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

上传人:1518****093 文档编号:562962009 上传时间:2024-06-30 格式:PPTX 页数:44 大小:482.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广西专版2025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一 单 元历历 史史第2讲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课标要求1.通过了解秦朝的统一业绩和汉朝削藩、开疆拓土、尊崇儒术等举措,认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及巩固在中国历史上的意义2.通过了解秦汉时期的社会矛盾和农民起义,认识秦朝崩溃和两汉衰亡的原因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知识点一秦的统一1.条件 人民愿望 长期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经济需求 各地域经济的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地理条件 秦国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个人条件 数代秦王励精图治,广纳贤才,吏治较为清明综合国力 商鞅变法后,秦尊奉法家,奖励耕战,国家日益强盛2.过程(1)统一六

2、国: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相继灭掉东方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王朝秦朝。(2)征服越夷:征服南方越族地区,加强了对云、贵一带西南夷的控制。(3)北击匈奴:击退了游牧民族匈奴的进攻,修筑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二、巩固统治的措施和意义1.措施方面主要措施政治最早确立皇帝制度;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三公指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为主要辅佐大臣;九卿泛指分掌具体事务的诸卿。三公九卿组成中央政府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县以下设乡、里和亭,分别负责管理民众和治安经济统一车轨,修驰道、

3、直道;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社会编制户籍,迁徙六国贵族豪强到关中、巴蜀等地,整顿社会风俗文化统一文字;颁行法律2.意义(1)秦的统一,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寒,并阴山至辽东”幅员辽阔的国家。(2)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被以后的王朝长期沿用,影响深远。(3)统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客观需要。(4)空前统一的封建国家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图解历史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知识点二秦朝的暴政主要表现秦始皇穷奢极欲,大兴土木,建造宫殿、陵墓;秦始皇兴师动众出外巡游、封禅,征发繁重;秦朝刑法严苛;秦始皇接受

4、李斯的建议“焚书坑儒”;秦二世残忍昏庸,实行严刑峻法影响加重人民负担,致使阶级矛盾和统治阶层内部矛盾尖锐化,一场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终于爆发知识点三秦末农民起义与秦的速亡一、起义爆发: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率众在大泽乡起义。陈胜自立为王,号为“张楚”。天下云集响应,起义迅速蔓延。二、秦朝灭亡:陈胜起义失败,项羽、刘邦等领导的反秦势力却日益壮大。公元前207年,刘邦的军队进占咸阳,秦朝灭亡。三、楚汉战争1.性质:刘邦和项羽为争夺皇位而进行的战争。2.结果:刘邦击败项羽。知识点四西汉的建立与“文景之治”一、西汉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二、“文景之治”

5、背景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措施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作用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三、西汉初年的政治统治 汉承秦制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沿袭秦朝地方体制郡国并行: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对中央集权构成严重威胁,为汉王朝的统治和稳定埋下了隐患汉景帝在位时平定了吴、楚等七国叛乱概念阐释黄老之学黄老之学始于战国时期盛于西汉时期,假托黄帝和老子的思想,实为道家思想和法家思想相结合,兼采阴阳家、儒家、墨家等诸家观点而成。在社会治理方面,黄老之学强调君主应“无为而治”“省苛事,节赋敛,毋夺民时”。黄老之

6、学在汉初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促进了“文景之治”的出现。问题思考如何看待“文景之治”等封建社会的盛世现象?(1)西汉文帝、景帝在位时期,经济得到恢复发展,社会稳定,史称“文景之治”。“文景之治”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2)“文景之治”时期,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稳定了封建统治秩序,为后来汉武帝彻底解决王国问题、出击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3)封建盛世是相对而言的,当时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匈奴袭扰及地主剥削农民等问题依然存在。知识点五西汉的强盛一、政治措施 二、经济政策 三、思想控制1.措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2.影响:儒学独尊地位确立。此后,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

7、流意识形态。四、开拓疆域1.北击匈奴:汉武帝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经过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西汉在河西走廊设立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2.张骞出使西域(1)目的:配合对匈奴的战争。(2)经过: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3)意义: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3.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4.西汉对东南沿海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也比以前更加有效。5.影响: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巩固加强。概念阐释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推恩令本质是对郡县制的改进。这项政

8、令要求由以前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其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按照汉制,推恩令下形成的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问题释疑董仲舒的新儒学受到汉武帝推崇的原因(1)汉初的黄老之学无法解决汉武帝时期加强中央集权的问题,汉武帝需要新的学说来巩固统治。(2)董仲舒兼采百家学说,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使其具有综合性、时代性和实用性。(3)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有利于汉武帝通过思想统一来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知识点六东汉的兴衰一、王莽政权1.背景:西汉后期,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赋税徭役沉重,破产农民沦为奴婢或

