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都说这不错,为何难留人.docx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62913518 上传时间:2023-07-1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都说这不错,为何难留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青岛——都说这不错,为何难留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青岛——都说这不错,为何难留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青岛——都说这不错,为何难留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青岛——都说这不错,为何难留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岛——都说这不错,为何难留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都说这不错,为何难留人.docx(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都说这不错,为何难留人(转自半岛都市报) 5月6日,2011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出炉。人才是一个城市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最新城市人才竞争力数据显示,香港以1分的成绩位居第一,上海以0.953分排名第二,北京则以0.887分位列第三,而青岛的得分只有0.538,排名第25位,比56个重点城市的平均水平还低。 青岛对人才有多大的吸引力?5月22日至24日,记者采访了3名高校毕业生,大家却说青岛是个不错的城市,但由于房价高、工作机会少、产业层次不够丰富等,他们无法找到理想的位置,于是分别“出逃”,他们用自己的经历讲述了他们眼中的青岛人才竞争力。留青受挫,又一个博士南下出场

2、人物:王亮(中国海洋大学博士毕业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看了一个又一个招聘广告,中国海洋大学的博士毕业生王亮(化名)的感觉都是一样,为什么总是对应聘者的条件要求那么严格,对于他们能享受到的待遇却总是一带而过?海洋专业是海大的特色,作为这个专业的毕业生,王亮十分想留在青岛。本地求职屡屡受挫,王亮开始关注来自外地的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他对记者说,近几年广东的一所学校几乎每年都来海大招聘,“他们想方设法搞到对方的手机号和QQ号,时不时再和你谈谈心,甚至院长、书记亲自来见面,重视人才的程度可见一斑。”王亮感觉不错的还有这所学校的透明化程度很高,职位、待遇、房子等几乎所有问题都是透明的,可以开诚布公地问答

3、。“这样你可以看到自己的未来,起码是一个可以预见的未来。”王亮说,根据他的了解,南方单位的薪酬和所得很透明,这起码让人觉得单位够坦诚,但青岛一些高校和研究所的招聘信息永远没有这些东西,只能靠自己去猜,去打听。除了招聘单位耍大牌外,王亮发现岛城的博士还很尴尬,要想留青还必须读博士后,这期间是没有编制的。“目前岛城很多单位都是这样的,因为单位的人才已经满员了。”王亮说,要怪只能怪“只上不下”的体制。在岛城一些单位,职位要想上升很难,而一旦上去了,再平庸也不会再撤下来。这个位置是你的,你就占定了,谁也抢不走,所以编制满了再优秀的人也进不来。“想留下来就根本没得选。”王亮感到有些无奈,读完博士已是快而

4、立之年,再花两年时间读博士后到底值不值?王亮说,和他一样,班里很多人最终因在青岛找不到合适的职位被迫离开,还有一些优秀的人才纯粹是被外地的优越条件吸引走了。“一个大约20人的博士班,最终只有十个人留青,他们中大部分都是青岛本地人。离青的有四五个去北京了,两三个回老家了,还有一些南下了。”一番权衡后,今年3月份,王亮还是决定南下。“综合来看,还是那里适合我的发展。”不甘平庸,他毅然弃房北上 出场人物:侯伟(山东某高校2007届毕业生)明明在青岛买了房子,却还是毅然加入北漂的行列。对27岁的侯伟来说,去年年底是他最困惑的一段日子。他面临一个抉择:到底是继续留在青岛,过着省吃俭用、节衣缩食的日子,还

5、是去北京好好发展?侯伟2007年毕业于省内某高校,2009年5月来到青岛。“我们单位算是国企,在崂山区环境也很好,工作又轻松,外人都觉得很不错,进这样的单位是很多人的理想。”对于这份工作,侯伟最初还是很满意的,虽然工资不是很高,只有不到3000元。但国企能给人安全感,如果能在这样的单位好好发展,肯定前途无量。在获得这份工作后,侯伟还在附近买了一套小户型房子,首付50%后,他成了幸福的“有房一族”,准备彻底在青岛扎根。可半年过后,侯伟发现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我觉得这个工作只适合女生,每天轻轻松松,拿固定工资,一辈子就这么安逸地过下去。”侯伟说,这样的公司只能消磨人的意志,让有理想的人慢慢平庸

6、。办公室里每个人都很漫不经心,工作也不怎么积极,每天分配给他的永远都是些乱七八糟的小事,因为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事可做,更要命的是单位里的人几乎个个都有“可怕”的背景,提拔也是严格论资排辈。“个人能力除了在面试时有用,进了单位后靠的完全不是这个。”想来想去,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侯伟把目光投向了北京。没想到面试第一家企业后就顺利通过了,底薪4000元,加各种福利和补贴,算下来是青岛的两倍,而且企业本身很有实力,又是个新成立的部门,急需人才,发展机会也多,侯伟动心了。虽然家里人强烈反对,侯伟还是把房子租出去,2011年的元旦,他毅然打包踏上了北上的列车,在临走前他回望青岛,暗自下决心:我一定会回来

