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信息论文从银行风险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62870096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信息论文从银行风险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信息论文从银行风险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信息论文从银行风险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信息论文从银行风险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商业银行信息论文从银行风险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信息论文从银行风险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信息论文从银行风险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银行信息论文:从银行风险看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必要性【摘要】商业银行监管的复杂性源于银行风险的特殊性,国外的监管趋势和巴塞尔体系都指出了信息披露在银行风险控制中的必要性。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模式单一,其中信息披露制度尤为缺乏,需要在立法上加以完善。【关键词】银行风险;巴塞尔体系;信息披露一、商业银行风险的特殊性商业银行风险的特殊性源于银行在社会中的地位。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指出:“银行一方面代表货币资本的集中,贷出者的集中,另一方面代表借入者的集中。1.银行风险的集中性首先,商业银行的业务直接面对各种经济主体,银行经营的好坏与各个主体的经营状况紧密相连,不但要承当其他企业所应承当的社会经济义务,

2、还要承当各种政府决策偏差的后果。再者,银行经营的商品是货币,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连接着各个经济主体微观主体和宏观经济的变化都会引起货币本身价值的变动,从而影响银行的资产价值。可见,银行风险来源于社会各个角落,个别经济主体的风险集中在银行。如果市场风险增大,银行风险就会跟着成倍地增大,从这方面看银行体系是相当脆弱的。2.银行风险的外部效应银行与各个经济主体的紧密联系使得危机产生强大的连锁反响,使本来已经脆弱的金融体系崩溃更快。首先是银行与企业,也包括银行与银行之间。企业过度负债的经济状态下,金融扩张中积累起来的风险会增大并显露出来,银行可能遭受损失,所以银行为了控制风险,可能会提高利率减少贷款。

3、银行的这种行为会使企业投资减少,或引起企业破产,从而直接影响经济开展。然后是银行与存款者,银行的经营状况影响着存款者对银行业的信心。戴尔蒙德和荻伯威格在1983年提出了银行挤兑理论,其根本思想是:“银行的重要功能是将存款人的不具流动性的资产转化为流动性的资产。在正常情况下,依据大数定理,所有存款者不会在同一时间取款。但当经济中发生某些突发事件,就会发生银行挤兑。3.信息不对称隐蔽了风险社会分工使个别生产环节的外部依赖性和在投入、产出两端面临的不确定性都不断增大,一个简单的概率定理是:整条线路畅通的概率等于所有环节不出故障的概率相乘。同时,社会分工程度越深,各个主体所能获取的信息越少,盲目性也就

4、增大。1970年,斯蒂格利茨提出了信息不对称理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买卖主体不可能完全占有对方的信息,这种信息不对称必定导致信息拥有方为谋取自身更大的利益而使另一方的利益受到损害。在委托-代理关系中,假设非对称性发生在签约前,称为逆向选择;假设签约后发生了非对称性,那么属于道德风险。银行业中的信息不对称主要存在于银行与借款人、存款人之间。首先是银行与借款人之间,银行只是资金的提供者,并不直接运用资金,对于投资工程的风险收益只能通过借款人或其它渠道间接地了解,这个过程有很多的障碍和本钱的,银行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的,是在借款人提出要借款投资时,才开始搜集信息。其次是银行与存款人之间,存款人要

5、在众多银行中选择自己信赖的银行。但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会计制度、内控制度并不健全,银行通过粉饰报表使很多已坏死的贷款难以在账面上得到反映,存款人无法完全知道银行的信用状况,并且获取信息的本钱非常高。二、商业银行风险监管与信息披露制度一商业银行监管的思想演变历史1.自由开展时期经济的开展是一部社会分工程度不断加深的历史,社会工作被分割之后,人们专于开展自身特别的技能,通过市场实现利益最大化。亚当斯密认为,每个人“只想得到自己的利益,但是又好似被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去实现一种他根本无意要实现的目的,他们促进社会的利益,其效果往往比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还要好。商业银行是社会资金借贷业务分工的产物,在产生之初

