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有关建议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62872557 上传时间:2023-07-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有关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有关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有关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有关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有关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有关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自杀问题的有关建议(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消除心理恐慌,正视大学生的自杀问题大学生自杀,这对于个人和家庭是一种悲剧,对社会也是极大的损失。国家和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并不容易。他对多年努力奋斗的放弃,也是对自身资源的不珍惜。因此,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有什么原因,自杀都是一种非常态事情,不懂生活的人才会拒绝生活。1、大学生自杀并不是新闻,国内外每年都有大学生自杀事件的发生。近年来出现大学生自杀有增多趋势,这与我国以及全球自杀率增加是有相关作用的。整个社会的环境是竞争压力不断升级,人与人之间隔阂加大,生活节奏加快,用于交流沟通的时间大大缩短。从教育和社会文化来看,国内外青少年都开始抵制灌输式教育,尤其是东方国家,如日本和我国(包括港台),这

2、造成他们的思想的迷失,应试教育的存在把这些问题忽视或压制,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价值错位问题。世界观、价值观的偏差往往造成人对社会的不适应,他们会夸大所受到的挫折和压力,更多地忽视事物的好的方面而仅仅是看到那些不好的方面,笼罩于灰色心境,特别是苦难感中,一些心理承受力较差的人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就可能产生自杀冲动。从绝对人数和自杀率来看,这两年大学生自杀增多的幅度并不像人们想象的大。我们有自杀数量异常放大的错觉,是由于媒体(包括网络)的报道增多,这是社会对自杀现象关注的表现。由于偏见,历史上人们把自杀视为羞耻或者社会阴暗面,羞于公开言谈,家属、单位、有关部门少报、不报或舆论控制,其统计数据可比性很低

3、。数据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随着社会的发展,认识的不断提高,身心健康越来越得到重视,媒体对自杀的报道和分析探讨越来越多,资料的真实性在不断提高,人们也开始渐渐正视自杀现象,这有助于自杀的研究和防范。2、对自杀的几种错误的看法对于自杀,普遍存在着大量的误解,事实上有时会被一些假象弄得混淆不清。有关自杀的误解如下:(1)与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诱导其自杀。事实上一般应该和可能自杀的人讨论自杀。与一个想自杀的人讨论自杀将可能使其产生相信的感觉,能够帮助他们正确处理一些重大问题,并缓解他们的压力,愿意花时间重新获得控制。2)威胁别人说要自杀的人不会真正自杀。事实上大量的自杀身亡者曾经威胁过别人或者对他人

4、公开过自己的想法。(3)自杀是一种不合理的行为。事实上从自杀者的角度看,几乎所有采取自杀行动的人都有充足的理由。(4)自杀者有精神疾病。事实上仅有小部分自杀未遂者或自杀成功者患有精神疾病。他们大多数人是处于严重的抑郁、孤独、绝望、无助、被虐待、受打击、深深的失望、失恋或者别的情感状态的正常人。(5)想要自杀的人是真的想死。事实上很多人并不想死,他们只是想要逃离那个令人无法忍受的境遇,大部分曾经想过要自杀的人现在都很高兴他们还活着。他们说当时他们并不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是想终止自己的痛苦。(6)自杀发生在家族中,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事实上自杀倾向没有遗传性,它是习得的或者是情境性的。(7)

5、想过一次自杀,就会总是想自杀。事实上大部分人只是在他一生中的某个时候产生自杀企图,在这段时间里,他们要么克服这种想法,要么寻求帮助,要么死亡。如果他们自己能够从短时的威胁中恢复过来,学会适应与控制,就会使自己的生活丰富多彩。(8)一个人自杀未遂后,自杀威胁可能结束。事实上自杀最危险的时候可能是情绪高涨时期,当想自杀的人严重抑郁后变得情绪活跃起来的时候。一个危险的迹象是在抑郁或者自杀未遂后出现“欣然”期。(9)一个想自杀的人开始表现慷慨并和他人分享个人财产,表明这个人有好转和恢复的迹象。事实上大多数想自杀者在情绪好转后,才有精力开始作出一定的计划,安排他们的财产。这种个人财产的安排有时类似于最后

