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让教育之路更精彩.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978511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育------让教育之路更精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德育------让教育之路更精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德育------让教育之路更精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德育------让教育之路更精彩.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德育------让教育之路更精彩.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德育------让教育之路更精彩.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育------让教育之路更精彩.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育-让教育之路更精彩文章摘要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关键词:爱、德育、激发兴趣陶行知先生非常重视学生身上蕴藏着的创造力,认为它是“千千万万祖先,至少经过五十万年与环境适应斗争所获得而传下来的之才能之精华。”陶行知先生是我国近代最具有影响力的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他也是最具有批评精神和创造精神的教育开拓者。他博大的教育思想,求真的教育实践,行知合一的师德风范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不愧为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万世师表”。

2、一、德育方法应注重实践,做到行知统一“爱满天下”是陶行知从他所处的社会实际出发而提出的一条重要的德育原则。他认为,爱是教育的前提,它体现在教育者的道德规范中便是热爱学生,培养学生。但这种爱应当“宽严得宜”,因为民主与纪律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民主教育与自我教育相辅相成,只有“宽严得宜”的爱才是真正的师爱。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这是陶行知为确立新型的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而对教育者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也是一条确实可行的德育方法。共学、共事、共修养包括三层涵义:(1)要求师生共同生活,甘苦共尝,心灵沟通,以便了解学生周围的环境以及学生的思想和需要,从而拟定确实可行的德育方案;(2)教育者放下“教师爷”的

3、架子,与学生共学共事,教学相长,既破除了师生之间的隔阂,又打开了学生身心的枷锁,从而养成尊师爱生的民主风气;(3)教师时时处处为人师表,与学生共守规章制度,言传身教,砥砺品行,有助于师生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道德风尚。二、德育方法应以学生为主体,体现民主化教育者要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德育观,力求德育方法民主化。借鉴陶行知“师生共学、共事、共修养”的德育方法,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充分认可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分辨能力,相信他们在某些问题的认识上有超过自己的思考,主动与学生交流,虚心接受学生意见,与学生平等沟通,共同提高。要引导学生消除对教师、对家长的依赖思想,逐步把自己当作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以对本人负责的态度

4、和责任感,主动提高道德认识,自觉磨练道德意志,积极投身于道德实践,使他们能与教师相互探讨,共同思考,日益走向道德成熟。以这样的道德观为指导,学校德育可以采取民主对话、主题辩论、质疑答疑、师生研讨、心理咨询等方法,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相互尊重的氛围中接受正确的观点。道德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完美的人格。要尽会使学校德育走出单纯传递道德知识的误区,以塑造健全人格,是今后学校德育方法改革的核心。围绕着全面育人,推行素质教育的教改方向,学校德育方法应力求符合学生品德形成的规律,体现科学性。在进行德育时,要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思想水平选择不同的方法;要充分挖掘学生道德成长的内在

5、潜力,培养他们自立、自主、自强的精神,以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要强化隐性教育这一途径,使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使受教育者自觉主动的进行道德修养。在德育实践中,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及学生的思想实际灵活选择德育方法,力求做到民主化、多样化、综合化。如,综合运用生活辅导、心理咨询、挫折训练、角色扮演、人际交往训练、艺术陶冶、榜样模仿、偶像分析等,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自觉主动的发展自我,进行品德修养。陶行知从自己长期的教书育人的实践中总结出的这一整套德育方法,在中国现代德育理论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至今仍然熠熠生辉。对各级各类学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三、激发兴趣,让孩子在愉

6、悦中扬起风帆。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习是获取人类知识、经验、文化的手段,一个人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须臾也离不开学习。如果在学生走出课堂、离开学校时,变得讨厌教育、厌恶学习的话,就说明我们的教育失败了。”学生学习一门新语言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枯燥的教学只会让学生对英语学习望而却步。情之所钟,金石为开,兴趣它能唤起学生求知的欲望,它是走向成功大门的基石。在英语教学中,需要学生识记的东西很多,一个学生如果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他不会把学习看成沉重的负担,相反,如果你逼着他死记硬背,只会起到事与愿违的效果,因此英语教师必须利用儿童无意识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中采用听、说、画、演等符

7、合年龄、心理特点的方式方法使他们产生兴趣,在轻松、亲切、自然的氛围中学习英语,想方设法帮助学生趣记、巧学,学生则在愉快中接受信息,巩固所学知识,并达到较好效果。只有孩子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在充满兴趣的心理状态下去求知,才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才能步入成功的殿堂。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把呆板的文字符号转换为声情交融的话语;把一条条千年不变的语言法则化为启动学生智慧的钥匙;使学生在运用语言时所出现的尴尬中感受到扬帆起航的愉悦,把40分钟编织成一曲学生乐听的乐章。四、教师向着创造之路迈进“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座右铭,也是他一生献身人民教育事业,寻求探索中国教育之光明大道的生

8、动写照。他认为教师应“发前人所未发,明今人所未明”,提倡教师做一个发明家,不做一个教书匠。1943年11月,新华日报发表的陶行知的创造宣言一文,热情讴歌创造精神,鼓励人们要有“大无畏之斧”,“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向着创造之路迈进”。陶行知先生提出的这种教师观正是我们当代教师所应追求的。道理很简单,其一,教师不是处在世外桃源,学生面临的挑战,教师同样首先遇到,他应先于学生获得这些本领和品质。否则,他就无法引导学生既学会生存又学会关心。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教师应有一种清晰的辩证观,即懂得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关心和奉献他人之间的辩证关系。教师应以亲身经历和体验来启发学生懂得这种辩证关系,

9、使之把学生生存首先建立在利公而非单纯利已的功利目标上。其二,有创造性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创造能力的学生。教师应“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因此,陶行知先生不顾保守势力的反对,改“教授法”为“教学法”。他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于学的法子。”他的这些教育思想都启示我们教师应更着眼于加强学生的学法指导,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注重学法研究,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教是为了不教”,教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生存的方法和本领,已成为当务之急。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与实践,为我们留下了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要学习他高尚的道德情操,研究他丰富的教育遗产,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成为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智慧田野的播种者,人类文明的传递者。参考文献:陶行知教育思想录。学习陶行知思想的一些思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