6、受自由放任思想的影响,规制制度的开展相当缓慢,银行的业务往来得不到平安保证。比拟典型的案例就是1720年的英国“南海泡沫事件。2.全面管制时期由于人本身存在的弱点使得市场存在很多漏洞,分工最终要走向合作,但利己之心总是无形中冲破着各种道德观念。市场的帕累托最优是在一系列假设前提下才存在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经济信息完全和对称、经济人完全理性,这与现实是矛盾的。凯恩斯对“看不见的手进行全新诠释,主张建立现代市场政策体系。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20世纪初至80年代,以美国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为代表,银行真正进入全面管制的时代。这一时期的银行监管倾向于直接管制,放弃自由银行制度。3.放松管制时期具体

7、的管制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市场风险,但也限制了市场主体的行为,人们普遍认为政府实施的严格而广泛的金融监管,使得金融体系的效率下降,抑制了开展,与促进经济开展的目标不相符合。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系统地提出了金融自由化思想,锋利地指出了金融抑制的危害。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各个国家在金融改革上渐渐放松了管制,比方美国1980年通过的?对存款机构放宽管制与货币控制法?,修改或取消利率限制。1987年英国公布修改后的?银行法?,用单一认可制度取代了以前的二级认可制度。4.有效监管时期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在急剧地提升其资源配置能力与效率的同时,也迅速地累积了自身的系统性风险。频繁爆发的金融危机使

8、各国政府重新关注金融体系的平安性。保罗萨缪尔森和威廉D诺德豪斯通过分析外部经济效果的发生,说明了市场参与者会集体要求政府在不同程度上介入经济。他们主张市场自发调节和国家干预并重,提出了混合经济论,指出政府是市场经济的有机组成局部,而不是凌驾于市场之上的力量。因此,政府干预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内在属性,而非外在因素。二巴塞尔体系对信息披露的要求防范银行风险的传统做法是让中央银行充当最终贷款人,在商业银行面临流动性危机时施以援手,而后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对受损公众进行补偿。这种做法被视为是立足于外围的亡羊补牢,会使得破产风险不断累积。1974年,由十国集团中央银行行长建议建立了巴塞尔委员会,逐步将银行的

9、监管从外围修补转到内部调控。1988年,巴塞尔委员会通过了?巴塞尔报告?,核心内容是将银行的资本进行分类。尽管?巴塞尔报告?的执行降低了银行的信用风险,但以金融衍生工具为主的市场风险却经常发生,最典型的是巴林银行,其资本充足率1993年底时超过8%,1995年1月还被认为是平安的,2月便宣告破产,其中会计透明度不高是重要原因之一。1997年?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那么?的三大支柱中,市场约束是资本充足率发挥作用的必要补充,而市场约束能否发挥作用依赖于市场参与者是否能及时获得信息。1998年,?提高银行透明度?报告中说明了信息透明度对增强金融系统平安和稳定的作用,同时分析了公开信息披露存在的潜在弊端

10、,对如何提高银行透明度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三、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息披露制度我国?商业银行法?中公开披露制度的内容主要在第五和第六章,根本的法律构架已经形成,但是在通过公开披露实现监管有效性上还有许多局限。首先是对会计制度的依赖性太强,信息资料的要求还只是停留在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等会计资料上,我国会计制度本身就存在许多局限性,这样使得公开披露对银行监管的作用就大打折扣。其次是?商业银行法?中公开披露制度的程序性内容很少,对信息范围、公布地点、公布方式都没有明确的规制。再者就是缺乏对负责人员的责任机制,对重大虚假信息披露的主要责任人的刑事处分力度不够,这样无法保障公开制度的有效执行。为了完善我国商

11、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度,首先是要提高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立法层次,可以在?商业银行法?中开辟专章规定银行信息披露问题,用专门条款明确来相关概念,对有关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规定要进行细化,防止披露内容的混乱,还要增加对表外业务及其风险披露的规定。其次,要严格信息披露程序。对披露的地点和方式、披露的时间和频率作出严格规定。明确责任主体和相关的责任,在法律中应当增加公众查阅的制度,在人民银行不履行职责时,有关当事人的投诉及保障制度。参考文献1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有效银行监管核心原那么S.1997.2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提高银行透明度S.1998.3王志刚.中国商业银行风险的实证分析及监管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21.4项有志,郭荣丽.银行监管与商业银行信息披露的改良J.会计研究,2002,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