6、愿望与遗嘱。(10)自杀总是一种冲动行为。事实上有些自杀是冲动行为,另一些则是在仔细考虑之后才实行的。3、在更多的情况下,我们应该认识到,自杀是一种病,需要的是更多的爱和关心,还有交流。自杀的原因很多。自杀冲动是在一定的诱发因素作用下才会产生的。但是消除诱因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行为。防治自杀最重要的是纠正人们对世界对人生不正确的认识、学会问题解决的正确方法和途径,激发生命固有的存在需求和发展需求;对于由于长期心理障碍已经形成心理疾病(主要是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的,首先要进行相应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从内因来看,大学生自杀和其他成年人的自杀没有本质的区别。都属于错误地评估世界、错误地评估自己,对问

7、题束手无策。心理疾病的出现,也是由于这些情况的长期存在而又得不到及时有效地自我调整造成的。由于学生生涯较为单纯,调整的方式和方法相当有限。如果一个学生较为内向,朋友少,与环境交流和沟通不足,自身的发展需求往往会转变成压力,更多地集中于自身,造成伤害。在任何环境中,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任何阶段,每个人都要面临巨大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每个人都存在着发展需求,发展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就会以精神能量的方式作用于自身。压力感是一种精神能,是存在需求和发展需求对人的行为驱动的最重要能量。自尊(虚荣)、安全感、社交恐惧等压力来自于存在需求,它们的特点就是阻碍变化。一般我们所说的压力往往来自发展需求。自我意识的唤

8、醒是这种压力的根源。没有自我意识,发展需求不会作用于人的大脑,也就不会有压力。适当的压力是人前进的动力。但是在社会生活中,往往由于心理承受力、认识、思想境界等原因造成压力过度的现象。有理想有追求的人的压力感会小一些,能够意识到自己是社会、组织、集体中的一员,并积极主动地配合大系统运行的人压力感也会小得多。如果人以自我为中心,压力就会变得很大,人也容易在变化的时代中迷失,造成更大的身心伤害。而以自我为中心,这正是现在家庭教育失败造成的孩子的通病。一些人善于化解和释放压力,尽管有压力感的出现,也很少受到压力感的不利影响。那些不善于化解压力的人,就会积累这种精神能,在长期的焦虑中引起身心机制失调,诱

9、发各种心理、生理疾病。青春期的孩子也更多地受到发展需求的困扰,一方面渴求成长,另一方面又由于中高考压力,没有时间和机会去接触、了解成熟处世方式方法。心理的幼稚在大学阶段往往会体现出来,挫折、失落、没有方向、自闭,甚至放纵。发展需求的异化很可能造成对存在需求的否定,最极端的就是自杀。自杀往往还都是冲动。每个人都会产生冲动,这就需要有冲动控制或者冲动引导机制,或者由于外部事物将构成冲动的精神能量释放。自杀作为一种对人最为不利的冲动之一,如果个人已经钻入死胡同,失去调节能力的时候,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不但可以得到倾诉、疏导,更能够学习更优的问题解决方法,获取别人的人生体验来丰富自身感受。这无疑是自我危

10、机干预的最佳选择。二、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大学生自杀的预防主要是防止大学生个体产生自杀意念或者将自杀意念消除于萌芽状态,不使之付诸行动。因此,大学生自杀预防的对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主要集中于大学生群体中的高危人群。(一)自杀可以预防由于自杀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社会行为,自杀者往往隐藏其自杀企图,并且大学生自杀具有突发性和冲动性的特点,所以自杀预防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对大学生自杀行为的预防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行的,原因在于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发生往往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第一,大学生自杀行为具有外显性的特征,即大学生中有自杀意念者在采取行动前总是会或多或少地向外界透露出某些征兆。自杀并非突发。一般而言,自杀者在

11、自杀前处于想死同时渴望被救助的矛盾心态时,从其行为与态度变化中可以看出蛛丝马迹。大约23的人都有可观察到的征兆。据南京危机中心调查,61例自杀的大学生中,有22人曾明显的流露出各种消极言行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常见的征兆有:(1)对自己关系亲近的人,表达想死的念头,或在日记、绘画、信函中流露出来。(2)情绪明显不同于往常,焦躁不安、常常哭泣、行为怪异粗鲁。(3)陷入抑郁状态,食欲不良、沉默少语、失眠。(4)回避与他人接触,不愿见人。(5)性格行为突然改变,像变了一个人的似的。(6)无缘无故收拾东西,向人道谢、告别、归还所借物品、赠送纪念品。日本长冈利贞认为自杀前会有种种信号。可以从言语、身体、行