7、的。“来北京发展,其实这也是一种无奈,北京的机会多、发展好,我在青岛可能永远也找不到这样的机会。”压力太大,“逃离”青岛回归小城 出场人物:孙倩(中国海洋大学2009届毕业生)拿到聊城高唐县中裔华府一处房子的钥匙,毕业刚刚两年的孙倩很有成就感地笑了。在青岛上了四年大学,做了一年会计的她最终没有留在青岛,而是回到了家乡聊城。谈起当初的选择,孙倩笑着告诉记者,自己对这个美丽的城市很有感情,但是为了更高品质的生活她不得不放弃青岛的生活孙倩是中国海洋大学2009届毕业生,当初来到青岛上大学时,她和其他同学一样被这个城市的碧海蓝天和欧洲风情所吸引,想把未来的家安在这座美丽的城市。从大一开始她就积极地准备

8、,考导游证、打零工、做社会调查,闲暇时间就闲逛这座城市的大街小巷,想尽快地了解、融入这个城市。毕业后,她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一家广告公司做会计。刚毕业的学生总是很有激情,可是改变也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我毕业那年赶上了经济危机,整个中国就业形势都不容乐观,我找到一份月薪3000元的工作已经得到很多同学的羡慕了,可是我还是荣幸地加入了月光族。3000元工资的代价是每周只休息一天,除了保险和税金一个月剩下2500元,我和一个女士合租浮山后一处阁楼,每人每月500元。再交上水电费、物业费,刨去交通费,电话费只剩下1500元。女孩子总是不免要稍微打扮一下自己,买点化妆品、衣服,再和同事逛个街吃个饭,一个月工

9、资就光了。毕业后第八个月我妈妈病了,需要3万元的手术费,我却连5000元都拿不出,那是我来到青岛以后第一次觉得自己那么无能,我躲在阁楼里放声大哭,我想回家了。”2010年5月份,回到家乡的孙倩找了一份银行里的工作,早八晚六,加上各种绩效补贴和福利,月薪能达到3500元,住在家里的她花销非常少,毕业两年后她成为班里唯一自己买了房子的女生。“回了老家感觉过得更滋润了,不用交房租,没有那么多的应酬,有的就是抽出更多的时间陪陪家人,好好孝敬父母,他们养育了我二十几年,能够在他们身边尽孝我感觉很幸福。”观点 三大因素导致难留住人才 中国海洋大学的一项调查显示,毕业后想要留在青岛的学生占所有学生比例的75

10、%到78%,但是记者跟踪该校2006级市场营销毕业班发现,最终留在青岛的毕业生不足50%。中国海洋大学管理学院杜红凯老师表示,主要有三点原因让这其中25%的毕业生“流失”。一是青岛的消费高、生活压力大,别的不说就说房价,刚毕业的学生在青岛一个月3000元就算很不错了,可是按照1万元一平方米的房价来算,不吃不喝奋斗20年才能买到60平方米的房子。如果换成是小城市,虽然月薪少点,但是一般三四年就可以攒出一个首付来,与其在青岛艰苦打拼,还不如选择小城市过快乐的日子。二是在青岛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这里的工作机会比大城市少很多。远的不说,青岛的工作机会都不到济南的70%,这是青岛的硬伤,很多毕业生为了更好

11、的工作不得不离开。三是青岛的产业、消费层次不够丰富,制造业偏多,一些特殊人才比如动漫、品酒师等在青岛的就业选择比较少,很多这方面的人才不得不选择离开。一直生活在广州的梁诗洲对此有切身体会。由于开拓市场的需要,供职广州某贸易公司的梁诗洲几个月前成为青岛分公司的负责人。“我不懂什么产业层次,但我感觉在广州从农民工到博士,都能找到合适的工作。”梁诗洲介绍说,在广州什么类型的人都有,有多大的能力就能找到多大的工作。而且开宝马和坐公交的都活得很舒服,因为广州消费层次也很丰富,比青岛更高端的自然不少,但比青岛低的也应有尽有。“一顿饭,在广州5元钱也可以吃得挺丰富,但在青岛,不管吃啥,最便宜的也得10元左右。”梁诗洲说,正因为如此,青岛的包容性就无法和广州比。相关链接 人才竞争力指数青岛低于均值 全国56个重点城市中,人才竞争力指数的得分,香港以1分的成绩位居第一,上海以0.953分排名第二,北京则以0.887分位列第三。青岛的人才竞争力得分只有0.538,排名第25位,其中人力资本数量指数、质量指数、配置指数、需求指数和教育指数的得分分别为0.429、0.492、0.956、0.277、0.365,56个城市的均值则为0.448、0.492、0.855、0.273、0.404,综合来看,青岛0.538的得分低于56个城市的均值0.547。文/记者陈美洁邢成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