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正式版)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62915923 上传时间:2023-04-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题报告(正式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正式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正式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正式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题报告(正式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题报告(正式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正式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学生资助研究会学生资助工作研究课题 开 题 报 告 课 题 名 称 民族地区贫困生资助与育人策略研究 课 题 负 责 人 阙 妙 龙 负责人所在单位 湖南省泸溪县第五中学 2015年6月一、 问题的提出 2007年5月至6月,中国扶贫基金会在部分地区展开的贫困生调查发现:国家级贫困县的贫困生面很大,比例大约在20%左右。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中西部地区,贫困,特困生的比例更高。随着基础教育的发展,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规模快速扩大,学生入学比例大幅提高,可以说高中阶段的贫困生问题也是一个长期、复杂且大量存在的问题,如何做好贫困生的资助和思想教育问题,是当前高中阶段培养人才、构建和谐校园的一个重

2、大课题。由于高中阶段是义务教育和大学教育的中间阶段,对高中阶段贫困学生的救助是政策盲区。对一些困难家庭而言,供孩子上学仍然是一项无力承受的负担。因此国家从2010年秋起,设立了国家助学金,资助面达到在校学生总数的20%。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但是对于贫困生如何管理的研究相对薄弱,高中阶段贫困生与高校贫困生,由于生理、年龄、心理及认知能力的差异,导致学生心理和行为表现的差异,这就要求对高中阶段贫困生加以区别的对待,从而实现对高中阶段贫困生的物质与精神双资助的效果,在保证其顺利完成学业的同时,也让其感受到来自学校和社会的人文关怀。二、课题的界定 我校地处农村乡镇,学校的90%以上的学生都

3、是来自农村,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绝大多数相对不高,在这个名额少困难家庭多的学校里面,需要一个既简单又公正公平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属典型的老、少、边、山、苦、穷民族地区,经济落后,总人口275万,其中土家族、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5%。全州现有中小学生35.8万人,其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18.2万人,占在校学生总数的50.8% 本课题“贫困生” 专指泸溪县第五中学高中部中确因家庭经济困难而接受经济救助的在校学生。 “资助”是指通过研究制定出一个完善的、公平的、透明的和有效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指标体系,对学生做到经济上的保障。 本课题“育人”是根据人本主义原理,结合我国民族特征,继承祖国古代医学中有

4、关精华并吸取国内外各学科中有价值的学术思想,形成具有民族特色、较为系统的“精神资助”和引导方法策略。三、研究现状国内现状:在现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中,资助方式都属于保障性资助。虽然各类奖学金资助方式属于发展性资助,但这种奖励形式是对发展结果的奖励,而且获得此类奖励资助的人数很少,对学生成长成才的导向和激励作用非常有限。尽管国家通过多年的实践,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已形成一套自己的做法,但在高中生资助方面缺乏科学性,主观性较强,主要凭经验,工作人员的素质与业务能力直接影响到资助结果的公平性。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目前学校在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中,普遍存在认定标准的描述比较模糊、没有合理

5、区分不同因素对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状况的影响程度等问题,导致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的认定结果不够准确,甚至让一些“假贫困生”有机可乘;另一方面,保障性资助基本上依据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情况选择资助方式,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阶段性发展的资助需求几乎不予考虑。这在总体上使得对学生个体的资助力度与实际需要的相符程度普遍不高,衍生了新的资助不公平。国外现状:西方教育改革中,有部分国家在中学生资助方面进行了有意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如美国、英国,在教育改革中树立成本分担理念,构建政府主导、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同时也引入市场机制,注意继续发挥政府的作用,使得中学生资助政策有了重要发展,我们应当从中借鉴有价

6、值的国际经验,不断健全和完善我国的高中生资助体系和贫困学生的“精神资助”。四、理论依据 1.马克思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本质要求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全面发展从内容上讲应包括全面的能力、全面的关系、自由的个性及多方面的需求这四层含义。从内在的逻辑规定看,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全面发展、平等发展、自由发展及和谐发展。 2.公平与效率理论:正确认识资助公平与资助效率,优化资源配置,保障学生自由发展 公平与效率是人类社会具有普适意义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追求。就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而言,促进资助效率提高的资助公平才是真正的资助公平,促进资助公平实现的资助效率才是有价值的资助效率。当然,公平和效率作为一个与

7、特定的历史境遇和任务密切相关的时代命题,在特定的情况下,强调某个方面的重要性是应当的。在学生资助经费不充足的情况下,首先要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依法享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使得他们拥有一个相对公平的起点,强调“教育机会均等”式的保障性的资助公平理所当然。 3. 需要层次理论:采取不同的措施满足学生不同的需求层次,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美国心理学家奥德弗(Alderfer)于1969年提出了ERG理论,该理论认为人的最为核心的需要有三种:生存(Existence)需要、关系(Relation)需要、成长(Growth)需要。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来说,生存需要是可以通过保障性资助予以满足的;关系需要是经济资