9、流亡,社会动荡不安。2.建立: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3.灭亡(1)原因:王莽的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反而使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王莽统治末年,国家出现严重的旱灾和蝗灾。(2)灭亡: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政权被推翻。二、东汉建立: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建汉朝,不久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即汉光武帝。三、“光武中兴”1.背景:东汉建立后,刘秀平定一些割据政权,实现全国统一。2.措施3.影响:社会经济在稳定的政局下重新发展起来,史称“光武中兴”。政治加强皇权,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经济 清查全国垦田、

10、户口数量;释放奴婢思想 重视儒学四、“党锢之祸”1.背景:东汉中期以后,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他们各谋私利,相互争斗,致使东汉后期政治腐朽黑暗。2.过程:一些正直官员和士人不满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称为“清议”。他们触犯了宦官利益,被诬陷为“党人”,遭到严厉镇压,史称“党锢之祸”。五、黄巾起义1.背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迅速,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2.概况:184年,张角创立的“太平道”的信徒发动起义,起义军被官兵各个击破,最终失败。3.影响(1)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2)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军阀割据局面出现,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图解历史东汉中后期的外戚宦官交

11、替专权知识点七两汉的文化一、史学成就1.史记(1)内容: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的形式,叙述了上起黄帝、下至汉武帝年间的历史。(2)地位:首创了纪传体通史体裁,是一部兼具史学和文学特色的不朽名著。2.汉书: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文学成就 汉赋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讲究铺陈排比,辞藻华丽乐府诗乐府是国家专管音乐的机构,乐府采集民歌修改而成的诗称为乐府诗,其中很多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五言诗 东汉民间流行,语言朴实、生动,传播广泛三、科技成就 医学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东汉时的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数学

12、 九章算术在中外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造纸术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来,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大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材料解读材料解读能力依托点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材料一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百石为外朝也。徐天麟西汉会要材料二汉武帝时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富商大贾等的势力,使抑商政策达到极端:实行盐铁酒专卖,迫使大商贾退出商业活动的主要阵地,起到了压制商人的目的改币制,也在于打击“不佐国家之急”的商人;均输、平准的实行更是以官办贩运货易排除私商,并由政府垄断物价,而征收财

13、产税及算缗、告缗几乎使全国所有富商大贾陷于破产。摘编自王惠茗论秦汉时期的抑商政策与商人社会地位的变化研读分析研读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汉武帝时期中央机构和官制的变化。(2)材料二主要论述了汉武帝时期的工商业政策。探究运用探究运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统治时期中央机构和官制的变化,说明其变化的实质。变化:汉武帝将大司马、左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等组成中朝,形成中外朝制度,进一步削弱相权。实质:加强皇权。(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抑商政策的特点,概括其主要目的及表现。特点:通过行政干预和经济剥夺来削弱商业和商人的势力。目的: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强国家实力等。表现:

14、改革币制,政府垄断盐铁的生产和销售,推行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归纳概括汉武帝巩固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措施(1)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加强皇权。任用级别较低的官吏和侍从人员担任尚书令、侍中等职,共议军国大事,形成中朝。以丞相为首的官僚机构演化为一般的执行机构,即外朝。实行察举制,大量选拔人才,重视官吏的任用和考核。实行刺史制度,将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名,代表中央监察辖区内郡级官员及子弟和豪强势力。逐步削弱王国势力,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使王国问题得以解决。(2)经济方面:改革币制;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推行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抑制工商业者;加强对土地的管理。(

15、3)思想方面:尊崇儒术。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统治需要,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4)民族交往和对外关系方面:北击匈奴;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以巩固加强。新题验证新题验证下表所示是部分史籍中关于汉朝“博士”的记载。这说明汉朝“博士”的设置()记载出处博士“(董)仲舒通五经,能持论,善属文”汉书儒林传博士“明于古今,温故知新,通达国体”汉书成帝纪博士“取学通行修,博识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者”汉旧仪A.是治国思想多元化的表现B.反映了儒学受到挑战的现实C.是文学艺术大发展的因素D.适应了加强

16、国家治理的需要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适应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需要,在思想文化方面采纳了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自此以后,儒学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题干表格“(董)仲舒通五经善属文”“明于古今”“博识多艺,晓古文、尔雅,能属文章”体现了汉朝“博士”的学识与修养,据此可知,汉朝“博士”的设置适应了加强国家治理的需要,故选D项;自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尊崇儒术的建议之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而不是呈现“治国思想多元化”局面,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儒学遭遇挑战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题干时间不一致,排除B项;题干表格仅述及汉朝“博士”的学识与修养,并没有述及汉朝“博士”的设置使得文学艺术大发展,排除C项。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素养剖析素养剖析【例题】(2023浙江6月选考,3)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意图:本题以从春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