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一体化与中国.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870266 上传时间:2022-12-1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一体化与中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经济一体化与中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经济一体化与中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经济一体化与中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一体化与中国.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济一体化与中国 注意加入世贸后所面对的挑战加入WTO,更大踏步地融入国际社会,实现与世界经济一般规则接轨,保持与世界经济发展更密切的联系,是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作出的正确抉择。“入世”无疑将使我们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同样,我们也将面对严峻的挑战。最大的挑战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是中国加入WTO以后必须解决好的一个重大问题。这不仅是因为当前世界经济的竞争首先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更因为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乃至其他所有问题,归根结底也在于人才。而目前在我们的用人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无论是人才施展才能的环境,还是人才选择、评价的标准,尤其是人才的物质待遇条件

2、等方面,与国际比较,都存在着差距。不解决这些问题,“入世”后就难以在人才方面有竞争优势。因此,必须尽快改变。其次是体制的挑战。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们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框架,但是与成熟的体制相比较,无论是政府的职能,还是企业的机制,以及市场的体系,无论是人们的观念、诚信意识,还是法律环境、信息披露机制,都还有相当的差距。“入世”,将把中国放在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同一游戏规则下进行竞争,势必引致许多不适应的矛盾,至少是由于缺乏“共同的语言”,体制性摩擦可能处处可见。这里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入世”对政府的挑战是最大的。既要学会按国际规则办事,又要把握基本国情,把不利因素影响降到最低

3、。再次是市场竞争的挑战。尽管中国经济有了长足发展,但与西方发达国家比较,经济实力的差距仍然很大。一旦加入WTO,意味着中国的市场自然就逐渐赋有了国际市场的含义,虽然还有许多宽限条款和宽限期限的保护,但我们将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强大的经济、先进的技术、成熟的营销“三大竞争压力”,使我们的许多产业、企业、产品处于不利的地位。如何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能力,无疑是一个现实的问题。由此可见,如何创造灵活的用人机制,如何加速体制创新,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是我们进入新的世纪加入世贸后必须解决的问题。否则,我们很可能处于十分被动的地位,也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注意经济成长原动力的变化1978年以前,在传统的计

4、划经济体制下,政府掌握着社会绝大多数经济资源,对经济生活的行政管制力极强,对企业的产、供、销和人、财、物以及投资活动运用严格的指令性计划集中统一管理,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包括吃、穿、用、行、住和就业也是高度集中统一管理,可以说政府对微观单元的活动几乎是全包全揽,企业和个人几乎没有什么经济资源和经济的自主权。因而,经济活动是政府说了算,其行为往往左右着经济活动的进行,就这个意义而言,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是经济成长的原动力或发动机。其最大长处是可以迅速创造最大社会需求,集中社会资源办成几件大事,最大短处是压抑了微观的活力和创造力,影响社会生产的发展,同样在决策上既存在高效率的可能,也存在高风险的可能,

5、成功可能是全局性的,失误也可能是全局性的。1978年以来,发展商品生产成为最大共识,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变革,社会经济资源逐渐由主要集中在政府手上分散到政府、企业和个人手上。为解决社会生产积极性不高、社会生产不足的矛盾,以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为主要目的的改革逐步推进,无论是农业、农村改革还是企业、城市改革,中心都是围绕刺激生产者的积极性来进行。因而,伴随改革推进,生产者地位显著提高,生产迅速扩大。在解决生产不足矛盾阶段,生产者行为往往左右着经济活动的开展,市场是企业说了算,在这一意义上而言,生产者或企业逐步替代政府成为经济成长的原动力或发动机。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中国经济发生了实质性变化,长

6、期存在的商品供应短缺矛盾显著缓解,微观主体尤其是个人拥有的社会经济资源显著增加,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方面生产问题的逐步解决,市场问题渐渐浮出水面,需求约束矛盾开始强化,开拓市场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另一方面市场的背后是消费者的作用发生变化,其在市场交易中的地位已经由被动变为主动,其行为越来越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开拓市场就是刺激消费者。就此意义而言,可以说经济成长的原动力或发动机开始由生产者转向消费者。而对此,非常遗憾的是尚没有得到政府足够的重视,在政策的安排中关心生产远甚于消费,应对举措还没有及时跟进。事实上,近20年来消费增长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一般都在60左右,是拉动中国

7、经济增长的第一因素。90年代后期,政府采取刺激投资和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对化解需求不足的矛盾起了积极作用。但由于居民消费结构处于转型阶段,加上政府没有充分重视消费者的作用,对限制消费成长的政策环境调整力度不够,对影响消费成长的体制环境改革不够,特别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低缓,居民消费扩张受到很大限制。由此而来的是投资乘数作用下降,也影响了民间投资的活跃,使国民经济难以根本摆脱拉力不足矛盾的困扰。这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最终主导因素还在消费。理论和实践都表明,居民既通过消费直接拉动经济成长,也为投资的活跃提供动力,间接促进经济的成长,同时,居民还通过投资行为提升了全社会的投资规模,进而推动中国经济的增长。如何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改善消费者预期,如何增强消费者的能力和信心,无疑是今后中国经济成长的关键环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