8、助所无法解决的,必须借助相关教育帮扶措施;成长需要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不是单有经济资助就能满足的,它更需要教育引导。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中,不但要根据不同学生个体不同的需要层次采取相应措施,而且要注意到同一学生个体的各种不同层次需要的并存性,能最大程度地提供满足他们各种层次需要的帮助,尤其是发展过程的扶持和必要的教育,引导、激励他们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潜能,朝着期望的目标而努力。这种能够满足各种层次需要的发展性资助体系,既保证了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所获得的资助金额与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个人的努力和发展状况相匹配,又解决了部分学生因经济困难引发的思想负担和心理困惑等问题,促进

9、学生全面发展。 4. 科学发展观:从目标导向、实践取向和评价尺度三个价值维度促进学生充分发展 在科学发展观的完整理论体系中,作为价值哲学命题的“以人为本”是其实质和核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三个价值维度:目标导向、实践取向和评价尺度,三位一体,构成发展系统的价值导向机制、价值规范机制和价值调节机制,铸成发展系统自组织演化的神经中枢。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展性资助体系所蕴含的“以人为本”内容和精神在目标导向、实践取向和评价尺度三个维度上与科学发展观是根本一致的。五、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 突出导向与激励功能,完善资助方式 。充分发挥资助的引导与激励作用,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成才,须对现有资助方式

10、的资金分配重新进行科学决策,同时学校要提足、用足学生资助专项经费,并充分挖掘校友资源和社会资源,争取更多的资助经费,设置既有共性、又能体现个体发展差异性的完善的资助方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扶持困难群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因此,建立完善的资助方式应充分体现资助的导向与激励作用,对保障性资助的受助学生,明确提出综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品德素质、社会工作、公益实践和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发展要求。2. 强

11、调差异性资助,建立个体发展档案。强调差异性的资助,要求给予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更多的经济帮助。机动资助的关键,是准确判断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以及全面考虑其综合素质和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需要的费用因素,并基于对个体发展的不同,使得资助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其实际发展需要。 (1)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认定。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认定的实质是在综合分析其家庭基本情况和在校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对其家庭经济困难与否及其困难程度的判断。因此,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尤为重要。学校要基于实证研究,遵循科学性、选择性、独立性、客观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设计包括学生家庭情况、本人健康状况、家庭成员劳动

12、力情况、家庭遭受灾难情况、家庭成员人均月收入、家庭其他经济负担、在校月生活消费实际情况等方面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等方法,区分不同指标影响家庭经济状况的不同程度,从而建立“量化测评”模型。但是,一方面,量化测评的批量性及影响学生家庭经济困难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评定结果的非绝对准确性;另一方面,当前学校不得不把学生本人当作其家庭经济信息的主要提供者,由于诚信意识问题、观念心态差异、社会信用体系还不够完善等原因,信息来源本身缺乏可靠性。因此,须在“量化测评”的基础上,做好民主评议、公示和监督环节,确保学生家庭经济困难程度认定结果的准确性。 (2)个体差异政策。个体差

13、异政策,就是资助工作者根据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在满足学生基本保障需要的前提下实现资助学生最大程度发展的原则,从诸多的资助方式中选择与学生实际情况相对应的多种资助方式而构成资助个体档案的过程。主要依据是学生的家庭经济困难程度、综合素质以及实现阶段性发展目标的需要。因此,学生个体资助形式应由保障性资助方式、发展水平资助方式、和阶段性发展目标资助方式三个部分组成。3. 着眼资助远景,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引导。(1)研究如何进行心理教育,以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2)研究如何进行励志教育,以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3)研究如何进行诚信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4)研究如何进行责任

14、教育,以实现人与社会和谐发展。六、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书刊、网络等方式获取与民族地区贫困生资助相关的文献资料和研究资料,丰富课题组成员的理论基础,为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2.调查研究法。开展问卷调查、实地走访,调查我校及周边农村贫困生资助体系现状,分析存在的问 题,找出研究的切入点,就贫困生资助新模式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调研和探讨;不断总结经验形成结论。 3.个案研究法:有针对性地选择几个贫困学生,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对收集到的各种个案进行细心的整理和分析,做出合理的判断,针对贫困生资助模式和育人策略提出合理化建议。 4.经验总结法。总结经验,升华理论,汇编课题研究成果集,撰写

15、相关论文和研究报告。 七、研究实施步骤与预期成果 预期研究进展:(2015年6月2016年6月)1.课题研究准备阶段。(2015年1月2015年9月)选定研究方向和课题。根据目前我校乃至周边农村贫困生的现状,确定研究课题为“民族地区贫困生资助与育人策略研究”。文献研究。通过查阅书刊、网络等方式,了解国内外贫困生资助实施情况。召开“贫困生资助与育人策略研究”研讨会。向湖南省学生资助研究学会申报立项。撰写研究方案、实施计划,准备开题报告,组织开题论证会。 2.学习调研、任务分析阶段(2015年912月) 研读国内关于外扶贫、资助体系模式的书籍材料,分析国内外资助模式的区别和差距。通过工作总结及问卷调查的形式发现资助、育人工作中出现的显著问题、并进行汇总分析。下乡走访贫困生家庭,了解贫困生家庭状况。通过多种形式交流沟通,到乡政府(村、社区)、民政、扶贫部门进行贫困生家庭贫困等级认定。建立系统的、分贫困类别的、分贫困等级的贫困生档案。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架构,并结合课题研究框架进一步作相关文献的阅读与分析。3.收集资料、开展活动阶段(2016年13月)根据课题前期调查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