理者,要及时了解情况,在充分肯定其教学过程中的闪光点时,提出改进建议,激励其自我进行教学反思,增强责任心和上进心。二是确立指导意识。“推门课”的目的是为了增强领导与教师、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学

3、研究的信息交流,提高教师群体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每当听完一节课,都要及时地与教师交流,对于成功的方面要充分肯定,并加以推广。对于不足之处,更应认真分析,寻找原因,帮其分析教材,指导其站在学生的角度钻研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教学程序。特别是对于貌似课堂气氛比较热闹,师生配合比较“默契”的“好”课,还要确立“挑剔”意识。因为“挑剔”是发现问题的前提,帮助教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达到良好的指导效果。因此,在听完“推门课”后,要及时与教师沟通,着力看其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科学合理,课堂教学中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挑剔”课堂中对于重点、难点的突破,学生投入的程度,探索的层

4、次以及能不能采用有效的教学媒体来优化学生的思维环境,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挑剔”课堂中教者的问题设计是否由浅入深,逐步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探讨新知的内涵,以充分体现教师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要“挑剔”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能通过观察、提问、讨论、练习等方法,发现学生在学习新知的思维障碍,并及时调整教学思路,以适应学生的学习思路。以此来引领教师不断的提高新课程的操作和实施能力。三是确立创新意识。探索创新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也是学校课堂教学的核心所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关键在于教师平时每一节课的教学过程,能否创设一种引导学生发现问

5、题、解决问题的宽松环境,能否给学生提供参与创新的机会。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要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的观念。而有的教师往往在备课时,没有能全面地把握教材,忽视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及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教案往往是“一厢情愿”,将新知内容“灌”给学生,扼杀了学生的创新念头,从而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在听课时要把握一种尺度,确立创造意识,以能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主体参与,探索新知的积极性,能否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作为评价课堂教学成败的标准。以此来引导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能注重积极培养和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勇于探索,赞赏奇思异想,允许出错,给学生创造大胆想象的空间,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面去设想、思考,敢于不拘常规,善于从正反、侧面等方面去思考,解决实际问题,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比如:讲过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后,给学生一段长20分米的绳子,围三个不同的长方形,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变化。你能用此绳子围一个最大的长方形吗?试试看。如此让学生参与,也可以合作尝试从而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合作探索的习惯,使其思维更加扩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课堂教学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作者系镇江市学科带头人、校长 小灵通:051122009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