12、为三方面观察。(1)言语。有自杀意念的人会间接地,委婉地说出来,或者谨慎地暗示周围。如“想逃学”、“想出走”、“活着没有意思”。(2)身体。有自杀意念的人会有一些身体症状反应,比如感到疲劳、体重减轻、食欲不好、头晕等。这往往是抑郁情绪所致,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身体有病,应引起注(3) 行为。当自杀意念增强时,在日常生活中会表现出不同于平常的行为。如无故缺课、频繁洗澡、看有关死的书籍,甚至出走、自伤手腕等。根据以上种种征兆,可以为自杀预防提供线索和可能。当发现所接触的人,有类似的情形时,不要怀疑,他(她)是自杀的高危险群者。他(她)急迫需要你的紧急送医协助,不管你是自行送医或打120或是报警处理,你

13、的立即性协助,将可挽救一条脆弱无助的生命。第二,自杀沟通是大学生自杀行为可以预防和救助的心理基础。企图自杀的大学生,从面临心理危机到决定自杀往往要经过一段时期的内心冲突。其间,许多人会通过各种方式直接或间接地流露出自杀意念,向外界发出信号。比如,觉得活得很痛苦,生不如死,声称想自杀;认为死对他人、家庭会更好;询问、谈及自杀的方法等。这种表露实质上既是危险的信号,又是向外界的一种呼救,被认为是一种自杀沟通。大学生是否会采取进一步的自杀行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信号是否受到关注、这种呼救能否得到外界的重视和救助。因此,自杀行动前语言上的表露或叫自杀沟通为自杀预防提供了可能性。第三,自杀意念形成后

14、有可能逆转。因为从自杀意念形成到实施自杀行为,往往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大多数大学生都有一段动机斗争的过程。他们会考虑到自己的行为将给亲人、朋友带来的痛苦,会顾虑到自杀的后果,因而会产生犹豫和矛盾的心情。这种沉重的心理负担和顾虑是扭转其自杀动机、实现自杀预防的契机。如果在这一过程中能及时得到外界的关心和帮助,那么他们就会减轻或消除自杀意念。因此,我们首先要纠正自杀无法预防这一错误观念,这是对大学生自杀行为实行具体预防措施的必要前提。(二) 发现并关注大学生中自杀的高危人群发现高危人群是大学生自杀预防的关键途径,但也是一个难点。我们可以通过观察或量表评定的方式来发现大学生群体中具有一定自杀危险性的

15、高危人群。尤其要注意具有以下特征者:(1)情绪低落抑郁者;(2)过去曾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3)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者;(4)家庭亲友或近邻中曾发生过自杀者;(5)有明显的精神因素者(如动机冲突或受挫折等);(6)性格不开朗、内向者;(7)长期有睡眠障碍者;(8)有强烈的罪恶感或缺陷感者;(9)身患不治之症或有疾病的强迫观念者;(10)感到缺乏或丧失支持性的社会联系者。具有以上情况者都具有较大的自杀危险性。因此,及时发现并积极关注这一部分高危人群,对他们加强监护、进行合理帮助、避免唤起其自杀意念是大学生自杀预防的重要途径。(三) 大学生自杀行为的危机干预由于自杀危机干预的主要对象是处

16、于自杀边缘以及自杀未遂的部分大学生,因而,在采取具体的干预措施时需要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不同的侧重点。首先,对于有严重自杀危险性的学生,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1、缓解其自杀冲动针对部分大学生所面临的自杀危机,首先要做的是缓解并尽量消除其自杀冲动。一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通过观察、询问或心理测试等方法检查和评估其自杀危险性,选择适当的干预措施。第二,危机干预的主体(包括心理咨询人员及其他相关工作者)需态度诚恳地同处在自杀边缘的学生进行交谈,给予开导与劝慰,或给以其他适当方式,使其内心不良的情绪、体验自杀的冲动等得以宣泄。第三,要尽可能地安慰、鼓励、说服他们,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所处的危机状态,使他们了解到还有许多途径可以帮助他们摆脱目前的困境,同时帮助他们学习和掌握一些应付危机的方法,以便使其尽快度过自杀的危机。2、消除潜在自杀因素自杀冲动产生的背后,一般都有直接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